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3.09.26甘肃
飞机进行航线飞行时所使用的航图叫做航路图。航路图主要包括了基本轮廓、航路信息、航路代码、空域划分、飞行通讯频率、导航台信息、经纬度坐标等,其最重要的一部分是航线上的各个导航点,包括导航点的类型、频率、坐标、代码等信息,这些点能够帮助飞机沿正确的航路飞行。在一些飞行活动比较密集,空域比较复杂的地方,用普通航路图的比例尺展现不了细节,因此需要将其放大以显示足够多的信息,这些放大版的航路图即为区域图。
A.航路图类型
根据高度层和区域的不同,杰普逊航路图分为四种:
为了方便查找世界各国或各地区的航路图,杰普逊将这些图分类并用代码来表示,《杰普逊航图及应用》一书则列出了所有航路图的覆盖范围代码、图号等信息:
航路飞行时,建议多准备一点航路图,以备备降迫降之需。
B.基本布局
笔者个人是没有杰普逊航路图的,无法通过实际航路来介绍,因此这里只能借用杰普逊官方发布的航图手册的图片来分析。
P.S.我一般使用jeppview软件来查找航路图,虽然少了很多元素但基本内容还是和手册上的一致。
杰普逊航路图包括面板(panel)、平面图(chartgraphic)和图边信息。
B.1.面板和侧板部分(Cover/EndPanel)
航路图上的面板部分包含大量帮助飞行员快速参考到航图上的重要标准数据。主要包含标题、封面索引图、修订内容、通信资料、专用空域列表、巡航高度及高度层、参考注释等。
B.1.1标题(Heading)
标题部分非常重要,主要包含航路图覆盖的空域、航路图类型、比例尺、航路图的索引号、制图及生效日期等非常关键的信息。
1.航图索引号(Chartnumber,①&②)
每张航路图的左上角和右上角上都有一组航图索引号,代表该图所描述的某地区特定的空域。航图索引号包含以下三个部分:
a)覆盖范围代码:以覆盖世界各地区的系列字母作为识别代码,如上表第一列所示。比如中国航图的覆盖范围代码是CH。
b)覆盖高度:分为高空、低空和高低空三种,用圆括号括起来。其中(HI)表示高空航路图,(LO)表示低空航路图,(H/L)表示高低空航路图。
c)编号:在同一覆盖范围内同一种高度空域航路图中,会有多幅图,这时需要用数字标注出来。比如CH(H/L)2表示中国高低空航路图第二幅。
在索引号的旁边会有一个箭头,这个箭头指示飞行员该翻到哪个地理区域。
2.比例尺(Chartscale,④)
不同地理区域的航路和导航设施分布不均匀。比如在人口密集的城市,航路和导航设施较为密集,因此制图时需要使用大比例尺来将这些细节展示出来。航图比例尺通常位于航图索引号的下方。如上图所示,图中1英尺代表实际10海里。
3.航路图覆盖范围及类型(Chartregionandtype):航图索引号的全称。上图的索引号是FE(H/L),即为远东高低空航路图(FarEastHigh/Lowaltitudeenroutechart)。
4.航图生效日期、修订日期和变更通知提示(Charteffctive&revisiondate,ChartChangeNoticecrossreferencestatement,⑥⑦⑧)
⑦为完成航图修订或发行航图时的日期。杰普逊航路图修订日期为星期五。
⑧为航路图的变更通知提示。当航路图或区域图中两次修订日期之前有重要变化时,用变更通知和提示加以补充。比如这里就提示使用者需要参考NOTAM(NoticetoAirmen),即航行通告(通过电信发布的有关从事飞行工作的人员必须及时了解的航空设施、服务、程序或危险的建立、情况或改变的通知——《中国航行资料汇编》GEN2.2-18),以及航图变更通知。
B.1.2.封面索引图(CoverageDiagram)
每张航路图的面板上都会有一幅小的封面索引图,展示出该航路图的及附近航路图的覆盖范围。其中:
①:本航路图涉及覆盖范围的边线(coverageneatline)
②:航路图图幅编号(Chartnumber)
③:区域图覆盖范围(AreaChartgeographiccoverage),通常会用一块阴影表示
④:区域图涉及地区名(AreaChartlocationname)
⑤:和该航路图重合的地区范围内所属航路图索引码(OverlappingERCName)
⑥:和该航路图重合的地区范围(OverlappingERCgeographiccoverage)
⑦:时区分界线(Timezoneboundary)
⑧:时区名(Timezonedesignator),这里的-10=UTC即为民间所说的UTC+10
⑨:航路图使用说明(Chartintentnote)
飞行员可以通过确定方位,包括经纬度,来查找封面索引图的覆盖范围,进而根据航路图索引号选择一份准确的航路图。
B.1.3.本次修订内容(Changes)
给出从航路图最近一次修订以后航路图上被修改过的信息。有时候由于篇幅关系更改内容不会全部给出。
B.1.4.空域限制和分类(AirspaceLimitsandClassification)
这一部分主要列出本航路图内涉及到的飞行情报区及高空飞行情报区(FIR,Flightinformationregion;UIR,Upperflightinformationregion)空域划分及高度限制。③部分为限制范围,下限—飞行高度层—上限,其中UNL即unlimited,GND为ground。
B.1.5.通信资料表(Tabulateddata-Communication)
每一张航路图都要包含一个其覆盖范围内ATC通信服务和频率的表,这一类表统称为通信资料表。本部分包括进离场、塔台和地面管制等频率、呼号及可用性等信息。
①:机场所属地区名(Airportlocationname),全大写表示该机场为IFR机场;如果有小写字母,则表示该机场为VFR机场。
②:机场名(Airportname)。
③:有两个组成部分,其中的SBCF为区域图内主要机场的ICAO码,后面的p2D为该区域图所属航路图的分节索引代码。
④:通信信息,详见下方的表格。
⑤:这里的小黑点表示同一个地区下的不同机场。
通信资料表中常见缩写/信息及含义(杰普逊航图手册):
Notes:
AirportBroadcastServicefrequencies(ATIS,ASOS,AWOS,etc.)arepositionedovertheairportlabelonfaceofchart.
CommonEMERGENCY121.5–notlisted.
B.1.6.专用空域列表(SpecialUseAirspace)
专业空域列表通常出现在航路图的侧面板上,如果空间有限,则可能出现在航路图的其他地方。
①:该专用空域涉及到的国家或地区以及所属的ICAO代码。第二排为空域类型及其缩写
②:修订日期
③:国家地区ICAO代码
④:空域类型,比如这里就是限制级空域,即限飞区
⑤:空域编号
⑥:该空域的垂直距离限制
⑦:空域管制机构
B.1.7.参考注释(ReferenceNotes)
①:应答机设置(SettingsandProceduresforTransponderOperations)
③:在给定的FIR/UIR中报告马赫数的程序(ProceduresforMachNumberreportingwithinaregionorFIR/UIR)
④:对航路图具有实际意义的注释(Noteswhichhaveoperationalsignificancetochartedfeatures)
⑤:区域内或FI/UIR内缩小垂直间隔标准(Reducedverticalseparationminimum(300m(1000ft))betweenFL290andFL410,RVSM)操作程序(ProceduresforRVSMOperationswithinaregionorFIR/UIR
⑥:区域内航路或FIR/UIR的程序和必备导航性能(Requirednavigationperformance,RNP)(ProceduresandRNPvalueslistedforairwayswithinaregionorFIR/UIR)
B.1.8.巡航高度及高度层说明(CruisingLevels)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巡航高度有不同的要求,因此杰普逊航路图侧板底部会有上图所示的提示信息,以说明仪表飞行或目视飞行时的飞行高度及高度层。在制图排版紧张的情况下,这些图可能出现在航路图的其他地方。
巡航高度/高度层以带有磁方位角或真方位角(如果角度后面带一个T)的扇形巡航高度刻度盘来表示。每个扇形都有一系列的相对应飞行方向所对应的建议飞行高度。比如右边的扇形表示在磁/真方位角360o-179o的范围内飞行,高度层应该为奇数千位数英尺或奇数百位数米,比如FL250或者FL6300m;左半部分同理。
巡航高度的单位通常为英尺、飞行高度层(×100英尺)和米。我国空域内使用米制单位的巡航高度和巡航高度层。因此在CH系列的航路图中,杰普逊标注了相应的高度单位转换表。注意,在实际飞行中需要遵从ATC的指示,因为他们可能会给出航路图上实际标注完全不一样的高度层/高度。这也是为什么上面的所有高度均为建议高度。
B.2.平面图(Chartgraphic)
B.2.1航路图比例尺(RangeScale)和投影(Project)
杰普逊航路图的比例尺的范围通常为1in=10nm到1in=150nm。每张航路图的比例尺除了在面板的标题处有提到外,平面图的最顶端也会标注出来。
比如上图的①处就是该航路图的比例尺,即图中1英尺代表实际15海里。
②处为该航路图的投影方式,即兰伯特圆锥投影(Lambert(Conformal)ConicProjection)。杰普逊大部分航路图采用兰伯特圆锥投影,使用这种投影方式的航图没有角度失真,给出的航线距离也相对准确。不过在地球赤道和极地地区,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投影方法,以达到相同的测绘精度。比如针对极地地区的正轴方位投影。
由于采用圆锥投影,因此在圆锥面上会与弯曲的地球表面形成一个切点,所有切点构成一条标准纬线。在标准纬线上航路图没有失真。在大部分情况下会用两条标准纬线,以进一步减少投影失真。②处表示该航路图采用兰伯特圆锥投影,标准纬线43oN和31oN。
B.2.2.制图区(Chartgraphic)
杰普逊航路图内符号众多,其中的一些符号外形相似但含义可能完全不同,因此准确区分这些符号非常重要,下面我们将以盘点的形式来一一列出它们。
a.机场(Airports)
b.导航设施(NAVAIDS-NavigationalAids)
在之前的标准仪表进离场图的解读中,我们发现这些图会有大量的导航设施的符号,而这些符号全部来自航路图。在单色印刷的航路图中,所有导航设施符号使用蓝色;而在多色印刷的航路图中,导航设施用绿色表示。导航设施的符号颜色并没有实际意义,如果改成奇奇怪怪的颜色,理论上也是没问题的。
航路图上有大量上表所示的导航设施符号,而为了进一步描述这些设施的特性,杰普逊航路图在这些符号旁边通过识别框的方式给出这些设施的具体识别信息。导航设施识别框内包含导航设施的名称、频率、字母识别码及其摩尔斯电码、地理坐标、VOR等级及频率等信息。其中VOR的等级为能获得该台信息的作用范围:(T)为终端级,(L)为低空级,而(H)为高空级。如果旁边标注有D,则该VOR支持配套DME使用。
当该设施是航路或航线的一部分时,识别框为一个带阴影的矩形。
除了这些导航台信息,还有各种飞行服务站(FSS)的频率信息,通常会出现在导航设施识别框上方,或出现在机场标志附近,也有可能出现在其他地方。
导航设施的FSS:当FSS站离导航设施非常近或处于同一位置,通信频率直接标注在导航设施识别框的上方。除了频率,还会标注其他东西——飞行服务站的名称、呼号、多重呼号、(没有频率的)飞行服务站的名称、指定守听频率、HIWAS(HazardousInflightWeatherAdvisoryService)危险天气飞行气象资讯服务等。
机场附近的FSS:这也是绝大部分FSS出现的地方,显示在机场附近而不是导航台附近。频率标注在机场信息上方,包含:ATIS(AutomaticTerminalInformationService)、ASOS(AutomatedSurfaceObservationSystem)自动地面观测系统、AWOS(AutomatedWeatherObservationSystem)自动气象观测系统、RCO(RemoteCommunicationsOutlet)遥控通信分站、LAA(LocalAirportAdvisory)当地机场咨询、CTAF(CommonTrafficAdvisoryFrequency)共用交通咨询频率(适用于美国)等。
管制中心(ACC)频率:在进行ATC移交时,管制员通常会为飞行员分配到下一个管制中心的频率。不过飞行员在飞进下一个管制中心时,可能无法联系上该管制中心,并且无法联系上一个管制中心,形成盲飞的状态。这种情况下,航路图上标注的管制中心频率就派上用场了。
c.空域(Airspace)
地表以上可供航空器运行的空气空间称为空域。空域是宝贵的国家资源。根据空域内不同的运行限制和功能,空域可分为管制空域和非管制空域两种。
管制空域是一个划定的空域空间,在其中飞行的航空器必须接受空中交通管制服务。管制空域允许IFR或VFR飞行。ATC负责提供所有飞行间的间隔,但在天气条件许可时,目视飞行员也要自行保持间隔。管制空域的下限以所划分的空域内最低安全高度以上的第一飞行高度层为基准。在杰普逊航路图中,管制空域以白色为底色。
在专用空域的信息栏内,第一行的括号内内容为该专用空域的性质,一共十种:
d.航路和航线(Airroute/Airway)
航路和航线顾名思义就是天空中的路线,一般由无线电导航设施或自主导航系统进行引导飞行,指示飞行员沿着正确路线飞行,并由ATC提供空中交通管制服务。
从实际意义来说,航路和航线两个名词意思相近,可以互换;而在我国,这两个名词有着截然不同的含义:
航路指的是根据地面导航设施建立的供飞机航线飞行之用的具有一定宽度的空域。该空域的中心线是连接各导航设施的直线,并以此规定上限和下限高度和宽度(宽度通常为20km,但不总是20km)。而航线指的是飞机飞行的路线,确定了飞机飞行的具体方向,起讫点和经停地。因此航线是一维的线,而航路是三维的空间。
以上就是杰普逊航路图系列中比较常见的符号,只记住这些不够,读者还需要根据实际航图进行练习。
CAACAIPERC
标题栏
CAAC航路图标题位于ERC2和ERC4上。
大标志的下一部分列出的几大行红字也代表航图内修订的内容,比如导航点位置的修改、新增的航路、空域变化等。
这里的四个矩形表示四页航路图在全国的涉及范围,在地图绘制领域叫做ExtentRectangle。深色矩形表示本张航路图涉及范围。
上图的圆盘是不是也很熟悉呢?没错,它就是巡航高度层的说明,使用方法和杰普逊的一模一样,只是要注意进行单位转换。这里的角度单位全部为真角。
上图右边的AltimeterSetting为针对不同飞行阶段(航路飞行、起飞爬升、进近着陆、穿过过渡高度和过渡高度层)的高度表设定说明。比如在航路飞行时使用QNE,即1013.25hPa。其中进近部分的TMA表示TerminalControlArea,终端管制区。
下端的注释主要为高度的补充说明,大意为“国内ATC批准高度层许可时用米制高度单位,如果飞行员习惯使用英制高度单位,则需要通过上面那个大圆盘进行单位换算,换算误差通常小于30m。”(这里稍微提一句,国际民航组织一直提倡各国民航部门使用米制单位,而全球绝大部分国家地区使用英制单位……)
上图列出的所有频率为全国范围内各大型机场的进近管制频率,红色字体表示该频率有修改或新增加的频率。
有些地方导航台定位点等信息比较密集,无法全部展现出来,因此在航路图平面绘图区附近会有一幅或几幅对该区域放大的区域图。
我们可以试着识读某一区域的航路图,下图为成都机场进近区附近的航路图,注意青色圆圈标注的字母D,这里的字母D表示该区域符号非常密集,读者需要查阅区域图D了解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