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现状调研与路径优化——基于全国30,605名中小学生的样本数据—中国教育信息化网ICTEDU

王娟1,张雅君1,王冲1,闵小晶1,孔婉婷2

(1.江苏师范大学智慧教育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2.徐州市第一中学,江苏徐州221116)

[关键词]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现状;教育数字化;路径优化;问卷调查

一、引言

目前,内蒙古、宁夏、辽宁等地正在大力推进平台整省试点,积极探索平台深度应用,已基本建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智慧教育平台公共服务体系。同时,既有研究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对平台展开了较为系统的分析,但多聚焦平台的逻辑路向、资源建设与运行机制等方面,涉及应用调研的研究不多,对学生这一主体应用的精细刻画还较为缺乏,对平台应用效果、用户持续使用的影响因素等还缺少深入探索。基于此,研究从学生视角,剖析平台应用的总体情况与影响因素,提出平台应用优化的可行性方案,以提升平台应用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推动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的实践落地与稳步推进。

二、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本研究主要调研学生应用平台的现状和持续使用平台意愿的影响因素,包括:(1)学生应用平台的总体情况如何?(2)不同地区和学段的学生平台应用是否存在显著差异?(3)平台应用存在的问题和困境有哪些?(4)影响学生持续使用平台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二)研究设计

研究在广泛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认知主义心理学“刺激(Stimuli)—机体(Organism)—反应(Response)”理论模型(SOR模型)的研究框架,整合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AcceptanceModel,TAM)和期望确认理论(ExpectationConfirmationTheory,ECT)[3],融入整合技术接受与使用理论模型(UnifiedTheoryofAcceptanceandUseofTechnology,UTAUT)[4],最终构建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影响因素模型,确定被测量变量为持续使用意愿,测量变量为期望确认度、感知有用性、社会影响、学习满意度,共五个关键变量。其中,期望确认度和社会影响是学生应用平台过程中接受的外部刺激(S),感知有用性和学习满意度是学生接受后产生的内部判断因素(O),持续使用意愿是学生表现出的行为反应(R)。

三、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的现状分析

(一)平台应用总体情况

1.学生对平台教学资源的认可度较高,多用于预习和复习情境

平台提供了丰富且优质的资源,包括学科课程、科普教育和跨学科学习等资源。调研显示,56.8%和48.0%的学生应用平台进行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课程教学应用占75.4%,这表明课程教学已成为应用最广、成效最深、认可度最高的模块。学生愿意应用平台资源并将其作为辅助学习的工具,以更好地满足自我管理和个性化学习能力发展的需求[5]。

2.学生普遍认可平台的学习便捷性、知识丰富度和资源可用性

平台提供了高质量、全流程、多维度的学习帮助功能。61.2%、42.9%和39.3%的学生认为平台在学习便捷性、知识点丰富性、资源可用性上有帮助,能够实现知识掌握和情感发展的双向促进作用。平台为学生课外知识的深度拓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协助,逐渐形成了高可用性的生态化资源和智能化的教学服务模式。目前,银川市阅海第二中学大力推广平台资源,助力教育教学中的多维场景应用,逐步探索出“线上线下结合、课内课外融通”的教学模式。

3.平台对学习效率与兴趣、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自我效能感的提高起到关键作用

平台对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以及学习效率与兴趣有显著效果。学生学习满意度得分较高(3.794)且标准差较小(0.983),说明学习满意度和认可度较高且趋于一致。可见,平台能够以“学习—评价”为闭环,由内而外激发学习动力,促进开展积极有效的自主学习;同时,能够以常态化学习为抓手,使学习场域、内容、过程、方式朝着精准化方向发展。目前,长沙市基于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和湘教云平台,全域推进“空间赋能”“五育”新场景,常态化开展沉浸式、情境化教育,伴随式数据采集支撑因材施教[6],实现了规模化和个性化教育双管齐下。

(二)平台应用存在的问题与困境

1.平台有利于解决教育欠发达地区资源匮乏问题,但部分农村地区的学生应用意识和技能不强

不同类型学校的学生在平台应用场景方面存在显著差异(χ2=32.272,p=0.000),农村地区的学生更倾向于应用平台进行预习、复习及课后服务。平台能够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破解教育欠发达地区教育资源匮乏、教育师资薄弱、人才培养模式错位等问题。例如:内蒙古包头市昆都仑区青松小学创新性地应用平台的“自主学习”“家校交流”“教师备课”场景对教学进行试点改革,形成了“云端共学室”“亲子共读馆”等特色应用。此外,不同类型学校的学生在平台应用时长方面存在显著差异(χ2=25.100,p=0.000),城市学生的应用时长较高,部分农村和乡镇地区学生平台的应用意识和技能不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信息化设施的应用技能等需要进一步提升。

2.平台为不同学段学生提供多模态资源,但满足学生个性化诉求的能力有待增强

平台的应用呈现明显的学段差异,不同学段学生的个性化诉求差异较大。不同学段学生在平台应用方面存在显著差异(χ2=48.899,p=0.000),高学段的教育教学更注重学生独立思考和深入研究的能力,应用平台时更注重于特定的学习资源和工具,而低学段学生更注重学习资源的广泛性和多样性。可见,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数字素养能力、情感发展水平等因素的潜在差异导致其在平台应用诉求上的差异。基于此,平台满足不同学段学生个性化诉求的能力有待增强,应精准定位学科学习的深度与层级,提供教学地图、学科报告、学科作业、数字画像等个性化服务[7]。

3.平台全方位立体化打造了学习应用场景,但网络速度、操作流程等制约了平台应用体验

隐含狄利克雷分布(LatentDirichletAllocation,LDA)主题模型是一种典型的无监督机器学习技术,该模型通过三层贝叶斯概率计算挖掘大规模文档中潜藏的主题信息[8]。利用LDA模型对学生应用平台的8,944条有效观点进行主题识别,归纳与总结发现制约学生高效、持续应用平台的现实困境为:第一,网络应用体验之困。用户使用多种访问设备(如电脑、手机、平板等)间的网络连接可能存在差异,导致视频卡顿、延迟等问题,妨碍了学习者的专注度和学习效果。第二,操作流程之困。部分低学段学生利用数字技术进行自主学习的熟练程度相对较低,信息化认知程度和数字技能水平也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其平台操作的复杂性。第三,课程资源质量之困。学生面临部分课程资源知识点讲解方式单一且时长较短、线下课堂实录视频较少、少部分视频存在方言等问题。目前,平台还未能精准推送个性化教学资源,但随着平台算法和数据分析模型发展成熟,可以逐渐形成智能化数字资源,实现资源的精准化投送[9]。

(三)平台应用困境的原因分析

1.“接入鸿沟、技术鸿沟、素养鸿沟”导致城乡地区平台应用差距增大

2.学业压力的上升与数字韧性不足导致平台应用参与度降低

3.学习满意度和外部环境因素影响平台持续使用意愿

研究使用R语言中的plot()函数和ggplot2工具包中的ggplot()函数分别绘制线性回归模型诊断图和多元线性回归拟合图(如图1、图2所示),以确保回归模型的准确性和合理性。线性回归模型诊断图主要包括残差—拟合图(ResidualsvsFitted)、正态Q-Q图(Q-QResiduals)、尺度—位置(Scale-Location)、残差—杠杆图(ResidualsvsLeverage)。由图1可知,(1)在残差—拟合图中,模型拟合值与残差之间的散点图说明两者不存在任何趋势性的关系,即满足线性假设;(2)在正态Q-Q图中,散点的趋势线与对角直线基本重合,说明模型的残差满足正态分布,且该数据序列满足假设的概率分布;(3)在尺度—位置图中,纵坐标为标准化残差绝对值的平方根,水平线周围的点随机分布,说明模型满足同方差假设,线性回归的残差服从均值为0,模型拟合度较好。多元线性回归拟合图展示了观测值和拟合值的散点图,横坐标代表观测值,纵坐标代表拟合值,R2值越大,散点会越靠近回归对角线,拟合度越高。

四、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的优化路径

作为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应用优化和可持续健康发展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长、学生等多元主体、平台内部机制以及外部环境等多种要素共同决定。行动者网络理论强调通过人与非人行动者(社会集合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社会生态系统的科学、稳定、动态可调控[13]。作为开放的行动者网络系统,平台应用效果取决于人类要素(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等组织机构及教师、学生、家长等)和非人类要素(政策、制度、服务等外部环境因素以及平台资源、设施、技术等物质范畴因素)[14]等要素之间的联通程度和协同效应。

研究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和生态系统理论,借鉴余胜泉等学者提出的从基础环境、智能形态、培养模式、教育生态、育人目标等维度促进新时代智慧教育转型与变革的思路[15],综合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围绕“教育数据、平台功能、数字资源和教师素养”发布的7项智慧教育平台标准规范,提出平台应用优化应聚焦宣传推广、融通对接、功能建设、资源供给等方面,为此研究从组织、数据、技术、服务四个层面提出了平台优化路径,如图3所示。

(一)组织层:多元主体联袂并进,推动平台普及应用

(二)数据层:加强平台数据融通,重构数据应用生态

(三)技术层:精进平台功能建设,提升平台用户黏性

(四)服务层:提升资源供给水平,精准满足个性化需求

五、结语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肩负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使命[20],为城乡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和优质均衡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实践价值[21]。研究通过对30,605名学生开展调研,剖析了平台的应用现状以及课程资源、网络体验、操作流程等方面存在的困境,结合平台的宣传推广、融通对接、功能建设、资源供给等举措提出针对性的优化路径,为推动平台普及应用、加强数据融通、提升用户黏性、精准满足个性化需求提供了可行方案,有助于提升平台的内容质量、使用体验和服务规范,助力平台大范围、高效能应用。

然而,本次调研还存在调查形式单一、覆盖地域不全等问题。后续研究可以通过扩大调研样本范围,借助科学可信的质性研究工具,使用混合研究等方式,以提高研究的有效性和研究成果的广泛适用性;同时,根据调研结果和优化路径方案,对区域内部分中小学的实际应用展开持续跟踪调查,以检验方案的落地情况和运行成效,并构建出合理有效的平台区域化应用模式,推动平台应用态势持续向好,推进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持续健康发展。

引用请注明参考文献:王娟,张雅君,王冲,闵小晶,孔婉婷.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现状调研与路径优化——基于全国30,605名中小学生的样本数据[J].电化教育研究,2024,45(6):50-56,65.

【参考文献】

[1]徐碧波,裴沁雪,陈卓,等.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推进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现实意义与优化方向[J].中国电化教育,2023(2):74-80.

[3]TAWAFAKR,MALIKS,MATHER,etal.Acombinedmodelforcontinuousintentiontousee-learningsystem[J].Internationaljournalofinteractivemobiletechnologies,2021,15(3):113-129.

[4]VENKATESHV,MORRISMG,DAVISGB,etal.Useracceptanceofinformationtechnology:towardaunifiedview[J].MISquarterly,2003,27(3):425-478.

[5]柳立言,龙安然,安敏.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赋能“双减”课后服务的创新路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3(7):78-84.

[6]曾海军,王静漪,张卓,等.区域智慧教育建设特色与发展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23,44(9):50-56.

[7]李晓庆,余胜泉,杨现民,等.基于学科能力分析的个性化教育服务研究——以大数据分析平台“智慧学伴”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8,28(4):20-26.

[8]李璐萍,赵小兵.基于主题模型的主题发现方法研究综述[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30(2):59-66.

[9]聂庭芳,胡成.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视域下的智慧教学模式探索[J].当代教育论坛,2021(3):81-88.

[10]张辉蓉,毋靖雨,刘燚,等.城乡基础教育的“数字鸿沟”:表征、成因与消弭之策——基于线上教学的实证调查研究[J].教育与经济,2021,37(4):20-28.

[11]杜江,韩锡斌.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赋能农村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J].中国电化教育,2023(8):7-17.

[12]薛晓琪,赵晓伟,沈书生.突破危机:学习主体的数字韧性及其构建[J].电化教育研究,2022,43(2):49-55.

[13]吴莹,卢雨霞,陈家建,等.跟随行动者重组社会——读拉图尔的《重组社会:行动者网络理论》[J].社会学研究,2008(2):218-234.

[14]吴世勇.在线教育嵌入教育生态系统的模式研究[J].高教探索,2015(10):20-24.

[15]余胜泉,刘恩睿.智慧教育转型与变革[J].电化教育研究,2022,43(1):16-23,62.

[17]杜荣贞,吴颖惠,刘大鹏.整合增效实现迭代发展问题导向推进数据应用创新——北京市海淀区智慧教育平台融通及教育大数据服务的实现路径[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4(1):32-35.

[18]杨现民,王娟,李新.加强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数据治理:经验洞察与路径优化[J].中国电化教育,2023(9):69-75.

[19]余胜泉,刘恩睿.构建嵌入式服务生态,破解教育公共服务平台隔离难题[J].开放教育研究,2023,29(3):59-68.

[20]祝智庭,林梓柔,闫寒冰.新基建赋能新型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构建:从资源平台向智慧云校演化[J].电化教育研究,2021,42(10):31-39.

[21]王浩楠,郭绍青.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赋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价值逻辑与实践路径[J].中国远程教育,2023,43(9):48-55.

InvestigationandPathOptimizationofApplicationStatusofNationalSmartEducationPlatformforPrimaryandSecondarySchools—BasedonASampleof30,605StudentsinPrimaryandSecondarySchoolsinChina

WANGJuan1,ZHANGYajun1,WANGChong1,MINXiaojing1,KONGWanting2

(1.SchoolofSmartEducation,JiangsuNormalUniversity,XuzhouJiangsu221116;

2.XuzhouNo.1MiddleSchool,XuzhouJiangsu221116)

[Keywords]NationalSmartEducationPlatformforPrimaryandSecondarySchools;ApplicationStatus;DigitalizationofEducation;PathOptimization;QuestionnaireSurvey

基金项目:202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区域规模化应用模式与实践成效研究”(项目编号:BCA230269)

[作者简介]王娟(1979—),女,江苏泗洪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智慧教育、教育大数据研究。

THE END
1.“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工作总结汇报材料.doc“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工作总结、汇报材料.doc,“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工作总结、汇报材料 ——依托智慧平台,重构教育生态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资源因覆盖广、内容全、品质高,一经推出,广获赞誉。我校积极响应教育部号召,以“需求”为牵引,以“育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2/1204/7114035105005021.shtm
2.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情况汇报一、应用情况概述 经过调查,我发现全校教师对国家中小学智慧服务平台的应用情况总体较好。我校教师已经注册并使用了该平台,他们通过平台进行教学资源的分享、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学生学习情况的监测等工作。同时,也有一些教师对该平台的了解和应用还比较有限。 https://hsb.nxeduyun.com/index.php?r=space/school/theme/content/view&id=2376639&cid=862135
3.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云平台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4篇)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云平台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云平台培训心得体会1 https://m.ruiwen.com/word/guojiazhongxiaoxuezhihjyyptpxxdth.html
4.“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建设与应用有关工作情况介绍按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有关精神,教育部在2020年疫情突然爆发的情况下,紧急开发建设了“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主要提供专题教育和课程教学两大类优质资源,为支撑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和学生平时自主学习、教师改进课堂教学发挥了重要作用,至今累计浏览次数达64亿,http://jyj.xiangyang.gov.cn/zxzx/xxhdt/202203/t20220301_2730712.shtml
5.智慧中小学心得体会(精选29篇)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智慧中小学心得体会(精选2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智慧中小学心得体会 1 寒假期间,我通过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上进行教师网络研究,认真观看各个专家的视https://www.fwsir.com/xinde/html/xinde_20240730184701_3933769.html
6.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使用情况调查(中小学教师)为全面了解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应用情况,特组织这次调查,希望能得到您的积极配合。本次调查以匿名的形式填答,所有信息仅供研究参考使用。请在同意的答案后打“√”或在空格处填写相关信息,感谢您的支持! 湖南科技大学 教育信息化研究基地—技术应用方向 2023年8月 1. 您的性别: 男女 2. 您的年龄: <=https://www.wjx.cn/xz/236584353.aspx
7.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应用培训总结莘县张寨镇中心小学莘县张寨镇中心小学 史然 为充分发挥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引领作用,帮助各学校更好使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组织开展了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应用专场培训。我有幸参与了这次培训,总结如下。? 第一部分针对对于乡村教育振兴国家非常重视,为推动教育教学数字化进程,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为教育数字化保驾护航。? https://gxqjyy.lcedu.cn/index.php?r=space/school/theme/content/view&id=932467&cid=1255277
8.推进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的实践与反思.docx推进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的实践与反思01概述为落实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对专家团队“发挥示范引领辐射作用,推广应用好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创新探究平台新场景实践模式”等要求,河南专家专家指导团队(以下简称专家团队)聚焦课堂教学应用核心目标,通过对场景创新性再造和灵活性实践应用,培育一批“建资源、用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99714864.html
9.“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工作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建设与应用方案》(教基厅函【2022】3号)及自治区教育厅《关于认真做好国家教育智慧平台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内教科信函(2022)38号)要求,更好的借助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能力、科研意识和科研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育https://xam.nmgjyyun.cn/index.php?r=space/school/portal/content/view&id=58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