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钢铁行业双碳进程不断“深化”行业资讯企业资讯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工业节能监察办法》

两部门:推动企业建立健全碳计量体系

工信部:2023年力争实现废钢铁利用量达到2.65亿吨

3月1日,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绿色低碳发展是全球可持续发展大趋势,对我国来说,加快工业绿色化低碳发展也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举措。去年以来,工信部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出台了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出台了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的碳达峰实施方案,初步建立起了促进工业绿色发展的政策框架体系。对我们来说,今年的工作重心就是要一件一件抓落实,具体有四个方面的工作要着力推进:

三是实施资源综合利用提质增效行动。将进一步健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推动溯源管理全覆盖,加强废钢、废纸等再生资源行业规范管理,培育上百家综合利用骨干企业,2023年我们力争实现废钢铁利用量达到2.65亿吨。要加强磷石膏等复杂难用工业固废规模化利用攻关,积极拓展综合利用渠道。进一步聚焦钢铁、石化化工等重点用水行业,开展废水循环利用试点。四是着力培育绿色增长新动能。我们将进一步壮大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绿色航空器,推进内河船舶电动化绿色化智能升级,全面提升光伏、锂电供给能力,加快行业标准体系建设,推动智能光伏在工业、建筑、交通、通信等领域的创新应用。同时,还将大力发展氢能、环保装备等产业,推动生物基新材料研发及产业化。通过这样几个工程进一步推动我们今年绿色发展目标的实现。

《山西省钢铁行业转型升级2023年行动计划》印发

4月7日,山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制定了《山西省钢铁行业转型升级2023年行动计划》。2023年,全行业保持平稳运行,先进产能占比进一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进一步加强,特钢材料产业链基本形成,企业能耗和污染物排放进一步降低,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持续提升,全行业综合能力向国内先进水平迈进。推动出台《山西省钢铁企业限制类工艺装备升级改造实施方案》,要求1200立方米以下高炉、100吨以下转炉(电炉)、50吨以下合金电炉逐步实施产能置换,按照“先立后破”原则有序退出。力争到2025年实现先进工艺装备产能占比达到90%以上。加快推进重点产能置换项目建设,力争年内开建一批、建成投产一批。

中矿协发布《冶金矿山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

4月7日,在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理事(扩大)会议上,中矿协发布了《冶金矿山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1.主要目标①“十四五”期间:40%的“基石计划”项目建成投产,大型矿山产量占比60%以上。碳排放强度较2020年下降5%以上,大中型矿山实现绿色矿山建设全覆盖,资源综合利用率稳步提升。②“十五五”期间:90%以上的“基石计划”项目建成投产,大型矿山产量占比70%以上,碳排放强度较2020年下降18%以上,绿色低碳、综合利用产业体系基本建立。大中型矿山企业主要工序能耗水平基本达到国家能耗标准先进值。确保2030年前冶金矿山行业实现碳达峰。2.重点任务①加快25个铁矿资源基地建设和28个国家规划矿区勘查开发,构建以大中型矿山为主体的供应格局。以“基石计划”为基础,优化铁矿资源开发利用结构,加快规模化、集约化、绿色化开发进程。培育大型、特大型矿业集团,提升资源供应保障能力,确保钢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②依据采选各工艺环节能量利用率的差别,建立全流程能耗最优的消耗分配体系。③修订行业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标准,依法依规淘汰、整合中小型矿山企业的落后产能。开展冶金矿山上游产品碳足迹测评,引导企业研究开发低碳新产品。

三部门:推动铸造和锻压行业高质量发展

4月1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推动铸造和锻压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25年,铸造和锻压行业总体水平进一步提高,保障装备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能力明显增强。产业结构更趋合理,产业布局与生产要素更加协同。重点领域高端铸件、锻件产品取得突破,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一体化压铸成形、无模铸造、砂型3D打印、超高强钢热成形、精密冷温热锻、轻质高强合金轻量化等先进工艺技术实现产业化应用。

河北省发布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

4月20日,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加快推进河北省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切实做好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厅印发《河北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冀工信节函〔2023〕133号),明确了河北省推进工业领域碳达峰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

《实施方案》提出,“十四五”期间,产业结构优化取得积极进展,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升,建成一批绿色工厂和绿色工业园区,研发、示范、推广一批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工艺装备产品,筑牢工业领域碳达峰基础。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6.5%。“十五五”期间,基本建立以高效、绿色、循环、低碳为重要特征的现代工业体系,确保工业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前达峰。《实施方案》立足我省工业发展阶段和运行特点,提出了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加大节能降碳力度、加快绿色制造步伐、推动发展循环经济、深化低碳技术变革等5大方面23项任务,其中重点行业节能诊断全覆盖、绿色工厂星级评价管理、“无废园区”“无废工厂”创建、降碳产品价值转化等为河北省创新性举措。聚焦钢铁、建材、石化化工等河北省重点行业,《实施方案》提出了重点行业达峰、绿色低碳产品供给提升、数字赋能工业绿色低碳转型等3大行动,明确了推进工业领域碳达峰的重点行业和实施路径。

西藏发布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

6月15日,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切实做好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西藏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厅、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厅印发《西藏自治区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藏经信发〔2023〕46号),明确了自治区推进工业领域碳达峰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自治区工业产业结构与用能结构进一步优化,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国家和自治区要求,工业领域能源利用效率持续提升。到2030年,工业用能结构持续优化,电力消费占比持续提升,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进一步降低,确保工业领域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前达峰。《实施方案》提出了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持续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持续优化用能结构、大力促进资源节约高效利用、推广应用绿色低碳技术、推动数字化赋能绿色低碳发展等7大重点任务。并对建材、采矿、消费品等自治区重点行业达峰行动进行了具体部署安排。

生态环境部就推进实施水泥焦化行业超低排放征求意见

6月19日,生态环境部发布通知,就组织编制的《关于推进实施水泥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关于推进实施焦化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其中,《关于推进实施焦化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提出主要目标:推动焦化企业(含半焦生产,下同)超低排放改造。到2025年底前,重点区域焦化企业力争80%左右产能完成改造;到2028年底前,重点区域焦化企业基本完成改造,全国力争80%左右产能完成改造。已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钢焦联合企业,要对标对表、查缺补漏,确保焦化工序按期达到本意见要求。

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发布《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3年版)》

7月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3年版)》的通知,结合工业重点领域产品能耗、规模体量、技术现状和改造潜力等,进一步拓展能效约束领域。在此前明确炼油、煤制焦炭、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烧碱、纯碱、电石、乙烯、对二甲苯、黄磷、合成氨、磷酸一铵、磷酸二铵、水泥熟料、平板玻璃、建筑陶瓷、卫生陶瓷、炼铁、炼钢、铁合金冶炼、铜冶炼、铅冶炼、锌冶炼、电解铝等25个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的基础上,增加乙二醇,尿素,钛白粉,聚氯乙烯,精对苯二甲酸,子午线轮胎,工业硅,卫生纸原纸、纸巾原纸,棉、化纤及混纺机织物,针织物、纱线,粘胶短纤维等11个领域,进一步扩大工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范围。

河北发布关于推动铸造和锻压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7月4日,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共同制定了《关于推动铸造和锻压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到2025年,铸造和锻压行业总体水平处于国内前列,保障装备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能力明显增强。产业结构更趋合理,产业布局与生产要素更加协同。重点领域高端铸件、锻件产品取得突破,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一体化压铸成形、无模铸造、砂型3D打印、超高强钢热成形、精密冷温热锻、轻质高强合金轻量化等先进工艺技术实现产业化应用。建成2个以上具有示范效应的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大中小企业、产业链上中下游协同发展的良好生态。智能化改造效应凸显,打造2家以上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培育30家以上环保绩效评级A级企业,培育25家省级以上绿色工厂,培育60家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到2035年,行业总体水平进入国际行列,形成较完备的产业技术体系和持续创新能力,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显著增强,绿色发展水平大幅提高,培育发展10个以上国家(世界)级知名企业。

以钢铁、焦化等主要碳排放行业企业为重点,山西省布局建设深度降碳示范工程

工信部等七部门印发《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

8月2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商务部、海关总署等七部门联合印发《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提出2023—2024年,钢铁行业稳增长的主要目标是:2023年,钢铁行业供需保持动态平衡,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定增长,经济效益显著提升,行业研发投入力争达到1.5%,工业增加值增长3.5%左右;2024年,行业发展环境、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不断提升,工业增加值增长4%以上。

云南:到2025年,力争80%以上钢铁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

8月28日,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印发了《云南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十四五”期间,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持续优化,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显著提升。建成一批绿色工厂和绿色园区,符合条件的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完成循环化改造,应用、示范、推广一批减排效果显著的低碳零碳负碳技术装备工艺产品。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3.5%,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幅度大于全社会下降幅度,重点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十五五”期间,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以高效、绿色、循环、低碳为重要特征的现代工业体系基本建立。力争工业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前达峰。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2023-2024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发布

9月22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公开征求《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2023-2024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通知提到,高质量推进钢铁、水泥、焦化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工程。企业要因厂制宜选择成熟适用的技术路线,严把工程质量,加强运行管理,确保全工序、全环节达到超低排放要求。各地要认真落实已出台的地方排放标准和差异化管理政策,协调解决企业改造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提升企业改造积极性和运行管理水平。2023年12月底前,完成钢铁行业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并公示的产能超过5000万吨。

生态环境部:2025年前完成工业噪声纳入排污许可证管理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北省支持钢铁行业创新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

10月20日,为加快钢铁企业创新能力建设,打造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重要引擎,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促进“钢铁向材料、制造向服务”转型,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结合河北省实际,制定以下措施。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北省支持钢铁行业创新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十四五”期间,对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优惠并符合条件的钢铁企业,按规定给予补助。深化国有企业研发投入“三年上、五年强”专项行动,省国资委监管的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年均增速达到10.5%以上。

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

四川:到2025年废钢年加工能力超过1500万吨,短流程炼钢占比达40%以上

中钢协:73家钢铁企业完成了全工序超低排放改造

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0月31日,共有99家钢铁企业(包括一家球团企业)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和评估监测,其中,73家钢铁企业完成了全工序超低排放改造,涉及粗钢产能约3.62亿吨;26家钢铁企业完成部分工序超低排放改造公示,涉及粗钢产能约1.08亿吨;目前正在评审中的36家企业涉及粗钢产能约0.83亿吨。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进度呈加速趋势。

生态环境部召开部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新的大气污染治理方案和行业超低排放意见

11月15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主持召开部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2023—2024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关于推进实施水泥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关于推进实施焦化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和8项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听取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配套制度情况汇报。

会议指出,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是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攻坚战的关键举措。制定并实施好《方案》,对于巩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大气污染防治成果,确保完成空气质量改善目标任务具有重要意义。要充分认识2023—2024年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形势的严峻性和紧迫性,有效统筹经济平稳运行、民生保障和大气污染防治,不断提升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水平,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常态化联防联控机制,加强监测监控和协调联动,做到早预警、早会商、早行动,更加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实现污染过程“削峰降速”。要持续推进治污减排工程,高质量推进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稳妥有序推进散煤治理,加快推广车辆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的电动化。要加强统筹调度和监督帮扶,强化考核督察和政策支持,多措并举全力保障攻坚行动各项措施落实见效,确保打好秋冬季攻坚这场硬仗。

会议强调,推进实施水泥和焦化行业超低排放,是推动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助力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的重要举措。要统筹推进超低排放改造和碳减排行动,引导企业更好落实原料替代、燃料替代等防控措施,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和碳排放,推动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要扎实做好《两个意见》的组织实施、评价管理和宣传解读等工作,配套印发评估监测技术指南等,指导企业高质量完成改造任务,切实发挥出减排效益。要指导地方落实好超低排放的各项支持政策,提高企业改造积极性,让绿色发展水平高的企业真正享受到政策红利。

《钢铁行业社会责任蓝皮书(2023)》在京发布

11月17日,为持续追踪钢铁行业社会责任工作进展与成效,总结和展现负责任的大国钢铁形象,《钢铁行业社会责任蓝皮书(2023)》在京发布。《蓝皮书(2023)》称,中国钢铁投入巨大成本,坚定不移加快超低排放改造。超低排放改造使中国钢铁业向低能耗、低污染绿色制造转型取得突破性进步。下一步将继续加快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进程,力争2025年80%以上的钢铁产能完成改造。

国务院:严禁新增钢铁产能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上马

《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要求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在保障能源安全供应的前提下,重点区域继续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到2025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煤炭消费量较2020年分别下降10%和5%左右,汾渭平原煤炭消费量实现负增长,重点削减非电力用煤。重点区域新改扩建用煤项目,依法实行煤炭等量或减量替代,替代方案不完善的不予审批;不得将使用石油焦、焦炭、兰炭等高污染燃料作为煤炭减量替代措施。完善重点区域煤炭消费减量替代管理办法,煤矸石、原料用煤不纳入煤炭消费总量考核。原则上不再新增自备燃煤机组,支持自备燃煤机组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对支撑电力稳定供应、电网安全运行、清洁能源大规模并网消纳的煤电项目及其用煤量应予以合理保障。

应急管理部:2024年起全国推广钢铁、铝加工企业风险监测预警系统

12月12日,应急管理部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解读《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定》有关情况。会上,应急管理部安全执法和工贸监管局安全生产监察专员尚文启介绍,安全风险监测预警是实现安全生产关口前移、防范遏制事故的有效“技防”手段。2023年开始,应急管理部在全国推广粉尘涉爆企业监测预警工作,2024年开始在全国推广钢铁、铝加工企业风险监测预警系统,推动各省级应急管理部门启动系统部署,接入企业监测数据。目前,在监测预警平台已经接入了粉尘涉爆企业533家、钢铁企业56家、铝加工企业52家。计划到2025年底,推动这三类工贸企业监测联网“应接尽接”。

《唐山市支持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发布

12月14日,唐山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唐山市支持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若干措施》共包括6方面、20条具体措施。一是突出科技创新。主要包括鼓励钢铁企业增加研发投入,鼓励钢铁企业创建研发平台,鼓励钢铁企业引进技术成果,鼓励钢铁企业突破关键技术。二是提升供给能力。主要包括推动钢材产品提质升级,鼓励品牌质量提升,增强铁矿资源保障能力。三是加强产业协同。主要包括延伸产业链条,支持多元发展,拓展服务领域。四是激活发展动能。主要包括加快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加快推进绿色低碳改造,提高电炉炼钢比例。五是加快培育龙头。主要包括加大整合重组力度,推动规范企业优化提升,大力培育千亿级企业集团。六是强化要素保障。主要包括加强公共平台服务,支持引进行业人才,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双碳线路:

钢铁行业EPD平台:首发铁矿石EPD报告

1月11日,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主办首发暨钢铁EPD集中发布仪式在上海举行。6份铁矿石EPD报告成功首发,20份钢铁EPD报告成功发布。钢铁行业EPD平台以钢铁产品环境绩效信息披露为主要核心,同时积极拓展钢铁产业链。本次铁矿石EPD首发代表EPD平台迈上了新的台阶,对钢铁产业链的绿色低碳发展来说意义重大,将帮助下游企业获取准确的上游铁矿石材料环境信息,实现绿色采购,通过开展产品全生命周期环境绩效评估,帮助企业更科学地制订及实现减碳路线图。

“千亿绿钢”行动启动,“十四五”预计将完成约1000亿元绿钢交易

1月13日,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等单位发起的“千亿绿钢”行动在北京正式启动。这是国内首次用数字化方式对绿色低碳钢材进行标准认证、采购分级,并实现规模交易。预计“十四五”期间,“千亿绿钢”行动将完成约2500万吨、1000亿元的绿钢交易,累计减少二碳排放量超过250万吨。

河钢集团与必和必拓签署钢铁行业CCUS工业示范项目合作协议

3月26日,河钢集团与必和必拓在北京签署钢铁行业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工业示范项目合作协议,双方站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高度,基于长期的互信合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共同价值理念和同向而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共同推动钢铁行业关键环节CCUS技术研发、示范和标准引领,开启了CCUS领域深化战略合作的新篇章,标志着我国钢铁行业产业链协同降碳模式取得了新突破。

河北省应急管理厅推动钢铁企业“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

6月5日,河北省应急管理厅结合我省实际,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制定《河北省应急管理厅关于印发<钢铁企业“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工作方案>的通知》,围绕《钢铁企业危险作业目录》,根据生产工艺、特点、装置规模和控制系统复杂程度,在原料、炼铁、炼钢、轧钢、煤气、除尘等单元推广应用机械臂、机器人或其他专用工具替代人工,推广应用自动化控制、远程监控和智能感知预警等技术装备,推进危险区域、危险作业“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大力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科技保障能力,切实从根本上提升危险作业安全水平,防范遏制生产安全事故。

宝武集团与力拓集团深化气候变化伙伴关系,助力钢铁价值链实现脱碳

6月12日,全球最大的钢铁企业中国宝武钢铁集团与全球最大的铁矿石生产商力拓集团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中国和澳大利亚共同探索一系列行业领先的新项目,助力钢铁行业价值链实现脱碳。这是双方继成立合资企业开发西澳大利亚皮尔巴拉西坡项目后的又一合作,西坡项目投资达20亿美元。据了解,此番双方合作项目包括:在宝武集团的钢厂研究、建造并示范一个实验规模电熔分炉,实现中低品位矿石生产的直接还原铁(DRI)技术用于低碳钢铁生产。优化澳大利亚矿石生产球团技术,为其作为低碳竖炉生产直接还原铁的原料提供支持。扩大宝武集团富氢碳循环氧气高炉技术的开发,该技术可大幅减少高炉工艺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共同研究在西澳大利亚生产绿色低碳炼铁的机会。

宝武集团与FMG签订合作谅解备忘录,共同应对气候挑战

6月13日,FMG与宝武集团双方就公司发展近况、产业形势交换意见,探讨未来在低碳冶金、资源开发等领域的合作机遇,并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根据该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利用FMG的铁矿石和绿氢资源,共同探索低碳炼铁技术,并在铁矿石选矿研发以及可再生能源和绿氢等领域积极开展合作。

必和必拓与中天钢铁携手打造绿色低碳国际合作新模式

6月15日,必和必拓与中天钢铁在上海举行会谈,双方对在2022年共同开展的高炉低碳燃料技术开发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并表示将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同推动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中天钢铁是必和必拓全球铁矿石和钢铁产业链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之一。双方于2022年建立低碳合作伙伴关系,以推动高炉低碳技术示范作为共同愿景开展研究。目前,双方已达成一致,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合作推进高炉低碳技术的工业化示范,共同打造绿色低碳国际合作新模式,推动全球钢铁产业链绿色低碳发展。

首钢发布低碳规划,2050至2060年力争实现碳中和

7月6日,首钢股份宣布《首钢股份低碳行动规划》并介绍了我国钢铁行业与首钢低碳发展现状,提出首钢未来低碳转型发展的目标及实施路径。根据规划,首钢股份明确提出要争做超低排放示范者、低碳发展引领者、产业协同推动者,2025年CO排放总量力争达到峰值,部分产品具备减碳60%能力;2030年,低碳产品专线具备吨钢CO排放强度比2020年降低30%的能力;2035年,CO排放总量较峰值降低30%;2050至2060年,力争实现碳中和,成为全球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科技先锋。

河钢正式启动钢铁行业CCUS工业示范项目

8月7日,河钢召开“钢铁行业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工业示范项目启动会暨技术方案论证会”,正式启动钢铁行业CCUS工业示范项目,并完成了工艺方案论证,标志着河钢CCUS由“储备型技术”向“应用型技术”推进迈出了关键一步。

河钢实施《低碳排放产品发展规划(2023-2026)》

9月1日,由河钢集团联合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共同制定的《河钢集团低碳排放产品发展规划(2023-2026)》(以下简称《河钢低碳产品规划》)正式实施。这是河钢持续引领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务实举措,是钢铁企业积极助力推动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的示范行动,将推进河钢加快打造中国乃至世界钢铁工业绿色低碳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先锋企业。

《酒钢集团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正式发布

10月12日,《酒钢集团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正式发布,明确了产业低碳发展的目标、路径和措施,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全面实现碳中和。《酒钢集团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明确“双碳”工作的愿景目标是: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努力成为西北地区工业绿色低碳实践领跑者、低碳技术开发先行者、产业耦合发展示范者。

方案提出酒钢集团碳达峰碳中和六大实施路径——提升装备水平和优化流程结构,持续推进全流程节能降碳;优化用能结构、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逐步实现能源消费低碳化;强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扩大绿色低碳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加快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应用,打通钢铁有色产业低碳发展路径;培育绿色低碳产业,构建循环经济体系,实现协同降碳;履行社会责任,增强节约意识,推动全体员工低碳生产生活。通过达峰、减碳、脱碳、中和四个阶段,努力构建适应生态文明要求和强国战略的绿色低碳发展新模式。

鞍钢集团与15家金融机构签署《绿色金融联盟合作框架协议》

10月20日,鞍钢集团与15家金融机构签署《绿色金融联盟合作框架协议》,正式成立绿色金融联盟,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打造全方位一站式绿色金融服务平台,助力绿色鞍钢建设,为共筑钢铁绿色金融生态圈贡献“鞍钢方案”。

THE END
1.全国碳市场信息网《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已于2020年12月25日由生态环境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1年2月1日起施行。https://www.cets.org.cn/gwyygwj/6384.jhtml
2.关于印发《黄浦区2024年碳达峰碳中和及节能减排(含循环经济)工作根据项目计划,开展一批建筑碳效提升改造工程,实施一批建筑光伏应用工程,推进一批建筑节能调适项目,打造一批绿色商场和建筑,落地一批合同能源管理及用能托管项目,认证一批商圈建筑碳审计管理体系,编制一批碳审计报告。搭建商圈建筑碳排放监测管理平台,推进商圈建筑年降碳率达到5%以上。https://www.shhuangpu.gov.cn/zw/009002/009002002/009002002004/009002002004002/20240521/a21417d8-e73e-4551-aaae-62b0ad158b8a.html
3.企业中高层时事解读课2021第17期(总期67期)在线培训课程要抓住资源利用这个源头,推进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要抓住产业结构调整这个关键,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持续降低碳排放强度。要支持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支持绿色技术创新。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向世界作出的https://www.zzqyj.net/?list_89/1293.html
4.固定污染源碳排放在线监测系统碳监测管理系统软件云平台批发麦越环境碳排放监测管理系统软件云平台,通过辅助碳排放人工核算体系,对重点行业污染源、企业厂界无组织排放、城市/区域环境质量、工业过程控制等方面实现碳排放基础及过程数据的监测监管,实现碳管理的精细化、数字化和标准化,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提供数据支撑。http://mexcelvocs.cn.china.cn/supply/5066565048.html
5.建科股份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公司将助力企业和组织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通过高效的碳排放管理体系和智慧能源使用,促进环境的保护与经济的繁荣共生,共迎低碳经济的挑战与机遇。 2、特种工程专业服务 特种工程专业服务覆盖房建、市政、交通、铁路、轨道、水利、环境等领域,为客户提供加固改造、外保温、市政桥梁综合加固治理、道路非开挖注浆修复、防渗漏http://news.10jqka.com.cn/20240426/c657358593.shtml
6.碳排放监测管理平台碳排放监测管理平台作为中建集团未来监测碳排放的重要数字化工具在发布会上首次亮相。该平台内置数据监测与管理两大系统,具备人工填报、在线监测、碳核算、绿色建材库、低碳技术库、碳资产管理等6大功能,能够精准实现碳排放的信息化、数据化、可视化,为碳排放的内部管理分析提供重要决策依据。http://www.tanpaifang.com/tanguwen/2023/0103/93481.html
7.广州:探索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碳排放权交易所股票频道广州:探索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碳排放权交易所 智通财经APP获悉,9月15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广州市生态文明建设“十四五”规划的通知。通知指出,发挥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平台功能,探索组建粤港澳大湾区碳排放权交易所。加快推动碳排放权及其他环境权益交易,稳步推进碳排放权抵质押贷款等碳金融业务创新。探索https://stock.hexun.com/2022-09-16/206772334.html
8.在线监测平台该平台的能耗计量功能可为碳排放提供相关指标换算和管理贵公司是否有产品和方案应用于新能源,清洁能源或绿色电力领域? 南天信息(000948.SZ)11月12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实施了云南省能耗在线监测平台,该平台的能耗计量功能可为碳排放提供相关指标换算和管理。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2111122179902857.html
9.科普形堂迎接水泥行业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我们准备好了吗正式印发《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碳排放数据管理办法》,并积极筹备碳管理相关制度,形成碳管理制度体系。 03 完善能力体系 建立双碳候选人才库,组织、参与相关能力建设培训工作,提高人员专业性。 两个创新 新平台 加快推进碳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通过数据自动监测、标准化数据流程、自动化核算工具、数据质量控制、报告和披露https://www.ccement.com/news/content/49235805518775001.html
10.瑜岿科技综合能源服务平台碳资产管理系统瑜岿科技综合能源管理系统采用B/S + 微服务总体架构,运用成熟的物联网技术,实现对企业/建筑电、水、气、热等能源数据采集,并通过图形、图表等形式直观展示数据实时状态及呈现趋势,通过节能分析专家系统,提取能源数据中的有用信息,最终完成从能源数据向节能知识的转化,为客户从能源数据中挖掘节能机会点。 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news/963365
11.枫客智能能源与碳排放管理平台能源与碳排放管理平台打造全链条综合服务生态,集排放监测、大数据服务、低碳治理、碳产交易、碳咨询、物联网设备监测为一体的解决方案服务平台。 “双碳”目标下企业首先要做好碳排放核算工作。任何与碳排放相关的工作,都是建立在“依据标准规范、正确核算碳排放”的基础上,须满足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的MRV基本原则https://www.fengkeai.com/product/ghg.html
12.双碳和零碳指的是什么,如何实现“双碳”管理目标?双碳业务能源管理:集成树根能源系统以及其他公司能源产品,提供综合能耗分析、单耗计算、管理降耗能力 数据中台:海量数据的持久化、计算分析与服务 云视界等BI工具:灵活配置数据呈现报表与驾驶舱 3)产品价值 为碳排放测量/报告/核查(MRV)提供数字化管理平台 帮助企业实时在线监测碳排放活动水平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2994439/article/details/135624182
13.光伏发电运行维护管理方案范文(通用10篇)加强分布式光伏规划、设计、建设、并网、备案、运维等的标准化工作管理体系,促进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优化和完善分布式光伏接网、备案等相关管理办法。提供互联网平台服务,加快项目审批过程,鼓励户用光伏项目整体打包备案。 (四)强化宣传推广 广泛宣传碳排放、碳达峰及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的重要意义,提高社会关注度和参与https://www.ruiwen.com/fangan/7183375.html
14.博雅智慧碳排放统计核算管理信息平台(MRV):企业产品组织的零做好碳排放统计核算管理将有助于企业开展强制碳配额交易、核证自愿减排量交易、参与到绿色贸易和绿色供应链。 01为什么要做好碳排放统计核算管理? 碳排放监测、报告和核查机制(Monitoring, Reporting, Verification,以下简称“MRV”)是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核心和基石,碳交易市场需要公平、公正、透明的MRV机制。根据生态环境部http://boyasmart.com/nd.jsp?id=29&fromMid=677
15.碳排放管理平台碳排放管理软件碳排放管理系统SmartCEMP 碳排放管理平台-企业碳排放管理系统必备工具,万泽时代碳排放管理系统平台为企业政府提供高效智能碳排放管理平台,碳排放管理系统软件包括:碳排放管理软件,碳排放管理系统,碳排放管理平台,碳核查核算监测管理软件系统平台等双碳数字化,双碳管理解决方案.https://www.vztimes.com/cpinfo/id_14.html
16.智慧园区碳排放能耗监测工厂能耗监控平台AcrelEMS企业微电网能效管理平台通过在企业微电网源、网络、荷载、储存、充电等关键节点安装计量分析装置,建立监测企业总能耗和能耗强度的三级计量系统,诊断低能效环节。根据新的电网价格、电力负荷、电网调度指令,调整能源使用策略,优先使用绿色能源,使企业微电网始终高效稳定运行,快速响应电网需求,为了实现能源互联和信息互https://shanghai.11467.com/info/147685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