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三月份,喜马拉雅的自有信贷品牌“听小贝”正式上线。不过由于没有任何金融牌照的原因,喜马拉雅采取的是助贷导流的方式。
对于听小贝,喜马拉雅似乎是对它信心满满。不仅在APP上有独立的入口,并且把听小贝放在了显眼的位置,生怕月光的打工人看不见。
由于是助贷导流,喜马拉雅与多家网贷平台进行合作,比如信用飞、融优贷、维信金科、桔多多、钱小乐等。
而这些网贷平台也都不是什么善茬。在黑猫投诉上,仅仅是关于桔多多的投诉信息就已经超过了18000条,近一个月的投诉达到800多条。
钱小乐和洋钱罐都有存在暴力催收、骚扰亲朋好友、高额利息等行为。有用户在洋钱罐借款16000元,利息高达6000元,这摆明是要明抢啊。
有官媒记者实测发现,在通过听小贝进入网贷平台后,合同显示最终放款人为兴业消费金融,这也代表着喜马拉雅只是为网贷平台提供流量,起到一个中介的作用。
而合同上约定的年利化率是12%,不过等到进行最后一步“确认借款”的时候,年利化率变成了36%。
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有消费者仅借款16000元却要给高额利息。对于年利化率时高时低,听小贝的客服也没有给出回应,难道听小贝的年利化率和广东的天气一样阴晴不定?
有专业人士解释道,无论是12%还是36%的年利化率,按道理说都是没有错的。不过一般都是分期还款,复利的计算方法就非常复杂,所以以哪个年利化率为准,最终解释权都在借款人手上。
对于用户而言,这种一键签署很难注意到协议的内容,这就导致了自己不知不觉将信息透露给了各个金融机构。
好景不长,由于在助贷业务中,听小贝的透露用户信息安全问题以及贷款收费超过了持牌机构,引起了证监会的注意,并要求喜马拉雅对助贷业务进行补充说明。
这些网贷平台先是想尽办法让人借钱,再利用各种手段进行催收。作为一个普通人真的会谢,试想一下,上班被领导压榨之余还要被网贷平台压榨,精神状态真的很难好起来。
负债百亿仍死磕IPO
至于放贷的原因,当然少不了缺钱的原因。放贷生意自古以来就是一门赚“快钱”的好生意。
据了解,喜马拉雅在2020年后再没有获得新的投资,自然不想错过“放贷”这一块肥肉,毕竟有钱了才更有底气冲刺IPO。
今年4月份,喜马拉雅再次递表港交所,这是喜马拉雅第四次冲击IPO。
在今年的招股书里显示,过去三年里,喜马拉雅实现了每年营收都超过50亿元。并且在2023年,喜马拉雅平均月活用户达到1.33亿。
图源:喜马拉雅招股书
招股书上还显示了会员订阅以及付费点播收听服务在公司总收入中占比较重,不过招股书上并没有透露金融业务的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招股书上显示,喜马拉雅去年的总资产为42亿元,但总负债却高达144亿元。2021年和2022年,喜马拉雅的净资产分别是-155亿元和-138亿元。
尽管负债上亿,但喜马拉雅在去年已经连续5个季度整体实现盈利。不过喜马拉雅这次的盈利却是靠开源节流“省”出来的。
在这份看似令人满意的招股书背后,喜马拉雅可以说是下了不少功夫。招股书显示,2023年,喜马拉雅的员工人数相比两年前减少了40%。
除了裁员,对高层也实行了减薪的策略。无论是联合创始人还是董事的薪资和花红都减少了一大半。
在裁员降薪的同时,喜马拉雅还减少了开支。据招股书显示,喜马拉雅的销售及营销开支已经连续两年下降,在2021年-2023年里,共减少了5.6亿元。
降低成本、裁员降薪等措施的效果立竿见影,喜马拉雅终于实现扭亏为盈。不过,喜马拉雅这波操作虽说简单粗暴有效,但对公司长期发展不见得是个好办法。
互联网的尽头是放贷
与其说试水金融行业,不如说听小贝是喜马拉雅的冲击IPO的救命稻草。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听小贝并不是喜马拉雅的第一个金融产品。
2017年,喜马拉雅就已经和信用卡进行联名。2019年也有推出过“金融福利”的服务。不过和听小贝不同,从前涉足金融行业都是与银行这类持牌机构进行合作。
正所谓,创业的尽头是负债,老板的尽头是老赖,科技的尽头是放贷,人的尽头是无奈。就在这个月,货拉拉也打开了放贷的新世界大门。
货拉拉曾两次在港交所递交申请都以失败告终。凭着中国人的小强精神,货拉拉决定再次递表申请上市。
不过在准备递表港交所的同时,货拉拉在APP上上线了“圆易借”的信贷产品。对比起喜马拉雅,货拉拉还算比较有良心,将年利化率定在了10.8%。
不过在借贷行业中有个热知识,那就是银行的年利化率还不到5%。然而这些互联网的网贷平台的年利化率动不动就10%、20%。就说呢,怎么互联网公司都这么有钱,合着都是放贷放出来的。
说是说中国人不骗中国人,互联网公司的信贷产品一出现,简直是中国人明抢中国人。可能一直在提年利化率,大家还不能够直观的感受到放贷有多赚钱。
举个例子,百度旗下的度小满,2019年的时候全年营收还是14.35亿元,到了2022年,营收暴增至28.98亿元,净利润为7.27亿元。
凭借花呗和借呗被大家熟知的蚂蚁消金,在2022年,净利润达到了8.41亿元,2023上半年的净利润为12.8亿元。
图源:富途
互联网助贷平台巨头奇富科技(360网贷业务)的年度财报显示,2023年奇富科技全年营收162.9亿元,净利润为42.7亿元,过去三年的归母净利润为140.91亿元。
4月15日,央行发布有关人均存款的调查,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我国人均的存款有11万元。我就说我的余额怎么没有这么多,原来都在互联网网贷平台的大金库里!
虽说营收入都达到了上亿元,但公司亏损也达到上亿元。据财报显示,2023年的净亏损为5亿元,扣非后净亏损为7.56亿元。
要不说这钱赚来赚去都还是资本家的,周鸿祎这边的互联网公司连续两年都在亏损,而那边,网贷平台就替他把这些钱都给赚了回来。
讽刺的是,周鸿祎一直以来都被大众称作是中国互联网的领军人物,不成想,科技巨头竟然也是靠着放贷在赚钱。
互联网平台之所以可以把信贷平台做的有声有色,主要还是因为互联网原本就有大量的流量,以至于在信贷产品上可以不用担心客源问题,甚至还能低成本获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