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到网络上来找存在感,把恶语调侃当成自己网络上的风趣,真够无语。我朋友就是在短视频上发了一条视频,被网暴得了抑郁症,考研没考,吃药胖了一圈,有些人管管自己的键盘吧!”另一位网友留言称。
各大平台推出“一键防护”功能
在被保研到华东师范大学后,24岁女孩郑灵华拿着录取通知书去医院看望爷爷,并将照片社交平台,却因染着粉色头发遭遇大规模网暴,身份背景被恶意抹黑,照片在网上大量传播。2023年2月份,其好友发文称,郑灵华因抑郁自杀去世。
近日,七岁男孩被撞身亡,其母遭网暴跳楼轻生;网红“管管”因不堪“黑粉”网暴,喝农药自尽……一桩桩网络暴力导致的悲剧刺激了网友的神经,种种悲剧令人心痛的同时,也让更多人开始思考网络暴力所带来的危害。
实测:多平台推出“一键防护”功能
业内:“不要陷入自证陷阱”
电影《让子弹飞》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小六子去吃粉,被胡万和小贩诬陷少付了一碗粉的钱,小六子为了自证清白,剖腹取粉。“他掉进了胡万的陷阱,小六子的清白对于胡万来说不重要,他虽然证明了自己的清白,却付出生命的代价。”针对网络暴力的问题,青岛一位不愿具名的心理专家王宁(化名)用电影中的这一情节举例,表示“不要陷入自证陷阱”。
“不要给网暴者断章取义的机会,如果被网暴了,一旦一回应,就陷入了‘自证陷阱’。”王宁表示,一旦遭到网暴,千万不要解释,解释可能会使矛盾升级,为网暴者提供进一步攻击的机会。“如果你回应了,就会被带节奏,被牵着鼻子走。网暴者擅于利用解释中的漏洞。无论你怎么证明,只要有一个你没解释明白,他们就抓住不放,以此类推,越辩解越不放过,攻击越强烈。”
律师:“网暴”取证难、维权难多措并举破解难题
对于网络暴力问题,山东川佳律师事务所的张宝清律师解释,网络暴力不同于现实生活中拳脚相加、血肉相搏的暴力行为,而是借助网络的虚拟空间,用语言文字对人进行攻击和诬蔑。“网络暴力有多重表现,在形式上,文字语言为形式的网络暴力、图画信息为形式的网络暴力。在内容上,不理性人肉搜索的网络暴力、肆意辱骂他人的网络暴力、编造传播谣言的网络暴力。”
张宝清介绍,在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规定中,利用互联网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按《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寻衅滋事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规定:利用信息网络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破坏社会秩序的,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张宝清表示,网络暴力具有行为匿名性和信息传播快速性的特点,给受害者收集证据带来困难。今年6月,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三部门发布《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其中要求“畅通诉讼程序,及时提供有效法律救济”并“落实公安机关协助取证的法律规定”。《征求意见稿》第二十二条明确,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向用户提供针对网络暴力信息“一键取证”等功能,提高证据收集便捷性。
专家:网络平台应加强监管责任
7月11日,青岛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复旦大学传播学博士高存玲介绍,近年来,网络暴力有愈演愈烈之势,给网络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给当事人带来困扰,甚至引发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