干货收藏电子商务平台新型纠纷引发的民事责任研究

随着电子商务交易的日益活跃,对电子商务的监督与管理尤为重要。对于电子商务平台在纠纷中应当承担何种民事法律责任,《电子商务法》第38条规定了电商平台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或相应责任的情形,但个案中如何适用法律、明确具体责任仍是广泛探讨的问题。本文以司法案例为切入点,对跨类目经营信息核验、平台信息泄露、安全保障义务、直接侵权行为等问题进行探讨,从而健全电子商务领域中的责任承担规则。

电子商务平台新型纠纷引发的

民事责任研究

作者简介

赵超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审判员,法学硕士。

周泉泉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商事(互联网案件)审判庭审判员,法学硕士。

孙鹏程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商事(互联网案件)审判庭法官助理,法学硕士。

(一)具有监管色彩的外部法律关系

“外部法律关系”主要包括电子商务平台与注册用户及平台内经营者之间所分别建立网络服务合同关系。这种法律关系通常以“用户服务协议”及“平台服务协议”(或入驻协议)等形式作为主要依据。

(二)互相交织的内部法律关系

“内部法律关系”主要指电商平台与为辅助其平台经营提供身份认证、网络营销、网上支付、交易保险以及物流配送等服务主体之间所建立的法律关系。电子商务平台与上述主体之间建立各类合同关系,这些主体直接或间接、单独或共同向平台内经营者、消费者提供服务。在此过程中,如出现损害平台内经营者或消费者利益的结果,平台责任以及平台与此类服务提供方之间的责任划分,乃至程序法意义上的责任主体均可能存在争议。

“隐性法律关系”主要是指非基于平台自身意愿建立且通常难以预见其具体发生过程的法律关系。这类法律关系通常系基于事实行为或者权利人的绝对权产生的。鉴于此类纠纷通常属于非意定之债,故其特点具有隐蔽性。如未注册用户、知识产权权利人等,但因平台发布信息或相应行为导致其权益受损,从而与平台形成特殊法律关系。

二、电子商务平台新型纠纷引发的民事责任分析——以司法案件为切入点

(一)商家跨类目经营监管问题

《电子商务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了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对于入驻平台的平台内经营者身份的核验与登记问题。第三十八条规定了平台经营者未尽资质资格审核义务,造成消费者损害的,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电商平台对于平台内经营者信息的核验义务是平台经营者的法定义务,亦是引发平台法律责任的常见原因。但是,核验的信息究竟应当包括哪些?随着实践的推移出现模糊地带,较突出的新问题是平台经营者的跨类目经营问题。

该问题之所以产生,原因在于电商平台对入驻经营者的资质审查一般为事前审查,即根据平台内经营者在入驻时勾选的经营类目开展资质及信息核验。然而,部分平台内经营者在入驻平台时先行选择无需特殊资格资质的经营类目,但在后续经营中擅自变更经营范围或从事跨类目经营特殊类目,逃避平台审查。此种情形下,如造成消费者合法权益损害的,平台是否负有监管义务及相应的责任应如何认定,立法未予以明确规定,审判实践中亦存在正反两种意见分歧。

对该问题,支持意见认为,现有的互联网技术,平台完全有能力对跨类目经营行为进行监管,如按照经营类目作商品上架的自动设置,超出经营范围的商品无法操作上架销售。平台就商家跨类目经营未尽到监管义务,属于明知或应知平台内经营者利用平台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情形,依法应与平台内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

反对意见则认为,平台商家及商品是海量的,如要求平台对上架商品进行实时监测,明显加重电商交易管理成本,限制电商交易发展。例如,在“吕莉、浙江淘宝网络有限公司网络服务合同纠纷案”中,法院认定平台负有监管义务,但同时认为基于网络平台的开放性以及商品的海量性、商品信息的及时变更等特质以及监测、排查技术的局限性,在淘宝公司已经尽到事前规则明确、排查发现后及时删除的义务,且没有证据证明淘宝公司在案涉卖家违规发布商品、提供服务中存在明知或应知而不予及时管理的情形下,不应对淘宝公司苛以过重的责任。

在回答如何在司法案件中尽可能统一地处理此类案件之前,一个应有的共识是:如果仅要求平台对商家的经营范围进行事先审核,则按照目前的电商业务流程,显然商家可以通过先行注册一般类目后擅自跨类目经营规避平台监管。事实上,按照现有的互联网技术条件,平台对跨类目经营行为进行监管具有可行性,且平台对该类经营行为的监管义务实质上可纳入《电子商务法》第二十七条所规定的平台对于平台内经营者信息的定期核验义务范围,即事中审核。

(二)平台信息泄露问题

目前电子商务平台上保存的敏感信息主要包括用户姓名、出生年月、住址、手机号、银行开号、账户密码、物流信息、购物信息等等。如果这些信息泄露,将会给平台用户个人隐私及财产安全等造成极大影响。包括《民法典》在内的多部法律规范均强调,包括电商平台在内的信息处理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其收集、存储的个人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篡改、丢失;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个人信息泄露、篡改、丢失的,应当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按照规定告知自然人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面对信息泄露过程的调查难题,司法实践中现有部分案例中对于信息泄露的环节及责任主体采取了推定方式。例如,在“申瑾诉上海携程商务有限公司、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侵权责任纠纷案”中,就申瑾个人信息是否系携程平台泄漏争议,法院认为考量个人相对于具有一定数据垄断地位的公司实体在证据搜集和举证能力上处于弱势地位,认为应当顾及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实质公平正义进行举证责任分配,故在查明携程公司信息安全管理存在漏洞(即订单信息内部传输不加密)及未能举证证明信息由其他主体泄漏的情况下,以民事诉讼高度盖然性证明标准认定携程公司未尽到对个人信息负有的信息保管义务及防止泄漏义务具有过错,应承担侵权责任。

(三)平台安全保障义务问题

实践中,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范围正在迅速扩张。趋于广泛的商品种类和服务内容导致侵权纠纷类型的多样化,特别是在对消费者生命健康的保障上,电子商务平台究竟要履行何种程度的义务?这一问题在新的交易行为中愈加凸显,具体来说主要有两类。

第二类是产品预订服务引发的纠纷。电子商务平台上提供预订类服务平台内经营者,平台对经营者入驻时的资质审核无法涵盖到所涉线下产品资质,如对于入驻的旅行社将来可能提供高风险旅游产品、户外运动项目、网约车、餐饮食品预订。该类产品及服务的提供者的资质往往关系到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此种情形下平台资质审核义务是否应穿透到具体产品、服务,以及安全保障义务的履行方式及判定标准均有待进一步探讨。

从主体地位来看,电子商务平台由纯粹中立的交易媒介成为交易的管理者。电子商务平台的安全保障义务可溯源至德国法上的危险开启与控制理论。根据《德国民法》第八百二十三条第一项之规定,开启危险源或使其持续存在之人负有防范义务。可见,对电子商务平台苛以安全保障义务的前提在于其处于危险源开启和控制的实际操作者的地位。web1.0时代的互联网平台因不参与内容的生成,所以无需对传输的内容承担责任。时至今日,电子商务平台不再单纯作为提供交易信息的媒介出现在网络交易中,而是通过提供网上经营场所、制定交易规则、促成平台经营者与消费者的交易,甚至利用大数据匹配供需关系等一系列方式成为积极的交易管理者。因此,电子商务平台角色的转变必然引发其责任的变革。

从侵权纠纷类型来看,电子商务平台内发生的侵权纠纷已经从知识产权等领域扩张至生命健康权领域。从权利位阶来看,生命健康权无疑处于权利位阶的最高层,消费者生命健康安全也一直是立法强监管的领域。因此,在电子商务平台的业务范围不断扩张的同时,对涉及生命健康权的优先保护也要求电子商务平台承担更重的责任。

1.用户明知或因过失从事违法交易的损害赔偿

对于这一争议问题,有观点认为,电商平台对于用户系“被欺骗”还是“明知”从事违法交易活动的判断能力是有限的。从用户角度而言,其明知非法仍从事交易,系其为自身利益而甘冒风险,其所受损失不应得到法律保护。《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六条规定的“自愿参加具有一定风险的文体活动,因其他参加者的行为受到损害的,受害人不得请求其他参加者承担侵权责任;但是,其他参加者对损害的发生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除外”即是“自甘风险”行为法律评价的依据。然而,也有观点认为,平台经营者在特定领域从事经营活动,平台内经营者可能利用平台实施侵权行为是该营业本身所包含的一般风险,是平台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应当预见,并且能够进行相应管控的。如果电商平台一律消极不作为任由用户承担全部风险,则不利于对违法行为的打击,也不利于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2.产品预订服务类平台安全保障义务标准

(四)平台直接实施侵害用户权益的不当行为

1.利用格式条款排除消费者主要权利

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利用服务协议或交易规则免除或者减轻自己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权利。如用户服务协议通过格式条款约定管辖,要求消费者必须将纠纷提交至电商平台所在地法院管辖,或者平台推广活动规则与活动名称明显不符,部分平台经营者在提供服务内容难以界定的情况下,凭借服务协议对自身地位进行约定(如约定其仅为居间费不对双方交易承担责任、约定非实际运营电商平台的境外机构作为合同主体等),以免除其可能承担的更严重后果的操作等。

《民法典》合同编第四百九十六条强化了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提示和者说明义务,如果致使对方没有注意或者理解与其有重大利害关系的条款的,对方可以主张该条款不成为合同的内容。但实践中,对是否尽到提示和说明义务的判断难以有一个统一的判定标准,且这一标准的实施在电商交易追求方便快捷甚至“无感化操作”的趋势下往往难以落实。除此外,消费者一方向法院证明格式条款不合理地免除或减轻一方责任、加重对方责任、限制对方主要权利的难度较大。是否公平合理,往往涉及到对整个交易模式以及在此项下双方权利义务的综合评估。

我们认为,针对此类可能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格式条款,应区分条款类型进行处理。对于属于司法机关职责范围内且事关消费者切身利益的事项,如合同主体的认定、责任承担主体等,应强化司法机关的依职权审查,而非任由当事人意思自治以免导致责任承担的落空。对于涉及交易过程中具体权利义务内容的,我们认为应当按照平台自身属性以及其特定的交易模式进行判定,同时参照消费者原有法定权利是否丧失等,进一步判断是否构成“不公平、不合理”的格式条款。

2.违背中立地位越权向消费者作出交易承诺

结语

在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同时,电商平台在介入商品销售和服务提供的程度、方式均直接影响其主体资格和法律关系的判定,各方权利义务内容势必存在差别,由此而应承担的民事责任亦应不同。因此,应正视电商平台的模式至今仍处于不断变动之中这一事实,以及由此给其法律定位带来的变量。在处理日益更新的电商平台新类型民事纠纷时,我们应更加倾向于充分顾及市场本身持续发展的趋势以及交易类型的多样性,进而在针对某类平台在全面考察其具体交易模式以及涉及的主要法律关系的前提下,对其法律地位及责任范围进行判定,应结合市场观察及法律关系归纳的定位,考察具体案件中电子商务平台民事责任。

THE END
1.繁荣背后!法律框架如何支撑跨境电商发展?当前亟须对跨境电商的法律进行框架搭建,包括一系列国际和国内的法律、规章、政策和标准,旨在规范和促进跨境电子商务活动。这个框架涉及多个法律领域,包括电子交易法、税法、知识产权法、消费者保护法、数据保护法等。本文精选《重构跨境电商:数字时代的全球化实践》一书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ODMwNDgxNQ==&mid=2650642469&idx=1&sn=44d031a78dbc5eff7d18c267fca49c98&chksm=86fd049acb97fc2a7dbb5e175d650abce9d59446cf73953e2fad084a718e9ffd453c26586ebb&scene=27
2.出海正当时—跨境电商常见法律风险分析专业文章威科先行·法律出海正当时—跨境电商常见法律风险分析 跨境电商是一种新兴的国际贸易模式,它通过国际互联网和数字平台的信息优势,成功将需求端和供给端点对点地联系到一起,极大促进了国际贸易的效率,让很多本不具备国际贸易条件的企业也能将自身产品推向国际市场。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很多企业被跨境电商的蓬勃态势和潜在丰https://law.wkinfo.com.cn/professional-articles/detail/NjAwMDAzMDMzMTQ%3D?searchId=b5d1ceeff87e4c23a7dd0c9ebf289729q%3D
3.电子商务法中消费者权利的保障是什么不过,如果食品的标签和说明书上有些小毛病但并不影响食品安全,也不会给消费者带来误解的话,那就另当别论啦。 以上是关于电子商务法中消费者权利的保障是什么的相关回答,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遇到的法律纠纷点与需求点,华律平台专业律师将为你1对1解答,给你详细的解决方案。https://www.66law.cn/laws/3284972.aspx
4.涉客户信息类商业秘密案件办理难点(一)澎湃号·湃客北京知产法院认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第四款规定:“本法所称的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具有商业价值并经权利人采取相应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经营信息等商业信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四条规定:“当事人指称他人侵犯其商业秘密的,应当对其拥有的商业秘密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639493
5.电子商务调查报告(14篇)摘要:作为国家首批电子商务示范城市,成都市已基本搭建起了较为完善的电子商务发展框架,表现出由起步发展阶段向提速发展阶段迈进的特征。但由于发展时间短,市场主体较弱、服务配套不完善、政策有效性不足等一系列问题依然存在。本文对成都市电子商务发展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根本问题,提出推进成都市https://www.jy135.com/diaochabaogao/2039677.html
6.电子商务调查报告摘要:作为国家首批电子商务示范城市,成都市已基本搭建起了较为完善的电子商务发展框架,表现出由起步发展阶段向提速发展阶段迈进的特征。但由于发展时间短,市场主体较弱、服务配套不完善、政策有效性不足等一系列问题依然存在。本文对成都市电子商务发展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根本问题,提出推进成都市https://www.unjs.com/fanwenku/502194.html
7.第四届中国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法律实务研讨会暨全国律协信息网络与高新微信支付虽然促进了小额交易的增长、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并且推动了社会的进步,然而微信支付依然存在一些法律问题,容易引发相关的法律风险, 如:用户个人信息、财产安全存在风险;沉淀资金的管理及其利息归属不明确;涉及到微信支付双方用户、财付通公司、银行、银行卡信息交换中心以及电子认证机构等主体,民事诉讼中法律责任的https://www.hnlawyer.org/news/1975.html
8.电子商务交易的法律问题二、合同效力问题 在电子商务交易中,合同的效力问题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电子合同与传统纸质合同的最大区别在于传递方式不同,由于电子合同是通过互联网进行的,因此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如合同内容是否完全、合同是否被篡改等问题都需要考虑。 针对电子合同,我国政府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https://wenku.baidu.com/view/a5ec644848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fa.html
9.电子商务法律问题(精选十篇)电子商务法律问题 篇1 关键词:电子商务,公证,法律,措施 1 电子商务概述 从法律纵向发展历史来看, 每次重大技术进步都会在刺激生产力飞跃提升的同时促进法律进步, 工业革命时代如此, 信息革命时代也是如此, 随着信息化、电子化、技术化的进一步渗入, 传统的证据理论也面临了严峻的挑战, 对于还处在理论研究阶段的电子证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1446bzz.html
10.新编《电子商务法律法规》考试试题《电子商务法律法规》一、选择题:1. 电子商务对现有的电子商务技术进行客观评价时,对电子商务技术不能产生限制,要给未来的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留下法律空间,这主要体现了电子商务法的()原则。 A.媒体中立B.技术中立C.实施中立D.功能等同2. ()的通过,标志着中国首部“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法律”的正式诞生。A.《https://m.360docs.net/doc/info-b20e3a25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2a.html
11.法学:电子商务法律法规考试题库(考试必看)考试题库48、问答题 强化电子签名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点击查看答案 49、问答题 数据电文功能等同原则的含义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50、问答题 电子商务法有哪些特征? 点击查看答案 51、填空题 为了使数据电子信息达到“书面形式”保存或提交的法律要求,《电子商务示范法》规定界定了电子商务环境中“书面”的基本标准是:(http://www.91exam.org/exam/87-1478/1478378.html
12.()是电子商务法不可缺少的法律,主要涉及确保电子文件发件人电子()是电子商务法不可缺少的法律,主要涉及确保电子文件发件人、电子记录完整性的技术规则及其认证服务法律关系和机构监管问题。正确答案:电子签名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小程序搜题你可能喜欢导游员在保障旅游者人身安全方面所存在的服务瑕疵,也是旅行社未履行安全保障义务的认定标准,最终要由旅行社来向旅游者承担责任。 A.https://m.ppkao.com/wangke/daan/e62c3af70d4b4e93b39ef2f8e2feb8c9
13.电子商务消费者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及救济途径(精选5篇)但是在迅猛发展的同时,电子商务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产生了新的法律问题。由于电子商务自身虚拟性、交易行为和投诉对象难确定、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信息严重不对称等原因,电子商务中消费者的权益往往受到侵犯,并且消费者维权之路也更加艰难。因此,如何规范电子商务行为,保护电子商务消费者的权益已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针对https://www.yjbys.com/bylw/lunwenfanwen/59122.html
14.电子商务法律范文11篇(全文)三、电子商务法的主要内容 电子商务中所出现的各种法律问题, 即电子商务法律规范的基本内容,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电子商务模式规范 电子商务运行模式的选择和规范是电子商务法律规范的首要问题。目前世界上各主要信息技术公司和软件开发商都分别推出各种不同的电子商务方案, 它们分别基于各自不同的技术平台https://www.99xueshu.com/w/ikeys6paqlhr.html
15.我国电子商务法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我国电子商务法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电子商务已经日益成为我国现代经济流通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法律对其进行规制是保证其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我国虽然已经建立了电子商务法律的初步体系,但在电子商务不正当竞争行为、网络交易平台规制和物流系统规制方面都存在严重不足,有必要通过制定统一的电子商务法律、加强对网络交https://www.docin.com/p-2485575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