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文+职业技能”语言服务新路

国际中文教育是中国提供优质语言服务的重要前提,而“中文+职业技能”是国际中文教育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中文+职业技能”不仅为语言服务提供多功能支持,也为语言服务顺应国际形势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从资源机制建设、复合型师资培养、数字化赋能、多元主体间性角度切入,能够为探索如何实现“中文+职业技能”语言服务新路的可持续发展凝智聚力。

优化“中文+职业技能”资源机制

马莉高皇伟

联动内外发展。内外双驱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在驱动力是职业院校国际化,外在驱动力是国家政策和企业需求。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明确指出,要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加强职业学校与境外中资企业合作,推进“中文+职业技能”项目,助力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本土复合型人才成为境外中资企业的发展短板。中国职业教育体系规模虽然位居世界第一,但国际化经验尚有所欠缺。语言是复合型人才发挥作用的前提,复合型人才的缺失呼唤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化,而“中文+职业技能”正是其实现的有效途径。

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需要。语言互通是经济往来的前提,“中文+职业技能”从语言学习的供给侧入手,将单纯的语言学习拓展到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其本质在于将职业技能作为中文的附加能力,实现语言学习的经济价值。这不仅有利于国际中文教育提质增效、增强中国职教标准话语权,而且能够满足本土学员职业规划需求,为当地提供经济动能和智力支持,有利于增进中外双方产业合作,实现经济互利共赢和双循环相互促进。

运行机制问题导致难以形成综合效应。首先,课程体系内部未能实现有机融合,中文与职业技能课程分散独立,二者甚至在学习博弈中此消彼长,最后折中的结果经常是中文占据上风,职业学习浅尝辄止,从而背离了培养初衷。其次,理论与实践的鸿沟未能破解,“中文+职业理论+技术实践”的组合出现问题,尤其是疫情期间云课堂和云实习的虚拟性使语言和职业实践的效果双双打了折扣。此外,配套保障措施不足,国家尚未出台对企业支持该类项目的优惠及经费补偿政策,办学过程中政校企合作深度不够,未能形成有效合力。

优化机制建设。增强资源的适配性,改善供需机制。“中文+职业技能”作为一种需求导向型语言教育,应实现从普适型向区域型、行业型转变,以语言服务为引领,对接当地实际需求和生源质量,注重与当地法规、文化相适应,灵活选择“中文+”的具体项目,推进职业中文教材本土化建设,打造双师双语型师资队伍。在培养方式上采取订单式培养,实现供需精准对接,快速满足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力求使双方在语言和技术培养理念上达成共识。

(本文系教育部语合中心项目“‘一带一路’东南亚国家中文教育现状、问题与发展研究”(20YH09B)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东南亚中文教师教育学院)

培养“中文+职业技能”复合型师资

王燕飞

随着我国企业“走出去”步伐的加快,海外产业一线对“中文+职业技能”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新形势下的发展对语言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中文+职业技能”复合型师资培养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严重制约了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速度和质量。加快构建高素质复合型“中文+职业技能”师资队伍,是顺应世界各国对高水平复合人才需求的新举措,对助力中资企业在海外发展、全面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向纵深迈进具有重要意义。加大海外本土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是构建中国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重要途径。

强化协同,融合培养。国际中文教师和职业教育教师培养缺乏融合,无法与新时代背景下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精准对接,成为当前师资培养需要破解的一道难题。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探索协同培养模式,重构培养方案,促进培养体系的多元化发展,为深入推进“中文+职业技能”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是在职培训。推动职业院校专业教师、普通高校国际中文教师的双向转化。一方面,职业技能专业教师应加强与本校语言类教师合作,创建教学研究团队,做好语言和技能教学的分工和衔接;另一方面,强化校际合作,促进职业院校和普通高校的深度融合,合作共建复合型人才培养研究团队,互派教师到共建单位访学、讲学,共同参与研究课题,发挥各自在职业技能教育和国际中文教育中的优势,加强教学、科研、培训等方面的合作,不断完善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联合培养复合型师资的教育机制。

三是企业孵化。促进企业职业技能人才成为复合型师资。企业车间的一线工人师傅熟知行业新动态、技术新发展、岗位新要求,是实施“职业技能”人才培训的一线教师。通过加强与国际中文教育的接触和合作,使他们了解职业汉语教材、教法,提升语言教学技能,从而助力“中文+职业技能”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海外:长远规划,大力扶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海外本土复合型师资队伍,是实现海外“中文+职业技能”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因此,应把培养海外本土复合型师资当作一个中长期的发展战略和目标,加大培养力度,提高培养水平,储备高素质的复合型师资。走出当前海外复合型人才过度依赖国内师资培养的窠臼,进入海外人才培养专业、精准、集约的轨道。

一是“引进来”。加大专业技能类公费留学生的比例,吸引海外高素质留学人员到理工院校、职业技术院校留学,从政策、资金面上提高职业技能专业对海外留学生的扶持;所培养的优秀毕业生,优先推荐给本土“中文+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基地、海外中资企业做复合型人才培训师,从就业上对留学生加强保障,解除留学生就业的后顾之忧。

二是“走出去”。加大复合型师资培训师的外派力度,加强与海外本土职业院校和普通高校的联合培养,在本土高等院校开展中长期学历教育,培养“中文+职业技能”类师范生;在有条件的大学、鲁班工坊、孔子学院、中资企业、华人团体中开展短期师资培训,为本土中文教师和职业技能教师提供“中文+职业技能”在职培训。

三是开展“线上”培养。建设网络培训平台,加快网络课程开发,加强线上、线下教学的融合,促进数字资源和教学平台建设,打造网络课堂,实现云端授课常态化,解决“双师型”师资难以派遣以及海外学习者“进不来”的问题。

(本文系教育部语合中心国际中文教育创新项目“基于三个平面的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国际中文师资培训中的应用推广”(21YH014CX1)、国家语委“十三五”科研规划重大项目“‘一带一路’建设中语言服务的现状、评价及对策研究”(ZDA135-11)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

推进“中文+职业技能”数字化融合发展

曾云

“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是我国从国家战略层面部署各领域数字化转型发展提出的宏伟愿景。武汉大学赵世举教授强调,应努力构建以语言服务为理念,事业、产业、物业、副业、职业“五业”并举的多元化国际中文教育发展新格局。加速推进国际中文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的数字化融合发展,理应成为我国从语言服务大国迈向语言服务强国的应然之为和必然之途。

加快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从价值角度来看,“中文+职业技能”数字化融合发展通过同时提高学员的中文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水平进而实现高水平就业,最大程度地发挥语言服务强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同时也为国际中文教学资源的建设开辟了全新领域,体现出新时期积极的教育教学价值。

“中文+职业技能”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包括数字音/视频、学习网站、网络课程、在线学习系统、仿真模拟系统、电子书籍、多媒体软件、电子文件、数据库等多种类型,具有处理数字化、传输网络化、呈现多媒体化、检索快速化以及平台互动化的独特优势。在开发模式上,应着力打造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共同体。一是“教教融合”,组建来自国际中文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领域的专家合作团队,在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考评机制等层面实现协同共建;二是“教企合作”,教企双方以实际需求为导向,在人员、技术、资源等支撑条件上实现优势互补,并按照国家教育资源建设开发标准和技术规范共同推进开发任务。以《工业汉语》教材系列为例,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数字化资源的应用和设计主体,负责把握资源开发的方向和重点,而企业则承担开发方案的落实、操作指南的制定、产品的后期维护等各项工作,首期已完成在线学习网站和手机App终端软件的开发工作,在赞比亚等国取得良好的使用反馈。

加速数字化教学平台的建设。数字化教学平台是实现“中文+职业技能”深度融合的核心支撑要素。加速建设优质数字化教学平台,应强调三大原则:一是“以教师为主体”,凸显教师作为开发者和建设者的角色;二是“以学员为中心”,平台应具备良好的知识管理功能和操作界面,能够满足学员的多样化学习需求;三是强调通过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以及优化师生的角色特征和行为控制,来实现高水平的师生互动。

在技术层面上,平台建设应避免功能和模式单一的突出问题,重点做好管理员、教师和学员等主要功能模块的设计。为此,应高度重视科技赋能,邀请专业化的制作团队,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数字化技术,开发功能强大的网络课堂和智慧教室等教学平台,实现课程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以及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有效融合。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全球多地“鲁班工坊”数字化教学平台的开发及应用步伐明显加快,有效保证了复合型国际中文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完成。

构筑数字化实训的新模式。“中文+职业技能”数字化融合发展以学员中文语言能力和职业技能提升为主线,加速构筑与之相适应的数字化实训新模式,能够实现行业与学校、产业与实训、学与教、语言与技能的互联互通,从而生成丰富的语言服务内涵,助力提升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效能。

“中文+职业技能”数字化实训新模式以数字化实训应用系统作为依托,具有场景丰富、成本低廉的显著优势,既注重职业实操能力的提高,又强调中文语言环境的沉浸,能够在双轨融合中推进育人目标实现。国内已有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对“中文+职业技能”数字化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的开发及应用做了有益的探索,如北京利君成公司承建的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数字化虚拟实训室,融合了虚拟仿真技术、智能语音技术、3D显示技术等多项先进数字化技术,实现学员与工作场景的“亲密接触”,不仅有助于提升学员的学习兴趣,更有效解决了传统实训存在的损耗严重、成本过高、覆盖面太窄的问题。数字化虚拟实训室专门嵌入了酒店管理中文学习模块,学员除了能够习得专业中文词汇及表达外,还可以与虚拟人物进行中文对话。

(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本科生学习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以江西省为例”(22YB168)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赣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开创主体间性的“中文+职业技能”新局

白叶吴坚

为提高中文学习者应对日趋多元复杂就业形势的能力,为中文学习者提供更好的语言服务,帮助学习者过好语言生活,国际中文教育被赋予新的学科价值,“中文+职业技能”教育不仅成为学科发展新动能,也为语言服务提供了新思路——结合当下语言服务的实际需求,培养具备跨学科知识素养的应用型人才。参与主体不仅天然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且各主体均有自身优势主场。但各主体间内聚性不足,缺乏同一空间内的协作经验。打造具有主体间性的“中文+职业技能”教育可为语言服务中的多元化主体搭建协作平台,让参与主体发挥自身优势,同时提供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的语言教育和满足市场客观需求、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语言服务。

“中文+职业技能”教育是以提供语言服务为导向的教育,其重要主体是学校,核心是教育。但除学校外,企业、政府机构、行业协会、公益组织、华人华侨组织等都可能且应该成为参与主体。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政府机构、行业协会为教育质量保驾护航,企业、社会组织可为教育本土化的前期调研和后期评估提供重要信息。每一个环节都是重要的一环,打造具有主体间性的“中文+职业技能”教育,目的是使所有重要环节环环相扣,形成良好的“中文+职业技能”教育学习生态系统,而良好的“中文+职业技能”教育学习生态系统又是提供优质语言服务的重要基础。

时代发展需要语言服务开拓新思路,语言服务需要依托具有主体间性的“中文+职业技能”教育打造语言服务新格局,语言服务新格局则能够让中国更好地面向未来、联通世界。

(本文系教育部语合中心国际中文教育基地项目“服务海外本土中文教师的国际中文教育学科构建与应用拓展研究”(22YHJD1027)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华南师范大学东南亚中文教师教育学院)

THE END
1.建功新时代——我校汉语国际推广师资培训基地(昆明)华文教育5月12日,协办了南亚东南亚“中文+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模式研讨会,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云南省教育厅领导,老挝、孟加拉、柬埔寨、缅甸等国驻昆总领事馆外交官员,云南师范大学校领导,国内外相关高校职校领导、专家学者以及企业代表近200人参会。会上,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与云南省教育厅签署《关于合作支持云南https://huawen.ynnu.edu.cn/info/1019/5382.htm
2.“中文+职业技能”职教出海高质量发展交流会在河南职院举办哈格斯在致辞中高度赞扬了中国在职业教育领域取得的显著成就,肯定了“中文+职业技能”项目对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和经济繁荣发展的意义,表达了中埃双方进一步深化合作的愿景,并希望双方能够在教师培训、课程开发、学生交流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共同推动“中文+职业技能”项目的落地实施,为埃塞俄比亚培养更多具备中文沟通能力和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654787
3.“中文+职业教育”综合服务平台包括中文补习(预科)和专业学习时间。中文补习(预科)资助期限一般为一年,专业学习资助期限原则上与基本修业年限一致。 (三)院校及专业范围 承担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培养任务的中国院校所提供的专业范围覆盖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历史学、文学、哲学、艺术学等。 https://vocational.chineseplus.net/scholarship/1.html
4.?高职院校“中文+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摘 要]“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共建国家对中国先进的技术技能和语言文化有着迫切的学习需求,“中文+职业教育”国际化项目应运而生。目前该项目存在政—校—企联合力度弱、教育教学规模量小、师资队伍建设缺乏、中文与技术融合低等问题。文章提出高职院校应建立政—校—企三结合的育人与用人保障机制,建设“中文+职http://www.sxjybk.com/2024/0125/82147.html
5.职业教育“中文+职业技能”,职业教育走向国际化借鉴国际先进行业企业标准,结合东盟国家实际情况,联合中资企业开发满足当地经济发展需要的国别化职业技能标准和等级证书,推动1+X证书体系建设,突出职业教育双证培养特色,提高东盟本土人才的培养质量。 加强以“中文+”为核心的教学资源建设。结合东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中资企业对人才的具体需求,学校不断加强教材、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1528599821808407924&item_id=11528599821808407924
6.联播快讯“中文+职业技能”培训助推职业教育走出去济宁新闻网讯(通讯员 温柔)近日,山东理工职业学院举行“中文工坊”,即“中文+职业技能”特色项目培训活动。30 条评论 登录 来说两句吧。。。 我来说两句 已有32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表情 取消 发布 https://m.jnnews.tv/jnxwlb/p/2023-05/10/973150.html
7.“中文+职业技能”视域下高职国际中文教育发展研究“中文+职业技能”视域下高职国际中文教育发展研究,“中文+职业技能”,高职院校,国际中文教育,探索“中文+职业技能”的国际化发展模式是提高职业教育开放水平,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现阶段,国https://wap.cnki.net/qikan-SJZB202303004.html
8.“中文+职业技能”或成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最佳路径日前,由重庆市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等单位举办的“东盟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暨国际职业课程建设研讨会”在贵州贵阳举行。点赞1 0 条评论 登录 来说两句吧。。。 我来说两句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取消 发布 下载安装手机客户端 授权信息http://m.cetv.cn/p/407619.html
9.聚焦“中文+职业技能”中国东盟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开展高端对话交汇点讯 12月17日,由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与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共同主办的“新机遇·新高度:中文+职业技能—高等职业教育视域下的中国—东盟合作机制对话”活动在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举办。本次活动旨在进一步加强中国与东盟国家教育合作,推动“中文+职业技能”教育高质量发展。 http://xhby.net/js/jy/202112/t20211217_7353459.shtml
10.第二届“中文+职业技能”教育国际交流活动,我省这所高校应邀参加湖北日报讯(记者汪训前、通讯员张琴琴)8月24日,第二届“中文+职业技能”教育国际合作交流系列活动在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永久会址(贵阳)举行。来自国内外300余名嘉宾共同探讨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新路径,其中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相关负责人应邀参加此次活动。 https://news.hubeidaily.net/pc/c_3074460.html
11.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受邀参加“中文+职业技能”教育发展研讨近日,“中文+职业技能”教育发展研讨会在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举行。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主任郁云峰、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杨树兵出席会议并讲话。全国开设“中文工坊”项目、实施“中文+职业技能”教育的65家单位领导及专家代表出席会议。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琳应邀出席会议并作专题研讨报告。 https://www.eol.cn/gansu/gszy/202408/t20240812_2628627.shtml
12.教育部:已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中文+职业教育教育部:已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中文+职业教育 【责任编辑:梁异】 分享 0 条评论 登录 来说两句吧 我来说两句 精彩推荐 美国奶粉短缺持续 纽约市进入紧急状态 英国女王参观切尔西花展 粉色套装亮眼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https://www.chinaqw.com/m/kong/2022/05-24/330500.shtml
13.北京首家“中文+职业技能”教育实践与研究基地落户北京工业职业按照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原则,吸引政、校、行、企等相关机构积极参与,共同开展中文+职业技能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积极开展中文+职业技能培训,开发中文+职业技能教学资源,探索依托海外中资企业及外方相关机构,试点推进“中文工坊”等相关项目,同时开展中文+职业技能教育理论研究和区域国别调查研究,发挥中文+职业技能教育智库http://www.edutoutiao.com/zhijiao/10825.html
14.语言文化学习中心暨“中文+职业技能”教育课程正式启动4月23日,由上海市中侨职业技术大学与突尼斯苏塞大学合作举办的突尼斯汉语言文化学习中心正式启动,“中文+职业技能”教育课程也于同日开班。这标志着中侨大学在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助力亚洲梦想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仪式上,来自中侨大学和苏塞大学的领导共同启动了这一意义重大的合作项目,中侨大学副校长刘淑芸https://www.jfdaily.com/sgh/detail?id=1306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