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紧围绕国家对外开放大局、持续深化全球经营是国家赋予全国性银行的政治使命,亦是全国性银行的最大特色。近年来,全国性银行通过持续完善海外布局网络,不断强化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联动,积极服务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双循环战略,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经济金融体系的影响力。通过梳理各银行2022年财报发现,全国性银行普遍将持续丰富海外布局视为其全球化和综合化运营的关键环节,部分股份行亦逐步将构建海外布局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且目前全国性银行的港澳平台已具备相当地位。
3、从国有大行的海外布局情况来看,港澳机构占比普遍较高,尤其是香港;亚太其它地区以及非亚太地区的海外机构体量及占比相对较低。这意味着,国有大行在进行海外布局时,实际上是以最熟悉的港澳地区为主的,凸显出港澳地区的重要性。
(2)截至2022年底,中行境外机构的总资产达到73112亿元人民币,全年实现营收1358.60亿元人民币、利润总额538.56亿元人民币,分别占集团口径的25.32%、21.98%和18.92%。其中,截至2022年底,中行境外商业银行客户存贷款分别达到5195亿美元和4309亿美元(同比分别增3.63%和1.65%),全年实现利润总额77.06亿美元(同比增长8.17%)。
在庞大的境外机构上,中行整体上是按照分类管理的“一行一策”差异化发展策略推进,尤为注重增强其境内外机构的协同服务能力,服务客户的全球化发展。
中行在其“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着力发展八大金融(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跨境金融、消费金融、财富金融、供应链金融、县域金融),明确建设以国内商业银行为主体、全球化综合化为两翼的战略发展格局,将跨境金融置于重要位置。特别是,2020年以来(受疫情影响),中行尤为注重场景金融体系的培育,并在其110周年之际(2022年)发布了《金融场景生态建设行业发展白皮书2.0》,致力于打造跨境、教育、体育、银发四大战略级场景以及政务、医疗、文旅、交通等重点场景。
(1)在跨境金融业务上,中行在国际结算、跨境人民币结算、结售汇、欧非及美洲地区银团贷款、亚太地区(除日本)银团贷款、中资离岸债券承销、熊猫债承销等核心产品上保持领先地位,并在数字化创新(数字人民币与跨境场景)、人民币国际化方面走在同业前列(参与“货币桥”项目、拓展以人民币跨境使用为基础的本币结算合作、人民币与其它币种之间的直接汇兑以及定期发布人民币国际化白皮书、跨境人民币指数和离岸人民币指数)。
截至2022年底,中行见证开户客群达到20.80万户,“中银跨境GO”APP注册用户突破600万户(跨境场景),中行集团口径、境内口径的国际结算量分别达到以7.70万亿美元和3.40万亿美元,中行集团口径与境内口径的跨境人民币结算分别达到31.14万亿和10.30万亿(同比增长26.1%和23.6%),2022年全年投放的进出口贸易融资规模超过5500亿元。
(2)在个人业务上,中行近年来加快了其境外资管平台建设,打造中银资管(全球)品牌,主要通过其境外机构在香港、澳门、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开展财富管理和私行服务,推进亚太私行平台建设,强化商投行协同效应。在与集团联动上,中行境内外机构的切入点主要是紧抓留学、非居民、资本及货贸项下客户需求。
(1)中银国际是中行的境外投行平台。2022年底,中银国际总资产达到779.76亿港元、净资产为215亿港元,全年净为亏损0.78亿港元。
(2)中银集团保险在香港经营一般保险业务,2022年底总资产为109.20亿港元、净资产为42.45亿港元、全年实现毛保费收入28.09亿港元;中银优先在香港经营寿险业务,2022年底总资产为1960.51亿港元、净资产为102.98亿港元、全年实现净利润8.83亿港元。
(3)中银集团投资经营直接投资和投资管理业务,业务范围覆盖股权投资、基金投资与管理、不动产投资与管理、特殊机构投资等,2022年底总资产为1410.28亿港元、净资产为750.69亿港元、全年实现净利润25.29亿港元。
(2)仅随其后的海外法人机构分别为工银金融服务、工银标准银行公众、工银泰国等。
相较于国有大行来说,股份行的海外布局要稍弱一些。
4、恒丰银行在海外无布局,在股份行中属于海外布局最弱的一家。
招行在境外拥有三家全资子公司、6家境外分行与2个代表处,境外员工数量3077人。
(1)三家全资子公司分别为招商永隆银行(成立于1933年)、招银国际(成立于1993年)以及招银欧洲(2021年获准设立),并通过永隆银行在澳门、洛杉矶及旧金山各设1家分行,在内地设4家分行。
(2)截至2022年底,招商永隆银行总资产达3975亿港元、净资产为445亿港元、全年实现净利润29.63亿港元;招银国际2022年底的总资产为507.78亿港元、净资产为119.46亿港元、全年实现净利润4.59亿港元;招银欧洲2022年底的总资产为0.46亿欧元、净资产为0.45亿欧元。
(3)6家境外分行分别为香港分行(2022年)、纽约分行(2008年)、新加坡分行(2013年)、卢森堡分行(2015年)、伦敦分行(2016年)与悉尼分行(2017年),2022年全年6家境外分行分别实现营收28.80民港元、9649万美元、2069万美元、3151万欧元、1136万美元、4789万澳元。截至2022年底,招商银行香港分行的总资产达到1399亿港元。
(1)中信银行主要通过中信国金进行海外布局,其境外银行板块由旗下的中信银行(国际)负责,非银板块则由中信国际资产(跨境资产管理)负责。其中,中信银行通过中信银行(国际)在香港、澳门、纽约、洛杉矶、新加坡及内地设立分支机构进行展业。
中信国金由中信集团于1986年收购香港华人银行后重组更名而来,2022年底总资产为4516亿港元、净资产为596亿港元、全年实现净利润22.37亿港元,2022年底中信银行(国际)总资产为4492亿港元、净资产为547亿港元、全年实现净利润22.53亿港元。
(2)除中信国金外,中信银行还在香港设立了信银投资平台(2022年底总资产为317亿元),并持有阿尔金银行50.10%的股权。
(3)此外,中信银行还设立了1家境外分行(即伦敦分行),2022年底伦敦分行总资产达32.05亿美元、全年实现营收3990万美元、净利润1603万美元。
(1)光大银行在境外拥有两家子公司和5家境外分行。其中,两家境外子公司分别为光银国际投资和光大银行欧洲(2022年底总资产分别为69.51亿欧元和1.04亿欧元)。
(2)5家境外分行分别为香港分行、首尔分行、卢森堡分行、悉尼分行、澳门分行,2022年底按人民币计的总资产分别为1763.86亿元、356.25亿元、271.01亿元、308.32亿元和4.18亿元。可以看出,光大银行香港分行的体量远超其它分行。
1、浦发银行在海外拥有1家子公司(浦银国际)和3家分行(香港、新加坡和伦敦)。截至2022年底,浦银国际总资产为187.61亿港元、净资产为29.90亿港元、全年亏损7.87亿港元,香港分行、新加坡与伦敦分行的总资产按人民币计分别为1627.58亿元、344.76亿元和121.98亿元。
2、民生银行在海外拥有1家子公司(民银国际)和1家分行(香港)。截至2022年底,民银国际总资产为309.65亿港元、净资产为41.49亿港元,香港分行总资产为1939.95亿港元、全年实现利润为15.76亿港元。
3、广发银行在海外拥有两家分行(香港和澳门)。截至2022年底,广发银行香港分行总资产为325.48亿港元,全年实现净利润为1193万港元;截至2022年6月底,广发银行澳门分行总资产为507.08亿澳门元、全年实现净利润为1.68亿澳门元。可以看出,广发银行也是唯一1家澳门分行体量大于其香港分行的国内银行。
(一)总的来看,国际化或全球化布局已经成为全国性银行的最大特色,除邮储银行和恒丰银行外,16家全国性银行均在海外进行了布局,不过分化较为明显。其中,国有大行中,中行与工行位列第一梯队,建行、交行与农行位列第二梯队;股份行中,招行、中信银行与光大银行位列第一梯队,浦发银行、民生银行与广发银行位列第二梯队。
(二)全国性银行在海外布局基本遵循“在国际金融中心设点”的原则,即网点布局主要集中在香港、新加坡、伦敦、纽约、卢森堡、迪拜等国际金融中心。
(三)香港与澳门是全国性银行进行海外布局的首选之地,也是其海外布局的根基,非港澳台地区的机构基本是在港澳机构经营比较成熟的基础上延伸而来,足见港澳地区海外布局的地位之重要。所以我们看到,16家全国性银行在香港机构的总资产体量合计达到8.92万亿港元(2022年底)、机构数量达到19家,在澳门机构的总资产体量合计达到2.14万亿澳门元(2022年6月底)、机构数量达到10家,基本支撑了港澳银行业的发展。
(四)全国性银行利用港澳平台进行海外布局的动力在于大力发展国际联动业务,在服务各类市场主体“走出去”与“引进来”过程中抓住业务之机,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争取政治与政策资源,助力人民币国际化与国家双循环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