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智慧教育精品(七篇)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中小学智慧教育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1)资源问题。主要表现为资源浪费严重,硬件频繁投资更新,但缺少配套的软件,使得硬件资源闲置浪费,虽然软件资源数量不少,但质量不高。资源共享度低,各单位独立进行软硬件建设,都有自己的服务器和软件资源平台,形成一个个信息资源孤岛,原创以及创新性优质资源匮乏。

3)网络教学创新模式构建难度大。学校资源孤岛的形成致使网络教学环境封闭,优质的教育信息不能互通,远程的优质课程资源不能共享,难以构建创新的教学环境。大部分软件平台处于封闭状态,无法进行二次开发,使得资源优化整合难度大,人机互动条件不足,让创新学习环境难以构建。

4)办公自动化管理期待加快进程。推进办公自动化,改变以往复杂、低效的手工办公管理方式,创建方便高效节约型办公模式,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迫切需要。

需求分析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需要稳定高速的网络来支撑,而搭建学生、老师、家长和学校四方信息沟通的平台则是优化教育管理的迫切需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上级资源部门加强宏观统筹与调控,长远规划,建设一套完整、科学、统一的标准体系,然后通过信息门户,为全体师生提供一站式教学业务的整合服务,同时建立规范的数据共享机制,实现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智慧校园的建设实施遵从统筹规划,统一标准,弹性部署,科学管理,分工合作,共建共享,持续发展,开拓创新的原则。当期业务与长远发展相结合,实现基础网络和信息化服务的平滑升级与扩展。实行“三通两平台,一点一基地”的”3211”建设计划。“三通工程”,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两个平台”即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一点一基地”是确定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区域和学校)和教育信息化师资人员培养培训基地。

设计思路基于“教育云”服务的智慧校园建设原则是标准、兼容、安全可靠、容易扩展和方便适用,同时做到以人为本、面向服务、信息互通、数据共享。为了满足跨部门的业务管理和信息服务,需要将以管理为核心的传统应用系统,转变为以前端服务为核心,同时以信息资源整合为重点,升级和更新校园局域网,统一管理学校各种信息资源,建立可靠的容灾备份体系,建立基于网络的、开放的、内容丰富的教学媒体资源中心,如图1所示。

实施中遇到的问题

1)缺乏全局统筹规划。一些学校和部门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内涵和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建设中只考虑眼前利益,解决当时的、局部的需求,而忽略了长远考虑。应用系统开发平台、数据库和运行环境缺乏统一的长远的整体规划。在实施过程中急功近利思想较严重,“业绩工程”“重建设、轻应用”“重管理、轻服务”倾向仍有存在,使硬件方面重复投资。当产生新的需求时,不能在原有系统上扩展开发,而是需要重新开发,导致软件系统重复建设。

2)技术标准不统一。不同学校,不同业务部门组织定制的标准不同,缺乏有效的系统集成和完整的、统一的校园信息化标准体系。信息数据交换困难,不能共享,不能发挥综合效应,在应用上很难在更高的层次上进行信息处理,形成了信息孤岛。同时,标准的问题导致基础网络在优化及升级方面存在很大的压力。

4)网络带宽不够。据统计,中小学校出口带宽大多为100兆到校,每天的带宽占有率都接近90%。

5)技术力量薄弱。各学校网络节点、应用系统和服务器数量都有所增长,致使工作量迅速上升,但专职的管理人员没有增加,所以不能满足现有工作任务的需要。

6)信息化应用管理机制不健全。相当一部分学校分管教育信息化的领导不明确,行政职能科室没有落实到位,没有制定相应的信息化应用管理制度,即使制度也难以落实,流于空谈和形式。

顶层设计(图2)

1)信息资源规划。信息资源规划首先要研究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研究并整理学校各部门的职责和主要业务,产生全域业务模型,划分职能域;其次对每个职能域逐一进行业务分析,产生本职能域的用户模型、功能模型和数据模型;最后分析用户行为与管理模式,产生全域用户与权限模型,如图3所示。

2)技术架构规划。技术架构规划要参照本校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制定技术架构实施规划,包括数据库选型、软件架构、操作系统选型以及其他关键技术选型。总体框架包括信息门户层和统一数据层、基础数据层、业务支撑平台层以及业务平台层。

3)环境保障规划。环境保障规划要依据资源规划和技术方案,提出基础环境即网络、存储备份、服务器架构、机房设计、信息安全等保障规划。

建设的主要内容

1)信息标准建设。学校数据总体的规划和组织要依据教育部颁发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进行设计,从实际要求出发,制定出《教育信息化数据标准》,作为数据编码的依据和标准,为信息交换、资源共享提供基础规范依据,如图4所示。

2)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一套统一标准的智慧校园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模式,分批、分块、分期建设,降低建设初期的一次性投入。有利于解决智慧校园建设中出现的设计不规范、应用不充分、扩展难实现等问题。

3)共享数据中心平台建设。共享数据中心平台不仅是统一的数据资源共享平台,也是各类应用系统间进行数据交换的平台。以《学校信息化数据标准》为依据,建立学校的数据中心平台,实现各个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确定业务系统与数据中心平台接口的标准规范,以保证业务应用系统在与数据中心平台交换数据时不产生分散数据,如图5所示。

5)教育云服务建设。建立以教师为中心的系列应用系统,实现一站式的教学工作信息化(表1);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能够远程异地学习,实现学生学习的网络信息化系统(表2);建立管理服务公共服务平台。

管理服务公共服务平台,包括系统平台,校园平台,办公平台和门户网站。系统平台负责初始化平台信息,是管理智慧校园的组织机构。校园平台包括新生入学、在校生管理、学生毕业、学生考核、教职工档案、教务管理、成绩管理、库存管理、图书管理、课题管理等,可对不同的模块进行统计分析。办公管理能有效简化办公流程,包括公文发送、会议管理、办公资产管理、办公用户管理、办公费用管理、车辆管理等。门户网站是为方便了解最新校园信息的智慧校园门户。

3方案优势

数据共享,有效整合通过数据整合中间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现学校信息有效整合,快速地进行信息整合后,能够及时的通过信息门户,让用户感受到智慧校园的建设成果。

1)共享数据中心数据维护遵循了“一数一源”,“谁产生,谁维护”的原则。

2)各业务系统独立运行,互不影响,某一业务系统故障不会造成对其它系统的影响。

3)通过统一的中间件平台实现数据交换集成,不需要复杂的逐一编写接口,实现简单、容易管理和维护。

4)技术上削弱对各业务系统厂家的技术支持依赖性,可以最大限度的保障各业务部门对新建业务系统厂家的选择权利。业务主管部门有权利选择其相应业务领域最擅长的厂家或自行设计开发,避免因“技术”而产生排他性或垄断。

标准接口,任意接入通过标准的开发平台和工具,让所有教育教学人员参与到智慧校园建设中来。不断丰富和扩展智慧校园平台的应用,贴近用户需求,满足学校信息化的持续发展。

共享数据中心平台,提供开放接口,支持网页服务等通用标准接口,提高平台的可扩展性;通过后台配置,将应用系统与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对接。使得第三方业务系统的接入不完全依赖于网络环境,为已经没有开发商技术支持的应用系统接入提供解决方案。

资源共享,均衡发展“教育云”不但能为学校建立覆盖面广泛、层次较深的、资源类型较多的开放教育资源体系,有效化解教育资源信息孤岛难点,还实现了资源整合,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和利用率,使得优质教育资源能够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实现共享。学生在家里就可以进入名师课堂,有效实现教育公平,推动教育教学均衡发展。

及时交流,家校共育通过智慧校园,家长、老师可以交流教育方法、教学经验,及时发现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实现家校共育。

4预期效果

智慧校园能为各级教育部门管理者随时提供统计信息和管理平台,为教师提供教学信息共享平台,为学生提供下载服务,如图6所示。

管理层效果基于“教育云”服务的智慧校园打破了目前数字化校园的信息孤岛,为管理者提供了教学、管理等全方位的信息一体化、流程化和智能化服务,可以直接获取教师、学生、班级、年级以及全校的个人或综合管理监测信息。

在主会议报告中,北京师范大学黄荣怀教授从环境、模式、体制三个方面谈了对智慧教育的独到见解;清华大学钟晓流教授从整体上呈现了智慧教育体系架构;友成基金会常青基金苗青主任介绍了将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引进乡村的双师教学研究项目;方海光副教授了由首都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研究所和数字化学习实验室基于近六年研究成果积累为基础,自主设计和开发的中小学数字校园支持系统E-School,该系统满足多数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需要,将面向中小学提供公益性使用和支持;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田鹏副主任基于目前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成果,介绍了北京市数字校园建设实践及下一步推进思路;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主任焦宝聪教授剖析了微课程的现状,并阐述了如何设计微课程与制作中的若干问题。

(本刊记者王晓明)

记者:刚刚过去的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在此阶段取得了哪些成绩?还存在哪些挑战?

苏春海:“十二五”期间,我省教育信息化建设以“三通两平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以及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抓手,在以下四个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到位

目前,全省中小学的生机比超过6:1,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校均计算机拥有量每年以11%的速度递增。全省所有高校、98.6%的普通高中、96.9%的初中、90.5%的小学建成了数字校园,义务教育学校全面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77.1%以上的高校建成覆盖部分校园的无线网络。江苏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覆盖全省所有高校、13个省辖市、102个县(市、区)和所有乡镇以上中心校,并和全省所有市、县(市、区)教育城域网实现高速互联。

2.管理平台、资源平台和网络空间建设成效显著

3.教师和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大幅提升

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开展网络管理员培训,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网上培训,每年通过网络注册培训教师超过10万人次。网络备课、授课、教研、学生和学校管理已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新常态。我省教师在全国多媒体大赛、信息技术创新大赛等竞赛中表现优异,中职组在全国信息化教学大赛中实现五连冠。2015年5月,我省以“智慧教育点亮未来”为主题参加了全国教育信息化应用展览,展示江苏省教育信息化成果,受到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联合国教科文总干事博科娃的好评,并获得展会四项大奖中的三项,两项排名第一。

4.教育信息化统筹推进力度持续加大

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江苏省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和《关于推进智慧教育的实施意见》,统筹推进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省教育厅建立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例会制度,定期研究工作。成立江苏教育信息化产教联盟和江苏教育信息化专家指导委员会,指导全省教育信息化建设。各级财政努力加大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省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经费用于优质资源建设。

记者:为积极推进智慧教育建设,江苏省于2015年率先在全国以省政府名义颁布《关于推进智慧教育的实施意见》,请您就此解读下智慧教育内涵以及其重点建设内容。

苏春海: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的高级形态,是信息时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抉择和必由路径。智慧教育以“三通两平台”(宽带网络校校通、数字资源班班通、学习空间人人通和教学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抓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改革教学模式、创新学习方式、提升管理水平,全面建成涵盖各级各类教育的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完善智慧校园建设,整合优化教育管理应用系统,集成推送各种优质教育资源,实现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和文化建设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着力构建社会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广泛开展城乡社区远程教育,推动构建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

我省智慧教育重点任务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建设工程:

1.实施智慧教育环境提升工程

(1)建设智慧校园。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智慧校园中的创新应用,建设覆盖学校日常运行各个环节的高速有线、无线网络及各种智能信息终端,建立电子身份及统一认证系统,构建课堂教学、教师教研、学生学习、管理评价、家校沟通、学校安全管理等一体化智能化的校园环境。全面使用或对接国家核心系统、省级通用系统,建成符合国家标准规范的各类特色系统,实现对学校师生、教育教学、科研、资产等的智能化管理。

(2)提升“宽带网络校校通”水平。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省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的服务性能,省、市、县、校四级教育网络实现高速互联。

(3)打造省级智慧教育云计算服务平台。为全省智慧教育提供性能良好、服务便捷的资源服务和信息服务基础平台及网络运行环境。省、市、县、校平台分级管理、互联互通,保证运行安全、服务及时、应用有效。

2.实施智慧教育资源共享工程

整合推送苏派优质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省智慧教育云计算服务平台,通过多种方式推送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采取汇聚、自建、共建、引进、购买等形式,建设覆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社会教育、教师教育的课程资源和自主学习资源,建成一批能够体现江苏特色的精品数字化课程资源。制定完善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标准、规范和质量评价办法。

3.实施智慧教育应用融合工程

(1)探索智慧教学新模式。开展智能化信息生态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试点,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在中小学“e学习”试点基础上建立智慧课堂示范点,开展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电子书包等新型教学模式和新型载体的试点示范应用。基于教育大数据,积极开展数据挖掘与学习分析,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

(2)推进智慧管理和智慧决策。制定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和应用规划,鼓励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依托省级教育数据中心开展数据挖掘,实施标准化、精细化、智能化的教育管理和科学决策。加快建设学生管理类信息系统、教师管理类信息系统、学校资产及办学条件管理类信息系统、教育规划与决策支持类信息系统及其他业务管理类信息系统。

4.实施智慧教育人才培养工程

(1)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推进基于网络的城乡、学校之间结对帮扶,引导教师利用网络进行学科教研、远程研修和学术交流合作等。

(2)培养智慧型学习人才。创建智能化学习生态,使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每一名学习者的学习生活,让每一名学习者都能够便捷获取最适切的个性化学习服务,努力培养适应“互联网+”和智能化信息生态环境、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记者:为何将江苏省智慧教育云服务平台作为推进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抓手?其主要功能有哪些?目前取得哪些建设成果?

苏春海:智慧教育云服务平台是在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的基础上优化、演进、迭代进一步建设的平台,通过中小学教育卡实现用户身份认证统一管理,注重资源整合、数据共享、应用融合及服务推送,打造“统一、开放、高效”的智慧教育云平台,实现教育条件网络化、教育内容数字化、教育管理智能化,能够实施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协作学习、泛在学习为主要特征的智慧教学和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智慧管理。

江苏省智慧教育云服务平台的主要功能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建设省级云计算数据中心”为依托,构建全省智慧化高性能高可靠的教育基础设施环境;二是以“建立省级公共软件统一数据服务平台”为重点,提供智慧化聚合式共享型数据服务;三是以“建成云+端应用服务体系”为突破口,满足用户“随需而变”的各类应用服务,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管理、教学融合。

其中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已在如下方面取得了进展:

一是量化幼儿园评估与建设规划:通过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掌握全省各地各级别(省优、市优、普通)幼儿园的学生就读、办学力量、师资情况、收费情况,各类统计数据直接作为幼儿园评估的参考。同时根据系统中采集到的幼儿园地理位置信息,通过地图可视化方式直观展示幼儿园的分布,为新建或改扩建幼儿园提供决策依据。

二是促进中小学规范办学:通过中小学生学籍管理系统落实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学生“一人一生一号”和省教育厅“一人一籍、籍随人走、终身不变”管理要求,从而控制学生的无序流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

三是规范化中小学招生考试:义务教育阶段提供学生基本信息导出功能,各市可以导出和本地中招系统结合对中考报名进行有效性验证,高中学籍系统直接和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报名以及高考报名系统进行实时对接,以学籍系统数据作为判断学生是否有学籍的依据,保证了招生考试报名数据的准确性。

四是优化师资队伍建设与规划:通过全省教师管理信息系统,掌握各级学校的教师的基本信息、学历信息、工资信息等各类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已为师范毕业生就业情况、音体美教师配备情况、乡村教师情况等重大师资决策或行动计划提供关键性的数据支撑。

记者: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建设一直走在国内前沿,您认为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关键要素有哪些?

苏春海:教育信息化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我认为其关键要素主要是四个方面:一是加强基础设施环境建设。统筹建设教育专网和省级教育网群,继续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为建设智慧教育打下坚实基础。二是加强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统筹建设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优质资源省级云平台、大数据中心。三是加强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四是加强应用驱动、融合创新。创新“互联网+教育”环境下师生教学、教育管理的模式和方式,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记者: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对此,江苏省教育信息化是如何进行整体布局的?有哪些重点建设任务?

宏观依据

趋势预测

1.构建教育云成为智慧教育、数字校园的优选方式。“云计算”将进入资源开发与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等教育公共服务系统,以及学校终端管理等领域,提升管理效益,降低建设成本,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

2.物联网进入学校教育信息化。在构建移动、泛在、智能化的教学环境,管理学习行为,调整学习内容,以及实现学校考勤管理、图书馆管理、教学仪器设备管理、校园安全管理、拓展课外活动等方面实现信息化。

3.“翻转课堂”在更多学校开展实验。“翻转课堂”的核心理念有两个:一是“让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步骤学习”,这是提升学习绩效的最根本保证。二是互动的个性化指导,使教师的指导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由于山西省运城市新绛中学“每天上午展示课,下午全是自习课”的中国式“翻转课堂”取得了“每天只上半天课,高考录取率不降反升”的成功,会有更多学校试水“翻转课堂”,谋求教学质量提升,从而导致“信息技术只能‘辅助’说”破产。

4.“微课程”成为教学资源新亮点。“微课程”是与“翻转课堂”、泛在学习等学习方式相配套的资源开发方式,它的出现,将改变资源开发的主体、形式、效能,使教学资源获得全新的意义。

5.增强现实(扩展实境)技术开始在数学、地理、物理等学科教学中崭露头角,帮助学生拓展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丰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有效提高学习绩效。

6.移动学习进入学校。由于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终端迅速崛起,以及“微课程”开发逐渐丰富,移动学习成为可能和必要,基于移动终端的“泛在学习”将进入中小学校。

7.网络教研团队竞赛倡导的教师专业发展理念和方法得到普遍认同。网络教研团队竞赛将从竞赛主题入手,引导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向创新教学方式方向发展,探索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培养“导演型”教师队伍的途径和方法。

8.智慧校园成为信息化发展新热点。由于云计算、物联网、移动通讯等新技术日益成熟,以基础设施网络化、教育管理智能化、主体发展智慧化为鲜明特色的智慧校园逐渐为中小学校所接受。

浙江作为文化强省,对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政府重视,制定了长远规划,有效解决教学水平、教学公平等一系列问题;另一方面,加大了人力、物力、财力,确保各项工程能顺利进行,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奠定基础。为了让广大读者了解浙江省的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本刊特别选择了几个富有代表性的城市来透视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发展全貌。

智慧杭州

杭州,素有“天堂”之称,这种美誉得之于天然的山水风光,天然雕饰铸就了此地的繁华,展示出了诱人的魅力。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凸显了这座城市的独特的风景。大诗人白居易曾感慨:“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时光荏苒,这座城市的辉煌并没有因此褪色,相反,却因此更增加了历史的厚度,增强了文化底蕴。

今天,杭州的魅力,不再仅仅靠优美的自然风光来彰显,还得益于现代信息化的发展。如今的杭州拥有大容量光纤通讯、数据通信、卫星通信、无线通信等多种技术手段的立体化现代通信网络,“十一五”期间,通信网络逐步向数字化、智能化、宽带化方向发展,网络规模、技术层次和服务手段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并且重点发展数字电视网络、宽带数据网络、下一代互联网络,以及有线、无线“天地一体化”,努力建设立体型、全方位的“数字城市”奠定基础。

明天,杭州将会继续走信息化发展之路,借助于信息化优势,努力把杭州打造成一座散发出“智慧光芒”的现代化城市。实施“十二五”规划一年多以来,杭州的经济、教育、科技等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开拓进取的杭州人正大刀阔斧地践行着“十二五”规划,在这条智慧大道上,他们坚定信心,努力拼搏,到2015年,保持信息化发展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农业、教育事业的高度融合;加快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信息技术在经济、教育等各领域的应用;以信息化推动经济发展、教育发展,促进信息技术自主创新水平,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完善水平,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努力打造出一个现代化的“智慧杭州”。

数字嘉兴

嘉兴市,区位优势明显,在“人间天堂”苏杭之间。嘉兴自古“罕习军旅,尤慕文儒”,“文贤人物之盛前后相望”。历年以来,嘉兴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科技进步水平变化情况保持浙江省前列。

“十一五”期间,全市共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76所,其中国家级4所、省级41所、市级31所。已初步实现了教育领域的“数字嘉兴”。

“十二五”期间,全市决定重点发展“六大工程”:1.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2.教育资源信息系统和教育管理平台建设工程;3.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建设工程;4.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工程;5.网络教学教研平台建设工程;6.中小学“书香校园”、“标准化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建设工程。力争到2015年,全面建成全市城乡网络全覆盖、资源全覆盖和服务全覆盖的嘉兴市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打造“数字校园”,完善教育信息化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魅力温州

2012年2月,温州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出台,明确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方针和发展目标,对温州市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做了全面规划和部署,形成区域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良好局面。规划的出台,为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环境保障,教育信息化必将成为温州市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引擎。

>>未来的小学教室未来教室的选择基于STEM教育的中小学未来教室展望未来教室的构建及应用探讨教室历史变迁与影响未来教室发展的因素智能教室研究现状与未来展望“未来教室”的设计与布局构建智慧型的未来教室未来教室的发展方向探讨谈“未来教室”的互动教学对“未来教室”的初步探索未来教室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未来教室”:小学数学教学的新时空浅谈未来教室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影响构建未来教室:装备技术应用的探讨一堂在“未来教室”的历史课生物教学如何实现从传统教室到未来教室的转变基于信息技术的未来教室三大特征VR沉浸教室:教育未来的无限可能“未来教室”中提升教学的课堂时效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l,2012.

[3]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EB/OL].,2012.

[4]李继业.苏州教育信息化“十一五”发展展望[J].网络科技时代,2007(8):8-9.

[5]“智慧教育”奠基“智慧苏州”苏州开启教育信息化建设新征程[J].苏州教育信息化,2013(4).

[6]我市出台教育信息化五年行动计划[J].苏州教育信息化,2013(4).

[7]DisruptingClass’HighlyRecommend[EB/OL].

#links,2009-9-27.

[8]陈德怀,林玉佩.启动学习革命――全球第一个网络教育城市亚卓市[M].台北:远流出版社,2002:171-181.

一是高起点制定网站规划。确定了以网站为平台,以学校为基点,网络式推进的策略,科学制定《*教育信息网工程项目的建设规划方案》。二是加大资金投入。自20*年*教育信息网工程项目正式启动以来,总计投资1500万元。三是高水平推进网络构架建设。目前*市交易系统已初步建成以电信光纤为骨干、ADSL及远程教育卫星接收系统等组成的“天网地网”,基于学校、县区教育信息中心、*市教育信息中心的三级网络架构已初具雏形。普通高中联网比例接近100%,初中联网比例达到80%以上,其中城市初中学校联网比例达到90%以上,农村初中学校联网比例达到70%以上,农村中心小学70%以上与中国教育卫星宽带网联通。

THE END
1.河南基础教育服务平台督促软件企业根据各地各校实际需求,研发适用于教学、科研的正版软件产品和解决方案。支持软件企业创办软件生态赛事,搭建产学研用交流平台,鼓励教师、学生积极参与软件赛事活动,在壮大生态中做好人才培养工作。 (六)加强宣传教育。各地各校要将软件正版化纳入教育数字化、网络安全等相关工作宣传内容,充分利用世界知识产权日、http://www.hagaozhong.com/EduDetail?id=1406
2.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近日,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进一步加强尊师惠师工作的若干措施》,进一步加强教师待遇保障,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 文件从医疗健康、文化提升、生活服务、住房保障及其他方面提出了明确的尊师惠师举措。在医疗健康方面,各地教育部门应每年组织教师免费进行一次身体健康检查,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心理辅导等https://qspfw.moe.gov.cn/html/hotnews/20241216/22566.html
3.关于2024年教师资格首次注册和定期注册初审情况的公示根据《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4年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工作的通知》(闽教师〔2024〕35号)和厦门市教育局关于2024年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工作的公告,以及关于印发《福建省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实施规则(试行)》的通知(闽教师〔2017〕64号)等文件精神,我校认真开展2024年教师资格注册工作。经发布OA公告组织相关教http://www.xmis.cn/html/xinwendongtai/tongzhigonggao/20241211/11847.html
4.北京市朝阳区教育项目发展指导中心网络数据安全事件对个人、组织合法权益造成危害的,网络数据处理者应当及时将安全事件和风险情况、危害后果、已经采取的补救措施等,以电话、短信、即时通信工具、电子邮件或者公告等方式通知利害关系人;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不通知的,从其规定。网络数据处理者在处置网络数据安全事件过程中发现涉嫌违法犯罪线索的,应当按照规http://www.nic.bjchyedu.cn/xxaq/flfg/202412/t20241213_106873.html
5.“依法治教以法育人”——图们市教育局组织在职教师法律法规知识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进一步提高学校领导干部依法治校水平,增强在职教师法律意识和纪律意识,大力推进学校普法工作的质量和水平,近期,图们市教育局组织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开展了“依法治教 以法育人”在职教师法律法规知识培训。 各校(园)通过邀请法治副校长入校园和本校(园)负责法治工作的校级领导,结合学校普遍https://tumen.jleduyun.cn/index.php?r=portal/content/view&sid=222402&id=13367444&cid=131051831
6.新乡市教育局关于启动新乡市中小学幼儿园校本研修项目的通知制定校本研修发展规划,落实校本研修计划,分层、分类、分学科组织实施校本研修活动,提炼校本研修典型成果,建立校本研修保障机制,实现校本研修常态化、规范化。 二、培训对象 新乡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 三、培训学时 此次校本研修学时为40学时。 四、培训时间 http://www.hnsdfz.cn/2024/1210/c15648a331426/page.htm
7.之江汇教育广场督促软件企业根据各地各校实际需求,研发适用于教学、科研的正版软件产品和解决方案。支持软件企业创办软件生态赛事,搭建产学研用交流平台,鼓励教师、学生积极参与软件赛事活动,在壮大生态中做好人才培养工作。 (六)加强宣传教育。各地各校要将软件正版化纳入教育数字化、网络安全等相关工作宣传内容,充分利用世界知识产权日、https://yun.zjer.cn/index.php?r=space/person/blog/view&sid=55778&id=39545356
8.公告栏督促软件企业根据各地各校实际需求,研发适用于教学、科研的正版软件产品和解决方案。支持软件企业创办软件生态赛事,搭建产学研用交流平台,鼓励教师、学生积极参与软件赛事活动,在壮大生态中做好人才培养工作。 (六)加强宣传教育。各地各校要将软件正版化纳入教育数字化、网络安全等相关工作宣传内容,充分利用世界知识产权日、https://www.shedu.net.cn/shedu_new/data/shouye/202412139198_44.html
9.中小企业信息网专精特新梯度培育信用认证资质公示政策培训督促软件企业根据各地各校实际需求,研发适用于教学、科研的正版软件产品和解决方案。支持软件企业创办软件生态赛事,搭建产学研用交流平台,鼓励教师、学生积极参与软件赛事活动,在壮大生态中做好人才培养工作。 (六)加强宣传教育。各地各校要将软件正版化纳入教育数字化、网络安全等相关工作宣传内容,充分利用世界知识产权日、https://www.sme.com.cn/zcfg/details?id=d3e33c5e82a84c3f87825841e716408e
10.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培训管理平台学校教师基本信息录入操作流程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培训管理平台学校教师基本信息录入操作流程简介一、总体业务流程二、学校教师基本信息录入流程用户角色:学校(每个学校有一个学校管理帐号)1.学校登录管理平台平台网址1:浙江教育厅链接进入(http://www.zjedu.gov.cn/gb/index1.html)1.1点击这里进入https://www.360docs.net/doc/dc2652063.html
11.回顾2022:教育数字化相关政策和大事—中国教育在线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协举行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暑期教师研修"专题上线暨"全国科学教育暑期学校"启动仪式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出席仪式并宣布"暑期教师研修"专题上线、"全国科学教育暑期学校"启动。 教育部举办2022年教育系统网络安全专题研讨班 https://www.eol.cn/info/dongtai/202301/t20230103_2269262.shtml
12.《教师学习专业成长》心得体会14篇(全文)昆明市五华区莲华小学在校本研训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只有构建基于不同实践任务的团队组织,即多元化学习型团队才是激发教师参与研究、充分发挥每位教师潜力的有效手段。“学习型团队”的构建,有利于形成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共同研讨、共享经验和共同发展的有效机制。在管理上形成寓教师的学习于学生的学习于一体,寓个人的学https://www.99xueshu.com/w/filejdvqeq1d.html
13.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精选11篇)充分发挥网络传输信息及时快速的功能,以校园网为平台,逐步将教师备课、课堂教学、反馈练习、课后辅导,学生个性化学习,在线考试等教学环节包容进来,形成大容量、开放式的学习环境。 深入开展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与实践。逐步在教师中推行电子教案。引导教师灵活运用多媒体手段和网络资源进行学科课堂教学。鼓励教师探索https://www.unjs.com/fanwenku/372992.html
14.自治区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印发《宁夏中小学“三个课堂”建设与应用为加快推进“互联网+教育”示范省(区)建设,加强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简称“三个课堂”)建设与应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推动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自治区教育厅制定了《宁夏中小学“三个课堂”建设与应用指南》,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https://nxyc9z.nxeduyun.com/index.php?r=space/school/portal/content/view&id=1751560
15.2022学校教师培训工作总结15篇今年,县研训中心在全县中小学教师中组织开展了以“创建有效课堂,打造新型教师”为主题、以网络资源为载体、以教师网络自学和校本研修为主要方式的教师全员培训活动。按照具体的时间安排,我们圆满完成了今年的全员培训工作。总结这次培训工作,我们觉得成功的经验是: https://www.jy135.com/peixunzongjie/1075291.html
16.江苏教育报刊助力师生成长推进教育发展—江苏教育新闻网“这种改革实实在在地改变着课堂、教师,把学生的‘学’作为‘教’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而使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该市中小学教师研修中心副主任丁建强告诉记者。 如今,很多地方都在积极推进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打开校门邀请学生家长听课,搭建平台让家长参与学校事务,优秀教育报刊也参与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https://www.jsenews.com/news/tt/201509/t20150907_2369098.shtml
17.幼儿园教师培训计划方案(通用13篇)为示范引领各地教师培训改革,加大教师培训模式创新力度,20xx年"示范性项目"重点围绕推进综合改革、加强紧缺领域教师培训、创新完善教师网络研修、提升培训能力,开展以下培训。 一、推进综合改革 1、骨干教师能力提升高端研修。对1600名中小学幼儿园省级骨干教师进行为期2年培训,将集中面授和网络研修相结合,其中面授每年不少https://www.fwsir.com/fanwen/html/fanwen_20230205171701_2340359.html
18.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鼓励教师利用在线平台(群文件、群视频、企业微信直播、飞书视频等)、QQ群进行线上环境的交流模式,为师生提供安全的学习时空。引导教师利用络学习交流,创新教师研修形式,探究远程同步互动教学尝试研究。同时,可以把这些线上资源进行积累,完成个人或学校资源库,为后期教学工作提供丰富的资源保证。https://www.pinda.com/zhichang/gongzuozongjie/412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