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设机械职业教育网

科教融汇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规律、新方向、新赛道。科教融汇是一个兼具包容性、状态性和结果性的概念,有技术、资源和人才三个刻画维度。科、教、产的相互作用及其要素的深度融汇,使科教融汇呈现出价值丰富性、相互依存性、范围广泛性和方式多样性等特征。科教融汇在职业教育改革中具备的现实基础,为科教融汇提供了条件、支撑和空间。基于此,尝试建立科教融汇视域下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范式:以技术技能为融汇点,将“科技—教育—人才—产业”紧密连结起来,促成技术、技能和知识在四者之间的快速传递和交流,实现四者的联动发展和迭代升级,达成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的高度契合。基于范式转移逻辑,职业教育的发展理念、发展模式、人才培养和制度体系等需在科教融汇框架下实现革新,以使新范式具有实践操作性。

关键词:科教融汇;职业教育;教育理念;发展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制度体系

当前,科技创新与教育变革已处于交汇点上。推进科教融汇,有助于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快科技向产业转化;有助于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有助于加强产学研合作,让学校更好地了解行业发展趋势,让企业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本研究旨在对职业教育科教融汇的内涵、特征及职业教育发展模式进行深入分析。

一、科教融汇的内涵与特征

(一)科教融汇的内涵

科教融汇是一个兼具包容性、状态性和结果性的概念,有技术、资源和人才三个刻画维度。当前,为了高效、高质、高能地推进职业教育科教融汇,有必要先对科教融汇概念的内涵建立起清晰的理解。

1.科教融汇是一个具有包容性的概念

科教融汇的包容性体现在其由科技、教育、融汇等多个概念复合而成。科技作为教育内容,在科教融汇中具有丰富教育资源、增强学生的科技素养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价值。其中,来自教师的科研成果为教学提供的新思想、新素材,体现了“科研的教育性”,体现了科研对教学的反哺。科技作为教育手段,在科教融汇中具有促进教学方式创新、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互动性的价值。科技作为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意味着教育是科技服务的对象。教育则通过培养科技人才、推广科技教育、支持科技研究和创新等方式促进科技发展,其手段是高校的科学研究、科技研发与教学相统一。可以看出,作为教育内容和手段的科技,体现出了科技在科教融汇中的直接作用;作为实现研究与教学相统一的科技,体现出了科技在科教融汇中的中介作用。融汇则是指科技、教育之间的能量交流与转换,具体而言是指知识和技术技能的交流与转换,其结果是使人才培养产生“合金化”效应。经由人才培养环节,科技与教育的融汇最终传导到产业界,从而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之间的高度契合。

2.科教融汇既是一种状态性概念,又是一种结果性概念

从前者来看,科教融汇在教育改革、科技创新层面的提出,说明科技和教育领域之间的联系已呈现出越来越紧密的趋势。为顺应这种趋势,要确保科技和教育的发展相互促进,形成相互支持、相互依存的良性循环状态。事实上,这也体现了从科教结合转向科教融汇的必然性。从后者来看,科教融汇的结果包括科技创新成果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教育改革所带来的科技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之间的高度契合等。换言之,科教融汇能达成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等结果性目标。

3.科教融汇有技术、资源和人才三个刻画维度

一是技术维度。此维度主要指科技手段和工具的应用,可以为教育教学提供更为先进的手段和方法,如在线教育、虚拟实验室等。二是资源维度。此维度主要涉及到教育资源和科技资源的融汇,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学习内容。三是人才维度。此维度主要涉及到教育教学和科技人才的融汇,可以培养出更多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综合上述分析,科教融汇是指科学技术与教育教学相互渗透、相互交流、相互转化,在技术、资源和人才三个维度贯通交融,并以培养创新人才、促进科技创新和推动产业发展为目标的过程和结果。

(二)科教融汇的特征

科技变革、产业转型和教育改革的相互作用,可以推动三者全领域、全链条、全要素的深度融汇,使科教融汇呈现出价值丰富性、相互依存性、范围广泛性和方式多样性四大特征。

1.价值丰富性:推进教育教学创新、推动产业发展及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2.范围广泛性:覆盖了现代社会中各个重要领域及不同类型的产业和人才

科教融汇的涵盖范围非常广泛,不仅覆盖了现代社会中各个重要领域,而且包括各种不同类型的产业和人才。以教育领域为例,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科技与教育的融汇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教学工具和教育资源的开发,而是涉及到教育的全领域,包括教育教学、管理、评估等各个方面。另外,科教融汇的实现需要各方面的参与。科教融汇是一个系统工程,政府、企业、高等教育机构、职业教育机构以及各类科技、人才服务机构都需要参与其中,共同努力,推进科教融汇的实现。

3.相互依存性:科技、教育、人才和产业必须相互支持、相互贯通、相互促进

科教融汇的特点是各要素紧密相连、交融,不同领域的科技、教育、人才和产业必须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相互贯通,才能共同推动科教融汇的发展。首先,科技和教育的相互依存是科教融汇的基础。科技是推动教育变革的重要力量,而教育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其次,科技和人才的相互依存是科教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创新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支撑,而人才的培养也需要科技的支持。第三,教育和产业的相互依存是科教融汇的核心。教育的目标是为产业提供高素质的人才支撑,而产业的需求也推动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4.方式多样性:包括学校与企业合作、科研机构与教育机构合作以及教育资源共享等多种形式和手段

科教融汇的方式多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和手段。一是学校与企业合作。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展科教融汇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职业发展支持。二是科研机构与教育机构合作。科研机构可以与教育机构合作,共同开展项目研究,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三是教育资源共享。教育资源可以通过网络等方式进行共享,为教学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便利。

二、科教融汇在职业教育改革中的现实基础

当前,科学技术快速发展,职业教育改革深入推进,产业迫切需要转型升级,教育信息化建设得到强力推进,这些都是科教融汇在职业教育改革中具备的现实基础。这些现实基础为科教融汇提供了前提条件和支撑,为科教融汇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契机。

(一)科技的快速发展,为职业教育与科技融汇提供了前提条件和广阔空间

首先,科技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新的产业和职业需求。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产业和新职业层出不穷,这也为职业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和需求。其次,科技的快速发展提高了职业教育的教学效率和质量。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智能化教育等都可以帮助职业教育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让学生更快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实践能力。最后,科技的快速发展也为职业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教学资源。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职业教育可以借助互联网等科技手段获取更广泛、更优质的教学资源。

(二)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为科教融汇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和政策环境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取得了明显进展。一是政策法规不断完善。2019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加强职业教育建设的目标任务和重要措施,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2022年,新修订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首次明确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此外,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2021年,教育部印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这个新目录对接现代产业体系,服务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二是教育体制机制逐步健全。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逐步优化,职业教育由之前的层次教育定位为类型教育,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衔接机制得到改善,促进了职业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三是教育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职业教育注重实践教学和产学研融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逐步提高。

(三)产业转型升级为科教融汇提供了应用和实践的重要需求

首先,随着产业转型升级,传统产业需要进行技术创新和改造,新兴产业需要不断开发和应用新技术。这就需要更高水平的技术和创新能力支持,而科教融汇可以提供这样的技术支持。其次,产业转型升级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支持,而科教融汇可以提供更多更好的人才培养途径。最后,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更广泛的应用和实践。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更多的实践验证和应用推广,而科教融汇可以提供这样的应用和实践。总之,产业转型升级对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对职业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为科教融汇提供了应用和实践的重要需求。

(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为科教融汇提供了优越的信息化条件和基础设施

首先,教育信息化建设为教学提供了更广泛、更灵活、更多样的资源和工具,如在线学习平台、虚拟实验室、数字化教材等,各类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教育资源不断丰富。其次,教育信息化建设为教学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灵活化和智能化的手段和方式,如在线课堂、远程教育、虚拟实验室等,各种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教学手段日益成熟。最后,教育信息化建设通过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教学管理,为学生提供了更个性化、更精准的学习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科教融汇在职业教育改革中具备一定的现实基础,但是职业教育领域科教融汇发展也面临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一是在教学和科研之间存在明显的隔阂;二是重教学轻科研,重技能轻技术,对于科研和技术创新的重视程度不够;三是科研成果转化难度大、技术创新服务缺失等,难以促进科技成果向实际生产力转化;四是科研工作与实际需求脱节,教师创新能力不足,难以推动科教融汇的实现。这些问题制约了职业教育科教融汇发展,需要通过政策、制度和实践等多方面的努力来加以解决。

三、科教融汇视域下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范式

美国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在他的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中提出了“范式转移(ParadigmShift)”的概念,认为科学的发展不是线性的,而是通过范式的不断转移实现的。范式是指在一个特定的领域中,被广泛认可和接受的一种理论框架、范例或模式,涉及到价值观、方法论和科学实践等方面的问题。范式转移通常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随着新理论、新实践经验的积累,人们逐渐产生了新的认识和观点,最终导致了新的基本框架取代原有框架。范式转移不仅在科学领域有应用,也可以适用于其他领域。在教育领域,教育范式是教育活动中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教育研究和实践的基础和框架。职业教育范式的转变,意味着职业教育的理念、发展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和制度体系等的革新。

(一)新范式的核心要义

以技术技能为融汇点,将“科技—教育—人才—产业”紧密连结起来,实现四者的联动发展和迭代升级,见图1,这可以作为科教融汇视域下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范式。具体而言,这一新范式的核心含义是指在职业教育实施过程中,通过关联方资源集聚,将科技、教育、人才和产业紧密融汇,促成技术、技能和知识在四者之间的快速传递和交流,并产生“化学反应”,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的高度契合。在这一过程中,“‘科’与‘教’的活动过程既是教学过程也是研究过程,二者被视为同一行为过程的两种形态”。科技作为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可以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和教育效果。同时,职业教育可以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技术支持,促进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升级。这一新范式将有助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创新驱动战略。

图1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范式

(二)教育理念

1.以人为本的理念

科技时代,职业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能力素养和个性品质为重,以人为本而非仅仅追求职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训练。传统职业教育存在着“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困境,即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存在着“以用为本”和“以人为本”的矛盾。传统职业教育过于注重学生职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能力素养和个性品质的提升,缺乏人本主义关怀。因此,职业教育应重视育人本质,以人为本,“不应仅仅满足于人力资本的积累”。

2.个性化学习的理念

在智能时代,职业教育学生需要向个性化和差异化的学习转变。当今社会,由于技术的发展和需求的变化,越来越多的生产和服务开始向个性化方向进行定制,这个趋势也影响到了人才培养。这意味着,教育机构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学习机会,为他们提供更加灵活的学习方式和内容。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职业教育领域的深度融汇,传统工业时代以规模化、标准化、同质化为主要特征的职业教育班级授课形式可能会走向终结,而个性化和差异化的教学和学习或将真正得以实现。科技手段可以提供更加个性化、多样化、互动式的学习体验,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这也正是现代职业教育从传统教学向现代教学转变的逻辑。

3.资源共享的理念

职业教育科教融汇需要资源共享,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整合和规模效益最大化。教育资源共享包括校内共享、校际共享和校企共享,目的在于实现资源整合、优化配置、专业调整和规模效益等。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是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可以有效解决“同类专业共性需求”,是推进职业院校均衡发展的有效载体。职业教育科技园建设要实现先进技术和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放大规模效益。科教融汇需要职业院校和科研院所强强联手、优势互补、共享资源,并引入学术指标和教育教学指标,以克服同质化倾向。数字化优质教育资源已经成为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需要通过共享和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来推动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

4.终身学习的理念

在智能时代,职业教育需要转向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已成为当代技术技能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在智能时代,知识和技术的发展速度非常快,传统的学校教育只能提供短期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很快就会过时。因此,学校应该转向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学会如何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途径。教师应该将焦点从传授知识和技能转向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职业教育还需要提供规模化、个性化的社会培训和终身学习服务。除此之外,还需打通职前学历教育与职后继续教育,让社会各界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人都可以获得接受职业教育的机会。

(三)发展模式

在科教融汇框架下,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可以简要概括为:以服务国家创新战略为方向,以服务产业发展为目标,以产学研深度融汇为核心,以开放办学为重要途径,以教师队伍建设为保障,以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为支撑。

1.以服务国家创新战略为方向,促进职业教育贴近国家创新战略的需求,培养符合国家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科教融汇是推进创新发展、提高国家竞争力、加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科教融汇可以促进职业教育贴近国家创新战略的需求。国家创新战略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来支持,而职业教育则是培养这类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科教融汇,职业教育可以更好地了解国家创新战略的需求,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以更好地培养符合国家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2.以服务产业发展为目标,促进产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3.以产学研深度融汇为核心,促进产业界、学校和科研部门的紧密合作

在职业教育中,科教融汇的实施可以有效促进产学研深度融汇,使得职业教育更加贴近实际、更加具有实效性。首先,产业界是科教融汇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只有与产业界紧密合作,才能保证职业教育的实用性。其次,学校是科教融汇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只有学校提供的教育资源与产业界的需求相匹配,才能促进产学研的深度融汇,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最后,科研部门也是科教融汇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只有科研部门提供高水平科研成果,才能促进产学研的深度融汇。

4.以开放办学为重要途径,打破教师、教材、课堂的中心地位,促进协作学习

我国职业教育以职业院校为主,提供规模化的职前教育。但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人们需要多次就业,职业教育就需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精准、灵活、个性化、适应性强的开放化办学形态,以适应学生未来生涯转换需求。同时,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在数字化时代趋向多元开放,学校的组织模式更加灵活,课程资源更加多样,学习时空更加开放,形成多元开放的教育教学格局。通过智能化教学平台可以营造出全时空、立体化、无障碍的多形态开放交互的教学模式,打破教师、教材、课堂的中心地位,促进协作学习。未来所有能进行高质量学习的地方都可以被称为“学校”,教学场所也将从封闭式转变为开放式。

5.以教师队伍建设为保障,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

一方面,教师队伍是推动职业教育科教融汇的关键。教师是职业教育教学的主体,他们教学水平、专业素养和科研能力的提高,会直接影响到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果。科教融汇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科学素养和教育素养,因此教师队伍建设成为职业教育科教融汇的关键。另一方面,教师队伍建设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职业教育需要不断改革创新,以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只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才能为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提供坚实的支撑。所以,职业教育科教融汇的推进,要以教师队伍建设为保障,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

6.以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为支撑,使职业教育更加灵活、多样和个性化,并实现教学管理的精细、高效和科学化

在职业教育科教融汇中,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支撑着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管理的变革。传统的职业教育往往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知识和技能为主要任务。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可以使职业教育教学变得更加灵活、多样化和个性化。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所需要的技能和知识也在不断变化,而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的教学内容,可以使职业教育更加贴近实际、更具前瞻性和创新性。传统的职业教育评价往往以考试为主要手段评估教学效果,而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则可以使职业教育的教学管理更加精细、高效和科学。

(四)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对“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等基本问题的回答,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和基础。在科教融汇框架下,制订科学合理的科教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对于职业教育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科教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将科技与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整合学校、企业和科研部门的资源和力量,构建更加完善、实用、创新的人才培养体系。

1.培养目标:培养符合国家创新战略需求、具备更加多元化素质和能力的人才

随着科技和产业技术越来越复杂和综合化,技术型、技能型、工程型人才之间的界限已经不再明显,而且会越来越模糊。这要求人才具备多领域、多学科的知识结构,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具备探求新知、应用所学、沟通协作、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并具有较高的创新意识和一定的人文素养。因此,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将会更加强调复合性、创新性和人文性,要求职业教育培养符合国家创新战略需求、具备更加多元化素质和能力的人才。

2.课程设置:将更多、更新的科技元素和产业变革内容融入课程中

在科技和新兴产业变革的趋势下,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职业教育需要不断进行课程改革。科教融汇可以将更多、更新的科技元素和产业变革内容融入到课程中,促进职业教育课程优化。新兴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复杂化,职业教育需要从单一课程向跨学科、跨专业融汇课程转变,实现课程体系的优化。当今时代,数字化素养已成为每个人都应该掌握的必要技能。因此,各国都将数字化技能的培养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将其纳入到教育体系中。“构建数字和人工智能驱动的世界教育新课程,成为培养未来应对人工智能技术挑战人才的关键”。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因此,要组织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力量,及时更新职业教育课程。

3.教学内容:将新技术、新产品、优秀案例以及教师的科研成果等纳入教学内容中

科教融汇有利于丰富职业教育教学内容,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发展,职业院校要将新技术、新产品和实际案例融入课堂教学中,使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需求;要不断跟踪和研究产业和企业的发展趋势,及时更新和调整教学内容,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人才需求;要将教师的科研成果纳入教学内容中,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专业认知;要完善新技术教学资源体系,利用互联网和新技术,开发在线课程和教学平台,提供更加灵活、便捷、高效的教学资源,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4.培养方式:以产业为导向,注重能力培养、知识发现及数字赋能教育

在科教融汇视域下,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式需要在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从以学校为中心向以产业为导向、从以教师教学为主向以学生学习为主等方面进行转变。随着知识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需要重构职业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从单向的知识传递转变为双向的、共同探索的知识发现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科教融汇成为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手段。数字技术可以将来自不同学科和承载不同用途的知识整合、转化和重组,使其更高效、全面地应用于教学情境中,从而实现数字赋能教育。数字技术可以弥补教学活动的短板,从而帮助教师更高效地将教学和科研活动在同一个场景中实现。

(五)制度体系

为调动科教产各方资源,有效推动职业教育科教融汇,需建立起适应科教融汇的制度体系。制度体系的建设可以从政策、管理、资源和评价等方面入手,为职业教育科教融汇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

1.政策支持体系:为职业教育科教融汇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保障

2.管理机制体系:政府、学校、企业等各方积极参与,促进职业教育与科技的深度融汇

3.资源保障体系:保障职业教育科教融汇的资源供给,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的深度对接

一是教育资源保障,包括教师资源和教学资源。教育部门应当加强对职业教育教学资源的投入,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职业院校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培养具有产业背景和行业经验的教师。职业院校还应建立完善的教学资源体系,包括教学设施、教学设备和教学材料等,为职业教育科教融汇提供支持和保障。二是科技资源保障,科研机构应当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科技创新,提供科技创新的资源和支持。同时,职业教育机构还需要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提高职业教育的科技水平。三是实践资源保障,企业应当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提供实践教学的资源和支持。四是财政保障,政府应当加大对职业教育的财政投入,提高职业教育科教融汇的资源供给。

4.评价标准体系: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标准体系,衡量职业教育科教融汇的质量与效果

THE END
1.THEOL在线教育综合平台课程展示 全部 智能制造学院(中德智能制造学院) 汽车工程学院 电子电气工程学院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制药与生物工程系 建筑工程学院 会计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 文化旅游系 护理学院 医学技术学院 药学系 艺术设计系 动漫艺术系 学前教育学院 国际学院 陶瓷琉璃艺术系 中德智能制造学院 教务处 马克思主https://xdjy.zbvc.edu.cn/
2.914项!教育部公布这一国家在线精品课程名单新闻资讯在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职业院校教学(教育)指导委员会推荐的基础上,经专家遴选和公示等程序,教育部近日发布公告,决定认定914门课程为2023年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具体名单一起来看—— 公告提出,入选课程申报单位要主动与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联系,按要求将课程统一接入国家http://zyycccx.com/newsshow.php?cid=10&id=840
3.以人工智能开辟数字教育新路径联盟的成立是一项具有深远战略意义的中国教育数字化探路之举,展现出中国高等教育的世界胸怀与国际能力,开辟了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了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为中国更大范围、更高质量推进教育国际合作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平台与抓手。 我国建成世界最大规模的 在线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https://www.nbchs.net/3a/94/c2871a80532/page.htm
4.成立4年来,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联盟这样开辟数字教育新路径今年8月,《时代周刊》推出首份“2024年全球顶尖教育科技公司榜单”,从全球7000多家教育科技公司中遴选出250家表现卓越的企业,学堂在线成功入选前10名。推动知识共享与能力建设打造包容创新的学习环境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联盟致力于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g5MTUzOTg2Mg==&mid=2247527145&idx=1&sn=2b6263bbb5bf3d944936ea94e1dd133e&chksm=cfc9f210f8be7b063737129336486b4bcb813e3f86859c3713608a267f475913d239db525023&scene=27
5.我院26门省级职业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验收通过近日,山东省教育厅公示省级职业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验收认定结果,我院共计26门课程拟通过验收认定,在山东省高职院校中并列排名第7。 多年来,学院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适应数字教育新形势,积极落实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持续深化课程改革,利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构建信息化课程体系,推动优质数字资源的https://wap.jnzyjsxy.cn/info/1022/85181.htm
6.网络中心9组织体系 9.1总体要求 9.2体制机制 9.3实施规范 10评价指标 10.1高等职业学校 10.2中等职业学校 11附录 11.1规范性引用文件 11.2术语与缩略语 前言 当今社会,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5G、VR/AR、区块链等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对人类生活、工作、学习等各个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教育领域http://www.xtzy.com/wlzx/detail.jsp?public_id=153330
7.职业教育的论文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学制完全有发展提升的空间,特别是向本科、研究生等高层次教育发展,中等职业学校应发挥基础作用,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学校要发挥引领作用,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本科、研究生层次职业教育重点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形成多层次衔接贯通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https://www.yjbys.com/bylw/jiaoyuxue/155434.html
8.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联盟成立四周年发展综述联盟的成立是一项具有深远战略意义的中国教育数字化探路之举,展现出中国高等教育的世界胸怀与国际能力,开辟了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了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为中国更大范围、更高质量推进教育国际合作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平台与抓手。 我国建成世界最大规模的 在线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https://www.chinazy.org/info/1006/18826.htm
9.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加强全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群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高职院校”)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强专业协同和跨界整合,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强化专业特色,加快培育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特色鲜明的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全面提升我省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水平,省教育厅制定了关于加强全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群建设的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详见附件1),请http://www.jswxjx.com/xxglxy/info/news-10870.html
10.高等教育专题规划政策法规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到2020年,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全面提升;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基本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现代高等教育体系,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历史性跨越https://www.eeafj.cn/syzcfgsy/20120321/2715.html
11.河南省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主办高校要强化教学全过程管理,严格规范教学组织实施,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学历继续教育办学基本要求(试行)》和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对线上教学和线下面授的全过程管理,确保严格落实课程教学、实验实训、考勤、作业、考核、毕业论文(设计)、毕业答辩及审核等教学环节要求,及时采集信息,做到教https://www.hnscen.cn/details/429.html
12.高校继续教育优秀案例:淄博职业学院——数字赋能,助力高等学历新政策下,关于平台建设如何有效促进资源建设、智慧管理及在线监测等方面,如何建立起适用职业院校成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智慧模式,是我校继续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我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推动学历继续教育转型发展,深化办学模式、专业课程体系、服务功能等改革创新,升级改造继续教育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与时俱https://cdce.eol.cn/news/361857.html
13.高职教育研究参考2018年第1期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和教育实践三大模块。 1、公共基础课程 本类课程是国家规定的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基本文化素质教育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述、形势与政策教育、大学语文、体育、计算机基础、就业指导、心理健康及公http://www.zdxy.cn/TSG/contents/185/528.html
14.《BJBR虚拟仿真解决方案(描述精选)》(Yanlz+SteamVR+5G+AI+VR+AR+MR11-院校级网络仿真培训平台- 12-多媒体素材库- 13-操作考核自动评分系统- 14-乙酸乙酯合成与精制实训装置- 15-增强现实技术(简称AR)- 16-优质资源申报(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 17-VR实验室- 18-农学软件- 19-测绘类软件- 20-材料工程虚拟仿真软件- https://blog.csdn.net/VRunSoftYanlz/article/details/99828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