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堆非遗|非遗瑰宝:龙舞文化——程方平学术及书画印章艺术

五星堆非遗|非遗瑰宝:龙舞文化——程方平学术及书画印章艺术

程方平,是中国人民大学的一位知名教授,其学术生涯始于1975年,当时他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开始了他的教学生涯。随后,他不断追求学术进步,进入大学深造,并最终在1985年回到北京师范大学攻读教育史博士学位,奠定了他在教育领域的深厚基础。程方平教授不仅因其卓越的学术成就而闻名,还因他的多才多艺而受到同行们的赞赏。他对艺术有着深厚的修养,无论是书法、绘画还是篆刻,都有独到之处,展现了传统文人的风采。

程方平教授的成就被形象地描述为“五星堆”,这里的“堆”象征着他留下的丰富遗产,包括他在学术研究、教育改革以及艺术创作等多个方面的贡献。就像王世襄先生的《锦灰堆》系列书籍一样,程方平教授的作品集也是对其多彩文化生活的一种记录。无论是精心制作的艺术品还是随性而发的小品,都体现了他作为一位学者与艺术家的真实面貌。

程方平教授不仅在中国教育理论研究上有所建树,提出了诸如“教育实验区”等创新理念,还在书画印章艺术上取得了显著成就。他的作品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元素,展现了深厚的艺术功底和个人风格。这些成就共同构成了程方平教授丰富多彩的人生画卷,展现了他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对社会、文化和艺术的深刻理解和不懈追求。

第一堆:学术与文化研究

程方平教授在学术与文化研究领域建立了丰富的成就,堪称一座丰盛的“大堆”。这一领域涵盖了教育、哲学(思想)、历史、文化、美育等多个方面。自1977年恢复高考后,程方平进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学习,硕士和博士阶段均师从著名教育史学家毛礼锐先生。在学习期间,他不仅广泛阅读,还积极拜访当时国内的许多著名学者,如梁漱溟、张岱年、季羡林等,涉及哲学、历史、文学、教育、科技、宗教、艺术等多个领域。这为他后来的学术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主要学术贡献

2.书院复兴的倡导者。他最早倡导书院可以“活”起来,并推动了多家书院的复兴或创建,如尼山圣源书院、北京什刹海书院、北京海淀敬德书院等。

5.失败教育的研究。他强调“低起点”教育的重要性和基准作用,认为这一角度的研究可真实助力面向所有学生的教育教学改革,并在北京105中等薄弱校支持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改革试验,取得良好效果。

6.前理学概念的提出。他的博士论文《隋唐五代的儒学:前理学教育思想研究》首次提出“前理学”概念,积极推动了隋唐五代学术和教育的研究,得到了张岱年先生的高度评价。

8.辽金元教育史的研究。他是最早在中国教育通史中加入辽金部分的学者,并著有《辽金元教育史》,从研究角度肯定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特色和传统。

9.教育经费的质疑。他是唯一质疑“教育经费4%”说法的学者,认为教育经费应根据法定标准形成预算,促进规范化的使用与管理,得到国务院和财政部多位领导、专家的肯定和重视。

10.学校法的倡导。他首先并多次指出推进教育均衡公平发展、促进依法治教的重要环节是制定中国的《学校法》,并在立法程序、公正执法、社会监督等方面提出解决方案和建议。

11.教师发展的强调。他独立强调教师的发展包括“职业”和“专业”两方面,认为教师的可持续能力是“会学习”,教师的工作本身具有实验性和研究性。

13.东学西渐的重要性。他较早在教育研究领域强调“东学西渐”的重要贡献,否定将西方价值误认为“普世价值”的思想,认为“普世价值”的建构不能缺少中国价值的参与。

15.私立学校的创办。他与同道创立北京首批私立学校之一的华诚学校(1992年),曾任总校长,开展多种教育教学的研究实验,强调民办教育的重要价值是维护良好的教育生态。

16.教育与科普研究所的创办。他较早与同道创办教育与科普研究所,担任所长,编、译、组织出版了大量教育和文化类著作,在教育和文化等研究领域开创先河并产生重要影响。

18.语言教育的重要价值。他明确语言(包括母语、外语)教育的重要价值,批评“哑巴教学”的危害,在部分幼儿园推进语言学习、观察训练、模仿游戏等课程实验,探索适合儿童的学习规律。

19.大学史课程的开设。他在高校开设《中外大学史》课程,并建议将此课定为高校必修课,帮助高校师生认识大学教与学的特点。

21.新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他借鉴国外研究,强调在新技术改变教育方面,须兼顾硬件、软件和潜件的作用与影响,不能忽略其对人类自主性和基本能力的消极作用。

22.传统文化的“反嵌”。他明确提出在现代教育中重新“反嵌”传统文化,强调要兼顾“课程化”和“渗透”两方面,并建议有系统和分层的专门设计。

23.高中教育改革。2006年,他在《中国教师版》通版论述“高考压力是个幌子”,得到一线学校教师和教育管理者普遍认可。

24.人力资源加教育。他明确提出加入教育的“人力资源”是各行业可持续发展和增值的“人力资源”,并长期致力于积极促进继续教育、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建设。

27.传统官方教育的纠正。他力排国内和台湾地区,以及日本等国学者认为唐宋以后的官学即儒家“庙学”的说法,并旁征博引纠正之,强调中国的传统官方教育虽以儒学为统领,但在汉以后仍能兼容并蓄。

……

学术著作与编著

程方平教授在文史教育等学术领域著述颇丰,主要著作包括:《教育情报学简论》《隋唐五代的儒学》《辽金元教育史》《新师说》《希望从这里升起:中国的学校儿童教育》《程方平谈孔子》《新中国教育调查回顾》《中国教育史》(合著)、《中国教育制度沿革》(合著)、《民族教育史》(合著)、《劝学篇附〈輏轩语〉〈书目答问〉》《中国教育史话》《中国书院手册》《隋唐五代教育人名志》《品人、品书、品事、品文教》《教育能真正改变吗?》等。

主编作品有:《划时代的伟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诞辰400周年纪念论集》《20世纪文库·教育卷》(6种主编、审校)、《中华文明史:教育卷》《20世纪国外教育名著译丛》(5种、主编)、《全国中小学教师课程教材(丛书)》(两套)、《中国教育问题报告:入世背景下中国教育的现实问题与基本对策》《国外教师问题研究》《中学女生(教育)手册》《中国学生百科全书》《学会学习:RMTI学习法》《国外教育行政管理研究》《小学英语300句》《初中英语600句》《高中英语900句》《中国终身教育的实践与立法研究》《大学体育与健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材)》《什刹海书院国学教材》(8种)、《五四文选·教育卷》《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导读》《哈佛世纪:锻造一所国家大学》(主译、审校)等。

教育实验与公益事业

程方平教授积极参与和支持各种教育教学实验,包括:

1.中小学外语口语教学实验(在私立华诚学校开设课程、自编教材);

2.海淀区薄弱校的作文教学实验;

3.黑龙江绥棱县的教学改革创新实验(曾获“地方教育创新奖”);

4.吉林教育实验区项目(曾在全国人大、政协获众多代表支持);

5.支持西部乡村教育发展的多个项目(作为西部阳光基金会监事和理事十余年);

6.幼儿园语言教材编写和教育实验(北京);

7.部分中小学书院及图书馆建设项目;

学术获奖与社会认可

尽管程方平教授不谋不争,为人谦逊低调,但他在行业和社会中获得了显著的认可和褒奖,如:2009年获腾讯网评“年度教育专家”(全国3人)、2012年获“敢言奖”(全国10人)、在《中国教育报》连续2年有“锐评”上榜、长期为乡村教师争取权益的呼吁,被报界调查后认为是乡村教师公认的“最感人和贴心”的学者。

在他任教育与科普研究所所长期间,组织出版了大量教科文类著述、工具书等,支持大量初出茅庐的年轻学子开展研究,并成就其事业。他的贡献不仅体现在学术上,更在于他对教育事业的真诚奉献和对年轻学者的培养与支持。

第二堆:书法或书学

尽管程方平教授常常谦虚地说,他在艺术领域是“业余”的,但这实际上是他自信和放松的表现。在传统文人的生活中,小艺虽偶尔为之亦可弘道,而高品位的艺术创作则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学术滋养。程方平的各类艺术创作虽各有讲究,但因其学者的基本素养,这些积累在他的艺术探索中产生了良好的勾连和迁移,使他的作品呈现出独特的异彩。

程方平对书法的兴趣最初源于抄写“大字报”的时代和家中父亲书写的物件。1973年,他确定要做中学语文老师时,经母亲张月华介绍,认识了北外西班牙语教授江志方的母亲——上海著名书法家蔡希豪女士,从而开始了正规的书法学习。在北京第三师范学校上语文班期间,他又结识了该校教师、著名书法家刘汉春,并长期得到其指点与影响。后来,他陆续拜访求教过启功、陈叔亮等书法大家,并通过他们间接地得到夏午樵、潘学固等京沪书法名家的鼓励和指点。

程方平学字以柳体起手,在理工大学附中当语文老师后,得到了老教师魏启学的指点,工作之余学习古文字、历史、书法,抄写《说文解字》(包括“段注”等)、《草字汇》《康熙字典》和摹拓双钩各类古代碑版、印谱、字帖等,书法逐渐从精学一体向兼学诸体演化,先后学习篆书、隶书、行书和草书。1977年上大学后,书法始终是他的重要业余爱好,没有功利性,学习也不计成本。

与其他书家不同,程方平很早就意识到“书道”研究的重要性。

40多年来,程方平参加过无数次大大小小的书法展,最早是在1984年北京的紫竹院参加“过河卒书画展”,后陆续在国家会议中心、大连会展中心和人民大学博物馆等地举办过个展,作品形式多样,包括横竖条幅、中堂、对联、长卷、册页、镜片、扇面、匾额、题画等,大幅作品有3×9米、斗大的字;小到蝇头各体字。

在20世纪90年代管理私立学校时,他在初中尝试开设“文字课”,用欧阳中石编的《说文解字》教材,试图在语文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古文素养。2000年以后,他在部分高校和文化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什刹海书院等)开设《中国书道》《书学钩沉》《校长的书法修养》《成人与儿童书法学习的异同》等课程和讲座,充实通识课中的中国元素及智慧。他还到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美国的布法罗大学、芬兰的赫尔辛基大学等地(主要通过当地的孔子学院)举办书法篆刻讲座,主编过德文丛书《汉字画话》(DieBildspracheChinesischeZeichenerklren,一套12本),努力向世界介绍中国的文字与书法文化。

程方平不仅继承了汉字书法的优良传统,还特别尊重国内少数民族文字和外国文字书写的成就,认为文化的交流和互鉴是对自身发展的重要促进。为此,他有意识地结识了梵文、藏文、蒙文、阿文、彝文等,以及“外文(包括英文、日文、德文等)”的书写专家,探索其间异同和多元见解,进行合作创作,使他的教学和研究视野更加开阔。

他还进行了许多衍生创作,涉及染纸(包括制作彩笺,改变作品章法)、刻字(包括牌匾、摆件)、拓片(写后刻于木石再转拓,可用多种颜色)、陶瓷字画等,尝试在各种场合或用品上展示书法元素。不少美术专业的学生也愿意和程方平一起创作。早年他曾出版过《虚静斋艺丛》(含硬笔书法2种、实用装饰书法1种、篆刻2种、速写1种,共六册),并有意识地探索硬笔与软笔书写的异同和变化。

在各体书法中,程方平最常用、最放松、最钟情的是行书。这不仅是因为行书是自魏晋以来文人书法最充分的体现,也是因为行书的实用性、自由性和可读性是最好的。他说,启功先生一辈子主要写行书和楷书,很少写草书,就是为了使自己的作品便于观者辨识和体验。为了推进行书的学习,他对不少向他求教的成人说,行书就是“手写体”!将自己的书写习惯和行书的基本要求有机地结合,就能练出具有个人风格的行书,而不必非得模仿“二王”或李邕、赵孟頫。他自己的行书作品自然、轻松且具有个性,不似多数书家刻意拼凑古人书帖中的具体笔法,而是进入到了“得意忘笔”的自如境界。

他常说,不是所有的书体都适合所有的内容,因此,应该具有多种书体书写的基本能力,以备在创作时选用更适合的书体表现。他和他的书友有一个共识,就是合格的书家可以一种书体见长,但需对主要书体(篆隶楷行草)都有涉猎(可以不同程度,但不能完全无知),对中国书法发展有纲要式的全面了解。

近年来,在书法教师培训和主编高校书法通识教材的过程中,他还进一步明确提出成人学习的方法、效率和特殊性等问题。此前30年,他编制的“一百天速成习字系”已有了较广泛的影响,重要依据是心理学、教学法和传统教育经验的结合。

第三堆:绘画

在绘画方面,程方平教授的成就同样令人瞩目。他的绘画兴趣源于幼年时期,受到多才多艺的父亲程明晔的影响。17岁时,他在准备成为一名中学老师之前,受到了著名油画家、中央美院教授韦启美的指点。研究生毕业后的工作期间,他还曾跟随上海画家陆敏(无尘)函授学习工笔重彩人物。由于与著名画家史国良是师范学校的同学和朋友,他也时常向史国良请教。尽管如此,程方平在绘画上并没有走专业化之路,而是将其作为学术和生活的增色添彩部分。他认为,绘画是很多人具有的潜能,就像阅读一样,只要放松尝试、善于学习,就会像吃饭喝茶一样成为需要或喜爱的事物。至于能否成为靠“润格”生存的画家,大可不必执着或在意。

程方平早期正式出版的绘画作品主要是插图,包括许多专题教材读本的附图。例如,他结合小学双语教学实验,为亲自主编的“小海马丛书”(12本中的3本)绘制配图插画,还为中央民族大学的日语教材绘制插图。此外,他还为一些图书设计制作封面。偶有灵感和情致时,他会尝试画各种类型的画,如油画、国画、装饰画、钢笔画、漫画等。这些画作曾在《中国民族美术》《名家》《时代·中国之声》《光明日报》《教育报》《学习报》等报刊上发表。部分作品还转化为颇受欢迎的礼品或纪念品。

漫画曾是程方平一个阶段的爱好,他曾有数十幅作品在《新京报》《中国教育报》《学习报》《中学生文摘》、北京歌德学院院报等媒体上发表,对评议时弊、树立正风发挥了积极作用。有些作品甚至被《新华文摘》转载,成为某些行业考试的形象议题。著名画家史国良对他的这些漫画作品也多有褒奖。

程方平非常喜欢马,绘画作品风格多样,极具观赏性。速写是他常会涉猎的绘画品种,无论是外出开会还是旅游,他都会创作速写作品。这些作品内容丰富,主要包括令人印象深刻的风景、人物、古迹、文化等。例如,他的画集《梵天净土:走进西藏通天之路》收录了许多他在西藏旅行时的速写作品,名家史国良为该书作序,题为《学者绘画可为研究与创作另辟蹊径:观程方平画集“梵天净土”》。

支持儿童绘画实验是程方平在教育与艺术结合方面的又一重要探索。在担任教育与科普研究所所长期间,他曾支持北京高校美术系的一批在校生开展儿童绘画教学实验,其中几人现已成为知名的儿童美术教育专家。与此同时,他还长期搜集和研究中外“简笔画”的资源,并将此与中国的传统文人画、大写意等做关联研究,作为提高中小学教师基本素养的重要部分。

程方平的绘画作品不仅展示了他在艺术上的才华,还反映了他对哲学、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深刻理解。他的作品风格多样,既有传统的工笔重彩,也有现代的油画和漫画,展现了他在不同绘画领域的广泛探索。通过绘画,他不仅丰富了自己的学术和生活,还为中国的美术教育和文化传承做出了积极贡献。

第四堆:篆刻或治印

程方平在篆刻领域的探索与成就同样引人注目。他的篆刻之旅始于家父用青田石摆件的碎片为他刻的第一方名章。早年,他求教于西泠印社的“小(齐)白石”章建平和北京的张石莽两位大师。章建平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擅长木工、石雕、篆刻、书法、绘画等,曾任西泠印社的经理和创作者;而张石莽则是篆刻大家金禹民的大弟子,曾在北京海淀少年宫担任教师。在他们的指导下,程方平不仅掌握了篆刻的基本技艺,还对篆刻背后的文化和艺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50多年来,程方平累计刻印超过1000枚,其中包括多个成系列的作品,如李白的《将进酒》、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王羲之的《兰亭序》、佛学经典《心经》与《印说茶道》等。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热爱,也体现了他在篆刻艺术上的高超技艺和创新精神。

传统在于在方寸之间展现丰富的文化和艺术内涵,即所谓的“宽可走马、密不插针”。因此,用心的设计是篆刻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也是自由探索的空间。他的篆刻作品虽然遵循“宗法秦汉”的原则和传统,但在设计和表现上较为放松,涉及多种文字和形式,如少数民族文字、外文入印,多体字或文图合成一印、叠字表现等。

在与外国朋友的交流中,程方平常常强调,虽然世界上许多文化都有刻印和用印的传统,但只有中国发展出了独特的篆刻艺术(包括理论和实践)、印蜕艺术、拓印技术以及伟大的印刷术,对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基于这一认识,他还尝试制作了一些自制“雕版”的拓制艺术品,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促进了中国篆刻文化的国际传播。

第五堆:章牌艺术

章牌艺术,即小型浮雕风格的纪念金属章牌,国外称为“麦多尔(medal)”,相当于纪念章、特种徽章、族徽艺术品等。这是程方平在60岁以后新学的一项艺术种类。尽管起步较晚,但凭借其深厚的艺术功底和广泛的文化修养,他在这一领域迅速崭露头角,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早在1981年前后,程方平就拜访过制钮(印章上方的雕塑装饰)方面的专家,与著名工艺美术大师郑可(中央工艺美院雕塑大师、章牌艺术倡导者、著名中国工艺史研究者)有过多年交往。1993年,他还尝试为私立华诚学校设计过章牌与领带结合的校徽产品,初步展现了他在这一领域的潜力。

随后,程方平陆续设计制作了多个专题作品,包括:《屈原》《竹林七贤》《司马迁》(与袁飞合作)、《草圣怀素》(与袁飞合作)、《江南田园》《茶马古道》(由大铜章收藏者协会创始人叶峰支持)、《驫(biao)腾》、《大秦军魂》、《一蓑烟雨任平生(苏东坡)》等。此外,他还设计制作了一批情趣盎然的铜铸手把件,这些作品充满了中国的传统艺术和文人气息。在设计与制作过程中,程方平多方借鉴了中外雕塑的历史经验,进行了个性化的设计尝试。特别是在书法、篆刻、国画、外文等元素的融入方面,取得了较为理想的表现效果。

章牌从艺术分类的角度讲是雕塑,从文化的角度讲是固化和艺术化的历史记忆。其形式总体上接近浮雕(也有线刻、錾刻等其他形式),可高可低,中外的历史遗产非常丰富,也有不少名家享誉世界。与其他艺术形式不同,章牌是可以轻易收藏和把玩的,比较“亲民”,也非常适合人们尝试创作体现自身思想情怀的作品。

作为中国的探索者,程方平非常注重学习和借鉴,但也有很强的意识要体现中国的文化历史特色。例如,由章牌迁移的手把件,从形式上与章牌有许多关联。最初尝试时,他并没有多想。后来受金属工艺品专家周四军的启发,才意识到手把件“很中国”,非常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习惯和欣赏品味,且能与镇纸、香插等合为一体。

程方平不仅在章牌艺术上有所建树,还涉猎了木雕(主要是牌匾、装饰等)、陶、瓷、紫砂等艺术形式。他认为,学习最重要的心理素质就是“不怕”、有胆识,特别是在艺术创作和科学探索中,现代教育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传统文人气质与现代学术探索的融合

程方平教授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仍然保持着传统文人的气质,是一位难得的学者。尽管他创办过文教科研机构和民办学校,但他对商业过度侵蚀文化教育事业始终持否定态度。他认为,一个社会如果在文教艺术领域不保留适当的“净土”,则社会的发展不可能良性和持久。上世纪90年代,有朋友曾戏称他是“主编专业户”,但后来他很少挂名当主编,认为这样会玷污学术的纯洁。

面对世界快速的发展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程方平虽然时有困惑,但也积极尝试利用新传媒数字技术推进教育的发展与改革。他参与撰稿、编导、主讲的教育类、文史类专题片包括:《教海观澜-美国教育改革》(主讲)、《98西部教育行》(10集,主笔、编导等)、《熔铸伟业:铜川教育》(主笔)、《书院与高等教育传统》(主讲)、《在希望的田野上:中国成人教育》(主笔)、《少数民族扫盲》《教育案例研究》《三笔一画》(中小学教师基本功和素养)、《高校书法教学微课》等,在线或网上授课的内容更为丰富,这些尝试不仅拓宽了他的学术视野,也使他的教育理念得以广泛传播。

在教学和创作的过程中,程方平意识到,尝试创作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项目学习”和积极深入的学习。他认为,学而不用,或是仅满足于一纸证书或文凭的做法,是低效和无用的。有创作的愿望和情趣,会使学习具有明确的方向、方法和不竭动力。

长期以来,他还常为来自学校一线的校长、教师的著述写序或书评。他真诚地表示,向这些校长和教师学到了很多。从某种意义上说,会学习的人是能融通的,甚至可以一心多用、左右逢源、相辅相成,程方平便是这方面的成功实践者。

程方平也常常写诗,作为语文教师的他,写诗并不过于追求平仄、音律、古韵等,而是以意境、思想、情感、哲理等的表达为第一要义。对于自己积累下来的数百首诗词联句,他自谑为“打油诗”或“通俗韵语”。他认为,写诗最重要的作用是使用精炼、优美的文词记述和表达景色、场面、人物、事件、感触等,但不应被格律等条条框框所束缚。为了保持诗歌的音乐性(包括节奏、旋律、声韵等),运用“汉语拼音韵”也是可行的。因为很多古韵及押韵平仄等要求,已与现在的语言存在差异,有时代和地域方言的局限。

对于学术或艺术理论,程方平认为照抄照搬国外的学说体系或思想框架,或许有利于开拓视野、解放思想,但从根本上永远不能摆脱精神的依赖和束缚,更难有真正的自立和创新,还会产生对自己优秀传统的误解、鄙视和扭曲。作为中国的学者和艺术探索者,他特别强调,在了解中国的优秀文化时,既要注重文字概念的独到之处,又要把握多元(儒佛道,以及唐以后传入的其他宗教文化等)一体的包容模式,使道与艺能很好地融合、互补,充分滋养生活、工作及生命。在中国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中,自主学习、善于学习是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内容。

据程方平所说,在未来的学术上他还有计划,涉及美育、书院学、科技教育、民族教育、书学今论等方面。在艺术上没有设限,会在形式和内容上做持续和放松的拓展或探索。总之,用“五星堆”形容程方平的学术和艺术成果是很恰如其分的,而且这五“堆”都还会继续自由地增长。

THE END
1.课程书法是中华艺术的瑰宝,是国学中的精华!书法气韵生动、笔墨溢彩、造型优美、虚实相生!书法可以养神、养心、养目、养美、养正、养学、养气、养敬、养礼,学书就是学做人!字是人的“第二张脸”,写一手好字,是你一生的自豪与骄傲!让我们一起走进《笔尖的艺术——书法基础与赏析》课堂,一起领略书法异彩纷呈的笔墨https://www.chinaooc.com.cn/course/6439d504af1f1b5d3ed16f17
2.[转]翰墨润文心:“语文+书法”学科融合路径探索——以统编语文教小学高段学生在巩固之前书写习惯的基础上,要做到书写正确美观,除此以外,更要求有一定的速度。如四年级上册园地八“书写提示”就已经提供方法指导,而到了高段的“书写提示”还在园地中展示了不同格式排版下的名人书写、古诗和信件等书写作品,教师可结合单元要素,引导和鼓励学生拓展临摹相关作品,使学生拓展书法的认识,https://yun.zjer.cn/index.php?r=space/person/blog/view&sid=112128&id=39544119
3.第7课(提)课件20242025学年小学生书法通用版中国书法字体简介 颜真卿(课件) 15《门字框》(课件) 五种字体(草行隶楷篆)(课件) 汉字书法之美(课件) 第七课点与撇的分布 课件 六年级上册书法课件-名碑名帖欣赏 兰亭序|湘美版 五年级上册书法课件-15.门字框|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书法课件-10.走之儿|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书法课件-16.我来写“福”字https://www.zxxk.com/soft/49423557.html
4.中国书法优质课视频本专辑收集全国各地中国书法优质课、模拟试讲、说课、公开课教学视频,第一时间发布最新的中国书法优质课、公开课、竞赛课视频,为广大教师最新最全的中国书法优质课资源。https://m.zhav.com/tag/13493.htm
5.青春榜样,强国有我——辽宁师专竞赛获奖学子事迹展播辽宁省第四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由省教育厅主办,在“诵读中国”经典诵读赛项中,由公共基础教学部教师徐莹指导的学生姜雨函荣获省级一等奖,教师吕鹤指导的张峻熙、王佳怡荣获省级二等奖。 5.辽宁省首届大中小学师生书法大赛 辽宁省首届大中小学师生书法大赛由省教育厅主办。由学前教育学院遇炳阳老师指导的学生吕蔚、宋https://www.lnnc.ln.cn/info/1169/2499.htm
6.闪亮登场,庄严集结——龙华区第三外国语学校教师团队风采全国语文教师基本功竞赛一等奖 市语文骨干教师 市教师书法作品展一等奖 市首届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语文科特等奖 区首届名班主任 区“十大杰出青年教师” 名校长工作室成员 多次在省骨干教师培训班作观摩课 教学课在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 ——教育格言:我要像一条河流,把自己最好的水最好的动力,一路分送给萍水相逢https://www.meipian.cn/29w1wfjs
7.告诉你我的世界(161期)29日,“为中华之崛起——周恩来爷爷的梦想”小学生手抄报征集活动传来喜讯,淮安曙光双语学校小学部报送的5名学生小报作品全部获奖。本次主题手抄报征集活动是由全国周恩来班网站、周恩来故居管理处主办,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等单位协办,旨在进一步纪念、传承、弘扬周恩来精神,帮助青少年从小树立远大理想,立志为中华之崛起https://www.xyjyjt.com/html/xyjyb/cz/2020/1111/31055.html
8.宁德市教育局关于2024年举办中小学师生万人硬笔书法现场大比拼等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宁德市语言文字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根据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实施方案》精神,结合宁德市《中小学“书香墨香校园”实施方案》目http://jyj.ningde.gov.cn/fgwj/zywj/202401/t20240108_1903926.htm
9.微课优势范文5篇(全文)书法是国粹,习字要从小学开始抓起,打好基础尤为重要。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通过在黑板上依次书写笔画笔顺来进行生字教学,无法长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教师教学笔画笔锋也会受到教师自身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一些差异。 利用微视频录制配套的习字动画素材,将汉字书写的笔顺和规则在视频中一笔一划的展现出来,利用动态画面https://www.99xueshu.com/w/ikeysm8ckgwg.html
10.第四届(2021)中小学教师微课应用暨竞赛活动州级评审结果名单附件: 第四届(2021)中小学教师微课应用暨竞赛活动州级评审 结果名单 区县 兴义市 义龙新区 兴义市 望谟县 兴义市 州直属 州直属 兴义市 兴义市 兴义市 兴义市 兴义市 兴义市 兴义市 兴义市 兴义市 兴义市 单位 兴义市红星路小学富康校区 兴义市万屯镇中学 参赛者 鲁先燕 龙霄 兴义市云南路小学 望谟县王母http://yun.jzjyyun.cn/ft/cms-ft/download?fid=1184783197534420992
11.至善学校20212022学年度滕州市级及以上获奖情况枣庄市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教学基本功二等奖 刘连娣 滕州市中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 刘静茹张康陈强李明福范林雪 枣庄市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一等奖 彭长青 2021年滕州市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活动一等奖 彭长青 滕州市教师书法大赛一等奖 王欣 滕州市中小学教师数字化实验教学展评一等奖 http://zsxx.tzjtzy.cn/index.php?r=space/school/portal/content/view&id=457543&cid=222493
12.小学书法论文题目(实用17篇)小学书法论文题目篇三 按照《毕业论文写作》要求,要结构完整,包括题目,摘要,关键词,前言(论证选题意义,目的,范围,简述前人研究情况和自己论文研究重点),正文,结论,引文注释(脚注),参考文献(10篇以上).以上内容缺一不可. 在小学(某某)学科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或策略)研究。 http://cooco.net.cn/zuowen/4314637.html
13.平凉路第三小学2017学年第二学期教导处工作小结徐琰2017年度上海自然博物馆“馆校合作”项目中,荣获“上海科技馆金牌博老师” 2017年杨浦区“创智季”创智云课堂课例比赛 一等奖:张洋《Hero in my heart》 王涵玲《面积》 二等奖:顾佳玥《田忌赛马》 徐琰《月相的变化》 2017年杨浦区“闻曦杯”创智云课堂项目试点校微课大赛 http://www.ps.edu.sh.cn/info/1038/3657.htm
14.教导处工作总结本学期,学校完成了“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工作”课题的结题工作。 三、青年教师成长迅速。 一个学校的青年教师能否迅速成长是学校后继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本学期我们教导处把培养青年教师,帮助青年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作为工作的一个重点来抓。 做好青蓝传帮带是我们培养青年教师的主要方法。开学初,我们就有8位新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gzzj/20220916101333_5613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