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优秀教学案例(精选5篇)

听了现场两位老师精心准备的说课和看了三位老师的说课比赛视频,实在是受益匪浅。他们的说课别开生面,让我们对科学实验说课有了全新的认识。

关键词:新课程;实验;启发性;趣味性;探究性

小学科学教材中的实验,有的具有模式化、程式化的特点,实验的启发性不够强,趣味性不够浓,探究性不够深,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对实验过程的兴趣,也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为此,我们在实验教学中,要对实验认真深入地研究,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趣味性、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兴奋状态下主动思考实验,完成实验。

一、重视实验过程的启发性

二、增强实验过程的趣味性

一个巧妙的科学实验设计,可以使枯燥乏味的实验变得有趣味,使比较复杂的实验变得相对简单容易操作,能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顺利地解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也会感受到实验的乐趣,从而大大提高实验效果。

例如:在讲《液体的热胀冷缩》时,如果按照教材上的实验方法操作,在试管中装满红色水,把带有橡皮塞的细玻璃管,塞住试管竖立放入热水中,虽然最后实验效果也能达到,但是实验整个过程相对比较复杂,操作比较麻烦,稍有不慎实验会失败,而且还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我们让学生用手握住酒精温度计的下方红色玻璃泡,问:会发现什么呢?学生会看到红色的液面直往上升,并引导学生继续探究:液面上升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觉得实验简单有趣味性,乐意去探究其中原因。用酒精温度计操作这个实验,简单巧妙,安全新颖,实验一目了然,效果非常好。

三、注重实验过程的探究性

“科学课程要以探究为核心”,实验探究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探究既是小学生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也是科学学习的目标。

探究实验要求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策略,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打破“明确问题、实验操作、验证结论”的框框,采用“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的模式。探究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一起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包括方案可行性的论证)、实验研究、综合分析现象、解释和交流、作出结论、反思与评价等。

在教学《怎样加快溶解》一课时,我们课题组设计了这样的实验过程:

(1)提出问题:老师到你家做客,想喝一杯冰糖水,怎样才能让冰糖尽快溶解,让老师解解渴呢?

(2)学生根据以往经验提出各种方法:把冰糖碾碎、用热水溶解、用筷子搅拌等方法。

(3)实验探究方法:

②学生分组操作,自由选择实验器材,得出实验事实(如表1所示):

表1: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③总结分析:为什么水的多少不影响溶解速度呢?

④结论。通过实验发现,搅拌、用热水、研成粉末能加快溶解,在水没过冰糖块时,水的多少不影响溶解速度。

⑤探索性实验操作:你能用最快的速度溶解一杯冰糖水吗?全班同学开展溶解冰糖比赛活动,此活动学生不仅要考虑加快溶解的方法选择,还要考虑溶解冰糖时的操作顺序。

此例探究性实验表明:学生对加快溶解的方法的认识更全面,记忆更深刻,知识掌握更牢固,理解更透彻,探索能力与思维的发展同步到位。

这样,学生在自行设计实验的过程中,丰富了想象力,促进了自我发展,激发了学习科学的兴趣,了解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同时也让学生证实了自己猜想的是与非,扩展了知识视野,提高了创新思维能力,增强了科学协作精神和学术研讨气氛,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文考献:

[1]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鞠勤,叶禹卿.经典教学案例与创新课堂设计(小学科学)[M].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

[3]张绪培,俞伯军.小学科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为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解决学科基础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北京市教委在2014年11月和2015年7月相继颁布了《北京市中小学英语学科教学改进意见》(以下简称《改进意见》)和《北京市实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课程计划(修订)》(以下简称《课程计划》),再次彰显了“优质、均衡、公平”的北京理念。为了引导和帮助学校和教师准确领会文件精神与理念,切实保障英语教学改革理念的落实,海淀区从区域层面也需要结合实际制定落实方案。

综上所述,海淀区基于区域教学实际,对国家课程标准进行细化研究,制定《海淀区义务教育阶段小学英语学科学业标准与教学指导》(以下简称《海淀学业标准与指导》)是非常必要的,是有关教研部门非常重要的职责所在。

二、学业标准研究的意义

《海淀学业标准与指导》的研制借鉴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基于《课标2011版》理念的指导,对课程标准内涵进行解读、丰富和细化,使之具有区域本土特色,贴合实际教学情况,从而能真正地服务于学校、学生、教学,使教师教得明白,学生学得明白。

《海淀学业标准与指导》的研制为海淀区的小学英语教学提供了具体依据,对教师日常教学实践具有指导作用,也为评价海淀区小学生的英语学业水平提供了可借鉴和参考的标准,促进了海淀区小学英语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及教学反馈系统的进一步完善。

此外,在研制和实践《海淀学业标准与指导》的过程中,许多学校和教师参与其中,他们全面、细致、深入地研究课程标准、学生的发展、学科教学本质,通过实践验证理念与理论,并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锻炼出了一个个精于学科教学的教研团队,确保了海淀区的教育优质化。

三、学业标准研制历程

《海淀学业标准与指导》的研制是基于《课标2011版》、北京市《改进意见》和《课程计划》等有关文件,参照海淀区各小学所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一年级起点)》(以下简称人教版《英语》)的教学内容,依据海淀区小学英语教学现状,进行了有文献和有实证依据的调适。

(一)学习与调研

(二)设计总体框架

在历经多次对标准维度、结构及重点内容的调研和集体讨论的基础上,课题组确定了《海淀学业标准与指导》的总体框架,以课程标准解析、学业标准、教学关键问题及指导、教学案例四部分作为突破和探索的核心内容(见图2)。

(三)学业标准研制思路

1.着力体现能力进阶,增强学业标准的可操作性

以阅读能力为例,《课标2011版》对“读故事”的目标描述为:

<一级>能在图片的帮助下读懂简单的小故事。

<二级>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

表1呈现的是《海淀学业标准与指导》中各个年级对“读故事”学业标准的进阶描述。

2.全面体现英语课程价值导向,强调人文性课程目标的落实

(1)年级学业标准

融合语言知识、情感态度、文化意识等维度,与具体教学内容无缝衔接,以话题形式呈现内容标准,并渗透跨学科能力、学习策略和方法,使英语学习切实融入学生生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避免人文目标“空、泛”的问题,便于教师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进行落实(见表2)。

(2)教学关键问题及指导

(3)教学案例

3.具有鲜明的小学英语学科特色,充分发挥学业标准对于教学的指导作用

义务教育阶段应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础能力,所以,“遵循儿童语言学习特点和规律,明确反映英语学科在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中的作用”始终是《海淀学业标准与指导》研制的基本出发点。基于此,课题组组织一线骨干教师结合所研制的学业标准,又研究了教学关键问题及指导、课堂教学实例和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案例,为教师转变理念、落实标准、践行北京市《改进意见》和《课程计划》等提供方法指导和参考(见图3、图4)。

四、学业标准后续研究与修订方向

学业标准的研制是为师生教学实践服务、为学校教学管理服务、为区域教育教学科研服务的,其研制的过程绝不能是一蹴而就的短期工作,而是要经历“思考―实践―反思―总结提升―再实践”循环往复的周期性工作。目前《海淀学业标准与指导》的研制还处于初级水平,需要在实际教学中予以检验和完善,针对此,课题组制订了后续研究计划(见图5)。

课程设置直接关系到“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居于基础性地位。长期以来,高师音乐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并不合理,没有体现出音乐教育的特点和要求,换言之就是没有建立起一个核心课程体系。鉴于此,本文从当下高师音乐课程设置的不足谈起,就核心课程体系的构建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

高师音乐教育;核心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基金项目:

本文系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省级立项课题《高师音乐教师教育核心课程建设之研究与实践》项目成果,(课题编号:JXJG--13--23--1)

一、当代高师音乐教育课程设置的不足

二、高师音乐教育核心课程体系的构成

从当下的实际情况来看,因为高师音乐教育也已经有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史,且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规模,所以任何一项变革都绝非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否则就会欲速而不达。鉴于此,高师音乐教育核心课程体系的构建,首先应该在现有的基础上加以丰富和完善。具体来说,可以在现有专业必修课的基础上加入音乐教育学理念、音乐课程与教学论和音乐教学法三门大课,下文中,笔者将对这三门课程的形式、内容、要求等进行详细的论述。

(一)音乐教育学理论

(二)音乐课程与教学论

该门课程是建立在音乐实践基础上而产生的教学与课程理论。与一般课程不同的是,该课程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特征,包含音乐教学理论的构建、教学活动的设计、音乐教材的编创等多个方面,要求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出这种实践性特征。具体来说,在教学目的上,要紧紧围绕着国家教育部门所指定的课程标准,联系基础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了解和明晰基础音乐教育的理念、价值、目标等多个方面的理论,使学生对基础音乐教育的各方面情况有较为全面的把握。在教学要求上,主要是通过对教学案例的学习,让学生对基础音乐教学的目标、模式、方法、组织、评价等,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并主动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形成一定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在教学内容方面,主要是对音乐和艺术课程教学理论研究成果的学习。必要的时候要深入到基础音乐教育的一线课堂,进行现场学习。

(三)音乐教学法

该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实际的音乐教学能力。作为基础音乐教育来说,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模式和方法体系,如果学生能够对此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和把握,那么就会在实践中少走弯路,并在此基础上融会贯通。具体来说,在教学目的上,通过对国内外各个时期优秀音乐教学法的学习,能够熟练的将其应用于教学中,并在此基础上创编出一些新的教学案例,获得从事基础音乐教学的基本能力。在教学要求上,主要是通过对教学案例的研究、观摩和操作,掌握住各种教学方法,可以通过教学设计等方式予以实现。在教学内容上,包含教学案例的学习、国内外具有代表性教学法的学习、新课程改革教学实例的学习等。

三、高师音乐教育核心课程体系的保障

前文中提到,高师音乐教育核心课程体系的构建,并非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个长期、系统化的工程,所以需要一套科学而有效的保障机制,具体来说,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引领者,对整个教学有着决定性影响。要想培养出合格的音乐教育人才,需要多方面完善和加强师资建设。在学校内部,要求通过专题讲座、培训等方式,让教师认识到当下教学的不足,并提供多种方式和渠道,鼓励教师主动学习。这一点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多数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师都是科班出身,虽然有着较高的学历,但是他们与面前的学生们一样,所走过的是同一条求学之路。所以在理念和行为上同样存在欠缺,急需得到有针对性的弥补和提升。在学校外部,要加强与中小学的交流和对话,可以建立起一种互访制度,定期邀请一些优秀的中小学音乐教师来到大学教学进行讲学,让高校师生了解到基础音乐教育的最新情况和需求。同时也应该主动邀请一些基础音乐教育专家来到学校,进行从宏观到微观的全面指导。通过教学理念和能力的提升,一方面能够使整个教学得到最根本的保障,一方面也能够给学生做出榜样,获得教学相长的效果。

(二)完善学科建设

核心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以学科建设为基础的,只有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学科优势,才能够在此基础上形成精品课程和特色专业。这一点在一些高校中已经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如中国音乐学院、福建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都结合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开展了一系列的学科建设活动,如开发校本教材、编写具有地方特色的教材、与兄弟院校展开及合作等等,有力推动了本专业的发展。

(三)完善实践基地建设

四、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在高等教育整体大发展的背景下,高师音乐教育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音乐教育人才。越是在这一良好的发展势头下,越应该有勇气和魄力对整个教学再次进行审视和思考,而通过这种审视和思考会发现,因为缺少一个核心课程体系,使得教学的师范性、教育性特点没有被彰显,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与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实际需要有着一定的差距。所以核心课程体系的构建已经是势在必行。本文也正是基于这一态度和目的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希望能够通过该体系的构建,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符合实际需要的音乐师资人才,使我国的基础音乐教育因此而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

作者:张艳杨迎单位:南昌师范学院音乐系

【参考文献】

[1]秦广明.音乐教学应紧紧抓住每一个有效环节———高师音乐有效教学的反思[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12.

立足校本,建立科学教研网络

丰城市拖船镇共有24所小学,其中,1所中心小学,2所片小,21所村小,在校学生近4000名。由于学校布局分散、办学水平不均衡,为此,拖船中心小学努力建立科学的教学教研网络,立足校本实际,加强管理,增强教研工作的实效性。一是确立教研组建设目标,明确教研组工作任务,推动全镇教研活动一体化。二是结合本镇教学教研实际,创新教研模式,完善“校、片、镇”三级教研网络,使教研活动由平面化走向立体化。

强化镇中心教研组在中心小学教导处的领导下,负责开展全镇范围的教研活动。

加强片级教研组为了便于教研,全镇根据区域,依托中心小学和两所片区完小,划分出三个教学片。各片教研组结合本片实际,定期开展片级主题教研、示范课、优质课和村小教研的指导工作。片教研组是全镇教研组活动的重要补充形式。

规范村小教研组根据村小教师特点,村小只设立语文、数学、综合三个教研组,主要职责是“问题教研”,即:针对课改中的薄弱环节及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开展教材钻研和课堂教学问题研讨活动,以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有效管理,量化教学教研目标

为更好地管理和考核教研组建设工作,学校确定了教学教研工作的主要目标,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常规教学目标在课程开设上,狠抓开足、开齐、开好各门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教学中,狠抓体育、音乐、美术、信息等薄弱学科教学,并把薄弱学科教学效果进行了量化。在教学管理上,狠抓教师的备课、上课和作业批改,坚持常规教学的“周查”“月检”工作。

课堂教学目标以“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为目的,狠抓“家常课”和“示范课”。一方面,严格定期听课制,实行推门听课制。扎实开展集体备课、说课、听课、评课、上课、教学反思。认真开展“六课”活动(常规课、汇报课、模拟课、公开课、优质课和创新课),有效地优化课堂教学,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家常课”的教学实效。另一方面,以“磨好课”为抓手,坚持“以校为本,全员参与”,发挥团队作用。通过“个人备课、集体备课、试讲、评课、修订、示范”等程序,着力打磨优质课,推出“示范课”。

教学教研目标在教研上,抓课题研究,抓教学反思。把课题研究和教学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人人有课题,个个搞研究”的良好氛围,并重点加强薄弱学科课题的研究。要求教师做到“五个一”:每学期读一本理论专著、上一节公开教学课、参加一个课题研究、投一次稿、每周写一次“教后反思”。

特色教学目标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学校住校生晚自习采取“3+2”模式,即对每周的5个晚上进行有效安排:1个晚上观影、1个晚上阅读课外书籍、1个晚上开展一班一品的特色兴趣活动、2个晚上辅导功课。此外,早课也应灵活机动,室内与户外活动相结合。

学生评价目标改革对学生的考核评估,制定“自评――互评――师评”的评价体系。开展“比比谁班最棒”,推行人性化的“争星”评选活动,让更多的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

校本开发目标加大校本课程的开发力度,开设了以《口风琴》《中国象棋》《经典诵读》等为代表的校本课程。大力推进传统体育项目和传统文化进入校园。

丰富内容,彰显教学教研特色

本镇教学教研活动,统一规划,确立重点,坚持骨干培养与普遍提高相结合,倡导终身学习,狠抓各类培训,着力打造一支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努力形成自己的教研特色。

通过“培优”工程,促进骨干教师成长一是优化学科教研智囊团队。注重发现人才,有目的培养骨干教师,促使他们由“教学型”向“研究型”转变。组建培优智囊团队,充分发挥其引领作用。每堂示范课,都在学科智囊团的指导下,通过“磨好课”活动反复打磨。每位获奖教师的优质课都凝聚了团队的心血、汗水和智慧。二是促进结对共进。充分发挥本镇特级教师、宜春市名师和省地骨干教师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开展新苗协作和“以老带新,师徒合作,结对共进”活动,促使年轻教师尽快掌握备、讲、辅、批、改、评、考等环节的要点,坚持研训一体化,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三是实施“名师”工程,创立优秀教师脱颖而出的机制。通过奖惩措施“激”、目标管理“逼”、课堂教学“促”、课题研究“引”、新老结对“带”、各种培训“育”等多种措施,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努力打造“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队伍。

“扶弱”工程促进均衡发展其一,对教学水平、学科功底相对薄弱的教师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确定帮带对象,采用一带一、多帮一的形式,在教导处、教研组和备课组的多方指导下,通过多阅读、多说课、多上课、多听课、多评课、多记录、多反思、多交流等方法,提高教师技能。其二,对教学水平、学科功底相对薄弱的学校进行指导。发挥中心小学、片区完小的教学辐射作用,组织3所中心校的名优教师送课到村小,开展“同一节课村小行”“结对帮扶”等活动,促使村小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村小的教学教研能力,促进教学教研均衡发展,达到优秀教师资源全镇共享的目的。

资源共享推进有效教研构建资源共享的协作机制,扎实开展校际合作交流活动。并要求外出参观学习的教师,返校后必须讲一节示范课或做一次讲座。

强化课题研究根据不同层次学校,对课题研究指标进行具体的量化,做到课题研究与教学工作有机结合。两所中心校主抓宜春市级课题的研究。中心小学力争每年有一个或两个省级课题立(结)项。村小教师重点要求针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研探,力求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促使人人尝试做研究,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注重教学“反思”强化“教学反思”“教学案例”的写作,创立教师论坛,定期举行“教学反思、教学案例”交流或评比活动。

THE END
1.一次成功的实验说课稿范文(通用10篇)教学现状,相当一批教师备课不得法,摘抄“优秀教案”“备课手册”,口头表达能力差。这种现状急需改变。最后,普遍缺乏教研观念,只教不研,教研脱节。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四方面问题,于1987年提出了“说课”这一实验课题。 所谓“说课”,就是教师口头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根据,也就是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https://xiaoxue.ruiwen.com/shuokegao/156114.html
2.海南省2023年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优秀案例巡展气体的热胀冷缩废物利用创新实验 113浏览王蕊 三亚寰岛实验小学 点亮小灯泡 121浏览王慧 东方市第一小学 小学科学四年下册《观察土壤》说课 146浏览邢月萍 屯昌县屯城镇水口中心小学 《点亮小灯泡》实验教学说课 126浏览李杰华 三亚市第九小学 更多 初中物理 http://ashow.hainan.edu.cn/cams/home/cycle/topic-index?actId=10969
3.第七届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活动案例特点分析自2013年起,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活动(以下简称“说课活动”)已成功举办七届。七年来,说课活动的地域和学科覆盖、参与人数、学历层次、观摩人数逐年提升,内涵质量持续优化。2019年的活动中,各地共推荐优秀案例463个,其中151个案例入围现场说课展示环节,150件优秀说课作品入选《第七届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活动优秀作https://www.ceeia.cn/news/detail_3309.htm
4.关于第七届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活动优秀案例遴选结果的公示根据《关于举办第七届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活动的通知》(教基司函〔2019〕13号)要求,在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荐基础上,经评审委员会专家网络评审和综合评议,遴选出“光和影——童趣光影仪的设计与应用”等151个实验教学说课优秀案例进入现场展示环节(见附件)。现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19年8月29日至9月4日。 https://www.hneeia.com/nd.jsp?id=247
5.中华中学首页 学校简介 校园新闻 党建引领 教学教研 德育心育 服务保障 国际视野 招生工作 初中部网站 关键字 喜报(2024年江苏省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优秀案例) 发布时间:2024年09月14日 浏览次数:75次 作者:佚名 CopyRight ? 2013 南京市中华中学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9032813号 网站维护: 信息中心 https://www.njzhzx.net/Item/Show.asp?m=1&d=9497
6.2024年广东省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活动获奖名单公布我市18个优秀此次活动由广东省教育厅举办,以线上申报形式开展,分为中学物理、中学化学、中学生物学、中学地理、通用技术、信息科技(信息技术)、数学、小学科学等9个学科组别。全省共411个说课案例参赛,最终评出一等奖案例58个,二等奖案例159个,三等奖案例194个,其中40个优秀案例推荐参加第十届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活动。http://www.sgxw.cn/2024/0809/58757.shtml
7.第一届山东省中小学教师实验教学能力大赛优秀说课案例第一届山东省中小学教师实验教学能力大赛优秀说课案例收藏 浏览:1989次 分享至: 发布时间:2022年10月05日09:30 来源:山东师范大学 上一篇:探索自我、发现潜能、寻求“真爱”,学职平台职业测评强势来袭! 下一篇:山师2021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典型风采毕业生咨询服务86181916 86181917, 用人单位招聘服务 86181918 地址:http://sdnu.sdbys.com/news/view/aid/109399/tag/qzjq
8.开展2019年度全省中小学实验教学优质课实验教学说课案例评选活动根据《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工作的意见》(教技装〔2017〕643号)和教育部《关于举办第七届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活动的通知》(教基司函〔2019〕13号)精神,为进一步提高中小学实验教学水平,经研究,继续在全省开展中小学实验教学优质课、实验教学说课案例评选活动。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https://news.haedu.cn/shengnazixun/2019/0417/1062068.html
9.喜报符莉婵等五位教师在省实验教学说课案例评选中获奖【喜报】符莉婵等五位教师在省实验教学说课案例评选中获奖 由海南省教育厅主办的海南省2022年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优秀案例评选活动日前结束。我校符莉婵、陈海霞、符方航、赖晓静、郑莉等五位教师分获一二三等奖。(详情附后) 特此祝贺! 海南中学 2022年11月30日 附:获奖详情http://www.haizhong.cn/haizhong/2022-12/19/article_2022121911422435001.html
10.老师在第九届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活动中荣获佳绩近日,由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主办的第九届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活动圆满结束。经过专家遴选推荐、综合评议、集中公示等环节,全国共确定了149个现场展示案例名单,陕西省共有4个优秀案例入选,我校张瑶老师的实验教学案例《基于色度传感器探究影响化学速率的因素》和郭力老师的实验教学案例《电容器的电容》名列其中。其中,张瑶http://www.xajdfz.com.cn/info/1031/92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