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职教共同体建设助推高质量发展——温职院职教共同体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中国教育在线

近年来,在职业教育大改革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顺势而上、改革创新,克难攻坚、成果斐然:取得了全国“双高校”、全国优质校、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部省共建温台职教高地牵头高校、浙江省重点高职院校等荣誉,入选中国职业教育质量四大榜单;毕业生就业率连续17年超98%,留温率长期保持在60%以上,毕业生培养质量、就业竞争力、薪酬水平等多项指标多年居浙江省高职院校前列。

温州是一座“敢为人先、特别能创新创业”的城市,浸润着“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秉承温州人精神,直面职教改革难题痛点,以下沉分布式办学的实践布局校区建设,以破壁融合发展丰富学校高质量内涵,打造了职教共同体的新样态。

一、为何要建:职教共同体是职教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前,职教改革进入了深水区、攻坚区:产教深度融合如何落地、职业教育适应性如何增强、高质量内涵发展如何推进等等,都是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大问题。《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将职教共同体建设纳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战略任务。作为职业教育的新理念新形式新载体,职教共同体建设和研究已经成为破解职教发展难题、推动职教改革发展的关键选择。

如何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从目标要求上看,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密切的类型教育,职业教育办得好不好,关键是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与市场需求对接得精不精准,与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适不适应。职教共同体建设可以实现一个“适”字,做到专业与产业适配人才与需求适应,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要求相契合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破解职教发展适应性问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如何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从内涵要素上看,职教发展质量好不好,关键是看“三教”改革、双师队伍建设、公共实践中心建设、国际合作交流等办学能力高不高。职教共同体建设可以实现一个“高”字,通过政校行企在专业建设、科技研发、产教融合、双师队伍、数字化转型等内涵建设方面互动合力,久久为功,破解职教高质量发展难题,提升职业教育关键办学能力。

二、如何建设:温职院职教共同体建设的实践探索

多年来,温职院主动识变应变求变,以理念变革引领实践变革,实现了从捣墙到破壁再到共同体的理念升华和蜕变。初始创建时期,秉持“与民营经济互动、与行业企业共赢”的理念,2000年率先与行业协会联合办学。全面发展时期,学校提出“区域性、实践性、高教性”的办学理念,2007年率先在全国发起“捣墙运动”,将传统教室改建为教学工厂,实现学做合一、工学结合。内涵提升时期,秉持“区域有什么支柱产业,就建什么专业;区域有什么企业难题,就建什么服务平台;区域有什么新技术需求,就培养什么新技术工匠人才”的办学理念,扎根区域,开放办学,打造“产学训研创用一体化”综合体,实现发展“破壁破圈”。高质量发展时期,学校坚持“链接融合,共生共荣”的办学理念“跳出职教办职教”,形成了以“东西南北中”分布式办学布局为物理形态,五大职教共同体为内涵的办学实践,实现职教链、人才链、科技链、产业链、创新链“五链融合”

(一)南面:下沉办学建瑞安学院,打造市域产教联合共同体

针对产教融合动力不足、利益不均、深度不够等问题,学校和瑞安市人民政府共建瑞安学院,通过联合办学破解产教融合难题,打造市域产教联合共同体。瑞安学院成立干2016年9月,一期占地面积245亩,投资8亿元,是全国首批与县域政府合作办高职的学校。目前二期建设正在启动全部建设完成后在校生可达5000余人。瑞安生源占比50%连续4年留瑞率超65%,为区域发展提供高技能人才支撑

1.院校联合区域,实现学城联动

建立以学院为主体、以瑞安市政府为依托的多层次、立体化办学体系,采取理事会制度,实施“规划决策一统筹协调一组织实施”三级运行模式,实现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融入瑞安经济社会发展,与80多家行业协会、地方龙头骨于企业共建校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35家、产教融合平台65个。

2.专业联合产业,实现专产联接

适应传统产业重塑、新兴产业培育、商贸协同发展需要优化专业设置,设置新能源装备技术、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现代物流管理等11个专业,形成与浙南产业相适应的专业新格局。实施技能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开发现代学徒制培养方案,融通岗课赛证,落实“三教”改革,为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3.内生联合外溢,实现内外联通

精准对接区域汽摩配产业,与龙头企业瑞立集团成立瑞立产业学院,校企合作共建混合所有制办学实体瑞安市温职毓蒙智能制造研究院,建设共性技术服务平台,打通科研开发、技术创新、成果转移链条,助力“瑞安智造”“瑞安创造”。建立“一企一团队”的企业服务团队,每年开展产业工人、社区人员及中职教师等各类技能提升培训,促进就业创业。

(二)西面:嵌入园区建设计学院,打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为解决行业产教难融问题,克服“校中厂”“厂中校”办学弊端,学校与瓯海区人民政府联合共建设计学院,实现校行企合作零距离,打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设计学院占地面积72亩,投资6亿元,是职业教育办在特色小镇里的首创之举,打造集“研发转化、培养培训、创新创业、实习实训”于一体的数字时尚产业服务综合体。

1.与企业共育,打造人才培养新范式

创新采用“2+1”产教融合育人模式,前两年学生在本部以“学训”为主,最后一年入驻设计学院以“研创用”为主,在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团队带领下开展企业真实化项目研发实践。通过实施“双元六共”,毕业生就业率超98%,留温率超70%,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充分发挥人才智力优势,将企业技术难题攻关转化为研究成果和专利,累计服务企业800余家,社会服务到款超2000万元,推动企业增加产值10亿余元。

2.与行业共赢,打造产教融合新高地

与行指委主任委员单位合作,落地全国首个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人才培训基地,校行企共建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2家,省级产业研究院5家,助推时尚产业发展。桥接东华大学、北京服装学院等名校,建设中意职教园,与意大利一流设计类大学合作建设服装设计专业,引培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等鞋服产业领军人才30余人,聘任国际设计大师人,与行企联合筹建大师工作室27个,打造鞋服发展新引擎。《浙江新闻联播》将设计学院作为全省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典范的唯一代表进行报道。

3.与园区共荣,打造校地合作新样板

深度嵌入产业园区,与小镇合办企业产品订货会、开展小镇产业招商工作、共同举办时尚产品创意设计大赛,与小镇产业同频共振,共生共荣,助推小镇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提升,为产业园区注入了文化灵魂和生机活力,助力小镇成为省首批特色小镇、省首批特色小镇文化建设示范点。扩大小镇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增强了品牌效应,近一年就吸引了千余人次前来考察学习。

(三)北面:对接中职建永嘉学院,打造中高职衔接共同体

为解决中高职衔接不畅不实不强问题,学校和永嘉县政府共建永嘉学院,占地面积340亩,投资12亿元,设高职部和中职部,打造中高职衔接共同体,真正意义上实现中高职一地式一体化发展。

1.以协同联动为核心,构建“五合”校园管理模式

利用双主体同校园的特点,落实管理责任,完善管理体系,提升管理效能。一是主体联合,中职与高职联合成立永嘉学院校区管委会,构建中高职一体新模式。二是资源整合,形成师资成长、实训资源建设使用、教学资源开发等共融共享新机制。三是制度契合,形成校区管理、后勤服务、师资队伍建设等一体化工作机制。四是管理配合,共建日常安全管理、教学科研和学生思政工作等3支实体运作专班队伍。五是文化融合,打造集“红色文化、永嘉文化、山水文化、工匠文化”于一体的校园特色文化体系。

2.以一体贯通为途径,构建“五统”人才培养模式

突破性采用“1+3+1”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中高职有效衔接。一是统一培养目标,实施一体化人才培养。二是统领生涯规划,实施全学程生涯指导。三是统筹技能培养,实施递进式技能提升。四是统揽育人载体,实施分阶段思政教育。五是统建评价体系,实施过程化质量监控。

3.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构建“五助”社会服务模式

(四)东面:联合平台建职教大脑,打造数字职教共同

为破解“数字性”与“职教性”有机结合的难题,实现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数字化转型,学校与温州市经信局共建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并交由学校单独运营,打造企业服务数字职教共同体,成为全国首个运营企业综合服务平台的高校,平台坐落滨江CBD世界温州人家园,面积3千多平方。以“线下与线上相融、部门与高校合作、实体与虑拟并举”的运营模式,在线注册企业11万余家、服务机构1800余家,获国家级、省级示范平台。

一是立足“客家”优服务,实现服务企业数字化。贯彻落实浙江省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以线上“帮企云”平台和线下“帮企行”活动为载体,为超30万家次企业开展融资对接、技术诊断、法律咨询、政策解读等服务1000余场,构建14个县市区分平台服务“一张网”,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入选省服务“专精特新”示范平台,列入温州市“两个健康”改革创新亮点

二是立足“本家”促育人,实现服务职教数字化。拓展和延伸培训云、服务云、产融云、政策云、咨询云、制造云“六朵云”功能,打造“职教数字大脑”,实现校企定向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供求匹配、实习就业等无缝对接三是立足“大家”创品牌,实现服务社会数字化。形成政企交流大平台,开办“亲清政商云学堂”170余期,观看人次超650万人,成为党政干部、企业人士、专家学者和高校学生互学共进平台。开创国际融通新赛道,联合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推动企业在产品展示、商贸洽谈、技术交流、人力开发等国际合作,服务世界温州人。

(五)中心:围绕产业链建综合体,打造科教融汇共同体

为破解科教融汇“汇而难融”的问题,学校在高教园区校区建设技术研创大楼和数智实训大楼服务科教融汇的“一研一训”“双子星”。技术研创大楼坚持立地式研发服务功能定位,是全国高职院校首个以研创功能为主打造的综合体,数智实训大楼投资1.5亿,楼内教学设备由校企1:1共同投入,是全国高职院校首个以数字产业链为主线打造的实训综合体。学校构建“产学训研创用”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打造科教融汇共同体,为学校发展注入新动能。

2.科创融合,培养双创人才。构建“产学训研创用”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国家大学生科技园、国家级众创空间、大学生创业园,每个科研平台至少对接一个大学生创业团队,以“师研生随、师导生创、师生共创”模式以科促教科研育人。学生获“互联网+”“挑战杯”金奖等国家奖150余项,学校获评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

三、建得如何:温职院职教共同体建设的经验成效

学校通过开展五个共同体的建设,实现了五个“度”的建设成效,积累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温职经验。

一是提高了区域首位度。瑞安学院、永嘉学院作为各自县域内第一所大学,丰富了区域城市与文化内涵,提高县域教育层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赢得了社会各界高度评价。

二是提升了产业支撑度。学校立足温州“5+5+N”产业结构,系统重置专业布局,现有40个专业覆盖了温州主要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留温率均超60%以上,充分发挥了职业教育适应、支撑、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功能。

三是强化了中职显示度。职教共同体的建设提高了中职学校生源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带动了中职整体发展。瑞安中职招生分数较之前提高了80分,永嘉中职获评浙江省现代化学校,入选“活力温台”职教高地“一县一改革”创新项目。

四是加强了人才集聚度。学校新增教师200多人,引培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3人,建设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支,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支,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家。

从学校职教共同体建设实践来看,能建这么多校区和共同体,主要有五条经验:一是对接天线是前提。学校紧跟国家职教改革的步伐,精准把握上级职教政策的变化,锚定方向,遵循规律,审时度势,超前谋划,及时将国家法律政策红利转化为职教共同体建设实践。二是把握机遇是关键。当前,国家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之高前所未有,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之切前所未有,学校抢抓先机,捷足先登,因势利导,乘势而上,下沉区域,开放办学,实现校地互融共促。三是争取资源是核心。学校发展靠人财物支撑政府的资源是有限稀缺的,唯有主动争取,才能拔得头筹。近年来,温州各级政府对共同体的建设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学校吸纳政府总投资近30亿,学生生均拨款从1.5万提升到2.5万,编制从833名增加到1367名等,相当于再造了一个温职。四是改革创新是动力。学校持续探索多元化、多样化的办学模式,因地制宜,大胆创新,结合各共同体实际实行不同的治理模式,形成了特色的分布式办学和共同体建设经验。五是互利共赢是目的。共同体建设是价值、目标、利益、责任和人脉、情怀共同体的统一,学校充分尊重每个参与主体的权利,实现共商共建、共管共治、共享共利。

共同体建设势在必行、任重道远,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还只是初步探索,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经验做法仍有待进一步提炼。我们将致力于职教共同体的研究和建设,努力推动现代职教体系的战略任务落地生根,共同为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贡献力量。

THE END
1.巫山职教中心与奉节职教中心开展校际教研交流活动近日,重庆市巫山职教中心部分师生前往奉节职教中心开展“巴渝职教齐联动,共研教学启新程”教研活动。 活动现场(学校供图) 巫山职教中心部分师生参观了奉节职教中心校园及智能制造系实训基地,了解了奉节职教中心的相关办学历史与办学理念。在两校交流座谈会上,两校有关负责人对职业教育发展、学校发展情况作了深入交流,共https://www.cnr.cn/chongqing/cqjy/2021jyzx/2021zxx/20241216/t20241216_527011270.shtml
2.职教桥职教人培新模式,发展大未来 广东 更多信息 智能制造技术应用专业群工学一体化实践专家访谈会成功举办 2024-12-11 09:27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召开专业职业能力分析论证会 2024-12-10 11:01 吹响新一轮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申报的号角! 2024-12-10 10:56 https://www.163.com/dy/media/T1550713132865.html
3.以“三全”育人理念推动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提质增效作好新生入学教育,形成“学用教研合一”的职教师资人才培养理念;做好专业启蒙和导读,明确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教育类型;推进优质课程建设,构建“理实一体、业师同授、双证并举、德技双修”的课改新模式;强化课程思政,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每一门课中,抓好教师主力军、课堂主战场和专业学习主渠道;坚持专技http://gx.wenming.cn/xcsx/202204/t20220421_6345124.htm
4.一湾相挽十一国职教同行向未来——2023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展暨9月15日下午,2023中国—印度尼西亚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创新发展论坛、2023中国—东盟茶叶职教合作论坛、2023中国—东盟土建类新型产业化高技能人才培养合作论坛、2023中国—东盟制造业与职业教育合作发展论坛、2023中国—东盟智慧水利·人才·产业融合发展论坛、2023中国—东盟商科职教合作论坛、2023中国—东盟数字技能开发与数字http://jyt.gxzf.gov.cn/jyxw/jyyw/t17159605.shtml
5.德国职业教学法学习心得8篇(全文)这正如当今社会,每个成员进入社会都会与不同的人在某一时期处于一团队之中。这种“行动导向教学”就是高职院校学生步入社会前的工作演练,同时也强调高效快速的执行力。作为高级技工学校的教师,本人还深深体会老师在这种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一定要做到课前的充分准备、课堂的合理控制。在学生行动之前,老师是一个制定规则的裁https://www.99xueshu.com/w/filep1hcl1cq.html
6.第七届“深圳好讲师”教学能力竞赛成果展示暨表彰大会圆满成功大职教 同交流 本届大赛新亮点 在深圳第一职业教育集团的鼎力支持和大力推动下,本届大赛首次实现了深圳教育系统与人社系统职教老师的同台竞技交流。来自职业院校、技工院校、企业内训机构、职业培训机构的职教老师们展现了不同的教学风格、不同的教学特色以及各自精彩的教学效果。 https://www.sznews.com/education/content/2021-12/21/content_24829165.htm
7.自动化大专毕业论文(精选5篇)“1”是指大学计算机基础的课程教学,“X”是指办公自动化高级应用、图像处理、网页制作、电子商务等课程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为了方便教学与理解,我们把计算机应用基础“1+X”教学模式称为大学计算机基础“1+X”教学模式,这样把办公自动化高级应用、图像处理、网页制作、电子商务等课程教学也纳入了本课程教学的统https://www.1mishu.com/haowen/79689.html
8.出彩宁职宁阳县职业中专举行“青蓝工程结对子,班主任论坛话12月9日,宁阳县职业中专班主任“青蓝工程”结对帮扶启动仪式暨期中学生管理工作总结大会圆满举办。学校党委书记牛凤吉出席会议,全体班主任与学生处人员参加活动,会议由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薛志主持。 学生处副主任许林宣读了《班主任“青蓝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1MDQ2NzgyNQ==&mid=2247490056&idx=2&sn=57a7df0ca87142d511480e215169976e&chksm=e9809e96def71780e44d31082d1810e20c04ca791fbfd61cb3375e3e666ff5341bc80cb535d9&scene=27
9.忻州市第一职业中学忻州市第一职业中学(简称忻州一职中),始建于1983年,是经忻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山西省教育厅备案的全日制公办职业中学,是忻府区职教中心,位于忻府区禹王路3号,现有教师136人,学生1820人。学校占地面积81700平方米(122.5亩),建筑面积33000平方米,拥有现代化的、全新的教学楼、实训楼、学生宿舍楼、餐厅、汽车维修实训基https://www.tylyzyxy.com/index.php?m=article&id=2529&cid=321
10.筑梦育人无私奉献教师节,让我们一同回顾十位2024年“感动广州的优秀走进职教30载,他从普通教师成长为技能大赛的杰出贡献者。他以教育为使命,启智润心,让学生在工贸校园蓬勃生长,让工贸成为“青榄回甘”、热爱奋斗的“山海”;他立足学校优势,在清远油岭村创建“技能小院”,开展现场教学、技能帮扶,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他狠抓技能竞赛,完善选拔机制,推进国际训练与交流平台建设,他深入一线https://news.dayoo.com/guangzhou/202409/10/139995_54715723.htm
11.县域联动互利共生万开云职教同城化成立“万开云”职业教育学科(专业)中心教研组,加强对“万开云”职业教育工作的研究、服务和指导,开展专业(学科)建设、“链群职教”、中高职贯通教育的研究,构建人培方案和教学体系;协同推进课程育人实践、教材实施研究、教学改革指导、教学质量评价、教师发展指导;开展师资互派、蹲点教研、集体视导、同课异构等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46367644190731651&wfr=spider&for=pc
12.《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以“加强教育理论研究,推进职业教育发展”为办刊理念,坚持为“职教理论导航”,努力成为“职教研究园地”,以“面向中等职业教育未来,体现中等职业教育特色”为办刊特色。 《职业教育》是国内第一份面向中等职业学校的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杂志,受国家教育部职https://m.wyseo.cn/qikan-detail/zyjy/
13.中职学生升学深造比例超过70%!职教高考:另一赛道上大学!学位相同待除了“三个不同”之外,职教大学和普通大学还有“三个相同”,即学位相同、待遇相同、效力相同。 学位相同,即职业技术大学和普通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学士学位都是按学科门类授予,是一样的,不存在职教学位和普通学位的区别。 待遇相同,国家要求职业技术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招聘、职称评审、晋升等方面与普通学校毕业生享受同等https://zhuanlan.zhihu.com/p/532702585
14.如何宣传职业教育例如可以在五月初或元旦前后与一两所职中学校搞文艺联欢,使职中学生在初中校园的舞台上展现他们职业技能的风采,这样会激励初中学生对一些职业学校和一些专业的兴趣,达到很好的职教宣传效果。还可以配合职校有初中校园内办一些职业教育成果展,让初中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报读职业学校也可以是有所作为的。 综上所述,国家当前https://www.66law.cn/laws/575653.aspx
15.强调“职普同重”,能否消除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此后,教育部、财政部出台了“双高计划”,提出集中力量建设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2019年底“职教20条”等方案陆续出台,这些顶层文件进一步明确了的职业教育的类型和定位,强调职业教育是和普通教育类型不同,但在地位上同等重要。 目前职业教育体系已经越来越完善。中职、高职以及近两年本科高职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145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