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接入互联网二十年:一根网线改写中国

1994年4月,正值美国华盛顿樱花绽放的季节,有一位中国科学家,为了一个渴望绽放的梦想而来。她就是时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的胡启恒。胡启恒利用此次参加中美科技合作联委会的机会,找到了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负责互联网对外合作的斯蒂芬·沃尔夫。两人一交谈,沃尔夫就笑了,他很爽快地说:“你回去就可以开通了。”沃尔夫所说的“开通”,指的正是中国互联网。就这样,在得到国内高层批准后,中国于1994年4月20日,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

转眼20年,胡启恒已是80岁高龄,中国互联网两天后将迎来20岁生日。

20年里,互联网给人带来太多的惊讶,尔后又迅速将惊讶变为平常。如今的我们,已不会为1997年的第一套免费电子邮件系统惊呼;也不会诧异于2006年美国《时代》周刊将年度人物授予“网民”;甚至将2008年中国网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视为理所当然。

20年里,互联网几乎改写了一切——无论是政治生态、经济脉动还是社会生活。互联网20年的成长史,是中国深层次转变的历史。

“庙堂”与“乡野”再无距离

1995年2月,一封来自河南省三门峡市的匿名检举信寄到了中纪委信访室,最终将中国的“烟草大王”从高高的“红塔山”上拉下。从三门峡市到北京,大约900公里,这是当年从“乡野”到“庙堂”的距离,而今天,这个距离是“零”。今年4月8日,中纪委监察部网站开通纠正“四风”监督举报直通车,漫漫长路,变成了鼠标与键盘的几下敲击。

“互联网已经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生态。”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褚松燕说。她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中国互联网20年的发展,不仅增强了官民互动,也在信息传播的多样性、快捷性、海量性中开辟了网络民意的渠道。

2002年11月,人民网强国论坛上的一篇万字长文——《深圳,你被谁抛弃?》,探讨深圳改革得失,引发包括官员在内的上百万网民热议。

热议,只是激起虚拟世界里的波澜,而真正让网络舆论影响事件进程的是2003年。由网络舆论点燃的“孙志刚事件”,让收容遣送制度废止,救助管理办法最终出台。

在惊觉网络的影响力后,网民热情大涨,网络监督成为一种常规化监督手段。从博客举报山西娄烦溃坝瞒报事件,到论坛发帖披露江西省新余市“出国考察门”,再到微博曝光“表哥”,揭露“房叔”……中国网民将聊天、娱乐的工具,改造成了参与政治的渠道。

“网民意见改变着政府的议程设置,影响国家层面和各级政府的决策。党政领导干部应该适应互联网发展。”褚松燕说。面对巨大的网络政治需求,中国政府适时“触网”。

1999年1月,“政府上网工程”发起,中国政府信息化建设有了实质性进展。

2006年3月,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印发《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同年,“我有问题问总理”上线,“民意直达高层直通车”开设,至今仍是民意汇集之地。

工信部信息中心主任黄澄清向本报表示,随着官民网络互动的频繁,官员认识到互联网对治理国家的重要性。未来互联网作为我国现代化治理的重要形式,在了解社情民意、政府决策等方面作用显著。

一条搅动传统产业的“鲶鱼”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表示,互联网行业的一大特点是主角年轻化,进入行业财富榜前十名的人不靠老子,不靠刀子,不靠裙子,完全是阳光致富。

中国互联网这20年,承载着首批互联网青年才俊的阳光创业理想。1994年5月,古永锵从斯坦福商学院毕业,决定搬回北京,留在硅谷的同学都觉得他是疯了。而今已是优酷网首席执行官兼总裁的他,回望那段历史后笑言:“20年以后,中国依然是我的大本营。”1996年,32岁的张朝阳创办了“爱特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1997年,26岁的丁磊创办网易;1998年,31岁的王志东成立新浪网;1999年,35岁的马云在杭州创办了阿里巴巴网站;2000年,32岁的李彦宏回国创建了百度公司。这一批互联网企业的诞生占据了中国互联网版图的大半江山,也开启了互联网行业的“西学东渐”。

也正是这20年,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深刻对话,发挥着刺激传统产业的“鲶鱼效应”。电商出现,在图书、3C家电、服装、化妆品等方面对传统零售业产生了巨大影响。而2012年兴起的生鲜电商,无疑是对传统商业最后一点堡垒的冲击。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产品,挑战着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底线。OTT业务、数字音乐、智能电视、云阅读等则在不同程度地塑造着传统产业结构,带动传统行业形成“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产业面向市场,创新性与服务性的趋势愈发明显。黄澄清说:“消费型的互联网正向制造业、服务业的互联网转型。”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长杨培芳也表示,社会需求从工业时代的标准化向互联网时代的个性化转变。第一产业的现代化农业灌溉,第二产业中智能化的电网、工业控制系统的数控机床,以及第三产业的旅游等,都展现了互联网社会运行的高效率、低成本优势。

在黄澄清看来,互联网所引发的第三次技术革命,对下一代生产力的发展不仅仅是沸腾器、放大器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改变人们的观念,让我们对未来社会有新的认识,而每个人应在网络社会中担起责任,在国家和社会的引导中培育新的创造力。

清除“网络雾霾”从未止息

就在全国人民揪心于户外雾霾的时候,中国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清除“网络雾霾”的行动。今年4月13日,全国范围内新一轮打击网上淫秽色情信息“扫黄打非·净网2014”专项行动启动。

2004年7月19日,四川成都市金牛区人民检察院以“利用互联网传播淫秽物品谋利”罪名,正式对邓岷江提起公诉,邓岷江成为中国打击淫秽色情网站专项行动以来被起诉的第一人。之后,中国对网络色情的打击一直保持高压态势。

仅2013年,全国各级“扫黄打非”部门就查处网络“扫黄打非”案件914起,删除封堵网络有害信息85万余条。

互联网上的“雾霾”绝不止淫秽色情。黄澄清说:“中国互联网20年,整治网络经历了反垃圾邮件、反恶意软件以及网络扫黄打非和整治谣言等多个阶段。”

2006年是互联网恶意软件问题出现较为集中的一年。中国互联网协会正式成立反恶意软件协调工作组,先后有32个从业机构和专门人士加入,反恶意软件工作正式启动。

2013年,中国政府集中力量对网络谣言进行整治。“立二拆四”、“秦火火”等一批兴风作浪的“网络大谣”相继落马,“两高”公布《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国互联网环境的净化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杨培芳指出,网络环境难以整治的罪因并非互联网技术,而是社会价值观的扭曲,互联网只是起到了放大的作用,这是社会问题网络化的结果。

曾经的“科幻片”,如今的“肥皂剧”

那是中国互联网刚刚起步的阶段,没有正式的计费系统和网管系统,拨号上网还常常掉线,互联网新闻的媒体属性、电子邮件的新型交际形式已是大多数人对互联网的最高想象。

在搜狗CEO王小川看来,PC时代一天可能有两个小时跟互联网联在一起,手机的时代一天除了睡觉,18个小时跟互联网联在一起,穿戴设备则可能一天24小时跟互联网联在一起。

2013年12月4日,工信部正式发放4G牌照,宣告中国通信行业从3G进入了4G时代,用户将获得更快的访问速度、海量数据的存取和更多新型应用的体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传播与科技政策系主任周荣庭指出,在不久的未来,极具亲和力的终端、无处不在的网络和无所不能的软件可能会全面“接管”我们的生活。

链接:“网”事峥嵘20年

1994年4月20日,中国开通64K国际专线,与国际互联网接轨,从此中国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真正拥有全功能Internet的国家。5月21日,中国国家顶级域名(CN)服务器进驻中国,改变了中国的顶级域名服务器一直放在国外的历史。

1995年3月,中国科学院使用IP/X.25技术完成上海、合肥、武汉、南京4个分院的远程连接,开始了将Internet向全国扩展的第一步。

1999年1月,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的卫星主干网全线开通。9月,招商银行率先在国内全面启动“一网通”网上银行服务,改变了我国没有网上银行的历史。

2000年5月,中国移动互联网投入运行,推出“全球通WAP”服务。7月,中国联通公用计算机互联网正式开通。

2005年,以博客为代表的Web2.0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互联网发展进入新阶段。

2009年,新浪网、搜狐网、网易网等门户网站纷纷开启或测试微博功能,更加便利地开启了我国自媒体时代。

2010年1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

2012年9月18日,科技部公布《中国云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迎接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2013年,以移动社交平台为代表的微应用迅速发展,标志着中国已全面进入移动互联网“微”时代;12月,工信部向三大运营商发放4G牌照,中国大陆正式进入4G时代。(刘家琛林济源整理)

THE END
1.中国互联网20周年围绕1994年“中国国家计算机与网络设施NCFC全功能接入世界互联网”这样一个重要历史时刻,与胡启恒、宁玉田、钱华林、李俊、毛伟等多位对中国互联网诞生作出卓著贡献的开拓者展开深度对话,以其与互联网之间发生的故事为主线,回顾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历程,从而彰显中国互联网http://www.kepu.net.cn/zt/cnnic20year/index.html
2.中国接入互联网30周年,你见证了哪些发展变化?感谢互联网,让我可以居家办公顺便服侍病卧的父母,开启了我的自由职业时代。最先感觉互联网的神奇,是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66081708/answer/3624928676
3.中国接入互联网20年大事记1994年4月,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成为国际互联网大家庭中的第77个成员。 1995年1月,邮电部开始向社会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5月,中国第一个互联网接入服务商--瀛海威信息通信公司创立。 1996年11月,中国首个网吧“实华开网络咖啡屋”在北京开设。 https://www.yicai.com/news/3725380.html
4.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20年当前互联网发展呈新态势新闻频道今年是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的第20个年头。20年来,信息技术革命日新月异,互联网应用创新层出不穷,迅速融入社会方方面面,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当前,中国互联网发展呈现新的形势,值得研究。 一、网络发展的新形势 https://www.hnr.cn/news/gnxw/201406/t20140612_1277315.html
5.互联网从西方到中国的6个关键之年:2020会是第7个吗?4、1994年:中国接入互联网,搜索引擎发明 1994年3月,中国获准加入互联网;4月,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工程,通过美国Sprint公司连入因特网的64K国际专线开通,实现了与国际互联网的全功能连接。中国被正式承认为拥有全功能因特网的国家,中国的互联网开始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https://www.jianshu.com/p/0849ec97ba2c
6.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阔步迈向网络强国正在加载 视频播放器。 This is a modal window. 视频因格式不支持或者服务器或网络的问题无法加载,请尝试刷新。 1994年4月,成功实现与国际互联网的全功能链接,正式开启中国拥抱全球互联网时代。#阔步迈向网络强国 [ 责编:刘昊 ] 您此时的心情 开心 0 难过 1 点赞 0 飘过 0 https://digital.gmw.cn/2024-06/07/content_37353354.htm
7.《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9》:中国光纤宽带接入居世界第一传媒在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由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编著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9》发布。根据《报告》,超过90%的中国宽带用户使用光纤接入,数量已居全球首位。截至2019年6月,中国光纤接入用户规模达3.96亿户,占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的91%。报告还显示,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31.3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达34.8%;中国https://www.amz520.com/articles/25851.html
8.胡启恒院士谈“中国首次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网络强国战略目标10周年,是我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30周年。“迈向网络新时代——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30周年系列宣传活动”推出系列重磅嘉宾访谈。本期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胡启恒参加访谈。 访谈视频 胡启恒表示:“1994年信息革命来了,正赶上中国改革开放的好时候,所有的专家眼睛看到全世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215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