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讯(全媒体记者刘倩)3月29日晚间,东方航空发布2017年财报,2017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17.21亿元,同比增长3.21%;实现归母净利润63.52亿元,同比增长40.91%。
至此,从最早发布的海航开始,国内四大航空公司2017年财报悉数出炉。其中,2017年,中国国航实现营业收入1213.63亿元,同比增长7.7%;实现归母净利润72.40亿元,同比增长6.26%;南方航空实现营业收入1274.89亿元,同比增长11.05%;实现归母净利润59.14亿元,同比上升16.97%;海南航空实现营业收入599.04亿元,同比增长47.26%,净利润为38.82亿元,同比增长13.83%。
拓展多式联运收入大幅增长
2017年,四大航的主要运营指标都实现了增长。国航报告期内运输旅客1.02亿人次,同比增长5.15%。客运运力(ASK)达到2478.15亿可用座公里,同比增长6.26%。其中国内及国际航线同比分别增长5.88%和7.80%,地区航线同比下降1.99%。旅客周转量(RPK)达到2010.78亿收入客公里,同比增长6.87%。其中,国内、国际及地区航线同比分别增长6.16%、8.55%和2.79%。客座率为81.14%,同比上升0.46个百分点。
东航全年运输旅客突破1.1亿人次,位居全球第七位。同时,东航机队规模继续保持稳健增长,截至2017年末已达627架,平均机龄5.5年,为全球大型网络型航空公司中最年轻、最精简的机队之一。
南航去年旅客运输量1.26亿人次,实现运输总周转量为273.2亿吨公里,比上年同期增加12.03%;客座率为82.20%,比上年同期增加1.69个百分点;飞机利用率为每日9.79小时,比上年同期增加0.26小时。
海航称,受益于国际及国内民航总周转量和旅客运输总量的增长,海航控股加强运力投入满足市场需求,旅客运输量及营业收入较同期增幅较大。2017年全年,海航控股实现运输收入567.26亿元,同比增长49.13%;辅营收入为31.78亿元,同比增长20.34%;公司实现总周转量1,216,604万吨公里,同比增长44.07%;货邮运输量达47.93万吨,增长17.66%。飞行班次达53.90万次,增长67.03%;飞行小时达123.14万小时,增长57.97%。
此前的“提直降代”成效显著对航空公司提升收益显著。东航年报就指出,通过有效拓展直销渠道,线下激活“机票集市”活动,线上加强官网和移动客户端等销售渠道,持续提升直销能力,直销收入同比大幅提升34.3%,收入占比达到51.2%,同比增长11个百分点,代理手续费支出同比下降15.4%。而且在直销中,东航着力发展各类转型产品和增值产品,积极推进产品升级和销售转型。通过继续拓展多式联运产品,完善“优选座位”和“升舱产品”,丰富套票产品和积分兑换产品,收入实现大幅增长,同比增长53%。
油价波动致使四季度利润降低
通常情况下,影响航空公司业绩的主要有三大因素:汇率、油价及需求。需求方面,各大航四均表现不俗。而汇率方面,航司大量的融资性租赁负债、银行及其他贷款及经营租赁承担均以外币为单位,主要是美元、欧元及日元,因此人民币兑外币的贬值或升值都会对公司业绩构成重大影响,去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全年大幅升值6.1%,对各大航空公司已是利好因素。
油价方面,由于占成本的比重较大,航油价格上涨会对航空公司的业绩造成较大影响。根据南方航空推算,假定燃油的消耗量不变,燃油价格每上升或下降10%,将导致南航营运成本上升或下降31.90亿元。国航也表示,2017年,在其他变量维持不变的情况下,若平均航油价格上升或下降5%,集团航油成本将上升或下降约14.20亿元。
在报告期内,受OPEC减产、需求回升及库存下滑等影响,原油供给过剩缓和,国际油价温和上涨。布伦特原油价格由56.82美元/桶升至66.87美元/桶,全年涨幅达18%,而这18%的涨幅几乎都是在去年第四季度发生。
受此影响,航司四季度普遍利润规模大幅度下滑。从营收来看,南航、国航、东航第四季度营收分别为313.56亿元、283.67亿元、242.16亿元,均与第一、二季度相差无几,但是均未盈利,分别亏损11.36亿元、10.38亿元、15.63亿元。仅海航四季度有所盈利,但净利润额也相比前三季度大幅降低。
油价未来仍将对航空公司的业绩产生重要影响,2018年1月26日,布伦特原油价格升至每桶71美元以上,达到两年来最高水平。分析人士普遍认为,2018年国际原油市场供需平衡局面有望延续,国际油价走势将稳中看涨。
国际航线成本收益水平相对较低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几年来,国内各大航都开始加速拓展国际市场,如发力最猛的海航在报告期内先后开通重庆至洛杉矶、纽约、莫斯科和墨尔本航线,成都至洛杉矶、纽约航线,深圳至布里斯班、凯恩斯航线等,在国际市场的运力指标中的可用座位公里和可用吨公里同比增速分别为65.83%及61.39%。国内中型航空公司也纷纷申请开通国际中远程航线,尤其是中国二线城市机场远程发展迅速,以5,000公里以上的国际远程航线为例,2009年开通国际远程航线的国内二线城市仅有3个,截至2017年12月已增至21个城市。
2017年各大航司虽仍然大力开拓国际航线,但其收益不如预期。以国航为例,2017年国内及欧洲市场收入均有所增长,但北美、日本及韩国两个市场的客运收入分别下降4.96%、13.32%。
国航商委市场部总经理罗勇分析,收益水平的降低主要是由于国际航线,“去年国内和国际、地区航线的平均票价都是增长的,收益水平降低主要是国际航线中美国和澳大利亚的运力投入远远大于需求增长,造成这两个市场的运价和客座率下降比较大。”
罗勇也坦陈,二三线城市国际远程航线的加速开拓,对枢纽建设为主的国航有影响,但影响没有想象的大。“一是因为二线城市开的点密度小,二是目的地很分散,很难满足公商务旅客的需求,影响比较大的会是当地潜在的国际航线的游客,这些对我们来说也算是增量旅客的范畴。”对于今年的收益表现,罗勇预计国际总体的收益水平会保持稳定,因为去年表现困难的市场的航线票价已经处于比较低的状态,运价再大幅下降的可能性不大。
不过,国际航线虽然短期内收益率不高,但国内市场方面,航司普遍认为,客座率、票价水平都会保持稳定的增长。
对于国内的航空公司来说,民航局最新颁布的进一步放开国内航线定价的新政,是一大利好消息。《关于进一步推进民航国内航空旅客运输价格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进一步放宽了市场调节价航线的范围,规定5家以上(含5家)航空运输企业参与运营的国内航线可以由航空公司每航季选择一定数量的航线调价公布票价,对比新旧目录可以发现,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国内航线比2016年时增加了30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