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文物保护与传承发展创新思考

博物馆是典藏和展览文物的非营利性公共服务机构,是文物保护与传承的主体。文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可以反映出各个历史时期人类的社会活动、意识形态、与自然间的关系以及人类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整个过程,集文化、教育、科研价值于一身。新时代的博物馆应以文物为载体,运用新型的文物保护材料和数字化信息技术,创新文物保护形式和文化传承理念,发掘文物蕴含的人文内涵,让文物“说话”,在传统和历史的交融下完成民族文化的新时代构建,建立古今文化共享模式,实现人们与历史跨时空的交流和沟通。

博物馆文物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

真正了解文物,才能更好地保护文物

作为文物保护与传承发展的主体,博物馆要以文物保护意识为导向,重视文物陈列和保管状态。通过对馆藏的文物进行全方位研究,形成对文物全方位的了解,并结合不同类型的文物特性,设置专门的文物陈列和保管装置。如部分易氧化的金属类文物,由于其在出土前所处环境中氧气含量较少,惰性气体较多,因此文物在地下并不会发生氧化现象,但当其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突然暴露于空气中时,会受到空气中氧气浓度瞬间增加的影响,导致氧化和锈蚀现象的发生[2]。因此针对不同文物的保存特性,为其设置与出土前相一致的文物保管环境是十分必要的,这就需要对文物有充分的了解。在对文物完成去保护装置的设置后,需要定期检测保护柜中的环境因素,防止对文物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延长文物的储存寿命,更好地完成对文物的保护工作,为文物的传承发展奠定基础。

做好文物保护与传承工作才能更好地与历史相遇

传统和历史关照下的民族文化构建

博物馆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对文物的保护与传承,通过大众对文物认知安全意识和传承文化责任意识的加深,在传统和历史的关照下,实现个人文化认同和民族文化体系的系统化构建,增强社会个体对传统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博物馆馆藏文物以其特有的时代性,向社会群众真实地展示灿若瑰宝的中华传统文明,在历史的传承中跨越时空的限制,促进人们对民族历史和中华文明的审视。在民族自豪感的情感加持下,唤醒中华儿女民族自信意识,为新时期民族文化的构建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同样,通过博物馆对文物的保护和传承发展工作的深入,引导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参与到文物的保护和传承中,实现博物馆对文物保护与传承发展的现实意义。

新时代博物馆文物保护与传承发展创新理念

数字化背景下博物馆文物的保护与传承发展

身处智媒时代,博物馆的管理工作应该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脚步,将数字化的思想理念融入文物保护和传承发展的全过程,让文物“活起来”“传下去”。由于文物本身的不可再生性和不可替代性,若对馆藏的文物缺乏系统化的信息采集,一旦博物馆发生人为不可控的意外灾害,必将会为后期文物的修复工作带来巨大的影响。如洪涝灾害就导致世界各地大量的文物艺术品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毁,乔尔乔·瓦萨里《最后的晚餐》这幅名画在水中浸泡了将近12个小时,导致画像被分成了5部分。除此之外还有火灾、地质灾害等,都会对文物造成无法估计的损害。

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为新时期的文物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运用现代化的计算机信息技术,使博物馆的文物采集工作由“二维”走向“三维”,突破对文物保护方式的限制,最大程度延续文物生命,使其在新时代依旧焕发无限的生机。如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就将三维数字化技术运用到了石质文物的保护工作中,对保存状况并不是很好的石刻文物,如进士题名碑,有计划性地开展三维数字化扫描采集保护工作。在充分保障文物安全的前提下,依托先进技术和精密仪器对文物进行不接触性的测量操作,以保证文物信息数据和图像信息的精准性,实现对石刻文物全方位的数字化管理和保护。数字化技术为新时代的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了新的选择路径。

运用虚拟现实技术(VR技术),使文物数字化、图形化

文物保护和文物传承理念的创新

文物的价值不仅体现在文物的物质价值上,其蕴含的深厚人文精神价值也不可忽视。新时代下的博物馆管理工作重心应该由文物保护的“物化本体”转向文物传承的“人文精神”[5]。人们不仅要重视文物的本体保护,更要重视文物背后人文精神的传承和发展。传承者需创新文物保护和传承的发展理念,发挥文物活化利用价值,为新时期我国的文物保护和传承探索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1.文物本体保护理念的创新

我国的文物保护事业经过长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国家的扶持下,各级博物馆基础设施齐全,更不乏与世界科技水平相接轨的精密仪器的批量使用。从文物出土环节实现对文物的全方位保护,保证文物的信息收集和数据分析的实效性。在对文物的保护和修复过程中运用新型文物保护材料,如羟基磷灰石材料在近些年就通常被应用在甲骨文及石质文物的保护工作环节中[6];在对纸质文物的保护中,为防止文物变质和酸化,使用无酸纸对其进行保护,上海博物馆对无酸纸在文物保护过程中的使用提出了细化的标准[7],对无酸纸的生产工艺提出了新的要求,充分保障了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在文物保护工作得到长足发展的同时,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是究竟什么才是文物保护的目的,是只需要将文物以“物化本体”的形式在安全的环境下完好地留存下来,还是要继承和发扬文物本身所蕴含的人文价值。新时代的发展需要博物馆转变、更新对文物保护和传承的思维,突破文物保护的固化思维,构建古今文化共享模式,以文物为载体,近距离、深层次地理解和欣赏多元化的古代文明,完善当代人的审美体系和加强当代人精神世界的构建,为文物保护和传承的有序性、可持续性发展创造条件。

2.文物传承的“活化”理念创新

当下,各个博物馆亟须转变的是对文物保护仍停留在具体化的“物”这一层面的现状,要发掘和传承文物的精神价值。在做好文物本体的保护工作后,就要深层次开发文物的抽象性价值,通过对文物的修复和研究,让人们能够跨时空了解文物的故事,进而领会文物所处时代的历史风貌、人文气象。如参观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通过一尊尊排列整齐有序的兵马俑,可以使参观者产生强烈的精神震撼。在秦兵马俑发现45周年之际,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院等组织推出了“平天下——秦的统一”这一大型文博展览活动,生动形象地向前来参观的社会大众展示了秦人的发展历程以及秦始皇一统六国的豪迈壮举,还举行了“学写秦小篆”的文化教育活动,充分发挥了文物的人文价值和教育价值[8]。大众通过博物馆的文物展览及讲解活动和自身的参与,充分了解了秦文明对中华文明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秦统一的重大历史意义,提升内心深处对文物蕴含的价值以及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从而坚定文化自信。

3.文物保护与传承载体的创新意识

在新时代要想让文物“活起来、传下去”,博物馆需要找到一条能与社会大众进行有效沟通的道路,在保障文物安全的前提下,采用大众易于接受、便于理解的形式,进行文物宣传和推广。同时,也需要利用多元化的手段,打破古今界限,揭示文物蕴含的隐藏信息,给大众带来跨越时空的情感体验,让人们的生活与文物以及博物馆展览活动紧密联系起来,在提升博物馆文博活动趣味性的同时,保证文化的深度、广度和厚度,使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和传承工作走向年轻化,从而唤醒大众的文物保护意识和文明守护意识。

THE END
1.图形化编程教程有哪些优势图形化编程是如今许多孩子学习编程的方法,让孩子依靠那样的编程专用工具能够更强的去学习培训。那么,图形化编程教程有什么优点?多少岁的孩子能够 学习培训?图形化编程教程拥有浅显易懂的优势,并且作用很强劲,让孩子学习起來没工作压力,一般 4岁的孩子就能够 去学习培训那样的课程内容。https://m.youkee.com/wenda/8526.html
2.图形化编程:未来教育与创新技术的交汇点图形化编程科技创新主题实现个性化教学:借助于丰富的图形化编程资源库和灵活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定制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使得编程教育更加精准高效,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 二、图形化编程在技术创新中的角色 降低研发成本与周期:图形化编程简化了软件开发流程,通过拖拽式操作代替传统的文本编写,https://blog.csdn.net/cwhans/article/details/135727028
3.imec观点:微影图形化技术的创新与挑战此篇访谈中,比利时微电子研究中心(imec)先进图形化制程与材料研究计划的高级研发SVP Steven Scheer以近期及长期发展的观点,聚焦图形化技术所面临的研发挑战与创新。本篇访谈内容,主要讲述这些技术成果的背后动力,包含高数值孔径(high NA)极紫外光(EUV)微影技术的进展、新兴内存与逻辑组件的概念兴起,以及减少芯片制造对环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2305/447072.htm
4.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范文6篇(全文)六、创新思维的境界超越: 1、前提超越; 2、逻辑超越; 3、关系超越 2章 一、人具有潜在创新能力的社会依据: 1、创新本质上是社会需要的产物; 2、创新是个人回应社会挑战的需要; 3、人人都有无限的创新空间 二、个体创新的生理基础: 1、人从整体上就是生物创新的产物; https://www.99xueshu.com/a/zmwxlbgoiton.html
5.第8周教学活动安排(小学)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将于2023年11月2日(周四)与11月9日(周四)开展区级信息化项目鉴定工作,请项目学校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1) 项目鉴定报告 (2)奉贤区教育信息化项目成果鉴定表(学校盖章版2份) (3) 奉贤区教育信息化项目实施主要活动一览表 将以上资料以学校命名的压缩文件上传至“ftp://ftp.fxedu.cn/教育学http://www.qxxx.shfxjy.cn/tzgg/158834.htm
6.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报告在一节数学课上,为了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得,教师画了一个含有许多个平行四边形的图形让学生去找出图中的平行四边形。如果老师想培养某个学困生学习的兴趣和学好几何的自信心,就让这个学生来回答,他一定能找到几个的,此时此刻,老师应及时给予肯定性评价,他会很有成就感的,并继续很有https://yun.nxeduyun.com/index.php?r=space/school/portal/content/view&id=741166
7.信息技术心得体会(精选30篇)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信息技术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信息技术教师。 2、信息技术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育系统本身的需要。https://www.wenshubang.com/xindetihui/2997007.html
8.河南工业大学:“AI+”智慧教学一体化创新管理与应用实践挖掘校本资源和学校设备设施条件,依托课堂生态体系和AI在线教学平台,多次研讨“AI+”智慧教学一体化创新管理应用新方案,通过课堂教学资源的积累和在线督导系统的运用,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生态体系平台灵活开展教学直播研讨、技术交流、观摩教学、自查反思等教学教研交流;通过AI赋能教学场景,开展智慧教学专项研究,促进智慧教学的水https://jyt.henan.gov.cn/2024/09-24/3066481.html
9.计算机应用论文(15篇)随着我国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几乎运用到我国的各行各业,计算机所涉及到的的计算机技术以及管理系统已经较好的融为一体,同时现代计算机的发展能够实现人和计算机之间的交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计算机的技术得到了较好的发展空间,其计算机的领域的非数值应用对于科学技术的进步有较大的促进作用随着20世纪40年代第三次https://biyelunwen.yjbys.com/fanwen/jisuanji/733912.html
10.(精选)小学数学教学的心得体会15篇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引导学生理解借位打点,比如你问别人借东西,需要询问别人,或者你也会打欠条,那么借位打点是通过数学的语言来表达事物的发生过程。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通过学生熟悉的事物让学生自己去感悟。 在数学课程教学中,开展课题研究无论是对教材的开发研究,还是对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对教师https://www.jy135.com/jiaoxuexinde/2437439.html
11.多项车辆信息安全标准发布,对自动驾驶发展有何影响?随着全球汽车产业向智能化转型,我国的汽车制造商面临着来自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通过实施《汽车整车信息安全技术要求》和《汽车软件升级通用技术要求》,我国企业将能够在全球市场中确立信息安全和软件管理的领先地位,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 3 促进技术创新 这两项标准将推动企业在信息安全和软件管理领域进行更多的技术创新。https://www.eet-china.com/mp/a342496.html
12.PPT演讲力:大树法则卡内基《借演讲发挥影响力》,2006年,参加至少4场以上演讲培训;核心内容是一致的,更好读,更有借鉴意义,更多框架具有操作性。1)作者帮我们把内容更好地结构化和图形化,更容易记住;2)加入了新概念,新热点,新故事,举的例子是马云,小米,罗胖子;3)HIT故事结构- 幽默,MTV定位法 – 行业里的大V等等。https://www.douban.com/note/827211502/
13.校刊《落花有生》第九期莘县国棉学校汇报:展示记录单,有的小组有圆形,为什么没用圆形来摆?……看来,测量图形面积用正方形最合适。可以看出大家利用正方形摆,哪一个包含的个数多,它的面积就大,是这样吗? 思考:可是,有的组2号摆了9个正方形,有的组却摆了36个?难道摆36个的比摆9个正方形的大一些吗?(用的正方形大小不一样……)看来,因为正https://sxjyy.lcedu.cn/index.php?r=space/school/theme/content/view&id=821517&cid=2340209
14.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杂志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主办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高等数学的全面改革提供了丰富的途径。各类网络教育平台的使用,使学生增加获取高数知识的路径,调动学生对高数的兴趣,对优化高等数学教学成果具有正向影响。利用信息化教育手段创新教学观念,改善教育内容,促使理论教育、新媒体辅助教育等环节融合为有机整体,使高等数学教育充满生机和活力,调动学生高数学https://www.youfabiao.com/jxdlzyjsxyxb/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