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接入互联网20年:互联网大国的道路和责任
自1994年4月20日全面“触网”到今年,中国互联网旅程进入第20年。
中国接入互联网20年,成功拥抱互联网时代。从web1.0到web3.0,中国的互联网发展道路清晰并独具中国特色。
截至2013年底,中国网民规模突破6亿,国内域名总数1844万个,网站近400万家,全球十大互联网企业中中国占有三个席位。
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互联网大国。
“863计划”启开互联网之门
1980年代,世界高新技术蓬勃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在同时期美国总统里根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前苏联提出了“高科技发展纲要”,法国的“尤里卡计划”,以及日本出台“今后十年科学技术振兴政策”。1986年3月,邓小平批复了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王大珩等四位科学家撰写的《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此后国家制定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这便是863计划的开端。
计算机及互联网科技作为新技术浪潮中的代表,在“863计划”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1986年10月,中央决定拨款100个亿。支持力度大大超出了预料。
时任中国机械电子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的王运丰等一批科研人员意识到建立国际互联网通信信道已经是迫切需要。当时中国尚未成为国际计算机数据通信网的成员,国内的计算机只能借道外国进行中转才能通达国际网络。但西方国家设置的壁垒使得王运丰他们很难获得先进技术。另一方面,冷战期间复杂的地缘政治与国际关系,造成了中国长期与国际前沿科技隔绝,中国互联网在迈出决定性的一步前就遇到了重重困难。
加入互联网
“越过长城,走向世界”
科研工作遇到重重阻力的时候,王运丰想到了他结识的联邦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教授维纳·措恩,他是发出西德第一封电子邮件的“德国互联网之父”。
两人在联系后随即商定开始筹建中德之间的互联网连接,并确定中方合作单位为机械电子工业部下属的中国兵器工业计算机研究院,从此通信信道建设迎来转机。
1987年7月措恩教授从西德带来了可兼容系统软件和一整套工作小组,中国兵器工业计算机研究所的硬件才具备了和国际网络连接的条件,建设中国第一个国际互联网电子邮件节点成为可能。
当时王运丰所在的研究小组开始在一台西门子7760大型计算机上做反感设计和实验。当年9月20日20:55,操作人员按下发送键,紧张的等待之后,屏幕上显示“发送成功”。这封写有“越过长城,走向世界”内容的邮件,是中国第一封本土发出通向国际互联网的邮件。
几天后国外的科学机构向中国表示祝贺的邮件发送了回来,中国终于可以直接和欧美几乎所有大学和研究机构进行信息交流了。
1989年10月,由中国科学院主持,联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共同实施的世界银行贷款重点学科项目,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NCFC)正式立项。主要目标就是搞好NCFC主干网和三个院校网的建设。这个网络建设成为以后中国接入互联网的基础网络。
1990年11月28日,钱天白教授代表中国正式在国际互联网信息中心的前身DDN-NIC注册登记了中国的顶级域名CN,并且从此开通了使用中国顶级域名CN的国际电子邮件服务,从此中国的网络有了自己的身份标识。中国CN顶级域名服务器暂时建在了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
“当时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管理着国际互联网。中科院向美方提出联入国际互联网时,对方没答应。答复是:这个网络上有很多美国的政府和军事部门,不太想让中国接入”。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首席科学家毛伟说。
1992年6月,在日本神户举行的国际网络会议年会上,中方提出接入互联网,但被告知,由于网上有很多美国的政府机构,中国接入互联网有政治障碍。
在1993年3月,中国部分连入互联网的第一根专线、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租用AT&T公司的国际卫星信道接入美国斯坦福线性加速器中心的64K专线正式开通。专线开通后国家大力配合并投资30万元,使各个学科的重大课题负责人能够拨号连入高能所的这根专线,几百名科学家得以在国内使用电子邮件。
1994年4月20日,NCFC工程通过美国Sprint公司连入互联网的64K国际专线开通,实现了与互联网的全功能连接。
从此中国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真正拥有全功能互联网的国家。
互联网改变中国
伴随着中国全功能接入互联网,诞生了多个中国互联网的首次,这些“首次”切切实实地改变了中国。互联网每一个阶段的发展与中国时代的演变已经交融在一起,无法分割。
1994年5月21日,在钱天白教授和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的协助下,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完成了中国国家顶级域名(CN)服务器的设置,改变了中国的CN顶级域名服务器一直放在国外的历史。
从1993年到1996年,四大互联网主干网的相继建设,开启了铺设中国信息高速公路的历程。中国科技网、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以及主要提供专线集团接入和提供个人上网服务的金桥信息网在1997年10月实现了互通互联。
政府方面也在积极参与互联网的建设与管理。1996年2月1日,国务院第195号令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这是首次在法律层面对接入国际互联网加以规范。
中国第一家网吧、第一家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人民网等多个第一次在这一阶段应运而起。此后中国的互联网真正迎来了网络大潮阶段。这一普及与快速增长期持续到2002年。
1998年,新浪、网易等纷纷转型门户,官方新闻门户也纷纷建立。这一年,原邮电部和电子部合并组建信息产业部,并在3月31日正式挂牌。
网上教育、网上银行、网络游戏、电子商务以及即时通讯等依托互联网的产业迅速发展起来。从2000年开始,互联网产业迎来资本燃烧的岁月。三大门户网站新浪、网易、搜狐相继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
2002年的中国互联网产业,处于逐渐完成触底反弹的阶段,互联网泡沫破裂后的低谷即将过去,一个新的发展期即将到来。互联网企业积极探索,寻找出路,游戏、电商等成为突破点,门户价值也在凸显。三大门户新浪、搜狐、网易均开始季度盈利。也正是从这时候开始,互联网进入web2.0时代,直到2008年以后,进入即时化的web3.0阶段,中国的互联网产业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净网行动:纯净网络的攻坚战
2002年也是互联网管理之年与基础建设之年,有关网络的法规、自律规章不断出台,着眼于网络文化市场的整治以及网络经营场所的规范管理。
这一年文化部下发《关于下发加强网络文化市场管理的通知》,中国互联网协会在北京发布《中国互联网行业自律公约》。2002年6月的北京“蓝极速”网吧火灾造成24人死亡,公安部等部门展开专项整治活动,至九月底全国关闭网吧达8万多家。
9月,国务院公布《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
中国互联网协会常务理事黄澄清说:“中国互联网20年,整治网络经历了反垃圾邮件、反恶意软件以及网络扫黄打非和整治谣言等多个阶段”。
2004年四川成都市金牛区人民检察院以“利用互联网传播淫秽物品谋利”罪名,正式对邓岷江提起公诉,邓岷江成为中国打击淫秽色情网站专项行动以来被起诉的第一人。
之后,中国从政府到社会、甚至家庭,对网络色情等违法犯罪行为、违背道德底线的低俗内容传播以及提供者,一直保持着监督、打击的态势。
随着互联网恶意软件大肆泛滥,2006年中国互联网协会正式成立反恶意软件协调工作组,先后有32个从业机构和专门人士加入,反恶意软件工作正式启动。
据统计,2013年全国各级“扫黄打非”中就查处网络案件914起,删除封堵网络有害信息85万余条。最近则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新一轮打击网上淫秽色情信息的行动。
2014年,在中国互联网进入20周岁之时,成为互联网使用大国的中国,承担起自己的使命,一场“扫黄打非·净网2014”专项行动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