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公布《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电子数据取证规则》执法依据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电子数据取证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电子数据取证工作,确保电子数据取证质量,提高电子数据取证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应当遵守法定程序,遵循有关技术标准,全面、客观、及时地收集、提取涉案电子数据,确保电子数据的真实、完整。

第三条电子数据取证包括但不限于:

(一)收集、提取电子数据;

(二)电子数据检查和侦查实验;

(三)电子数据检验与鉴定。

第四条公安机关电子数据取证涉及国家秘密、警务工作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应当保密;对于获取的材料与案件无关的,应当及时退还或者销毁。

第五条公安机关接受或者依法调取的其他国家机关在行政执法和查办案件过程中依法收集、提取的电子数据可以作为刑事案件的证据使用。

第二章收集提取电子数据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六条收集、提取电子数据,应当由二名以上侦查人员进行。必要时,可以指派或者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在侦查人员主持下进行收集、提取电子数据。

第七条收集、提取电子数据,可以根据案情需要采取以下一种或者几种措施、方法:

(一)扣押、封存原始存储介质;

(二)现场提取电子数据;

(三)网络在线提取电子数据;

(四)冻结电子数据;

(五)调取电子数据。

(一)无法扣押原始存储介质并且无法提取电子数据的;

第二节扣押、封存原始存储介质

第十条在侦查活动中发现的可以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罪轻或者罪重的电子数据,能够扣押原始存储介质的,应当扣押、封存原始存储介质,并制作笔录,记录原始存储介质的封存状态。

第十一条对扣押的原始存储介质,应当按照以下要求封存:

(一)保证在不解除封存状态的情况下,无法使用或者启动被封存的原始存储介质,必要时,具备数据信息存储功能的电子设备和硬盘、存储卡等内部存储介质可以分别封存;

(二)封存前后应当拍摄被封存原始存储介质的照片。照片应当反映原始存储介质封存前后的状况,清晰反映封口或者张贴封条处的状况;必要时,照片还要清晰反映电子设备的内部存储介质细节;

(三)封存手机等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原始存储介质,应当采取信号屏蔽、信号阻断或者切断电源等措施。

第十三条对无法确定原始存储介质持有人(提供人)或者原始存储介质持有人(提供人)无法签名、盖章或者拒绝签名、盖章的,应当在有关笔录中注明,由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由于客观原因无法由符合条件的人员担任见证人的,应当在有关笔录中注明情况,并对扣押原始存储介质的过程全程录像。

(一)原始存储介质及应用系统管理情况,网络拓扑与系统架构情况,是否由多人使用及管理,管理及使用人员的身份情况;

(二)原始存储介质及应用系统管理的用户名、密码情况;

(三)原始存储介质的数据备份情况,有无加密磁盘、容器,有无自毁功能,有无其它移动存储介质,是否进行过备份,备份数据的存储位置等情况;

第三节现场提取电子数据

第十六条具有下列无法扣押原始存储介质情形之一的,可以现场提取电子数据:

(一)原始存储介质不便封存的;

(二)提取计算机内存数据、网络传输数据等不是存储在存储介质上的电子数据的;

(三)案件情况紧急,不立即提取电子数据可能会造成电子数据灭失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四)关闭电子设备会导致重要信息系统停止服务的;

(五)需通过现场提取电子数据排查可疑存储介质的;

(六)正在运行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或者应用程序关闭后,没有密码无法提取的;

(七)其他无法扣押原始存储介质的情形。

无法扣押原始存储介质的情形消失后,应当及时扣押、封存原始存储介质。

(二)在未确定是否易丢失数据的情况下,不能关闭正在运行状态的电子设备;

(三)对现场计算机信息系统可能被远程控制的,应当及时采取信号屏蔽、信号阻断、断开网络连接等措施;

(四)保护电源;

(五)有必要采取的其他保护措施。

第十八条现场提取电子数据,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不得将提取的数据存储在原始存储介质中;

(二)不得在目标系统中安装新的应用程序。如果因为特殊原因,需要在目标系统中安装新的应用程序的,应当在笔录中记录所安装的程序及目的;

(三)应当在有关笔录中详细、准确记录实施的操作。

第二十条对提取的电子数据可以进行数据压缩,并在笔录中注明相应的方法和压缩后文件的完整性校验值。

第二十一条由于客观原因无法由符合条件的人员担任见证人的,应当在《电子数据现场提取笔录》中注明情况,并全程录像,对录像文件应当计算完整性校验值并记入笔录。

第二十二条对无法扣押的原始存储介质且无法一次性完成电子数据提取的,经登记、拍照或者录像后,可以封存后交其持有人(提供人)保管,并且开具《登记保存清单》一式两份,由侦查人员、持有人(提供人)和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一份交给持有人(提供人),另一份连同照片或者录像资料附卷备查。

持有人(提供人)应当妥善保管,不得转移、变卖、毁损,不得解除封存状态,不得未经办案部门批准接入网络,不得对其中可能用作证据的电子数据增加、删除、修改。必要时,应当保持计算机信息系统处于开机状态。

对登记保存的原始存储介质,应当在七日以内作出处理决定,逾期不作出处理决定的,视为自动解除。经查明确实与案件无关的,应当在三日以内解除。

第四节网络在线提取电子数据

第二十三条对公开发布的电子数据、境内远程计算机信息系统上的电子数据,可以通过网络在线提取。

第二十四条网络在线提取应当计算电子数据的完整性校验值;必要时,可以提取有关电子签名认证证书、数字签名、注册信息等关联性信息。

第二十五条网络在线提取时,对可能无法重复提取或者可能会出现变化的电子数据,应当采用录像、拍照、截获计算机屏幕内容等方式记录以下信息:

(一)远程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访问方式;

(三)提取使用的工具和方法;

(四)电子数据的网络地址、存储路径或者数据提取时的进入步骤等;

(五)计算完整性校验值的过程和结果。

第二十七条网络在线提取时需要进一步查明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对远程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网络远程勘验:

(一)需要分析、判断提取的电子数据范围的;

(二)需要展示或者描述电子数据内容或者状态的;

(三)需要在远程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安装新的应用程序的;

(四)需要通过勘验行为让远程计算机信息系统生成新的除正常运行数据外电子数据的;

(六)其他网络在线提取时需要进一步查明有关情况的情形。

第二十八条网络远程勘验由办理案件的县级公安机关负责。上级公安机关对下级公安机关刑事案件网络远程勘验提供技术支援。对于案情重大、现场复杂的案件,上级公安机关认为有必要时,可以直接组织指挥网络远程勘验。

第二十九条网络远程勘验应当统一指挥,周密组织,明确分工,落实责任。

第三十条网络远程勘验应当由符合条件的人员作为见证人。由于客观原因无法由符合条件的人员担任见证人的,应当在《远程勘验笔录》中注明情况,并按照本规则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录像,录像可以采用屏幕录像或者录像机录像等方式,录像文件应当计算完整性校验值并记入笔录。

第三十一条远程勘验结束后,应当及时制作《远程勘验笔录》,详细记录远程勘验有关情况以及勘验照片、截获的屏幕截图等内容。由侦查人员和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

远程勘验并且提取电子数据的,应当按照本规则第二十六条的规定,在《远程勘验笔录》注明有关情况,并附《电子数据提取固定清单》。

第三十二条《远程勘验笔录》应当客观、全面、详细、准确、规范,能够作为还原远程计算机信息系统原始情况的依据,符合法定的证据要求。

对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多次远程勘验的,在制作首次《远程勘验笔录》后,逐次制作补充《远程勘验笔录》。

第三十三条网络在线提取或者网络远程勘验时,应当使用电子数据持有人、网络服务提供者提供的用户名、密码等远程计算机信息系统访问权限。

采用技术侦查措施收集电子数据的,应当严格依照有关规定办理批准手续。收集的电子数据在诉讼中作为证据使用时,应当依照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四条规定执行。

第三十四条对以下犯罪案件,网络在线提取、远程勘验过程应当全程同步录像:

(一)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的案件;

(二)电子数据是罪与非罪、是否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等定罪量刑关键证据的案件;

(三)社会影响较大的案件;

(四)犯罪嫌疑人可能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案件;

(五)其他需要全程同步录像的重大案件。

第五节冻结电子数据

第三十六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对电子数据进行冻结:

(一)数据量大,无法或者不便提取的;

(三)通过网络应用可以更为直观地展示电子数据的;

(四)其他需要冻结的情形。

第三十七条冻结电子数据,应当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制作《协助冻结电子数据通知书》,注明冻结电子数据的网络应用账号等信息,送交电子数据持有人、网络服务提供者或者有关部门协助办理。

第三十八条不需要继续冻结电子数据时,应当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在三日以内制作《解除冻结电子数据通知书》,通知电子数据持有人、网络服务提供者或者有关部门执行。

第三十九条冻结电子数据的期限为六个月。有特殊原因需要延长期限的,公安机关应当在冻结期限届满前办理继续冻结手续。每次续冻期限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继续冻结的,应当按照本规则第三十七条的规定重新办理冻结手续。逾期不办理继续冻结手续的,视为自动解除。

第四十条冻结电子数据,应当采取以下一种或者几种方法:

(一)计算电子数据的完整性校验值;

(二)锁定网络应用账号;

(三)采取写保护措施;

(四)其他防止增加、删除、修改电子数据的措施。

第六节调取电子数据

公安机关应当协助因客观条件限制无法保护电子数据完整性的被调取单位、个人进行电子数据完整性的保护。

办案地公安机关应当审查调取电子数据的完整性,对保证电子数据的完整性有疑问的,协作地办案部门应当重新代为调取。

第三章电子数据的检查和侦查实验

第一节电子数据检查

第四十四条电子数据检查,应当由二名以上具有专业技术的侦查人员进行。必要时,可以指派或者聘请有专门知识的人参加。

第四十六条电子数据检查应当保护在公安机关内部移交过程中电子数据的完整性。移交时,应当办理移交手续,并按照以下方式核对电子数据:

(一)核对其完整性校验值是否正确;

(二)核对封存的照片与当前封存的状态是否一致。

对于移交时电子数据完整性校验值不正确、原始存储介质封存状态不一致或者未封存可能影响证据真实性、完整性的,检查人员应当在有关笔录中注明。

第四十七条检查电子数据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通过写保护设备接入到检查设备进行检查,或者制作电子数据备份、对备份进行检查;

(二)无法使用写保护设备且无法制作备份的,应当注明原因,并全程录像;

(三)检查前解除封存、检查后重新封存前后应当拍摄被封存原始存储介质的照片,清晰反映封口或者张贴封条处的状况;

(四)检查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原始存储介质,应当采取信号屏蔽、信号阻断或者切断电源等措施保护电子数据的完整性。

第四十八条检查电子数据,应当制作《电子数据检查笔录》,记录以下内容:

(二)检查过程。包括检查过程使用的工具,检查的方法与步骤等;

(四)其他需要记录的内容。

第二节电子数据侦查实验

第五十条为了查明案情,必要时,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进行电子数据侦查实验。

第五十一条电子数据侦查实验的任务包括:

(一)验证一定条件下电子设备发生的某种异常或者电子数据发生的某种变化;

(三)验证在某种条件下使用特定软件、硬件能否完成某种特定行为、造成特定后果;

(四)确定一定条件下某种计算机信息系统应用或者网络行为能否修改、删除特定的电子数据;

(五)其他需要验证的情况。

第五十二条电子数据侦查实验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应当采取技术措施保护原始存储介质数据的完整性;

(二)有条件的,电子数据侦查实验应当进行二次以上;

(四)禁止可能泄露公民信息或者影响非实验环境计算机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行为。

第五十三条进行电子数据侦查实验,应当使用拍照、录像、录音、通信数据采集等一种或多种方式客观记录实验过程。

第五十四条进行电子数据侦查实验,应当制作《电子数据侦查实验笔录》,记录侦查实验的条件、过程和结果,并由参加侦查实验的人员签名或者盖章。

第四章电子数据委托检验与鉴定

第五十五条为了查明案情,解决案件中某些专门性问题,应当指派、聘请有专门知识的人进行鉴定,或者委托公安部指定的机构出具报告。

需要聘请有专门知识的人进行鉴定,或者委托公安部指定的机构出具报告的,应当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

第五十七条公安部指定的机构及其承担检验工作的人员应当独立开展业务并承担相应责任,不受其他机构和个人影响。

第五十八条公安部指定的机构应当按照法律规定和司法审判机关要求承担回避、保密、出庭作证等义务,并对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公安部指定的机构应当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检验、检测,并出具报告。

第五十九条公安部指定的机构应当具备必需的仪器、设备并且依法通过资质认定或者实验室认可。

第六十条委托公安部指定的机构出具报告的其他事宜,参照《公安机关鉴定规则》等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章附则

第六十一条本规则自2019年2月1日起施行。公安部之前发布的文件与本规则不一致的,以本规则为准。

THE END
1.网络攻击分析日志流量分析取证攻击日志分析wget是一个从网络上自动下载文件的自由工具,支持通过 HTTP、HTTPS、FTP 等常见的 TCP/IP 协议下载,并可以使用 HTTP 代理。 使用gunzip工具进行解压 gunzip access_log.txt.gz 1 gunzip是一个用于解压缩文件的工具,主要用于解压被gzip压缩的文件。 改个名字方便操作 https://blog.csdn.net/NPSM_/article/details/144437963
2.刑事辩护中对电子数据的合法性审查要点澎湃号·湃客电子数据以扣押、封存原始存储介质为原则,因特定情形无法扣押原始存储介质的情况下,可以现场提取电子数据。现场提取电子数据有很多要求,如应当保护电子设备、遵守相关规定、制作笔录。提取程序必须规范,才能确保被提取电子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 《人民检察院办理网络犯罪案件规定》第36条规定:“提取原始存储介质中的数据内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662594
3.刑事案件网络在线提取笔录式样.doc网络在线提取笔录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 至 年 月 日 时 分地点: 侦察人员姓名、单位: 记录人姓名、单位: 记录人姓名、单位: 电子数据来源: 提取对象: 事由及目的: 过程方法及结果: 不能扣押原始存储介质的原因: 原始存储介质的存放地点: 备注: 下载文档 收藏 分享 赏 0https://m.book118.com/html/2022/0702/5332122300004301.shtm
4.以诈骗为视角论电子证据的审查与辩护专业文章(4)、2021年1月22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了《人民检察院办理网络犯罪案件规定》,其中第三章“电子数据的审查”从27条至45条,总计18条规定了检察院在办理网络犯罪案件中如何审查电子数据,要求检察官规范人民检察院办理网络犯罪案件,合理审查电子数据。 一.《网络在线提取笔录》 https://www.allbrightlaw.com/CN/10475/36398d25cb66e77c.aspx
5.电子数据取证规则》的理解与适用实践中,如果远程提取电子数据,则既可以把有关情况记录在《远程勘验笔录》中,又可以记录在《网络在线提取笔录》中,但如果仅收集有关信息不提取电子数据,则只能将有关情况记录在《远程勘验笔录》中。 (八)明确了网络在线提取的适用范围 “两高一部《规定》”明确了可以对境外和远程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的电子数据通过网络https://www.secrss.com/articles/10248
6.法律文书制作示范:支付宝电子数据——网络在线提取笔录【支付宝提取流程】 【适用条件】必须犯嫌配合提供支付宝账户实名认证的身份证号及支付密码。 【操作流程】依据如下图文流程操作: 1.登录犯嫌支付宝账户后依次点击以下界面:我的→账单→右上角导航栏“···”→开具交易流水证明→选择“用于材料证明”→申请,经张三配合输入账号密码/指纹验证进入“选择交易流水范围”http://www.360doc.com/content/21/0422/14/72442254_973584571.shtml
7.江西警察学院经济犯罪侦查系(2)就文书规则而言,新规则的设计是,在线提取和远程勘验仅需事中、事后制作《在线提取笔录》或《远程勘验笔录》,而技术侦查则需事前履行批准手续。(3)就监督措施而言,新规则的理解是,因为除了需用远程勘验与技术侦查措施的在线提取的权益侵犯程度较高外,对公开发布的电子数据的在线提取基本不侵犯权益,所以,未设置https://jzx.jxga.edu.cn/news-show-1003.html
8.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办案资料汇总(收藏)法律知识对于原始存储介质位于境外或远程计算机信息系统上的涉案电子数据,可以通过网络在线提取电子数据,应当注明网络在线提取电子数据情况以及电子数据来源的真实性。 通过数据恢复,破解等技术方式获取被存储介质内被删除、隐藏或者加密的电子数据,应当对恢复、破解过程和方法作出说明。 案件初查过程中收集,提取、封存的电子数据,可以http://www.dz64.com/xsfalvzhishi/2347.html
9.头条文章第二,部分侦查机关以电子数据网络在线提取来替代电子数据网络远程勘验,以网络在线提取笔录来替代网络远程勘验笔录作为认定案件的证据。 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提取”并不是法定的侦查行为类型,证据提取行为仅仅是实现勘验、检查的环节和步骤,比如在犯罪现场勘验中可以提取指纹、提取血痕等。公安部《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https://card.weibo.com/article/m/show/id/2309404589916532113581
10.微博而对于司法实务中热议的网络在线取证与网络远程勘验之间的区别问题,李菁菁博士认为,两者都是取证方式,网络在线取证虽然要制作在线提取笔录,但证据主体仍然是电子数据,而不是笔录本身;对于远程勘验来说,既具备收集提取电子数据功能,还有进一步收集有关信息和有关情况的功能,包括在海量的数据中进行筛选查找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https://m.weibo.cn/status/HtVk0AyMw
11.产品中心网勘通(ES-60 Pro)新型涉网案件一站式智勘取证终端是一款面向新型涉网案件的现场勘查专业设备。产品采用智能化引导式设计,实现对涉案电子数据的快速固定和精准提取,支持一站式完成提取笔录、电子签名并实时上传数据,大幅提升办案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规范性,全面满足全时空全要素动态现场勘查工作要求。 http://www.govnet.com.cn/produ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