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家P2P网贷平台拍拍贷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发行价13美元,开盘价13.3美元,上市首日最高价涨至14.63美元,随后回落,最终收盘于13.08美元,涨0.62%。总市值约40亿美元。
拍拍贷成立于2007年,完整经历了中国P2P十年发展历史。
2007年,拍拍贷诞生
拍拍贷一开始是由“上海代丰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运营,这家公司的信息目前在工商
直到现在,顾少丰仍然是拍拍贷最大的股东。经过上市摊薄后,他在拍拍贷持股超过25%,比股东里的另一位投资大佬沈南鹏还多。
叫“拍拍贷”这名字,是因为平台一开始用“拍卖”的形式来决定借贷利率。这种设计参考了海外平台Zopa的早期模式:借款人通过拍拍贷的网站,发布自己的借款信息,有投资意愿的人竞拍投标。竞拍的过程也会决定最后的利率。
在最初的设计里,拍拍贷强调人际网络关系,希望用户可以在第一层和第二层人际关系网中实现资金的需求,降低操作风险。每个借贷人都可以直接或通过朋友了解与自己发生交易的对方的情况。那时创始人对拍拍贷的定义是,并不是陌生人之间的借款,而是鼓励朋友之间的熟人借贷。
早期借款成功率很低,平台交易断断续续,用户屈指可数。最要命的是线上借贷,风险难以控制。
2007年10月,几个创始人被迫开始出去跑线下做风控,扫街看客户。
业务做不起来,拍拍贷亏惨了。
2008年,回归线上平台
2008年,经历熟人模式、线下模式后,拍拍贷回到了线上平台。
有借款需求的客户向平台提交个人信息、借款用途等,拍拍贷通过平台把经过初步审核的信息发布,然后有投资需求的用户可以在诸多借款人中挑选,判断把自己的钱借给谁。这套模式也成为了P2P最根本的业务逻辑,一直沿用至今。
现在再回头看,线上风控的路线,让拍拍贷避开了后来的几个行业大坑;技术数据能力,成为了这次上市中的重要卖点。
2009年,最关键的一年
2009年春天,拍拍贷基本没什么业务,公司入不敷出。
为生存,拍拍贷决定收费。2009年4月,拍拍贷正式从免费模式升级为收费模式。
转型收费,用户大骂。论坛上老用户团结起来,交易量跌到零。
吵架的焦点是拍拍贷投资风险完全由出借人自己承担,平台不兜底还要从中收费。
收费后第一个月,公司收入1万多块钱。
用户少一直是一个大问题。为了开拓客户,拍拍贷开始邀请上海浦东新区地区的小企业,建议他们通过拍拍贷平台申请贷款。
值得欣慰的是,因为帮助中小企业确实了解决融资问题,团队获得了一些来自政府的鼓励。
随之而来的是媒体报道,2009年5月,拍拍贷的业务模式首次被媒体《福布斯》报道。三个月后,CCTV新闻频道18点档首次报道拍拍贷。
2009年10月,拍拍贷平台注册用户数终于突破10万人。这在互联网业务中发展并不快。
市场规模有限,创始人越来越倾向于解决小问题,聚焦利基市场(NicheMarket),帮助到真正有需要的人。利基市场也叫缝隙市场、针尖市场,指向那些被市场中的大企业忽略的某些细分市场或者小众市场。
当时的创始团队并没有想到,8年后,拍拍贷半年的收入就超过17亿,净利润10亿。传统金融之外的小众市场也可以很大。
拍拍贷17年2季度累计成交165亿元
2011年,成为张江男
2011年,公众对P2P终于有了一点较为明晰的概念。P2P原义是PeerToPeer,即点对点;在网上借贷中的P2P是指去中心化的点对点借贷。
这时候国内开始陆续有一些P2P网络借贷平台出现,资本也开始暗中观察这个行业。8月,拍拍贷获得清华大学旗下基金金信投资的天使轮投资。
9月,平安集团旗下陆金所平台上线,成为了首家进入网络借贷市场的重量级金融巨头。平安集团的实力背书,聚集起大批投资人。
行业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潜在的风险。
2012年,红杉来了
这一年,拍拍贷获得了红杉资本的投资。
红杉资本的千万美金级风险投资彻底改变了中国的P2P网络借贷行业。
群众看到大佬出手,那么这个行业一定有机会赚钱。
更多的团队加入进来,草根创业,大公司孵化,跨界玩票的都来了。网络借贷的模式衍生出千变万化的模式,P2A、P2B、P2N、P2F的面具一个接一个。
2014年
2014年,P2P行业高歌猛进,为了争夺客户,大量平台开出了20%-30%的高额收益率,个别甚至出现了50%的补贴后利率。
高息之下,投资人疯狂掏钱,平台则想尽一切办法开发各种资产,做成产品卖给网上的客户。
拍拍贷平台仍在增长,但增速落后于同行的明星平台,交易规模被好几家后起之秀赶超。
2015年,一切都很好,直到e租宝
2015年拍拍贷搬入了浦东软件园盛创中心。郭守敬路的这块地盘曾经是上海的互联网代表企业盛大的总部。
2015年4月拍拍贷正式宣布完成C轮融资,投资方由联想控股旗下君联资本和海纳亚洲联合领投,VMSLegendInvestmentFundI、红杉资本以及光速安振中国创业投资基金等机构跟投。5月,拍拍贷注册资本增至1亿元。
当全行业几乎都刚性兑付的时候,坚持不兜底的拍拍贷被认为是P2P网络借贷中的一朵奇葩。
事实上,那一年拍拍贷也做出了一些新的产品尝试。1月,拍拍贷推出“拍钱包”业务。3月,拍拍贷正式发布“魔镜系统”,它是一个基于征信大数据的风控系统。7月,拍拍贷借款APP接入支付宝、淘宝、京东等第三方绑定功能。8月,拍拍贷投资产品“拍活宝”正式上线。11月,拍拍贷与招商银行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两年后正式上线了资金存管。资金存管相当于把客户的资金放在银行的账户里,避免了被公司盗用的风险。
不过这些产品并不是拍拍贷首创,在同期的互联网金融公司中,拍拍贷并不以激进和创新而闻名;反倒是有偏执的名声,甚至显得边缘化。
2016,监管来了
2016年8月,多个国家部委针对P2P出台的监管细则,其中提出多条不得触碰的红线,并且规定了P2P网络借贷的金额上限。
对比监管文件要求,拍拍贷的既有模式收到影响极小。
4月,拍拍贷累计成交突破100亿。9月,拍拍贷累计成交突破200亿。10月,拍拍贷注册用户突破3000万。
2016年,拍拍贷公司扭亏为盈,已经有钱可以玩情怀。公司组织了20多位高管徒步走进腾格里沙漠,两天步行50公里。
这个活动背后的寓意显而易见:互联网金融创业,就像是走在无人的沙漠里,既要勇于向前探索,又要避免陷入流沙迷途。
2017年
2017年后,围绕着高额借款利率、前置服务费等问题,拍拍贷的服务依然还充满争议。
这样的争议长期来看还会持续下去。
10月份,拍拍再次搬家,迁到浦东新区丹桂路,距离张江行政服务中心,张江人才公寓天之骄子公寓特别近。
这个园区正南边贴着流过一条小河,又夹在中环和外环两条蜿蜒高架之间。有会看的人说风水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