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与新媒体概论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人们的生活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本文将从网络和新媒体的概念、历史、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网络和新媒体的概念网络是指由一定数量的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线路互相连接而成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网络的核心是信息传递和数据交换,通过计算机将数据或者信息转存到一个地方,共享无数人。

目前网络已经成为人们信息交流和获取的主要途径。

新媒体是指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通过数字化、终端多样化等技术实现的信息内容的生产、传播和利用方式。

它是一种新的传媒方式,包括了网络媒体、数字电视、移动通信、电子书籍等多种形式。

二、网络和新媒体的历史网络和新媒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

那时,美国国防部为了保障信息传输安全,开发了一种名为互联网的技术,这是当今互联网的前身。

从那以后,互联网和新媒体开始迅猛发展,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三、网络和新媒体的影响1.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购物、学习、娱乐等,同时也可以和朋友、亲人随时随地保持联系。

2.企业的商业模式的转变互联网和新媒体也深刻地改变了企业的商业模式。

通过网络,企业可以建立自己的网上商店,实现线上线下销售的无缝衔接,从而扩大更多的销售渠道,增加收益。

同时,企业也开始通过新媒体进行品牌传播和宣传,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和影响力。

3.社交网络的出现和发展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不断发展,社交网络也应运而生。

网络和新媒体概论第一篇:网络和新媒体的概述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和新媒体的发展日益迅猛,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那么,什么是网络和新媒体呢?本文将从定义、特点、发展历程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它为人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服务,如网上购物、网上交友、网上教育等。

新媒体,是指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互联网、智能手机等信息技术手段,加工、制作、传播各种信息内容的传媒形式。

二、特点网络的特点是信息传递快速、信息覆盖范围广、信息可交互等。

而新媒体的特点则是内容生产门槛低、信息即时性高、传播方式多元化等。

这些都极大地改变了传统媒体的运作方式,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和娱乐。

三、发展历程网络和新媒体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当时的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还比较落后,网络和新媒体也只是一些简单的信息交流和娱乐形式。

然而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普及,网络和新媒体的种类和应用也越来越多样化和丰富化,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影响网络和新媒体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网络和新媒体的出现,让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如网购、在线支付、社交媒体和在线教育等。

同时,也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了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网络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新兴行业的诞生,也为各种创新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总之,网络和新媒体已经成为了信息时代的代表,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的需求变化,也必将继续发展壮大,并引领未来的社会发展方向。

第二篇:网络和新媒体的应用网络和新媒体的应用日益广泛,如网购、社交媒体、在线支付、手机APP等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那么,接下来将从应用领域展开探讨。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我了解您的要求。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网络和新媒体正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网络与新媒体的概念网络是指通过计算机系统、通信设备等互联而成的全球广域信息交流平台。

新媒体则是指在互联网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新型媒介,具有多媒体特性、互动性和即时性。

二、网络与新媒体的特点1.全球连接:网络和新媒体打破了地域限制,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和交流。

2.即时性:网络和新媒体以秒计时,信息发布和传播速度极快。

3.互动性:网络和新媒体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互动功能,使用户能够参与到信息的创造、共享和讨论中去。

4.多媒体性:网络和新媒体以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信息,丰富了信息传递方式。

5.弱化传统媒体界限:网络和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壁垒,使信息获取更加方便和多样化。

三、网络与新媒体的影响力1.民主和参与:网络和新媒体提供了平等的参与平台,民众可以通过网络表达观点、参与公共决策,增强了民主意识。

2.信息获取和传播:网络和新媒体使信息获取更加便捷,同时也方便了个人和组织在互联网上发布信息和传播观点。

3.经济发展:网络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数字经济的崛起,改变了传统产业模式,促进了创新和创业。

4.社交与交流:社交媒体的兴起带来了全新的社交方式,人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与朋友、家人以及世界各地的人们保持联系。

5.文化传承和创新:网络和新媒体为文化传承和创新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渠道,有利于推动文化多样性和交流。

四、网络与新媒体的伦理与法律问题1.隐私保护: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隐私保护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要注重个人隐私权的保护。

2.假新闻和信息真实性:网络和新媒体的快速传播使得假新闻和不实信息有可能迅速扩散,应强化对信息真实性的甄别和鉴别能力。

网络和新媒体概论网络和新媒体概论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网络和新媒体正在逐渐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及社会结构,它们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网络和新媒体是一个既包含科技,文化,社会,经济,政治等多个方面的概念,也涉及到了媒介内容的生产、传播和消费。

本文将从技术、社会和文化三个角度探讨网络和新媒体。

一、技术角度下的网络和新媒体网络是由若干个计算机互联而成的通信系统。

通过网络,人们可以方便地进行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商业和文化交流等。

互联网的基础技术是TCP/IP协议,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这使得信息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从信息交流的角度来看,互联网无疑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发达的信息通讯系统。

此外,随着计算机与移动设备的发展,智能手机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必备品。

手机APP更是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娱乐和社交的主要方式之一。

新媒体的涵义从技术和内容两方面进行考虑。

新媒体技术是指应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数字化、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实现各种形式的媒体传播。

从内容来看,新媒体包括人们使用各种数字技术和手段,通过适合互联网等新型媒体传播和交流的形式,传播自己的想法、文化和其他信息的产品。

但是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人们可以随时在线观看任何内容,不再为了看到所期望的内容而等待,而是可以随时随地观看自己所需要的内容,这种观看方式为了能够适应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而进行不间断的调整和定制。

因此,新媒体的出现与普及,使传统的媒体走向了瓶颈期。

二、社会角度下的网络和新媒体网络和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对社会结构和组织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现代社会正在逐渐向“网络社会”转变。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四次传播革命文字的发明和使用印刷术电报互联网技术的推广使用以及由此带来的新媒体勃兴变化:传播媒介传播结构传播方式传播观念传播文化传播效果第二节新传播革命的本质一、信源蜂窝式高速膨胀,保障知情权回归。

大众媒介固定信息源;媒介权力;人人是记者;监督二、“自媒体”即时化传播,促进表达权回归三、全面信息监管失效,“权利”上升为“权力”第三节新传播革命的基本特征去中心化---再中心化1、去中心化是指互联网技术本质上是以个人为中心的传播技术,具有天然的反中心倾向。

原因:互联网技术特点传播资源泛社会化传播权力全民化结果:国家组织与治理能力受到挑战2、再中心化是指网络信息离散后又重聚的特征。

原因:信息过量,公民寻找代理人互联网打破原有组织结构,重塑行动,话语,舆论中心3、“去中心化——再中心化”表现:1.意见领袖阶层崛起,重塑思想中心。

精力旺盛,拥有广泛社会资源,具有公共关怀2.社会关系重新洗牌,重构行动中心。

“强关系”“弱关系”3.话语空间拓展,重建舆论中心。

打破主流媒体的单一话语空间,重塑一个新的依托于网络的“公共舆论”中心。

需求:融合性,跨平台性,创新性2.双重舆论场争鸣,舆论极化难控制传统媒体舆论和网络舆论精英“冷眼旁观”普通民众“一点就燃”3.多元思潮涌现,主流意识形态受冲击自由主义,新左派,民粹主义,狭隘民族主义,新消费主义4.全新执政环境,争夺传播主导权理论:福柯“全景监狱”少数人看多数人意义:安全(信息,一时形态)政策推行措施:可操作的“解释框架”第五节互联网发展的两大支点“全球化”与“个人化”时代背景:现代性和后现代性杂糅。

contents网络与新媒体概述网络传播原理与特性新媒体类型与运营策略网络与新媒体法律法规与伦理道德网络与新媒体技术应用与创新发展网络与新媒体行业趋势及挑战目录01网络与新媒体概述网络与新媒体定义及特点定义特点早期互联网媒体社交媒体兴起自媒体时代智能化媒体网络与新媒体发展历程网络与新媒体影响及作用对社会的影响对传统媒体的影响ABCD对个人的影响对未来社会的影响02网络传播原理与特性传播媒介的变革01传播过程的去中心化02互动性与反馈机制03全球化传播网络打破地域限制,实现信息的全球化传播。

多媒体融合网络传播融合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

碎片化与整合网络信息碎片化,但可通过超链接等方式实现信息整合。

社交化趋势社交网络的发展使网络传播更加社交化,人际关系在传播中扮演重要角色。

传播效果的质化分析对网络传播的社会影响、舆论引导、品牌形象等方面进行质化分析。

受众分析与定位通过对受众的行为、兴趣、需求等进行分析,实现精准传播和效果评估。

案例分析与比较结合具体案例,对网络传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进行总结和比较。

确定自媒体的主题和受众群体,保持内容的一致性和专业性。

利用多个社交媒体平台进行推广,扩大影响力和受众范围。

自媒体运营策略分析直播平台运营策略探讨直播内容选择主播培养与包装互动与社交盈利模式探索04网络与新媒体法律法规与伦理道德网络与新媒体法律法规概述网络与新媒体法律法规体系网络与新媒体主体法律责任网络与新媒体监管机制网络与新媒体伦理道德原则阐述了诚信、公正、尊重他人等伦理道德原则在网络与新媒体环境中的重要性。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第二版一、网络与新媒体概论1、网络与新媒体概念网络与新媒体概念是指网络技术和新媒体技术的结合,它们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网络技术是指使用计算机网络连接多台计算机,实现信息的传输和共享。

新媒体技术是指使用新型媒体,如互联网、移动网络、虚拟现实等,实现信息的传播和交流。

2、网络与新媒体的发展网络与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的传播更加便捷,更加安全,更加高效。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进行网上购物、网上银行、网上学习、网上游戏等活动,实现信息的传播和交流。

此外,新媒体技术也发展迅速,如互联网、移动网络、虚拟现实等,使得信息的传播更加便捷,更加安全,更加高效。

3、网络与新媒体的应用网络与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商业、教育、政府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商业方面,网络与新媒体技术可以帮助企业提高效率,提升市场竞争力,拓展市场,实现信息共享,提高企业形象。

在教育方面,网络与新媒体技术可以帮助学校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环境,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提高学习效率。

在政府方面,网络与新媒体技术可以帮助政府实现信息共享,提高政府的效率,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平。

二、网络与新媒体的安全1、网络与新媒体安全概念网络与新媒体安全是指网络与新媒体技术的安全性,它是指网络与新媒体技术的安全管理,保护网络与新媒体技术的安全性。

2、网络与新媒体安全的重要性网络与新媒体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可以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网络账号和密码等,防止黑客攻击,防止病毒传播,防止网络诈骗,保护网络与新媒体技术的安全性。

3、网络与新媒体安全的措施网络与新媒体安全的措施主要有:1)加强网络与新媒体技术的安全管理;2)定期更新系统,增强系统的安全性;3)安装杀毒软件,防止病毒传播;4)加强用户的安全意识,防止网络诈骗;5)建立网络安全机制,防止黑客攻击。

三、网络与新媒体的未来1、网络与新媒体的发展趋势网络与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是,网络技术将越来越普及,新媒体技术将越来越发达,网络与新媒体技术将越来越完善。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和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网络和新媒体给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影响。

在本文中,将探讨网络与新媒体的概念、特点以及对社会、经济、文化和个人等方面的影响。

网络与新媒体的概念网络是指通过计算机和通信设备进行数据交流和传输的一种连通系统。

而新媒体则是指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传播信息和媒体内容的方式。

网络与新媒体的特点首先,网络和新媒体可以带来大量的信息资源。

通过网络,人们可以从全球范围内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涵盖了新闻、娱乐、教育等多个领域。

这为人们的学习、工作和娱乐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其次,网络和新媒体具有互动性。

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和新媒体更加注重用户参与和互动。

此外,网络和新媒体的传播速度非常快。

信息在网络上的传播可以迅速地达到全球任何一个角落,使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大大加快。

这也带来了信息传播的飞速扩散和舆论场的迅速形成,对社会和政治事件产生了深远影响。

网络与新媒体的影响网络和新媒体的出现对社会、经济、文化和个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这使得信息更加透明和开放,促进了民主与自由的发展。

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信息发布、讨论和参与,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社会生活中来。

在经济方面,网络和新媒体改变了传统商业模式。

同时,网络和新媒体也为小微企业和创业者创造了更多的机会,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创新。

在文化方面,网络和新媒体丰富了人们的文化体验。

通过网络,人们可以接触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了解到更多的文化形式和内容。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答:信息聚合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将分散的信息资源收集汇聚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以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

②社交型信息聚合:以社交关系为基础,将用户的信息资源整合在一起,如微博、社交网络等。

③地理型信息聚合:以地理位置为基础,将用户周边的信息资源整合在一起,如地图导航、附近商家推荐等。

②整合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满足用户多样化的信息需求。

③提供个性化的推荐服务,增加用户粘性和忠诚度。

但是信息聚合也存在不足之处:①信息质量和可信度难以保证。

②信息过载和信息重复现象严重。

③用户信息隐私和安全问题需要重视。

4.社交媒体的特点和应用(P47)答:社交媒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用户生成的内容占据主导地位。

②用户之间的互动和互动内容是社交媒体的核心。

③社交媒体具有强大的社交网络效应。

④社交媒体具有高度的个性化和定制化。

②企业社交:如企业微博、___等。

④社交媒体营销:如社交媒体推广、社交媒体公关等。

③互动性:网络社会思潮是由网民共同参与和交流形成的,具有互动性和开放性。

④反映社会现实:网络社会思潮反映和表达的是社会现实中的不同意见、态度和倾向,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和针对性。

⑤具有影响力:网络社会思潮可以通过网络舆论的力量影响社会和政治进程,对社会产生重要影响。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人类社会的四次传播革命1.语言传播:人类最早的传播方式,通过口头语言传递信息。

2.文字传播:文字的发明使得信息可以记录下来,传播更加广泛和持久。

3.印刷传播:印刷术的发明使得大量复制和传播信息成为可能,进一步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4.电子传播:电子技术的出现,使得信息传播速度大大提高,传播方式更加多样化。

二、新传播革命的本质新传播革命是指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传播技术革命。

其本质是信息传播的去中心化、互动性和全球化。

三、新传播革命的基本特征1.数字化:信息以数字形式存储和传播,提高了信息的处理和传输效率。

2.网络化:互联网连接了全球的计算机和设备,实现了信息的即时共享和交流。

3.互动性:用户可以参与到信息的生产和传播过程中,形成了一种新型的互动关系。

4.多媒体:互联网可以传播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信息,丰富了信息的表达方式。

5.全球化:互联网打破了地域和国界的限制,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信息传播和交流。

四、新传播革命的挑战1.信息过载:互联网上的信息量巨大,用户难以筛选和处理。

2.网络安全:互联网上的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日益突出。

3.数字鸿沟:互联网的发展加剧了全球范围内的数字鸿沟问题,不同地区和群体之间的信息获取能力差距加大。

4.媒体素养:互联网用户需要具备一定的媒体素养,才能正确使用和评价网络信息。

五、互联网发展的两大支点1.技术创新:互联网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不断创新,如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

2.商业模式:互联网的商业模式不断创新,推动了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第二章互联网、新媒体与新技术一、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1.互联网的起源:互联网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最初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立的一个网络。

2.互联网的发展: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应用的普及,互联网逐渐从军事领域走向民用,形成了全球范围内的信息传播网络。

二、新媒体的基本特征1.数字化:新媒体的信息以数字形式存储和传播,提高了信息的处理和传输效率。

什么是新媒体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

新媒体是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等传统媒体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

1997年,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创建Google(谷歌)2001年,李彦宏和徐勇创建百度(baidu)。

中国互联网三大门户:新浪、搜狐、网易瀛海威启蒙中国互联网BAT百度阿里腾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TMD美团字节跳动滴滴出行中国于1994年正式完成接入互联网,成为全球接入互联网第77个国家作为互联网雏形的阿帕网(ARPA)于1969年诞生于美国。

1983年,互联网的TCP/IP协议被指定为互联网标准协议,是互联网技术的第一次飞跃。

美国保罗.巴兰发明了“渔网理论”,主要特征是去中心化和扁平化,又被称分布式通讯系统理论。

现代性特征:全球化(整体性的社会化大生产)后现代性特征:碎片化(个人对于体制的和个人生存状态的觉醒)即:吉登斯“意向性”问题:中国媒体面对现状怎么办?即:媒体转型措施。

第二章:互联网、新媒体与新技术第一节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类比移动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新媒体的基本特征一、数字化(显著技术特征)1、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的数字化特征拓展了传输手段、接收终端和表达形式的多样性。

2、打破了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介之间的壁垒,使得同一内容有了多介质传播的可能,大大增强了不同形式的媒介彼此之间的互联性,传播呈现立体化、全景式的特点,媒介融合得以可能。

3、为海量信息传播提供基础。

二、交互性(本质传播特征)一方面,传播方向和整个信息形成过程的改变带来了信息控制力的变化。

另一方面,交互性还带来了信息传播的个性化。

二、软件属性分1、web1.02、web2.0Web1.0--web3.0的特点与发展三、按经营性质划分1、营利性新媒体以信息传播和提供娱乐为主;提供具体产品2、非营利性新媒体政府;公益慈善组织新媒体平台四、按应用功能Eg:社交媒体第四节新技术的发展趋势新技术:光导纤维,电脑技术,多媒体、数字化技术、互联网、流媒体技术、IPTV技术、WAP平台技术、海量存储技术支撑:数字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趋势:一、数据化:数字技术走向大数据时代二、智能化:计算机网络技术从Web1.0到Web3.0三、移动化:移动通信技术从1G到3G(4G、5G)第三章互联网的功能与应用五大平台:Google、Apple、Facebook、Amazon,Microsoft特征:软硬整合互联网功能:信息传播,知识生产,社会交往,娱乐休闲,商务推广,观念争议的场所与平台。

第一节信息传播的通道1、电子公告板系统(Bulletin-BoardSystem,缩写BBS)2、超级链接(Hyperlink)与门户(Portal)超级链接是一种非线性的信息组织方式,其设计成模拟人类思维方式的文本,即在数据中又包含其他数据的链接。

门户,也称门户网站,是某类综合性互联网信息资源并提供有关信息服务的信息系统。

第二节知识生产的平台1、信息聚合(ReallySimpleSyndicationorRichSiteSummary,缩写RSS)RSS是一种描述和同步网站内容的格式。

2、网络百科(Wiki)维基百科是一个基于wiki技术、内容自由、任何人都能参与、并有多种语言的百科全书协作计划,是一个动态的、可以自由访问和编辑的全球知识体,也被称作Web2.0时代的“人民的百科全书”。

3、社会化书签(Tag)也称“书签”、“开放分类”、“大众分类”。

是一种更为灵活、凸显用户兴趣点的分类方式,目的是更好的显示搜寻的关键词或词条,建立更加多样性的查找和索引体系。

第三节人际交往的平台1、电子邮件(ElectronicMail,缩写E-mail)是通过电子邮件简单传输协议来传输的互联网应用。

2、即时通信(InstantMessenger,缩写IM)即时通信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即时交流信息的业务,允许两人或多人使用网络即时传递文字、图片、语音或视频,根据终端不同可分为PC即时通信和手机即时通信。

其发展大体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早期概念化阶段——以SixDegrees为代表的六度分隔理论结交陌生人阶段——Friendster帮你建立弱冠系从而带来更高社会资本娱乐化阶段——MySpace创造的丰富的多媒体个性化空间吸引注意力社交图阶段——Facebook复制线下真实人际网络来到线上低成本管理第四节娱乐新天地1、对等网络下载(Peer-to-PeerNetwork,简称p2p)对等网络也称对等连接,是一种新的通信模式,每个参与者具有同等的能力,可以发起一个通信会话,速度极快。

第五节商务活动的平台电子商务互联网提供了网络营销这种推广模式,比如,大数据营销。

大数据4V特征:大容量(Volume)、多样性(Variety)、高速率(Velocity)和低价值密度(Veracity)。

而根据这些特征的运算处理(Manipulation)、数据分析(Analysis)、视觉化(Visualization)和深度挖掘(DeepMining),共同构成了大数据的内容和形式。

第六节意见自由市场1、博客(Weblogs,缩写Blog)与播客(Podcasting)2、微博(Microblog)微博是一种非正式的迷你型博客,是基于Web2.0平台的一种可以发布即时消息的系统。

三个特征:1.以网络出版为前提。

这种报纸每天只制作一个独一无二的版本。

第三节互联网用户的小众化,碎片化趋势主要原因:社会结构分化;信息技术成熟小众传播特点1.传播主体和传播内容细分2.用户主动性增强3.传、受者之间的互动频繁,界限模糊1、小众化的积极面向:1.文化发展新方向一方面,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包容性、延续性发展,推动着“百花齐放”的局面。

另一方面,小众群体是新的智慧形态的催化剂。

2.经济增长新动力2、小众化的消极面向:1.“信息茧房”的扩张桑斯坦在著作《信息乌托邦》中提出“信息茧房”,即公众根据自身兴趣爱好获取信息,因而信息结构是不完整、不全面的,久而久之,会置身于蚕茧一般的狭隘的空间。

THE END
1.问学Chat校园版老师助手,家教神器 立即下载 问学Chat 下载 Mac版 立即下载 Windows版 立即下载 iOS版 开发中 Android版 立即下载 问学Chat 老师助手,家教神器 立即下载https://www.bdjqschool.cn/
2.超星学习通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超星学习通https://zy.hzu.edu.cn/dl/cxxxt/list.htm
3.更多 推荐课程 美甲 伍琳 饰品制作与创意 吴元婵 更多 尔雅通识课 军事理论(2019版) 张国清等 时代音画 顾骏等 大学计算机基础 夏敏捷等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李子勋等 更多 国家级 活跃教师 莫春梅 叶蕾蕾 何迪诗 苏清清 陈玉 傅春盛 杨永娜 马俊琦 活跃学生 梁慧芳 王建耀 黄晓艳 http://bhzyxy.fanya.chaoxing.com/
4.微信公众平台已成功购买【AI辅助教师教学|第8期】的老师请在同一个链接页面处,找到【目录】,按照编号提前预习课程~ 2、如何进入师训答疑群? 请凭借购买截图联系您微信添加的任意脑洞小助手,进入【AI辅助教师教学|第6期】交流社群,请勿重复添加其他小助手~我们期待和您在社群里近距离地沟通!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5NjM2NzU1Mw==&mid=2247605238&idx=4&sn=6ada6442150db0cdd56ca18900b555cc&chksm=edee2a22769dbe9b62e4649dd860e16f5e8a47d43ff0013943fbfc48be9ddf42cce2d772313b&scene=27
5.酷瓜云课堂(开源版)v1.7.4发布,在线网课网校系统推荐!酷瓜云课堂,依托腾讯云基础服务架构,采用C扩展框架Phalcon开发,GPL-2.0开源协议,致力开源网课系统,开源网校系统,开源知识付费系统,开源在线教育系统。 友情提示: 演示系统配置低(2核,2G,1M 跑多个容器)切莫压测 课程数据来源于网络(无实质内容)切莫购买 管理后台已禁止数据提交,私密配置已过滤 https://blog.csdn.net/xiaochong0302/article/details/144337064
6.WCCS(WebCourseCreatingSystem)网络课程创作平台是一套单课程aWCCS(Web Course Creating System)网络课程创作平台是一套单课程版本的网络课程创作平台,系统移植性强,性能好,个性化突出,资源展示功能全面,适用于各级院校的单门网络课程开发。 WCCS (Web Course Creating System) the network curriculum creates the platform is a set of single curriculum edition network curriculuhttp://eyu.zaixian-fanyi.com/fan_yi_8634250
7.英语语言环境范文12篇(全文)教师可以利用口语交流的方法来营造学习英语的氛围, 也可以通过在教室里开辟英语墙报专栏, 让学生创作或让学生通过大量的英语阅读, 培养良好的语言感悟能力, 通过网络交流、QQ聊天、书信沟通, 提高学生的听说()《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语言技能目标(八级)要求高中学生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30万词以上https://www.99xueshu.com/w/ikey39hyxahd.html
8.ai智能对话appai人工智能绘画app?叽里呱啦首先将课程分为了互动课程,主线课程以及自然拼读课程共三类 希望可以通过听读写三方面全方位的对一教学辅导,价格不贵,教学有针对,各种学习需求都可以很好的满足,潜力很大,在这里也把上课网址分享给1.Timtalk全平台同步 无论是在电脑、手机还是平板上,都可以让你随时随地进行英语学习,让你的学习更加https://tool.a5.cn/article/show/76897.html
9.历史学科素养(精雅篇)《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 年版)》指出:“历史教育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1]1历史课程的重要特性之一就是人文性,即“以人类优秀的历史文化陶冶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历史,正确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人文素养”[1]2。《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规定:“通过高中历史课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jrq8531.html
10.西瓜创作平台西瓜创作平台是西瓜创作者的专属创作平台,支持用户发布西瓜视频,并通过提供发布视频、内容管理、数据分析、评论管理、收益分析、创作激励、创作课程、消息管理等服务助力西瓜用户高效运营和创作! 网站数据 目前西瓜创作平台的浏览人数已达到31,924,如需查询该站的相关权重数据,请点击[爱站数据],[Chinaz数据]进行浏览访问https://www.jspoo.com/wz/491.html
11.Contents/premium.mdatmaster·Newslab2020/Contents·GitHub通讯53:一门叫做“抵制狗屁”的大学课程 654 俄乌战争一周年,俄国媒体怎样了? 2023/2/23 ChatGPT是扯淡机器吗?大语言模型的本质是什么? 哪种媒体人的工作会被ChatGPT取代? 607 加拿大网络新闻法:平台向媒体付钱? 2022/8/12 政府协调与仲裁之下的议价; 法案引发的争议; https://github.com/Newslab2020/Contents/blob/master/premium.md
12.文案创作平台Ai工具箱OrdinaryPeoplePrompts.com是一个互动网站,为用户提供了一个探索和创建人工智能生成提示的平台。它提供了一个提示目录,一个关于更好提示的课程,以及一个对提示进行贡献、评论和 Promptstacks 一套针对大型语言模型(如ChatGPT)的免费、预先审查的提示。它还提供及时的工程支持,以帮助用户优化提示。此外,还有一个社区https://tools.aiydn.com/ainav/writing-tools.html
13.《纪录片创作》课程思政教学典型案例2、如何在纪录片实践调研中充分融入课程思政内容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 学生通过中国大学MOOC平台以及超星平台学习纪录片选题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纪录片选题的基本概念及理论技巧。 中国大学MOOC《纪录片创作》超星平台《纪录片创作》 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发布的任务观看乡村振兴纪录片《瓜熟蒂落》以及革命历史题材纪录片《冰https://www.fzfu.com/kcszyjzx/info/1018/1233.htm
14.ChatGPT真正会颠覆的,是内容创作成本品玩有品好玩的科技刚刚结束的成都网络视听大会主论坛上,国内几家头部互联网内容平台的CEO也都不约而同提到了AIGC浪潮对内容行业的影响。 B站CEO陈睿在现场直接公布了一个数据:目前B站上ChatGPT相关内容浏览量已经超过2亿,B站成为AIGC内容质量最高、最丰富的平台。腾讯视频CEO孙忠怀预判ChatGPT未来可以应用于电视剧剧本的基础编辑,从而大https://www.ximalaya.com/sound/622824318
15.我用ChatGPT搞钱,月赚10万我结合在互联网上的网赚经验,当时想到的是,可以利用ChatGPT去薅问答社区和内容创作平台的羊毛。因为ChatGPT本质上就是一个解答问题的工具。我使用ChatGPT解答百度问答、头条问答等平台的提问,ChatGPT将答案解答后,我只用复制粘贴到国内的这些问答平台即可,效率大大提高。 https://www.niaogebiji.com/article-525093-1.html
16.AI写作与AI绘画智能创作平台建立企业专属AI工作平台 清除所有对话 API对接 客户端下载 推荐使用客户端:更稳定、上传文件速度更快、4.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施情况**:探讨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包括课程设计、教学方法- **例子**:发表文章或视频教程,解释AI和机器学习的基础概念,如神经网络是如何工作的,什么是深度学习https://www.atalk-ai.com/
17.《AI创作实用教程》(共85课时视频课程)学会掌握:【快速应用】小白如何接入AI创作;【应用场景】智能问答/辅助绘画/写代码等49种方法技巧分享;【效率办公】解决小白零基础高效办公技术技能思维等分享;【AI账号】账号共享与使用。 适合人群:《AI创作实用教程》课程适用于对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自然语言处理等人工智能技术感兴趣的学习者,以及想要进行自媒体创作https://ke.seowhy.com/course/268
18.立即制作您的AI数字人视频AI主播全天候在岗,可随时为网络平台播报新闻,能以饱满的状态传递信息,可观赏性更强,提高了新闻的时效性。 029 点击创建项目 选择现有模板或者点击“创建项目”,开启视频创作。 030 选择数字人并输入文本 选择合适的数字人形象并输入语音文本,可进行自定义调整。 031 编辑背景 点击编辑背景进行背景文本及背景动画https://www.bokecc.com/class/615
19.ChatGPT创作短视频拍摄脚本素材课多多课程介绍 专注直播间素材,用ChatGPT低成本批量创作素材脚本,高效创作素材量产,仅用2分钟创作10条短视频脚本,本课程专门为短视频文案团队打造,手把手教你用GPT创作短视频拍摄脚本素材。本课程将为你提供完整的题词库指令,给你完整的脚本公式,任何行业均可套用,不需要自己想文案。只需要输入产品信息,GPT自动给你撰写https://www.yipin618.com/12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