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行广东分行所推出的数字金融项目——智慧食堂系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系统能够使家长了解到学生在校内食堂的用餐消费详情,化解了长久以来家长难以即时知晓孩子日常活动状况的困扰,为家校沟通与学生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在一线挖掘需求,洽谈项目,沟通对接的农行基层员工,是推动金融数字化转型的中坚力量。为推广智慧食堂项目,农行工作人员定期拜访辖区学校,了解实际需求,多次往返校园,协调多方积极推动项目落地。
用心感触金融数字化温度
家长黄女士在使用农行智慧食堂为孩子在线充值饭卡时,发现孩子近一个月午餐饭卡消费金额每天都是19元,对此产生疑问。后得知孩子因爱吃学校饭堂的炸猪排套餐,每天午餐只吃这一个菜后,黄女士向孩子讲解了均衡饮食的好处和重要性,孩子的饮食逐渐变得丰富起来。
通过智慧食堂系统,家长除了能了解小孩吃饭情况,还能发现小孩暖心的一面。
近日,陈女士发现孩子用餐时段,手机总会收到农行智慧食堂信息,提示孩子饭卡三餐扣费金额相同且比往常多,怀疑系统重复扣费,便向孩子班主任了解情况。原来,班里有男同学腿部骨折行动不便,陈女士的孩子主动承担了帮该同学打饭的任务,每天三餐将饭送到同学手中。由于饭堂使用“刷脸取餐”系统,孩子每次刷脸打两份饭,才出现重复扣费的信息。
除了家长之外,学校也在充分利用智慧食堂系统辅助学生管理工作。
校园食堂肩负着广大学生在校饮食生活的重任,是保障学生营养均衡的关键。顺德区北滘镇碧江中学上线农行智慧饭堂系统后,学生就餐时刷脸即可完成餐费支付,避免了因忘记提前充值而无法就餐的情况。
对于未如约用餐的学生,系统能自动抓取数据生成未用餐名单并通知学校,有助于学校及时了解学生用餐状况,鼓励或监督学生按时就餐,保障学生健康。
农行顺德北滘支行工作人员林子恬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智慧食堂项目落地后,学校能实时收款,并通过后台订餐数据更精准采购食材,避免粮食浪费;家长也能及时收到学生的就餐信息,了解到学生的就餐情况,可以起到监督作用;学生不用再带饭卡,避免了饭卡丢失情况,同时刷脸支付也提高了饭堂取餐速度。
大力推广金融数字化项目
在项目落地之前,农行的工作人员还跑了好几趟学校进行对接沟通。
“当时有一个在建的公办初级中学,我们主动去了解了一些情况,发现学校饭堂还没有确定的方案,所以我们详细了解了学校食堂未来的设想和预计规模,然后再以这个饭堂为中心,设计出一个满足饭堂管理的和布置的方案。”农行顺德龙江支行网络金融部刘沛坚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从开始接触到后面的最终落地,我们跑了好几趟学校,主动沟通。因为很多东西要对接,多次沟通主要是为了达到理想效果。”
要挖掘到类似项目,主要还得靠工作人员主动寻找机会。
“针对辖区内的学校,我们都会定期拜访,看一下有没有合作的机会。网络金融部主要是做数字金融的,只要有这方面的潜在需求,我们就会去实地了解。”刘沛坚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以农行顺德北滘支行为例,农行有一套完整的项目响应、落地和服务方案。
在得知企业有更换饭堂充值系统的需求后,农行顺德分行及辖下北滘支行迅速行动,为客户量身制定“智慧食堂”项目方案。
项目落地过程中,农行顺德分行网络金融部及北滘支行积极联动,多次上门与客户沟通,向客户进行产品演示,并组建业务咨询群随时跟进维护,有效巩固双方的合作关系。
项目上线后,该行持续完善该项目的各个细节和整体功能,以优质的服务赢得客户认可。后期,该行将继续扩大“智慧食堂”项目的宣传和推广应用,真正将场景建设做实做优。
截至10月末,农行顺德分行已累计为全区300多所学校提供农行缴费中心等产品,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场景覆盖达45%,在全省农行系统排名第一。
除了智慧饭堂之外,农行还有一个智慧校园平台。
全面推进金融数字化转型
在三农县域金融服务方面,推进掌银下乡,扩大掌银服务人群覆盖面,打通金融服务乡村“最后一公里”,目前该行县域个人掌银注册客户超1200万户;“农银惠农云”场景入驻机构客户超5000个,“党建+金融+科技”综合模式打造信用村近4000个、信用户近5万户,助力优化农村信用环境。
在线上金融服务供给方面,扩大农行掌银服务人群覆盖面,该行掌银注册客户数4832万户,月活跃客户数2335万户。打造数币民生支付应用场景,加快数币财政、数币公积金等政务领域重点产品创新推广,数币个人钱包规模达473万户。
在线上融资方面,围绕个人消费、三农县域、小微普惠等领域,结合广东地区经济产业特点,创新线上信贷产品,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以数字金融服务三农和实体经济发展。截至11月末,该行“农银e贷”余额6560亿元,较年初增1213亿元。其中惠农e贷、小微e贷分别比年初增加229亿元、88亿元,有效支持了三农和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