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进程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进程研究”课题研究报告本课题旨在加快推进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进程,提高教育教学和实训水平,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三、研究内容本课题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研究:1.加强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2.加快中等职业教育数字化优质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3.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和职业技能;4.改革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5.实施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管理及评价。

四、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调研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深入探讨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第二部分职业教育信息化的现状及问题分析一、职业教育信息化的现状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存在以下问题:1.信息化基础能力薄弱,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滞后;2.教师信息素质和职业技能需要提高;3.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亟待改革;4.教学管理与评价体系不完善。

二、职业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1.缺乏信息化基础设施和数字化优质信息资源;2.教师信息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不高;3.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滞后;4.教学管理与评价体系不完善;5.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平衡。

第三部分课题研究成果与建议一、研究成果1.制定了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方案;2.开发了一批数字化优质信息资源;3.提高了教师信息素质和职业技能;4.改革了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5.建立了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管理及评价体系。

二、建议1.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和数字化优质信息资源建设的投入;2.提高教师的信息素质和职业技能;3.加强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4.完善教学管理与评价体系;5.促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均衡。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探索建设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研究环境的方式和方法,以提高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和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

具体包括以下六个方面:首先,我们要努力改善职业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成支持学生研究、学校办公和政府决策的职业教育信息化基础环境。

其次,我们要加快开发职业教育数字化优质信息资源,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资源开发机制、认证体系和共享模式。

第三,我们要提升教育工作者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第四,我们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过程、内容、方法和质量评价的深度融合,引导广大师生广泛运用信息化手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五,我们要促使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建立校级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和数据中心,创新管理模式,重构业务流程,提高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促进职能转变,推动学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服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公众。

最后,我们要加大信息化技能型人才培养工作力度,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知识、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首先,我们要从管理、应用着手,研究探索中职学校信息化硬件环境建设的原则、方法,包括计算机的数量指标、数字化校园网络建设、管理、维护,以及信息化建设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

其次,我们要通过调研、分析、比较、研究,促进中职信息技术与中职文化基础教学、专业基础教学、技能实训的整合。

第三,我们要开发优质信息资源,主要包括教育教学和技能实训信息资源、职业教育科研信息资源、学生实就业市场信息资源(校企共享的信息资源)。

第四,我们要提出信息化环境下中职教师信息化素养的培训构想、办法以及与新模式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效果评价体系框架,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第五,我们要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如何突破传统教学管理观念和模式的束缚,构建信息化环境下的中职教育教学管理与评价新模式。

最后,我们要以本校为实验对象,将上述研究成果应用于本校实践,通过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不断修正、改进,使其更加符合中职教育实际、产生实效,达到具有推广价值的水平。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在于推动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和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高。

通过探索建设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研究环境的方式和方法,我们可以努力改善职业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加快开发职业教育数字化优质信息资源,提升教育工作者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过程、内容、方法和质量评价的深度融合,促使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加大信息化技能型人才培养工作力度,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知识、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同时,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可以为中职教育教学管理与评价新模式的构建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远程职业教育将成为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进程,实施以信息化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将成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

二)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聚焦于现代远程职业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探讨如何通过信息技术促进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实现职业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和技术保障。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技术现代化已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职业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技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向,其发展对于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二)职业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国家战略。

2010年,国务院印发了《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加快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

二、文献综述一)国内研究现状国内研究聚焦于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实践和探索。

研究表明,职业教育信息化可以促进教学管理的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二)国外研究现状国外研究聚焦于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政策和实践。

研究表明,职业教育信息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同时也需要注重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和数字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三、研究问题和目标一)研究问题本课题研究的问题是如何加快推进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

二)研究目标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1.促进学校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

2.加快开发数字化资源,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和评价方式,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

3.培养学生获取个性化研究信息的能力,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4.提高职业教育工作者的信息素养,促进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提升。

教育技术已经经历了传统教育技术阶段、视听教育阶段和系统教育技术阶段,现在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新阶段——信息化教育阶段。

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教育技术中高科技的含量日益提高。

新概念、新设备、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涌现,为现代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全新的环境、系统的方法和技术,极大地促进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教育的现代化又推动了我国职业教育的信息化进程。

职业教育信息化要以完备的计算机设备和互联网为依托,必须把构建信息化的硬件环境放在首位,这是实现职业教育信息化的物质基础。

当前,计算机制造业的迅猛发展,推动了我国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全国骨干网络和地区一级的网络建设,教育科研软件的开发应用,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的“整合”等信息技术硬件和软件环境建设的近一步完善,为职业教育信息化提供了坚实的外部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

近年来,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既有外部因素,又有职业教育自身的因素。

中等职业教育要迎接挑战,就要把职业教育信息化这一根本出路和职业教育自身的改革结合起来,走出一条符合地区和学校实际状况的新路子。

以职业教育信息化带动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是实现我国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和走出职业教育困境的根本途径,也是紧随时代发展和进一步密切职业教育与产业界关系的根本要求。

因此,大力推进中职信息化进程,既可以扩大中职教育规模,使中职教育摆脱困境,又可以探索未来中职教育的办学方向和教育模式,为中等职业教育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增强中等职业教育的竞争力。

我校于1992年开办计算机应用专业,经过20余年的发展,已成为恩施州中职龙头专业。

我校形成了以办公自动化、平面设计和网络技术为骨干的专业群,不仅培养了大批信息技术人才,更为本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农民工培训、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提供了大力扶持。

学生在各级各类信息技术类竞赛中获得过大量奖项,并有若干名学生因大赛获奖直接获得了“高级技师”的技能证书。

我校的信息化建设研究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

我校是XXX副组长学校和恩施州计算机应用专业中心教研组组长学校。

近年来,我们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并利用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管理和学生的实就业服务。

这些努力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成果。

同时,我们还为市人民政府及市财政局、旅游局、运管局等多个部门提供信息技术服务,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而提出的。

美国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特别把IT在教育中的应用作为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

这一举动引起了世界各国的积极反应,许多国家的政府相继制定了推进本国IT在教育中应用的计划。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普遍实施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重大战略,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

例如,德国非常重视职业教育同生产紧密结合,在双元制职业教育形式下,教师需要将很多实际的生产过程呈现给学生。

这样,学生在进入企业实之前就能充分了解企业的生产过程。

亚洲的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也在本世纪初制定了相应的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计划,目的在于形成先进的信息化社会。

他们的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我国政府在推进国家信息化的进程中十分重视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

1997年4月,中国第一次信息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国家信息化体系的概念。

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内涵也包括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六个方面的要素。

目前,职业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初见成效,60%以上的学校建成了校园网、计算机教室、多媒体电化教室等。

电子阅览室等基础设施上,还需要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学校信息化水平。

二)对数字化职业教育信息和课程资源的研究各地教育部门、企业和学校建设了大量数字化职业教育信息和课程资源,形成了“国家职业教育资源库”框架。

但是,这些资源的质量和使用率还需要进一步提高,需要加强资源建设和开发,提高资源的可用性和实用性。

三)对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研究在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模式方面,需要加强教师的信息化教育培训,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同时,需要探索创新的教学模式,如“互联网+职业教育”等,以适应信息化时代的教学需求。

同时,本研究也为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在机房建设方面,职业教育资源以及专业实验信息化设备和电子图书馆等方面的建设几乎是空白。

然而,信息化硬件设施却是实现职业教育信息化的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

因此,需要加大投入力度,提高硬件装备水平,加快技术标准规范建设,为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尽管恩施是一个贫困市,但我校十分重视数字化校园建设。

我们克服了困难,用“学校挤一点,向上要一点,项目争取一点”的方式多方筹措资金。

每年按一定比例增加信息化建设投资,几年来,通过滚雪球的方式不断积累硬件设备和软件资源,现已初具规模。

首先,我们建成了国家级计算机软件与应用实训基地。

先后投资750多万元添置、升级计算机及多媒体设施设备,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学校现拥有计算机软件应用室13间、网络实训室2间、硬件实训室1间、电子阅览室3间、数码工作室1间,自动跟踪录播教室1间。

其次,我们建成了网络中心。

配置了核心交换机、汇聚交换机、安全网关(防火墙)、光纤主干、六类支路,使学校网络主干达到了千兆,桌面百兆。

楼宇之间全部用光纤连接,各办公室和功能教室都配置了信息终端。

每栋楼安装了无线路由,无线网络覆盖了整个校园,便利了移动上网。

100兆光纤接入,基本保障学校的教育教学需要。

第三,我们加强了仿真实训室建设。

现已建成汽车模拟仿真实训室、会计仿真实训室、旅游实景实训室和电子生产线。

第四,我们加强了教师电脑配备工作。

各办公室配备电脑1—2台,每个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便于教师电子备课、查阅资料、信息共享及办公室自动化办公。

最后,我们安装了电子大屏幕,实时发布学校的最新信息,使教师和学生及时快捷地了解学校最新信息动态。

在加快数字化资源库建设方面,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还停留在初级阶段。

很多中职学校仅仅完成网站建设,网络研究资源以文字为主,网络课程、学科课件、视频资源、电子图书等相对来说非常稀少。

硬件资源是基础,软件资源是核心,没有软件资源,硬件设备如同摆设,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因此,中职信息化资源建设面临着非常艰巨的任务。

在本研究中,为了解决数字化资源问题,学校以国家示范校建设为契机,积极参加国家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和课程资源建设行动,建设了数字化教学资源库。

同时,学校还统一规划、开发和管理数字化教学资源,并组织教师开发校本教学资源。

目前,已经建成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包括六大专业。

然而,由于职业学校更加注重招生与就业,教师信息素养普遍较弱,教学观念保守,教学方法老套,教学模式单一,信息技术掌握不足,信息意识淡薄、信息知识有限,不能很好地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实践。

这严重限制了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有效推进。

在本研究中,我们意识到,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一个综合工程,需要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教师本人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首先,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财力和人力资源,配置现代化的教育设施,如多媒体教室、校园教育网、电子阅览室、教师现代化办公平台、硬、软件共享的互联网教育等,以供教师有条件和机会研究和提高。

其次,学校应该营造一个有利于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氛围,建立和完善对教师信息素养能力的培训。

这包括加强信息意识、信息知识和信息道德等方面的培训。

通过培训,教师可以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掌握扎实的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提高和更师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和能力,学会利用教学软件或网络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同时,教师还需要正确对待网络舆情,不能随便利用网络传播不良信息。

教师需要树立终身研究理念,提高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终身研究的基础,而终身研究是教师提高信息素养的前提和保证。

因此,教师应该不断研究,扩展视野,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广泛吸收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并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地收集、组织、整理和运用,实现最优化的教学。

我校在国家示范校建设和课题研究期间,举办了五次全员信息化培训,对教师信息化素养和应用能力提升起到了极大作用。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目标是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人才。

我们应该强调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该环境能够支持真实的情景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合作研究等多方面要求。

这样就可以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教与学方式,从而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实现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

为了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目标,需要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本质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做为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和促进学生研究的认知工具,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

整合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识与能力,同时具备对信息内容的批判与理解能力,并能在虚拟的环境中具有良好的伦理道德和法律意识。

教学管理信息化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运用信息管理理论与信息管理方法,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技术,充分考虑外界变量和信息,组织和配置教学信息资源,进行信息化教学管理活动,从而高效率地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因此,提升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对于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提高至关重要。

首先,为了提升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我们需要树立现代化的管理观念。

这不仅需要管理信息系统,更需要一批高素质、实践经验丰富、创新思维能力和团队意识强的教学管理人才。

因此,我们必须转变学校管理人员的观念,让他们在工作中严格科学操作实施,与技术设计人员进行不断的沟通和完善系统。

同时,管理人才还必须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积极性和创新性,不仅能够熟练掌握和使用信息化技术,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提供有力的支持。

其次,要提升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我们需要有较强的硬件条件和完备的软件系统。

要实现学校的教学管理系统在网上评教、教学运行、考务管理等方面的作用,必须在开发研制教学软件时,调动所有的技术力量,与软件公司一起进行前期的需求分析。

在开发期间,一线的教学管理人员要适当地介入,以求对软件有更好的理解和把握。

在使用过程中,还要对系统进行监控和调试,随时根据具体需求进行改进和完善,力争提高系统的实用性。

第三,我们要努力提升信息化教学管理的质量。

信息化教学管理要注重以人为本,管理的一切程序都要公开化,增大透明度。

我们应该鼓励学校全员参与教学管理质量的检查和评价,不断提高学校的教学管理服务水平和全面信息化教学管理质量,以满足学生、家长、社会的需要。

最后,对于信息化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我们需要重视学校信息化氛围的营造。

在网络与资源建设的同时,我们要注重在学生活动中营造一个社会信息化环境和校园信息氛围,使学生不仅仅在课堂教学中接受信息技术教育,而且使整个生活、研究过程,始终处于信息化环境的熏陶之下,这样才能将信息技术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同时,我们也需要在信息技术教育中营造新型的教与学的关系,让学生成为主体并使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发展的个别化教育。

此外,我们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道德,让他们在面对信息技术时能够正确地认知和使用。

信息网络带来的最大危险是信息过载,这需要教师引起高度重视并积极疏导,而不是采取强制压服、打击或讽刺的方式。

这是保证学生正确使用网络信息、培养信息素养的必要条件。

在信息教育的实施中,要注重开展人文教育。

信息技术课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科教育和人文教育不是孤立的,信息技术同样可以具有人文主义内涵。

教育教学中必须具有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即科学技术的掌握是以社会的发展需要为前提的,反社会、反人性的利用科学技术的行为应该被识别和摒弃。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通过网络了解世界,扩大知识面,以适应未来对人才的要求。

为此,教师应该精心为学生选择具有趣味性、艺术性和科学性的优秀网站,使学生能够安全地在互联网上冲浪,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

THE END
1.案例分享丨AI如何赋能高校数字化转型北京理工大学(以下简称“北理工”)紧抓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新机遇,依照“数据层融合、业务层打散、展现层聚合”的数字化转型思路,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技术与高校信息化体系深度融合的实践路径,创新设计了“AI中台+主动式交付入口”建设模型,构建形成“人工智能+场景”的多智能体底座,分领域聚合校内特有信息、私有数据及https://xxzx.tsnu.edu.cn/info/1068/1708.htm
2.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高等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研究专项课题申报工作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高等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研究专项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来源: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声明:欢迎转载和分享。“职教百科”公众号转载的文章仅作学习分享,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如果分享内容在版权上存在争议,请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1NzQ1OTUzNw==&mid=2247518289&idx=3&sn=49df26eff6c33bdd0b702ac639278d8a&chksm=ea15dc6fdd625579af46ae077f6b995d34c2b6d32206302acf709ec4fddf9655d378f151cd45&scene=27
3.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行动研究课题总结起来,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行动研究课题需要全面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以期为职业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更多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本文总字数超过3000字,着重提及了“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行动研究课题”,并按知识文章格式进行撰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七、数字化转型在职业院校的实践案例 4.1 教育资源共享的案例 为了加强教https://wenku.baidu.com/view/184c4c94ab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9e.html
4.中国职教学会智慧财经专业委员会:加快财经教育数字化转型紧跟数字经济发展步伐,立足新型智库建设,围绕学会“十大工作载体”,聚智聚力,重点围绕新版专业目录财经商贸大类的研制和落地、数字财经教育研究、财经教育论坛、财经专业教师培训、新技术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扎实推进财经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积极服务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绿色化发展,培养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高素质财经类https://www.chinazy.org/info/1040/9946.htm
5.关于申报2022年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行动研究课题的通知为了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指导职业院校开展行动研究,以案例为载体推广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经验,讲好中国职业教育数字化故事,促进职业教育数字化水平和教育质量不断提升,教育部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启动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行动研究课题申报工作。请各教职工参照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组织开展2022年度职业https://www.sxgcxy.cn/jxky/info/1031/1811.htm
6.关于公布2022年度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行动研究课题立项名单的通知? 根据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公布2022年度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行动研究课题立项名单的公告》(信息化教指委〔2023〕1号)文件,确定我院2项申报课题准予立项(见附件),现予以公布。 2022年度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行动研究课题 负责人项目名称项目http://www.sxbac.net.cn/kyzx/info/1111/3481.htm
7.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育数字化工作委员会01-09关于“2019年度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研究课题”的结题通知 12-30关于申报2020年度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研究课题的通知 信息化建设 03-01焦建利|ChatGPT助推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时代学什么与怎么教 03-01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八大路径 02-22营造良好生态 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 http://www.zjxhszh.com/index.htm
8.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聚焦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报告以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设立专篇作为背景,指出当前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并结合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化转型战略部署及落地实践,表达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争做全球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引领者的积极态度。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杨欣斌 如何在职业教育教学环节中做到真正的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面临的一大课题。https://edu.youth.cn/wzlb/202302/t20230210_14311745.htm
9.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立项获突破学院要闻根据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发文《关于下达湖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立项课题的通知》(湘教科规通[2023]2号)及《关于下达湖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专项立项课题的通知》,2023年度我校共有10个湖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获批立项(具体名单附后)。今年获批立项了一个省级重点资助专项,获https://www.hnslsdxy.com/page/contentshow.aspx?id=2023061616383412889
10.聚焦“智慧财经”建设推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2023年2月23日-24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第二十六届“说专业·说课程·说专业群·说教材”研讨会在四川财经职业学院顺利举行。会议围绕“智慧财经:新专标、新课标、新教材”主题,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化变革和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https://www.scpcfe.cn/info/1598/207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