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推进,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照亮了教育的未来。平台汇聚了海量的优质教育资源,涵盖了各个学科领域,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知识世界的大门。
本案例不仅展示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在助力课后服务中的巨大潜力,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参考。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为孩子们创造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未来的道路上闪闪发光。
三、实施举措
(一)确定目标和需求
在信息科技课后服务开始之前,需要先明确信息科技课后服务的目标和需求。通过调研和与学生、家长、教师的交流,确定了以下目标和需求:
1.目标
提供个性化的信息科技辅导和支持,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信息科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2.需求
提供丰富多样的信息科技课程资源。
支持在线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和指导。
(二)制定课后服务计划
根据目标和需求制定了详细的信息科技课后服务计划:
(三)实施阶段
本案例以信息科技课后服务《游戏中的博弈策略》为例。
1.前期准备
图2信息科技课后服务
2.课程目标
理解博弈的概念,能够举例生活中的博弈,并思考其中蕴含的博弈知识。
了解判断表达式的构成以及条件表达式的值。掌握选择结构程序的一般结构if…else…,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
能针对简单问题,分析问题、设计Python编程算法,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计算思维。
让学生明白解决任何问题都应具有清晰的思路和步骤、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树立利用科技改变生活、回报社会的观念,树立正确的信息社会责任。
3.课程实施
【课前准备】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计算机,Python编程。
图3信息科技课后服务群教师指导过程
为了巩固和提高对生活中的博弈论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最常见的猜拳游戏入手,体验游戏中的博弈。如图4所示为学生自主观看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资源。
图4学生自主观看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资源
【新知探究】学生分析判断当玩家与电脑在不同情况下的输赢情况。通过学生语言描述,教师引导完成对猜拳游戏的流程图的设计。学生根据选择结构的一般形式,观察Python编写注意事项。学生完成对猜拳是否平局的判断,通过实现对流程图的编写。如图5所示为学生分析游戏中的博弈策略,进行流程图构建。
图5学生分析游戏中的博弈策略进行流程图构建
学生思考在平局的基础上判断如何再进行猜拳输赢的判断,完成对猜拳输赢的判断,通过流程图实现对Python编程的代码编写。教师引导学生多次运行,体验不同的运行结果,完成简易代码的人机对战,实现人机猜拳,体验游戏里的博弈。如图6所示为学生尝试用Python编程解决游戏中的博弈。
图6学生尝试用Python编程解决游戏中的博弈策略
【总结反馈】最后,通过完成群投票巩固新知,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如果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的过程中遇到了问题或者有疑问,他们可以随时向老师请教并与老师进行交流和互动,以获得反馈和指导。并对学生课堂表现及时评价反馈。如图7所示为学生课堂表现评价。
图7学生课堂表现评价
最后,继续引导学生观看视频进行德育渗透:在外交博弈中,外交官不仅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弱点,还要理解其他国家的意图和行为方式。然而,“弱国无外交”,从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到今日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国家强大才会有外交。同样地,我们作为学生也要了解自己的能力和潜力,并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为社会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如图8所示为学生观看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资源进行德育渗透。
图8学生观看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资源进行德育渗透
4.总结反思
通过观看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视频《生活中的博弈论》,开展信息技术课后服务。通过信息科技课后服务交流群及时将学生的课堂表现反馈给家长。通过这一系列的学习和实践过程,学生将能够更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游戏中的博弈论,并且能够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工作当中。全面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信息意识、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树立正确的信息社会责任感,全方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图9对信息科技课后服务的满意度调查
四、成效与反思
(一)案例成效
1.本案例充分利用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上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和前沿性的丰富资源。
通过整合这些资源,为孩子们提供了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材料。通过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资源,为学生提供在线学习的信息科技课后服务,在设计课后服务项目时,充分考虑孩子们的兴趣和需求。通过观察和沟通,了解每个孩子的特长和爱好,然后结合平台资源,为他们量身定制了适合的学习活动。展示了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深度融合。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打破了传统教育的局限,实现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2.本案例利用智慧中小学APP促进了家校沟通。
沟通家长是孩子学习的重要伙伴和支持者。课后服务项目的成功还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本案例通过智慧中小学APP创建信息科技课后服务群,及时将学生的表现反馈给家长,加强家校沟通与交流。通过加强家校合作,可以让家长更加了解和支持学校的课后服务项目,并邀请他们参与到孩子的学习过程中来。从而提高项目的实施效果。这种家校合作的模式有效地提高了课后服务的效果。
3.本案例促进了教师数字素养,培养了学生信息素养。
这种创新方式将信息科技课程与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和支持,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便捷了课程开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师通过“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智慧中小学APP”的形式丰富了课后服务的开展,信息科技课后服务达到了更好的效果,提升了教师的数字素养。
(二)案例反思
依托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信息科技课后服务案例展示了平台在丰富教学资源、增强家校互动性和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能力方面的优势。然而,在资源筛选、学生互动、教师角色转变和技术支持等方面仍需改进。总体而言,这是一个有益的尝试,为了确保课后服务能够真正发挥作用,我们需要持续探索和创新,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科技素养,以更好地发挥信息科技课后服务的真正价值。
五、案例点评
在本案例中,我们看到了一场关于课后服务的变革,它源于老师的创新想法和对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深入了解。经过精心策划和组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本案例极大地丰富了孩子们的学习体验。通过利用智慧教育平台上的丰富资源,老师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机会。这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展示了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巨大潜力。通过充分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我们可以打破传统教育的局限,为孩子们提供更加灵活、高效的学习方式。深入了解孩子们的需求和兴趣,将教育与兴趣相结合,取得良好的信息科技课后服务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