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荐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教监管〔2023〕2号)要求,推动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教育强国建设,教育部决定分三批启动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建设项目。现就开展首批推荐工作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的

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在课程资源开发、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方式变革、教育评价改革、场所场景构建、社会力量整合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先行先试,破解难点堵点,探索科学教育实施有效途径和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构建大中小学段纵向贯通、校内校外横向联动的发展格局,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和制度创新成果,切实发挥辐射引领作用,提升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和水平。

二、重点任务

(一)实验区工作任务

1.建立健全科学教育工作机制。加强科学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地方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长效工作机制,充分利用教科研、装备、督导等多方面力量,探索机制运行的有效方式和内容,形成横纵贯通、协同配合的工作体系。

4.实施科学教育提质计划。聚焦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教学评一体化、跨学科学习、课程资源开发等重点难点,探索区域科学教育有效模式,形成一批特色学校、名师队伍和优质课程等。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强化实验能力考查,将实验操作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探索科学教育多元评价方式,建立学生科学素养评价模型、指标体系和评价工具,加强科学教育质量监测,形成校内科学育人的系统方案。

5.创新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探索“学校+科学教育场馆(基地)共建”“大中小学科学教育共同体”“城乡科学教育联盟”等创新模式,建立校内外常态联动机制。率先落实“少年科学院”“‘千家万馆’科学教育总动员行动”“中西部地区科学教育场所援建工程”等重点项目,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良好格局。

(二)实验校工作任务

1.建立科学教育统筹保障体系。成立学校科学教育组织领导机构,制定具有特色的校本实施方案,配强科学副校长、科技辅导员和具有理工类硕士学位的科学类课程教师,持续提升教师科学素养与教学能力;建设科学探索实验室、综合实验室、创新实验室、科学活动园等,配齐配好实验仪器设备和资源等,为科学教育教学提供软硬件支撑。

2.加强科学类课程建设。开足开齐开好科学类课程,推进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协同育人。立足学校特色,因地制宜构建学校科学类课程与资源体系,加强综合课程开发,形成内容丰富、领域宽泛、学段衔接、分层分类的科学类课程群。创新课程实施机制,开好必修课和选修课,打破固定的班级、学科和课时安排,对有潜质的学生早发现早培养,满足多样化学习需求。

3.强化实验探究教学。将实验和探究实践教学纳入教学基本规范,制作科学实验和探究实践教学手册,强化实践性教学要求,增加实验课比例,规范实验安全管理。针对不同学段精心设计实验等实践性教学内容,注重与多学科融合教育、人工智能教育、社会实践等有机结合。创新教学方式,倡导启发式、探究式、项目式学习,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等。

4.拓展科学活动资源。广泛利用校外优质资源,将科学教育纳入课后服务,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科技社团与兴趣小组活动。与具有科学教育功能的机构(馆所、基地、园区等)建立常态合作,深入开展“请进来”“走出去”活动。鼓励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支持学生随时随地开展科学活动。

三、申报推荐

(一)申报要求

2.实验校申报要求。(1)学校高度重视科学教育,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带头干,设有科学副校长,能够不断健全教学部门牵头,教育技术装备、财务等多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2)具有可持续的科学教育经费投入计划。(3)科学教育基础较为扎实,能够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规范使用审定教材,可以满足实验室和教学装备配置标准,具有一定的校本课程、特色课程开发与实施经验。(4)科学类课程教师和科技辅导员数量满足教学需要、结构合理,教学方式多样,勇于开拓创新,科学教育成果显著。(5)能够联合校外资源与力量,在“请进来”“走出去”双向互动开展科学实践活动方面走在前列。(6)能够建立科学教育激励机制,对贡献突出的教师有相应的激励举措。

(二)推荐程序

按照县级或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自主申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荐、教育部组织专家评估确认的程序进行。

1.自主申报。实验区原则上以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为单位申报,具备较强统筹能力的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也可申报,鼓励共同富裕示范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等积极申报,申报工作须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实验校可以学校为单位单独申报,也鼓励学校作为主体单位与合作较为紧密的科技馆、青少年宫、高校、产业园区等单位联合申报。申报单位自主申请并填写申报表(见附件1、2),按程序逐级统一报送至省级教育行政部门。

2.省级推荐。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专家组对申报单位材料进行审核,按照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确定推荐对象,向教育部提出推荐意见和后续拟给予的具体支持措施。各省份推荐实验区不超过5个、实验校不超过40所,名单在省内公示。组织工作过程中,坚持实验区和实验校不交叉、各类型区域和中小学校广覆盖原则,统筹兼顾,适当向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及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

3.审核确定。教育部成立专家组,对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报送材料进行把关,确定公布100个左右实验区、1000个左右实验校名单。

四、组织实施

(一)统筹保障。教育部负责实验区、实验校的整体统筹。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加强本省实验区、实验校建设工作统筹管理。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发挥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机制作用,积极争取地方党委和政府支持,在政策、经费、师资和资源等方面加大保障力度,为改革创造有利环境。

(二)过程管理。实验建设周期一般为3年。实验区、实验校要因地、因校制宜,研制推进科学教育的工作方案并有序组织实施。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本省实验区、实验校建设加强过程指导,强化跟踪问效,定期组织研讨交流,认真总结凝练经验。教育部将组建专家团队,进行专业指导,推广改革成果。

(三)建设评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每年底组织开展实验区、实验校建设成果验收,并将验收情况报送教育部。教育部将依托专家团队开展调研指导和工作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实验名单进行动态调整。

五、有关要求

邮寄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单大木仓胡同37号,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100816。

THE END
1.喊你一起玩”——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学生科学实验锦集(25)鼓楼区全面推进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建设,努力提升中小学校科学教育水平,拓展科学教育活动资源,构建丰富多彩的学生实践活动,为学生搭建创新探索的科学舞台,全区域开展“课后科学小实验”活动。 在当今时代,科学实验技能的培养对于小学生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zNzIwMjA4Mw==&mid=2649475038&idx=3&sn=cd6b469b2af5d4eb1fdb550dbb4483a0&chksm=f1832b6e8da0a7f5f71fe76418c868de1f2799ae17f59d3f08fcb4f07bb6f2642b7f1f26142d&scene=27
2.教育部公布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名单央广网北京2月1日消息(记者冯仪)近日,教育部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荐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的通知》(教监管厅函〔2023〕12号)要求,在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荐基础上,成立专家组,对推荐材料进行审核,并履行相关程序,拟确定124个实验区、994所实验校。为加强东中西部协同探索,拟以协同组形式开展实验https://www.163.com/dy/article/IPRQN2RB0514R9NP.html
3.省教科院附小入选全国首批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杭州新闻中心这两天,教育部公示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名单,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小学入选。 对于科学教育,学校一直很重视,在课程融合创新、科教资源建设、教师专业成长、实践活动开展等多个维度,不断探索和深耕。 先来说课程。学校利用单元整体教学的方式,优化教材结构,并利用项目学习,优化了课堂,提升了教学质量。https://hznews.hangzhou.com.cn/kejiao/content/2024-04/03/content_8710638.htm
4.这个全国性中小学论坛在十二中举办中小学导读:2024年5月15—17日,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第一协同组协同发展与创新人才培养论坛在北京市第十二中学成功举办。 为了落实国家人才发展战略,探索基础教育阶段创新人才培养有效路径;扎实做好全国首批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科学教育协同发展,推进全国科学教育实验校跨区域协作。2024年5月15—17日,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http://www.edutoutiao.com/zxx/15024.html
5.2023年12月《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申报表》.pdf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申报表 省(区、市)、兵团:地市(区县):学校: 地市(县)级教育政部门 姓名:联系电话 联系人 姓名联系电话 校长 职称电子信箱 姓名联系电话 科学副校长 职称电子信箱 联合申报单位 (如无,可不填写) 实验校简况 学校性质 (小学、初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113/8110057121006025.shtm
6.东莞中小学科学教育案例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优秀案例南方+下来,以申报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为契机,积极构建完善的科学教育工作机制,优化科学教育发展规划,强化区域性科学教育基地和“双特色”项目建设,实施科学教育提质计划,以及创新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等措施,形成具有东莞特色的“上下贯通、内外融通、部门联通、人人参与”的中小学科学教育新格局。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401/15/c8504476.html
7.上地实验小学走进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自然科学基础实验中心作为上地学区“大中小学协同科学教育、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第四届科技节承办高校之一,9月27日,上地实验小学师生及家长一行40人走进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自然科学基础实验中心,中心为学生量身订制了科学家精神讲座、制作类科学实践活动项目,通过活动激发青少年对科技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提https://news.ustb.edu.cn/info/1114/59873.htm
8.襄阳市新华路小学被确定为全国首批科学教育实验校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公示了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名单,襄阳市新华路小学被确定为全国首批科学教育实验校。 近年来,樊城区教育系统积极响应国家“双减”政策,坚持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活动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参与科技发明创作,让科技教育作为推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 https://hb.cri.cn/2024-02-05/b4f94234-24a6-b6b5-a6e4-6ec74ad6448f.html
9.重建生态:价值与系统的力量——第七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11月启幕曹培杰(博士,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未来学校实验室副主任) 一节课就是一个世界 胡马(广东省东江广雅学校敦敏少年中医传承学院院长) 有“戏”的教育更精彩 何家伟(著名导演,新加坡第一个专业偶剧团“十指帮”的创始人) 让孩子在真实场景中学习 陈杭(杭州云谷学校小学科学首席教师) 在这所自带“科学”基因的https://sghexport.shobserver.com/html/toutiao/2020/08/26/250533.html
10.全国协同教研!泉州市晋光小学参加全国首批科学教育实验校第十一近日,全国首批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第十一协同组开展主题教研活动——“特色科学课程设计与实施案例分享”,泉州市晋光小学及协同组共20所全国各地的学校参加此次活动。活动以线上直播与线下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展开,协同组各校代表分享了他们在特色科学课程设计与实施方面的宝贵经验和成功案例。 https://finance.sina.cn/2024-12-17/detail-inczttzv1774125.d.html
11.科学教育工作计划其次,将科学教育落实到艺术、体育、劳技、社会实践,学科课外活动中,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展示其创造能力的舞台,鼓励学生进行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小设计、小实验,培养学生自信心、好奇心、灵活性、自主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动手能力和交际能力。https://www.9136.com/shiyongwendang/gongzuojihua/109164.html
12.我市入选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优秀案例近日,我市科学教育喜讯连连。教育部公布全国“双减”及科学教育工作优秀案例评选结果,我市《江苏无锡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培育未来卓越工程师》入选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优秀案例。从省教育厅传来好消息,无锡市被拟推荐为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 近年来,我市把工程教育作为科学教育的一方面,着力推进实施,形成无锡https://wxrb.com/doc/2024/01/31/331678.shtml
13.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识以领之,方能中鹄—全国中小学班主任专业技能秋风丝丝凉,学习正当时。长清区实验小学一行10人,在德育处主任张莹莹的带领下,分别于9月19日,20日赴济南参加了“新时期全国中小学班主任专业能力提升与家庭教育指导高级研修班”。 培训会上,张国宏老师聚焦家校共育这一主题,做了题为《新时期家校共育新策略——班主任如何“借力家庭与家长”的思考》的分享。林志超https://cqsyxx.jndjg.cn/index.php?r=space/school/portal/content/view&id=662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