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积极开展非学历继续教育——南京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工作回眸

五年来,在学校党委、行政的领导下,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按照学校的整体工作部署,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围绕我校十三五规划和“双一流”建设方案,按照胡金波书记提出的把握“九个第一”建设“第一个南大”的指示要求,以“积极发展、调整结构、规范管理、提高质量”为方针,开展“学历教育质量工程建设和非学历教育活力工程建设”,倡导全体工作人员敢担当、能作为,将我校的继续教育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台阶,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

一、以内涵建设为着力点,提高学历继续教育办学质量

人才培养

南京大学继续教育依托学校学科优势、师资优势和智力优势,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办学方针,定位于培养“应用型、职业性、高层次”人才,以“四个结合、四个为主”为办学思路,形成了“立足应用、兼顾基础”的办学特色,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实用型人才。

学历继续教育目前主要包括成人高等教育(业余)、自学考试、现代远程教育三种类型,截止到目前累计毕业学生27万余人。成人高等教育2015-2019年累计招生6271人,毕业9299人,授予学士学位3982人。目前在籍学生3491人。现有专升本、高起本、专科三个层次,涉及18个院系;自学考试面向社会开考的自学考试专业开设7个专业,在籍考生总数约50万人,毕业生约8000人/年,考生规模位居全省第一。2015-2019年,截止目前累计授予学士学位28272人;自学考试“专接本”开设两个专业,至今共招生9398人。2015-2019年,招生4238人。2019年对接18所高职院校,目前在校生1797人;现代远程教育2015-2019年累计招生30924人,毕业18789人,授予学士学位7341人。目前在读学生21694人。有专升本、高起专两个层次。共计开设“专升本”专业12个,“高起专”专业2个。

“三名工程”建设

加强办学内涵建设,开展以“名师、名课、名教材”为内容的“三名工程”建设,以名师为支柱,以名课为资源,以名教材为载体,促进教师团队建设,优化教师结构,推进学历继续教育特色专业和精品课程建设。南京大学现有教师中有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长江学者7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为继续教育授课或担任专业负责人。学校先后投入专项建设资金1500万元,重点加强网络教学课程和课件、基础设施及支撑系统建设,2016年,6门课程入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位于全国68所网络教育试点高校的前列。组织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结合近年来教学研究的新成果,针对远程教育以网络学习、业余学习、自主学习为主要形式的特点,编著出版了一批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优秀教材,目前已出版15种,其中,《商务英语口语》被高等教育出版社列为国家“十一五”规划重点出版教材。

“两大平台、三维融合、六重内涵”的特色专业建设模式

在专业教学计划中努力搭建两大平台:强调知识性、基础性、共享性的“基础平台”和强化专业性、职业性和个体性的“专业平台”;

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注重三维融合:科学精神与职业素养培养相融合,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培养相融合,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培养相融合;

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强化六重内涵建设:科学定位培养目标,优化专业教学计划与课程体系,切实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加强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加大专业建设投入改善教学条件,完善规范教学管理。

2017年和2019年,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行政管理学及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4个专业获评江苏省成人高等教育重点专业。

“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

学校先后投入专项建设资金1500万元用于加强网络教学课程和课件、基础设施及支撑系统建设。由网络教育学院承担建设的“985工程”二期重点项目“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投入360万元,整合网络课程、学术讲座、精品课程、研究性教学资源等各类教学资源近千个,开通名师大讲堂、数字图书馆和数字博物馆,构建了共享和可持续利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目前全部资源使用访问量900多万人次。

课程资源建设

成人高等教育:自建网络辅助教学公共基础课程8门、江苏省重点专业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采购文化素质选修课8门。近五年来,上述课程对我院成教学生、社会大自考学生累计开放使用近十万人次,另外部分网络课程对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河海大学、苏州大学等高校以及我校网络教育学院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起到了良好的辐射示范作用。

现代远程教育:自主研发优质网络课程226门。现有课程中,有5门“国家级精品课程”,6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是试点院校中最多的学校。4项案例入选“中国高校远程与继续教育优秀案例”;“参与性技术”、“房地产心理学”等6集微课分获江苏省教育厅举办的高等学校微课教学比赛2017年度和2019年度一二三等奖;“资源经济学”慕课在2019年度的“MOOC中国杯”比赛中获得优秀教学组织奖。

教学资源开放共享

校内开放。向全校及金陵学院师生开放226门专业基础课程或专业课程。

社会开放。6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在“爱课程”网上开放,20门网络课程通过第三方平台对部分有需求的高职院校的在校学生开放学习,“手把手教你心理咨询---谈话的艺术”在Coursera和“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分别发布,在“中国大学MOOC”上线以来,总学习人数已近35万人。

定制开放。55门名师名课等优质资源对西北大学、新疆伊犁师范大学等对口支援院校开放,30个名家学术讲座视频向校友开放。

继续教育立交桥。2013年起,我校和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进行学分银行、高校继续教育立交桥建设,开展成人高等教育课程互选、学分互认,陆续向河海大学、苏州大学、扬州大学等高校开放共享。目前已有8门成教公共基础网络课上线向合作高校继续教育学生开放,共逾4万多名学生上网学习。

考务管理创新工作

二、以创新为驱动,积极推动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

坚持规范管理,全校非学历培训教育取得长足进步

建设非学历办班OA审批程序。从2018年7月2日起,各院系各单位通过OA管理系统提交办班申请,管理部门在OA中审核,简化了审批手续,提高了审批效率。

严格涉外非学历培训管理。2017年,制定《南京大学涉外非学历教育培训管理办法》,按照严格把关、从严管理、提升层次的原则,做好涉外非学历教育培训的规范管理及稳步发展工作。

2015-2019年,全校累计举办1599个培训班次,培训学员11万余人次,相较2009年举办非学历培训以来,培训班次、人次均取得长足进步。

服务大局,按需办学,

中组部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办公室非学历办学形成品牌特色

截至2019年12月,基地办公室累计为全国各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举办培训300余个班次,培训学员24000余人次。

培训特色

明确办学方向、树立正确办学理念。服务大局,按需办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紧密结合江苏及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统筹学校及地区优质资源,充分运用教学科研的最新成果和现代信息手段,以社会和民众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以扩大影响力、提升美誉度为导向,着眼于社会效益和学校的战略发展。

围绕国家战略,加大西部培训支持。积极服务于党和国家在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战略需求,依托我校的学科优势和师资优势,开发培训课程、建设培训项目,如为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做好军转安置工作的讲话精神,设计了军转干部创业能力提升培训班;围绕国家精准扶贫方略,与云南双柏县结对,因地制宜,为双柏县提供扶贫主题的免费干部教育培训。

打造专题模块,强化培训项目设计。以组织需求和个体需求双满足为目标,将培训项目的开发与组织事业发展和学员能力提升结合起来,注重品牌项目的设计和开发,建设具有前沿性、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品牌项目和精品课程,向社会进行推广。同时还根据委托单位的培训需求和培训对象的特点,注重培训需求的事前调研,进行个性化定单设计。

严格师资标准,优化专业师资队伍。严把培训师资选聘关,坚持“双师型”(研究型和应用型)的标准,建设具有过硬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理论研究能力强,又能熟练运用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等手段提高课程应用效果的教师团队。在严把选聘关口的同时,还严格做好教师管理工作,加强对教师授课质量的考核评价,实行动态管理。

努力创新探索,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注重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综合运用讲授式、研究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强化教师与学员、学员与学员、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互动,利用网络技术向培训班学员开放部分校内教学资源平台。此外,还根据需要积极开展现场教学点和实践考察基地的建设。

坚持规范管理,完善培训过程监督。完善非学历培训的过程管理,制定了规范的过程管理流程,明确了班主任的配备要求和工作职责,与委托培训单位密切配合,严格考勤,确保实现培训目标;主动沟通教与学两个方面,组织学员对主讲教师、班级服务进行测评,了解学员的需求和建议,及时反馈改进。

培训品牌项目

伊犁州乡镇党政正职培训班。2018年举办3期,培训学员265人次。

江苏省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创业能力提升培训班。自2017年开始累计举办9期,培训学员580人次。

双柏扶贫培训班。自2013年开始累计举办14期,培训学员1224人次。

南京市领导干部高校专题培训班。自2009年开始累计举办39期,培训学员5530人次。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干部进修班。自2010年开始累计举办16期,培训学员637人次。

三、以党建为引领,持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继续教育学院和网络教育学院党支部目前共有党员32人,正式党员32人,其中退休党员5人,另有入党积极分子5名。

两院党支部工作抓政治学习——支部学习常态化(两院办公会固定加入学习讨论环节);抓组织生活——支部建设规范化(与办学业务单位合作长期开展共建活动);抓“七个有力”——支部作风模范化(党员示范岗和挂牌上岗);抓团队工作——支部文化多样化(专设一间办公室作为党员读书角);抓党建工作——党支部书记认真履行主体职责(带头上党课)。

两院党支部在2016年机关党委组织的“两学一做”知识竞赛中获优胜支部,其中我支部一名党员获优胜个人一等奖,两名党员获优胜个人二等奖;两院党支部2018年组织的“缅怀革命先烈、锤炼坚定信仰”校校企三方党支部共建主题党日活动获评南京大学2018年最佳党日活动;在2019年10月机关党委、机关团委举办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知识竞赛暨党史、新中国史专题学习活动中,我支部获评优胜党支部,其中1人获二等奖,2人获三等奖,1人获鼓励奖。

四、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立足江苏省教育环境和教育形势的实际情况,适应社会民众的教育需求,以社会效益优先为原则,学校继续教育保留了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网络教育等学历教育类型,在此基础上,优化结构,稳步发展学历教育,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满足民众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提升国民文化素质,服务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

服务军队人才培养,开设“东部战区直属教学班”。网络教育学院依托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陆军政工网,开设“东部战区直属教学班”,搭建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开展以业余在线学习为主要形式的高等学历教育,“网上南大”深受广大官兵好评。截至目前共计招收学生2038人(本科465人、专科1573人),在籍学生1721人,(本科398人、专科1323人,专科比例76.9%)。

服务国家干部培养战略需求和社会需求。学校非学历教育主要办学内容为干部培训和企业培训。为各类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举办综合性的干部培训项目,将理论知识培训与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相结合,提升党员干部政治素质、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服务国家干部培养战略需求;为各地企业举办的管理、营销、创新能力等提升班以及各类企业家专题培训班,开设贴合企业和企业家实际情况的有针对性、实践性强的课程,切实提升企业家能力,促进企业发展,服务社会需求。

服务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围绕国家精准扶贫方略,结合当地实际,为西部贫困地区提供优质培训资源。举办“双柏培训班”、“伊犁州乡镇(街道)党政正职培训班”、“南京大学对口支援西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题培训班”等培训班,专题方面丰富多样,有民宿管家、电子商务、产销对接技能、城乡规划建设、医疗扶贫党建等内容。既有综合素质能力提升和视野拓展,又有所属工作领域的专题课程和专业技能,切实提升西部地区党政干部、工商业主等受训学员的综合素养和行业技能,助力西部地区经济文化建设。

面向未来,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从推进“双一流”建设的战略高度,以“停、保、稳、活,融合发展”为目标,着力质量发展、内涵发展,办好、办活继续教育,为创建“第一个南大”作出更大的贡献!(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

THE END
1.高教资讯高等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高等教育出版社是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的成员单位,是以出版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及社会教育等教育类、专业类、科技类出版物为主的综合性大型出版社,本门户网站提供企业资讯、出版图书、数字化产品及课程、教学资源信息。http://www.hep.com.cn/news
2.教育与产业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2018年教师节,党中央召开了全国教育大会。这是党中央召开的继1985年、1994 2020-07-22 “双高计划”引领下高职院校教育科研发展路向 2020-07-20 王晓宁:“战疫”下半场,中国教育对外开放如何行稳致远 http://www.eduindustry.cn/index.htm
3.终身学习一体化发展平台自2024年5月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印发《关于组织开展2024年度“数字赋能教育”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以来,截至2024年8月30日共收到课题立项申报199项。经中国成人教育协会数据分析教育培训专业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评审,张记蒙同志主持的《人工智能背景下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模式研究》等20项课题列为中国https://www.gttfz.org.cn/news/detail/97076
4.网经社教育台——专业在线教育门户在线教育作为网经社关注、研究重点行业之一,多年来,中心通过平台搭建、专题制作、行业榜单、调研评测、热点快评、纠纷调解、媒体评论等方式跟踪报道、研究、服务在线教育行业。http://edu.100ec.cn/
5.荆州职业技术学院师生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湖北省复赛荆州职业技术学院师生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湖北省复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近日,省教育厅公布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湖北省复赛获奖名单。荆州职业技术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龚五堂师生团队荣获银奖,智能制造学院张立勇师生团队荣获铜奖,学校同时荣获优秀组织奖。(作者:黄旭)https://jyzc.com/article/864686.html
6.校企合作方案(通用18篇)重点围绕:“校企合作特色校”建设,多方联动推进校企合作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启动就业质量提升工程,多措并举促进就业质量提高;加强工学交替实习管理,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教融合”改革;建立校企合作资源库、校友资源库和互动交流平台,成立教育发展基金会,形成校友、企业、学校三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新https://mip.oh100.com/a/202303/6491764.html
7.弘成教育:20年坚守,智慧融合,拥抱变化—中国教育在线(二)建设教育资源库和资源共建共享平台,促进高等教育资源开放共享 为响应政策号召,充分发挥各办学高校既有教学资源的优势,促进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弘成从2014年起,联合部分合作高校建立了资源共享合作体系。该体系通过互联网技术手段传播优质教育资源,能够迅速改善地域间不均衡发展状况,促进继续教育行业提高教育质量、实现https://cdce.eol.cn/hezuo/339846.html
8.教学资源平台搭建项目设计方案.docx这些平台提供了丰富的在线教育资源,支持个性化学习和跨平台访问。 3.1.2中国教育资源平台 在中国,教育资源平台也逐渐兴起。例如,中国教育部推出的“中国数字教材资源库”集合了全国各地的数字教材资源,为中小学教育提供了便捷的教育资源访问途径。此外,一些互联网教育公司也推出了在线教育平台,如VIPKID、好未来(TAL)等,https://m.renrendoc.com/paper/300812097.html
9.专业教学资源库论文12篇(全文)在设计中,利用计算机的集成性、交互性、非线性、容量巨大的特点,以教学大纲为基准,以各系统各知识点为基础,按照一定检索和分类规则,针对各层次和各对象的教学需求,依据相关技术规范,分别制作包括文本、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素材资源库。 以构建《眼科学》资源库为例,首先以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规划教材《眼科学https://www.99xueshu.com/w/ikeyhoth3xqh.html
10.教学信息资源库(精选十篇)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是教学信息化的基础, 也是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质量与效率提升的必要条件, 随着校园网硬件设施建设的基本完成, 网络带宽不断提升, 覆盖范围不断扩大, 有效地打通了从教学资源到教学应用的通道。教学资源库逐步成为数字化校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be4jfwu.html
11.高端交流第二届“信安湖”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研讨会隆重举行王冰和吕延文签署《校社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推进“三教”改革和教育数字化,探索职业教育一流核心课程和优质教材建设。 资源库建设启动仪式 祝鸿平、王冰、姚水洪、肖先波、职新卫共同启动摄影摄像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仪式。资源库建设是教育部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11项重点任务之一。该教学资源库项目由我https://www.qzct.net/2023/1202/c18a51416/page.htm
12.重庆经贸职业学院2017年工作要点3.启动教学资源库建设,提高教学信息化水平 试点开发建设数字资源素材库、微课和网络示范课程;立项建设4个校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加强实训教材建设,编写4门实训课程指导书。推进专业教学标准、核心课程标准、实践教学标准建设。 4.规范教学管理,完善质量监控 (1)修订教学管理制度,编写“教师教学工作手册”,规范教学运行管理。https://www.yjbys.com/edu/zhongzhuan/301074.html
13.农民培训工作总结通过组织各乡镇综合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深入农业企业、村、组进行新型职业农民情况调查摸底,把姓名、性别、年龄、地址、产业及规模等信息登记造册,掌握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资源状况,建立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资源信息库。 (四)认定培育机构,分解培育任务 按照培育机构四个认定基本条件,领导小组办公室认定了适合我县新型职业https://www.ruiwen.com/zongjie/7262221.html
14.学科网学科网是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致力于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为教师提供优质的试题、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内容涵盖K12领域小学、初中、高中、中职全部学科学段,服务教师教学教研,服务家校协同育人。https://www.zxxk.com/
15.教研室工作总结15篇⑤完成了实训基地各种规章制度的建设与初步完善工作,并将全部资源上传到了实训基地建设专题网站。 6、教学资源库与网教平台建设工作 4月份:学习和讨论“二会”精神,听取浙江工业大学陈龙根博士导师关于“成人教育中的有效性理论探究”的讲座,听取和学习中国职协常务副会长毕结礼报告“班主任https://www.gdyjs.com/shiyongwen/gongzuozongjie/269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