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届全国中小学创新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
-基本信息-
【评审程序】自由申报
【比赛等级】国家级
【对口学科】全学科
【职称承认】承认
【活动名称】第十四届全国中小学创新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
【参加对象】基础教育学校(含幼儿园、中小学、职业高中)各学段的教师及教育工作者
【活动形式】录像课
文件节选: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讴歌建党百年以来我党所取得的伟大辉煌的历史成就,引导全市广大教师共抒爱国情怀、共话党的新貌,增强“绝对忠诚、紧跟党走”的坚定信念,经研究,决定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教师朗诵比赛活动。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赛原则
1.参加教师:每名教师仅可报送一节课,每节课只能由一名教师执教。
2.教材选择:思想政治(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学科使用国家统编教材。
3.中等职业学校:只接受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标准》中的课例。
4.教学应用:仅为PPT课件播放式的课例不属于本次活动征集内容。
5.课例包含以下情形的将取消参加资格:政治性错误和学科性错误;弄虚作假行为;已参加过其他国家级活动。
3.报送方式:本活动坚持教师自愿参与的原则,参加者采用自主报送与学校组织报送相结合的方法。
三、征集课例类型
四、提交资料和要求
(一)提交资料1.教师信息表
2.教学文案
(1)教学设计:模板见附表2;
(2)教学反思:模板见附表3;
(3)创客/STEAM课程(项目)设计表:模版见附表4,须与附表2、附表3同时提交;
(4)在线课堂类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教师可不使用模板,根据“八、推荐原则(在线课堂类)”进行撰写。
3.教学视频
一个完整视频:课例简介+片头+完整课时授课的录像。
4.翻转课堂中学生学习使用的微课(除在线课堂类)
5.在线课堂类辅助说明资料
(1)包括能够反映在线课堂学习内容的资料(微课、学案等);教学开展的过程资料(师生互动环节的截屏或录屏等);学生参与学习的资料(线上作业、线上交流反馈、线上评价等)。
(2)资料打包小于500M,在平台上选择翻转课堂,上传。
(二)资料要求
1.教学设计
(1)贯彻新课程标准理念,把握学科教学特点,突出学科核心素养、明确教学目标,注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体现师生共同成长。
(2)对所选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学习者特征进行分析,新技术的教学融合的策略进行说明,包含所用资源(硬件环境、教学平台、学习工具或软件等)。
(3)教学过程设计要体现教学环境应用创新、学与教的策略和方法,体现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2.教学反思
(1)突出教学活动的创新点。总结应用新技术解决教学活动中关键问题的应用策略,反思信息技术与教与学融合给课堂变革、师生发展带来的影响。
(2)对使用新技术与不使用新技术的差异性进行对比,从教学效果中的学科核心素养、学生知识掌握与能力提升、学生学习心理等方面进行阐述。
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3月31日。
(2)视频各部分内容要求
(1)课例简介:时长3分钟,位于视频录像片头前。授课教师本人实况讲解,并配合PPT等对教学信息进行介绍,内容包括:教师姓名、单位、课名,概述教学内容,突出信息技术和教学融合应用特点。
(2)课例片头:在课例简介后,时长5秒,蓝底白字,要包含“2021年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研讨会暨第十四届全国中小学创新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教师姓名、学校名称及学科、年级、题目、教材版本等信息,模板见附表6。
(3)完整课时授课录像(在线课堂除外):幼儿园授课时长为15~25分钟,小学授课时长为35分钟或40分钟,中学授课时长为40分钟或45分钟。
4.视频质量
(1)摄像设备:课例录制须采用专用摄像设备,双机位或多机位。在教学中师生使用的电子设备(如交互式电子白板、互动电视、移动终端)上的图像信号需单独采集或录制。
(2)拾音设备:用摄像机附带麦克风或专用拾音设备采集声音,确保声音清楚、洪亮。
(3)编辑格式:对多个摄像机拍摄的视频内容及交互式电子设备采集到的内容进行编辑,将多路视频文件编辑合成,制作为一个视频文件,格式为MP4,分辨率为1280x720,码率为1024Kbps(1Mbps),大小控制在500MB以内。
(4)突出主体:视频要清楚的呈现师生交互活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与个别化学习的画面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