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人口报告2023版高等教育和留学篇国际比较研究

专家团队:梁建章,任泽平,黄文政,何亚福

摘要

1、高等教育投入:中国对高等教育方面的支出在选定国家中名列前茅,高于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仅次于挪威、丹麦、芬兰等。

2、容易松懈的本科教育:中国的高等教育刚刚迈入普及化阶段(毛入学率达到50%),而大学本科毕业率却非常高(90%以上),相比较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宽进严出”,缺乏足够的压力,容易松懈。

4、科研能力迅速提升:中国大学科研方面的能力提升非常明显,在国际上已经处于领先甚至超过美国的水平,但是在政府对高校科研领域的投入还有待提升。

5、留学流入质量与流出差距巨大:作为第一大生源国,中国为世界贡献了最多的留学生,包括大量的高技能人才(如理工科博士等);而作为目的地国,流入人才与发达国家相比质量差距较大,且回流比例有待进一步提高。

本报告提出如下建议:

1)普及大学通识教育,提高大学阶段教育质量;

2)缩短研究生阶段的学制,让年轻人更早的走上社会;

3)增加政府对高校科研领域的进一步投入,稳固中国科研领域的实力;

4)提高作为留学目的地的吸引力,进一步开放吸收全球高技能人才。

目录

1.高等教育投入

1.1中国高等教育基本数据

1.2政府对高等教育的公共开支占GDP比例的国际比较

1.3生均教育经费的国际比较

2.容易松懈的本科教育

2.1高等教育入学率和毕业率的国际比较

2.2大学生能力的国际比较

2.3大学生专业的国际比较

3.硕士教育:年限过长

3.1硕士比例和国际比较

3.2硕士年数的国际比较

4.博士教育:科研能力迅速提升

4.1大学科研投入的国际比较

4.2大学科研能力(论文数)的比较

4.3博士人口比例和国际比较

4.4博士专业分布和国际比较

5.留学教育:质量差距巨大

5.1留学生流入数量和国际比较

5.3留学生流出数量和国际比较

5.4中国留学生主要留学目的地

5.5中国各阶段留学生数量变化情况(低龄,本科,研究生)

5.6留学人数占人口比例的主要国家比较

5.7中国留学生回流数量

5.8留学的学费和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5.9中国名牌大学学生去向

5.10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的情况:博士学位

6.政策建议

6.1普及大学通识教育,提高大学阶段教育质量

6.2缩短研究生阶段的学制,让年轻人更早的走上社会

6.3增加政府对高校科研领域的进一步投入,稳固中国科研领域的实力

6.4提高作为留学目的地的吸引力,进一步开放吸收全球高技能人才

正文

根据教育部数据,2021年全国共有高等学校3012所。其中,普通本科学校1238所(含独立学院164所);本科层次职业学校32所;高职(专科)学校1486所;成人高等学校256所。另有培养研究生的科研机构233所。

2021年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总人数为443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57.8%。

研究生招生117.65万人,其中,博士生12.58万人,硕士生105.07万人。在学研究生333.24万人,其中,在学博士生50.95万人,在学硕士生282.29万人。毕业研究生77.28万人,其中,毕业博士生7.20万人,毕业硕士生70.07万人。

普通本科招生444.60万人,另有专科起点本科招生71.77万人;在校生1893.1万人,毕业生428.10万人。

高职(专科)招生552.58万人,在校生1590.10万人,毕业生398.41万人。

中国的高等教育有一个特点是,在年轻人口中,女性受教育程度高于男性。根据202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34岁人口中,本科和研究生学历共有5894万人,其中男性有2788万人,占47.3%;女性有3106万人,占52.7%。

根据中国教育部公告显示,2020年全国高等教育经费总投入为13999亿元,2020年我国GDP为1013567亿元;据此计算,中国高等教育总投入占GDP比例为1.38%。而根据OECD数据库,下图也补充了其他国家高等教育阶段的财政支出占GDP的比例(%)。对比来看,中国对高等教育方面的支出在选定国家中名列前茅,高于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仅次于挪威、丹麦、芬兰等。

图1:国家对高等教育阶段的财政支出占GDP的比例

表1:部分国家大学生2018年生均教育经费(美元)

表2:2019年和2020年普通高校生均教育经费情况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研究所定义,高等教育入学率,是指不论年龄大小,大学(ISCED5和6)在校生总数,占中学之后5年学龄人口总数的百分比。国际上,高等教育入学率通常用来表示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国际上通常认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15%以下时属于精英教育阶段,15%-50%为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50%以上为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2012年,中国的高等教育入学率才刚刚达到30%,经过多年的发展,2019年,这一指标越过了50%这一关键节点,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到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历史性“转变”。但是从下表可以看到,相比较日本、韩国、美国等发达国家,中国还有较大的差距。

根据OECD的定义,高等教育毕业率是指在达到规定的年龄上限之前第一次从高校毕业的概率或比例(以百分比表示)。OECD国家高等教育的毕业率普遍较低,即“宽进严出”,而根据部分高校2019-2020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中国高校的本科生毕业率普遍在90%以上,这样会导致大学生因为缺乏足够的压力而放松学习。下图中的毕业比例我们用了毛入学率乘以各国的毕业率,大体代表了该国年轻人中的大学毕业人口比例,以中国为例,虽然本科毕业率达到90%,但是实际的毛入学率只有50%-60%,因此实际大学毕业人口也只有50%左右。

图2:部分国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和毕业人口比例

注:部分国家如中国、韩国、日本等的毕业率为根据网络资料预估

如果同样只看本科阶段,下表选取了部分中国高校,列出了2020年对应学校本科毕业率。

表3:2020年部分中国高校的本科毕业率(%)

下表是2019年部分OECD国家本科毕业(分男女),其平均值为:男生24.5%,女生37.2%,比中国本科毕业率低很多。

表4:2019年部分国家男生和女生本科毕业率(%)

相比较中学教育,大学的学习阶段中可以提供的课程更加丰富,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专业进行深造,国际间关于大学生能力的横向比较并不是太多。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中国学生在大学第一学年的表现,和美国学生相比其实差异不大,且高于俄罗斯,远高于印度;但是在大二之后,能力却下降了,在大学四年级的测评中被俄罗斯追赶上来,而且大学最后一年相比较大三,退步幅度是俄罗斯和印度等三个国家中最大的(如下图)。

图3:中国、印度、俄罗斯、美国大学生在指定测试中的成绩表现对比

我们再看不同国家大学生对于专业的偏好,下表展示了部分选定国家近年来理工科毕业生的数据,尽管不同国家对于理工科的界定有些差异,但是总体来看,中国本科毕业生中理工科的占比已经接近了50%。

表5:部分国家大学理工科毕业生比例(%)

硕士是一个介于学士及博士之间的研究生学位,拥有硕士学位者通常象征具有基础的独立思考能力。下图展示了2010-2019年,每年中国、日本、韩国、美国的研究生毕业数量,可以看到,近年来中国的硕士毕业生数量增长速度较快,从2010年不到40万,到2019年已经超过了60万。美国每年硕士毕业生人数比中国高出20万左右,但增速已经在放缓。

图4:2010-2019年中国、日本、韩国、美国的硕士毕业人数

我们对比了以下几个国家2019年当年硕士毕业生人数和25-34岁适龄年轻人口的比例。中国这一比例目前约为0.3%,目前略低于日本,与韩国、美国相差4-6倍。随着招生录取人数的近一步增加,未来几年,如果年轻人口规模不变,这一比例将会进一步缩小。从招生录取的角度来看,2021年中国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已达到了105万,那么可以预测,2-3年后中国硕士毕业生的规模将达到每年100万人。

表6:部分国家硕士毕业人口与年轻人口比例

根据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21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报告》,自2017年起,全国专业硕士招生规模始终高于学术学位硕士。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81.1万人,其中专硕招生规模达47.4万人,占比为58.5%,越来越多的学校将扩大专硕招生,减少学硕名额。可以看到,一方面,专硕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另一方面,其学制也迎来变化,并逐渐向3年的学硕看齐。

表7:部分国家本科和研究生学习年限(年)

注:数据根据各国教育局网站、网络资料等整理而成;不同国家的不同地区和学校,会在学制设计上有差异,此表仅列出了常规情况。

根据北京大学周程等的论文《政府扩大高等学校的研发经费占比》,中国将6成以上的政府研发经费投给了政府属研究机构,只将2成的政府研发经费投给了高等学校,这在世界主要国家中称得上是一个特例。

2018年,中国研发经费投入占GDP的比例已达2.2%,研发经费投入规模已达19657亿元。但是,中国高等学校研发经费占全社会研发经费之比近年来一直在7%上下徘徊,而英国、法国的这一比例超过了20%,德国、美国和日本也都超过了12%(图5)。

中国高等学校研发经费占全社会研发经费的比重明显偏低,与政府投给高等学校的研发经费占比过低有着很大的关联。2017年,中国政府投给高校的研发经费只占其研发经费投入总量的23.1%,低于美国的32.2%和日本的41.7%,不到英国、法国和德国的一半。与之对应的是,中国政府研发经费投入总量中的63.5%流向了政府属研究机构,而美国和日本这一比例只有4成多一点,德国、法国和英国则更少。

图5:高校研发经费占全社会研发经费的比例(%)

一个大学的科研能力,往往可以通过其产出的高质量论文数量来衡量。2010—2020年,中国大陆科技人员发表国际论文301.91万篇,居世界第二;美国420.59万篇,居世界第一。

根据《中国卓越论文统计报告》的统计,2019年,发表高质量国际论文数量最多的世界大学中,中国大陆有四所进入十强,分别是:第二名清华大学、第五名浙江大学、第六名上海交通大学、第十名北京大学。美国同样有四所进入十强,分别是:第一名哈佛大学、第三名斯坦福大学、第八名华盛顿大学、第九名密歇根大学。下图展示了发表高质量国际论文最多的大学前二十名。

表8:2019年发表高质量国际论文最多的大学前二十名

图6:入选SCImago全球科研力前100名的大学所在国家

下图展示了2022年SCImago的全球大学科研力排名前二十的学校和其所在国家。

表9:2019年发表高质量国际论文最多的大学前二十名

与硕士一样,我们对比了以下几个国家2019年当年博士毕业生人数和25-34岁适龄人口的比例(如下表),可以看到,中国这一比例目前还较低,日本、美国是中国的4倍左右,韩国是中国的8倍。

表10:2019年博士毕业生人口数及占年轻人口的比例(%)

而如果看近年来博士毕业人口绝对数量的变化,可以发现,中国每年毕业的博士人口数量已经超过美国(如下图7),而且差距在2016年后进一步拉大。

图7:2010-2019年中国、日本、韩国、美国的博士毕业人数

下图展示了近年来中国、美国和韩国、日本理工科博士毕业生的占比概况,中国博士毕业生中有80%左右都是理工科学生,美国大约是60-70%,韩国和日本在30-50%之间。

图8:部分国家理工科博士毕业生占比(%)

根据美国乔治城大学安全与新兴技术研究中心(CSET)发表的最新研究预测,到2025年,中国每年所培养的STEM博士毕业生将达到8万名左右,届时美国则只有近4万名,中国将大约是美国的两倍。

实际上,2000年,美国大学授予的理工科博士学位共18289个,中国大学授予的理工科博士学位为9038个,也就是说在22年以前,美国大约是中国的两倍。但从2007年开始,情况逐渐发生变化,中国授予的STEM博士学位首次超过美国;而到了2010年,中国大学的STEM博士毕业生扩大为34801名,而美国大学只有26076名。从2010年至今,这个差距一直在增大,2019年,中国大学培养了49498名STEM博士毕业生,而美国只培养了33759名。

当然,由于不同国家定义不同,该报告也比较了当理工科涵义不同时,中国和美国理工科博士生的对比情况。

表11:中国和美国理工科博士生授予数量的预测

5.留学教育:质量差距巨大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留学生是指“出于教育目的跨越国界或领土边界,现在在其原籍国以外就读的学生”。根据联合国数据,从2015年到2019年,全球留学生数量在稳步上升,2019年达到606万左右。事实上,国际高等教育学生人数平均每年增长4.8%(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0年)。从2008年到2018年,全球流动学生人数增加了240万,但大部分增长(150万学生)发生在过去五年。

图9:2015-2019年全球留学生数量

从留学目的地来看,根据美国国际教育协会数据,2018-19学年全球十大留学目的地国家分别是美国、英国、中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俄罗斯、德国、日本和西班牙,中国是世界第三的留学生目的地国。

表12:2018-2019年部分国家留学生人数

再来看世界第一大留学生目的地国—美国。根据OpenDoors在2018学年公布的数据,中国、印度、韩国是来美留学生最多的三个国家,留学生数量占比已经超过了50%,除了亚洲国家,加拿大、巴西、墨西哥等美洲国家也位列生源国前十名。

图10:2019年高等教育阶段生源国前十名

中国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近10年来,中国学生每年出国留学的数量从2010年的28.5万人增加到了2019年的70.35万人,留学规模稳步扩大,留学后回国人数进一步增长,从2009年的10.83万人增加到了58.03万人。下图展示了近10年来,每年出国留学和回国人数的趋势变化。

图11:2010-2019年中国每年出国及回国留学人数情况

2020年,中国留学生人数最多的十个国家分别为美国(372532人)、澳大利亚(165809人)、英国(129045人)、加拿大(98565人)、日本(94047人)、德国(39871人)、俄罗斯(37515人)、法国(28436人)、新西兰(19950人)、荷兰(4697人)。在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留学生数量位居第一,已经成为国际留学生中的主力,中国也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第一大留学生输出地。

表15:中国留学生目的地分布前十名,2020

从学历层次看,教育部2016年度公布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攻读本科以上学历占七成(本科生30.56%、硕博研究35.51%);从《2021年度全国留学报告》的调查数据看,2021年本科及以上的留学占比69%,高中约25%。即本科、硕士阶段仍然是留学的主流阶段,且各年龄留学需求相对稳定。

图12:中国各阶段留学生数量情况

2021年就读于国际学校、国际班的人数较2019年提升了28.57%。受到国内“普职分流”政策的影响,预计未来就读国际学校、国际班的人数还将有较为明显的提升。调查显示,目前有69%的高中及以下阶段意向留学人群家长,计划让子女就读国际学校或国际班,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孩子提前接触国际化教育,为日后出国读书打下基础。以中国去美国读书的留学生为例,中国、德国和韩国是输出中学生(6-12年级)赴美留学前三名的国家。

由于缺乏总量数据,我们来看下中国留学生目的地中前三名国家(美国、澳大利亚、英国),近年接收的中国留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数量情况。

首先,美国作为中国的第一留学目的地国,其国际高中生总数从2013年到2016年增长了12%,但年增长率从2013年的8%放缓至2016年的1%。而中国学生几乎占美国国际中学生总数的一半。从2013年到2016年,来自中国的学生人数增加了48%。

2019年秋季共有69,518名国际学生就读于美国高中,比2016年秋季的81,981名国际高中生的峰值下降了15%,中国学生相比较2016年下降了30%。

图13:2013-2019年在美国中学就读的中国留学生数量

再看英国。由于数据原因,我们选取了英国私立学校的情况来查看数据趋势。在英国私立协会的成员学校中(包括英国私立小学、英国私立中学和英国私立高中),有5.6万名非英国国籍的学生,其中,中国已连续7年成为英国私校的第一大生源国,2020年中国大陆共有10864名学生就读,占全部非英籍学生的19%。从近年的趋势也可以看到,中国低龄留学生前往英国私立学校就读的数量逐渐增加。

图14:2013-2018年英国私立学校中中国大陆学生的数量

再看高等教育阶段,以中国第一留学目的地国美国为例。2010年到2019年中国去美国留学的本科生数量稳步增加,2019年接近15万人,在全部美国国际本科生中,中国学生的比例从20%增长到35%。而到了研究生阶段(含硕士、博士等),2010年中国有7.68万人赴美读研,2019年增长到了接近14万,占所有美国国际研究生数量的37%,超过了三分之一。

图15:2010-2019年中国在美留学本科和研究生人数

表16:2010-2019年中国在美留学本科和研究生人数及占比

下表展示了2020年各国的国际留学生占该国高等教育阶段人口比例,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的留学生占该阶段人口比例最多。而相比较发达国家,中国目前接收的国际留学生数量相比该阶段年轻人口,仅占比1.2%。

表17:部分国家国际学生占高等教育阶段人口比例(%)

下表更详细的展示了近20年留学人数的变化,可以看到,累计留学回国的人数与出国人数的差值在2019年仍有233万,但是两者的比例,已经从10年前的不到40%,增长到了65%。

表18:部分国家国际学生占高等教育阶段人口比例(%)

相比来看,在中国留学的本科学生,预计需要花费5万美元,而在美国留学的本科学生,预计总计要花费16.5万美元。

表19:部分国家年学费、生活费和本科课程总费用

985工程,俗称“985院校”,是指中国国家教育部原为了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世界著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实施的教育计划。首批“985工程”建设高校共9所(即:九校联盟),即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总体获批建设的“985工程”高校总计39所。

根据2021年清华大学的数据,本科生毕业后,约有64%的学生选择在国内继续读书深造,13%左右的出国/出境读书;22%的学生选择就业。

表20:清华大学2021年毕业生去向情况

根据北京大学为例,根据《2021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北京大学的本科生毕业后,约有52%的学生选择在国内继续读书深造,接近20%选择出国/出境读书。20%的本科毕业生选择就业,其中75%选择企业就业。

表21:北京大学2021毕业生的去向情况

下表列出了近年来985高校本科毕业生的留学率(除国防科技大学)。38所国内985高校,共有18,914名学生选择出国留学,境外留学率最高的是中国人民大学,2614名本科毕业生中,有794人选择出国留学,占比超过30%。

在出国绝对数方面,中山大学以1268人占据第一,也是国内唯一一所毕业当年出国人数超千人的高校;第二名是电子科技大学是996人;第三名是浙江大学的963人;第四名是武汉大学的933人,第五名是四川大学的905人。

表22:985院校的近年本科毕业境外留学率

根据美国科学工程中心的数据,下表展示了临时签证持有者中,被美国授予博士学位最多的十个国家。2019年,共6305名来自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的学生获得博士学位(攻读S&E领域的有5,730人,非S&E领域博士学位获得数为607),468名来自中国台湾地区的学生获得博士学位,所以共计就是6805人。

表23:美国授予博士学位最多的十个国家

从2010年到2020年间,获得美国博士学位的中国学生数量从3,744增长到了6,337人,涨幅高达70%。中国毕业生,在2020年有90.4%学的是科学与工程专业,9.6%学的是非科学与工程专业;近十年的平均为科学与工程专业92.12%,非科学与工程专业为7.88%。

表24:获得美国博士学位的中国大陆和香港学生数量

按照国籍来看,2020届毕业生,中国籍博士学位获得者留美工作的占80.1%,留美意向强烈。印度籍博士学位获得者86%留美工作,韩国籍留美工作的博士生占65.2%。有73%持有临时签证的国际学生在取得博士学位后获得选择留在美国就业或做博士后,大部分选择留下的是数学和计算机科学、工程学、生命科学、物理科学和地球科学的毕业生。而在2014年至2020年,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的总计40,277名中国籍学生中,有80.7%选择留在美国。

6、政策建议

到了研究生阶段和找工作阶段,可以由各家研究生院和企业依照标准能力考试的成绩,来决定如何使用这些标准。对于一般的工作,可能更注重语言和逻辑,年龄不是太需要考虑的因素。总之,各家研究生院和企业在择优录取过程中,可以决定如何参照标准能力考试的成绩。而这一做法,也能更好的提高大学阶段的教育水平和质量,避免“严进宽出”的局面。

中国大学科研方面的能力提升非常明显,在国际上已经处于领先甚至超过美国的水平,但是在政府对高校科研领域的投入还有待提升。如果能够进一步投入并增加政府对高校特别是硕士、博士研究生阶段的科研投入,将有助于进一步稳固中国在科研领域的实力。

参考文献:

[2]周程.政府扩大高等学校的研发经费占比势在必行[J].科技导报,2020,38(7):6-11.

[4]北京大学:2021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5]清华大学:2021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6]Loyalka,P.etal.SkilllevelsandgainsinuniversitySTEMeducationinChina,India,RussiaandtheUnitedStates.

THE END
1.国家开放的大学有哪一些?国家开放的大学有国家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大学、上海开放大学、北京开放大学、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等。1、国家开放大学 国家开放大学(英文:The Open University of China)创立于2012年6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国家重点大学,世界一流高等学院;国家开放大学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学历教育与非学历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827854255809302268.html
2.国家开放大学一共有几所?含金量怎么样?目前,国家开放大学共有44所分部,其中直属分部15所,地方分部29所。这些分部分布在不同的地区,各自拥有一定的办学规模和特色。除了直属分部和地方分部外,国家开放大学还有许多其他的合作办学机构,如:与企业合作成立的行业学院,与地方政府合作成立的地方学院等。 https://www.eol.cn/kaifang/gk-wenda/2024080716347.html
3.国家开放大学国家开放大学前身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1978 年2 月,邓小平同志借鉴国际上开放大学的成功经验,亲自倡导并批准创办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在我国教育史上揭开了远程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篇章。1979 年2 月6 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28 所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播电视大学同时开学,中央电视台向全国实况转播开学典礼。同年2 月8 日,http://www.ouchn.edu.cn/xxgk/xxdx/index.htm
4.全国六所开放大学爱问知识人说到“康复”两个字,自然就是和医学类有关,而这所大学坐落于山东青岛,是由中国联残举办的,主要是https://iask.sina.com.cn/b/newgvVANBBPOT.html
5.国家开放大学是什么意思函授和开放大学同属于成人继续教育,只是学习模式有所不同,开放大学主要是以网上学习为主,学制是2.5年,参加学校每学期的期末考试,教学点和分校遍布各个省市县,是最适合在职人员报考的模式。 函授是成人高考的一种学习形式,成人高考是参加每年十月份的全国统一成人高考,第二年三月份被高校择优录取,参加学制2.5年的业余https://m.ruiwen.com/edu/2883285.html
6.招生国家承认免试入学!这所国家开放大学报名进入倒计时!广州开放大学花都分校(原广州电大花都分校)是花都区一所纳入国民教育系列由区政府公办的高等学府,是广州开放大学授权在花都地区唯一招生的分校。花都分校现有在校专科、本科生3000多人,是花都区成人高等教育的主体学校,是全国示范性基层电大,是花都区“羊城村官上大学”工程、“乡村教师学历提升”项目教育基地。学校获广州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4326986
7.“把大学办在社会中”———国家开放大学的故事国家开放大学残疾人教育学院教师通过互联网开展手语教学 少数民族学生利用“国开O学派”学习 部队士官“不出营门上大学” 编者按 在中国,有这样一所大学,其在校生数量超过350万,学生身份遍及各行各业,分布地域覆盖全国,办学规模之大,设置专业之多,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堪称罕见。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特种部https://www.ouqh.cn/info/1071/1912.htm
8.广东开放大学首位女校长:披荆斩棘在一流开放大学建设道路上发展:开放大学建设步入快车道 正确的决策,使广东开放大学突破了瓶颈,跨过了关口,步入了快速发展的上升通道。转型五年来,广东开放大学在专业建设、教学改革、科研项目、人才培养四个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实现了六个走在全国前列。这些成绩为教育界所瞩目,也为社会所关注。在广东,开大已为百姓所熟知,其社会声望不逊于普https://gdddb.ihwrm.com/index/article/articleinfo.html?doc_id=3163445
9.2025年青海开放大学校园引才公告青海开放大学2025年校园引才公告 根据中共青海省委组织部、青海省人社厅2025年度校园引才工作部署,青海开放大学面向2025届全国高校毕业生引进急需紧缺人才6名。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引才对象 2025届硕士及以上高校应届毕业生,包括非在http://www.chinagwy.org/html/gdzk/qinghai/202411/88_653960.html
10.定了!武汉7所高校建新校区!房产资讯【越乔】从长江日报获悉,武汉7所高校在武汉都市圈内建设新校区。 一、湖北开放职业学院 近日,记者从鄂州市推进武汉都市圈发展暨武汉新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新校区签约并正式落户武汉新城梧桐湖大学城。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是在原湖北函授大学基础上更名改制成的一所民办普通高校。 https://news.fang.com/open/50198660.html
11.2024年全国学历提升报名入口官网2024年全国学历提升报名入口官网可能是各大学或者相关机构的官方网站。建议您访问相关网站查询相关信息。另外,如果您有学历提升的意向,可以考虑通过成人继续教育方式进行提升,如成人高考、网络教育、自学考试、国家开放大学等。这些方式都需您个人进行相关课程学习和考试,以达到提升学历的目的。请注意,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https://www.yltwx.com/xueli/wenti/18265.html
12.2023年驻马店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大专及本科招生简章驻马店国家开放大学大专和本科春季报考已经结束,秋季报考已经开始,学费稍有改动,专科学费不变,本科学费有所调整,专科和本科学费注册报考前需要缴纳,下面给同学们总结了一下报考的相关问题,了解不清楚的同学也可以在文章底部留言。 驻马店国家开放大学报考须知 https://www.henan-edu.com/zmdgk/41988.shtml
13.如何进YY金童育心网络亲子大学81800137频道,欢迎关注孩子教育的更多精彩开放的课程等您来。 欢迎更多关注孩子教育的家长一起学习! 早一天学习,早一天改变。 学习改变命运,成就智慧人生, 就从早起学习开始! 两分钟五步法进入YY81800137金童育心亲子网络大学: 1、(电脑用户)http://www.yy.com/yy8/ (手机用户):http://www.yy.com https://www.meipian.cn/2jisxq29
14.国家开放大学吉林分部2024年春季开放教育招生简章吉林开放大学(原名吉林广播电视大学)成立于1979年2月,是吉林省第一所独立设置的省级现代远程教育高等学校,是全国44所省级广播电视大学之一,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面向基层、面向行业、面向农村、面向边远和民族地区,多层次、多规格、多功能、多形式办学,形成了以开放教育为主体,成人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等多http://www.jlrtvu.jl.cn/info/1843/36726.htm
15.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申请更名为广州开放大学的六是承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形成了“师资培训广州模式”,促进基础教育水平提升,为全国建立中小学教师培训服务标准发挥了示范作用。七是首创老年开放大学,丰富老有所养的内涵。2018年在全国率先成立“国家开放大学(广州)老年开放大学”,建成了覆盖全市11个区的四级老年开放大学办学体系。https://www.gz.gov.cn/gzzcwjk/detail.html?id=165819
16.学校简介全国网上教学测评综合指标排名前五的省级开放大学 全国覆盖城乡的办学网络最完善的省级开放大学 全国首家获得国家精品课程称号的开放大学 四川“六个最”的高等学校 四川各项测评指标排名第一的成人高等学校 四川终身教育数字化学习平台功能最完善的高校 四川唯一一所搭建了省、市、县三级办学体系的高校 https://www.scou.cn/xxgk/xxjj.htm
17.专业详情页社会调查报告按江苏开放大学关于毕业集中实践环节的统一要求组织实施。 (四)教学过程质量保证 1.坚持聘请优秀的学科专家、学者和行业名家担任专业建设的带头人和课程主讲;按照课程教学要求,建设课程教学资源,并建立资源使用评价反馈体系;根据规定的师生比,严格按照要求组建课程教学团队,明确师生对应关系;根据各门课程的特点http://xuexi.jsou.cn/jxpt-web/program/getProgramInfo/d84ddb6fbaea49f6be559e7498f3bfdc
18.国家开放大学2024年度公开招聘公告(应届生)六、补充录用 招聘期间出现空缺的岗位将视情况开展补充录用,具体岗位及要求另行公告。 七、办理聘用手续 公示结束无异议后,按相关规定办理聘用手续。 八、咨询方式 如有疑问请向国家开放大学人事部咨询。 联系电话:010-57519534(来电时请说明是在高校人才网看到的信息) 电子邮箱:ouczhaopin@sina.cn(此邮箱只接受咨询https://www.gaoxiaojob.com/announcement/detail/162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