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国务院食安办联合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中央网信办、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27个部门在京正式启动2024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向各行各业发出了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的强烈信号。聚焦民航业,保障旅客用餐安全是民航各单位肩负的重大责任之一。为此,各大航空公司、机场和航食公司纷纷行动起来,积极投身于保障食品安全的系列实践之中,确保旅客在飞行中的饮食安全。
多重把关全力保障航空食品安全
“民以食为天”,飞行在万米高空,一份精心准备的飞机餐能为旅客短暂地“充个电”,带来几分温暖与满足。而“食以安为先”,为旅客提供安全、健康的空中餐饮体验,是民航业义不容辞的责任。
航空配餐展示(大兴航食供图)
早在2016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就联合颁布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航空食品卫生规范》,并于2017年正式实施。这是我国民用航空食品行业的第一个国家级强制性规范,不仅为航空食品生产、运输、保存及机上管理提供了明确的操作指南,更为航空食品安全和飞行安全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线,成为航空食品质量控制与监督管理的有力依据。
对细节的严格把控是航空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甘肃东航食品公司生产部餐谱制作工作人员透露了这样一个细节:他们在生产车间的每个角落都设置了能整点报时的时钟。在每个整点,班组长都会组织员工相互检查身上是否粘有毛发等异物,以防止其掉入餐食中,影响旅客的用餐体验。
航空配餐的生产车间(河南航食供图)
与普通餐厅的食物相比,航空食品的制作工序更为复杂。每一份看似简单的航空食品往往需要经过最少12个小时的“历练”,在完成初加工、热加工、速冷处理、食品分装、食品出库、食品运输六大工序后才能顺利“登机”,出现在旅客面前。
在这一系列“历练”中,每一步都伴随着严格的管理。在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汉莎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每日使用的食材均于当日一早送达,经过质控、仓储、生产使用部门三方验收、检测合格后,才会被送到不同的冷库。随后,工作人员将对食材进行清洗、消毒、切块、烧熟等操作,并在食材烧熟后,立刻将其送入速冷机快速降温,使食品中心温度迅速从60℃降至5℃左右,这也是有效遏制微生物生长、确保食品安全的理想温度范围。
工作人员在冷厨车间检查果盘温度(江苏航食供图)
冷却后的食物将进入分装区域,待包装完好后进入冷藏库中“待命”。接下来的餐食运输过程也需要严格的安保管控。航食公司通常会安排专门的押运人员,对餐食热食柜、机供品餐车、食品车厢进行铅封锁闭后装入专用配餐车,再将餐食配送至机上,并与乘务人员当面交接。至此,整个配餐保障任务才算圆满完成。
多样活动增强旅客食品安全意识
“没有想到在制作飞机餐的过程中,处处体现着对食品安全的重视”。10月16日,祥鹏航空在郑州—昆明航班上开展了“尚俭崇信尽责同心共护食品安全”主题航班活动。旅客王女士感慨地说,令人放心的食品安全保障,让每一次乘机出行都变得更加愉快。
首都航空开展机上食品安全小课堂宣传主题航班(首都航空供图)
近期,围绕航空食品安全这一主题,不少航空公司积极开展主题航班活动,通过空中小课堂等多种形式提升广大旅客对航空食品安全的认知。10月12日,首都航空在北京大兴—昆明航班上开展了以“机上食品安全小课堂”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在活动中,乘务组详细介绍了航空食品从原材料供应、加工烹饪到全程冷链存放及运输的各个环节,以及乘务人员如何再次复核并在机上按流程加热等细节,确保每一份航空餐食都是在经过严格筛选后才呈现在旅客面前。为增强活动的互动性和趣味性,乘务组还与旅客进行了互动问答,让旅客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到更多关于航空食品安全的知识。此外,北部湾航空、苏南瑞丽航空等多家航空公司也相继开展了食品安全主题航班活动。
也许有旅客会抱怨飞机餐口感欠佳,但通过航空公司的科普,旅客了解到这背后蕴含着航空业对食品安全的深思熟虑和严格把控。为避免微生物生长,飞机餐需要经历冷却的过程,待烤箱二次加温后,其水分不可避免地蒸发流失,自然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餐食的口感。此外,飞机餐的食材选用也并不丰富。为避免空中气流颠簸导致的噎食风险,诸如刺、骨、果核等坚硬食物均被排除在外。
除了向旅客普及航空食品安全知识,还有航空公司向旅客宣传飞机餐之外的食品安全常识,力求让旅客在不同场景中强化食品安全意识。以10月14日四川航空在济南—昆明航班上开展的“诚信尚俭共享食安”主题特色活动为例,机组人员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向旅客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倡导旅客同心共护食品安全,共同营造社会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与此同时,各大机场则充分利用候机大厅这一人流密集区域,通过多种形式进行生动有趣的食品安全知识普及。在新疆阿勒泰机场候机大厅内,电子显示屏不间断地滚动播放食品安全教育视频,其中既有生动的案例剖析,让旅客从实际案例中吸取教训,又有科学的食品安全知识讲解,让旅客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更多关于食品安全的知识。广西柳州机场、河池机场则在候机楼内向旅客发放食品安全宣传手册,普及食品安全有关知识。
多方合力为旅客构筑食品安全防线
随着民航业的迅速发展,旅客对航空服务品质的要求日益提高,餐饮环节逐渐成为衡量民航服务品质的重要标尺之一。眼下,各航空公司和机场正积极行动,构筑坚固的食品安全防线,全方位守护旅客舌尖上的安全。
南航在第二届CATA大会上的“美食展台”(南航供图)
认识的提升只是第一步,将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更为关键。为此,北京大兴机场餐饮商圈组织了一系列安全培训活动,并与大兴机场海关紧密合作,开展现场检查和培训,向从业人员传授食品安全管理的核心要点和方法,以期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与此同时,各大机场还高度重视并及时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加大对航站楼内商户的监管力度,让旅客在航站楼内用餐更加安心。
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一道坚不可摧的食品安全防线已经在民航业筑起。它不仅守护着旅客的健康与安全,更践行着对民航服务品质的坚定承诺。接下来,民航业将以更加严谨的态度、更加科学的手段、更加高效的机制,持续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让食品安全成为民航服务一张亮丽的名片。(中国民航报记者方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