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意见》。
其中,《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意见》中提到要加强实验教学与多学科融合教育、编程教育、创客教育、人工智能教育、社会实践等有机融合,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现在小星来带大家具体看一下,这三份文件对我国中小学生究竟有何影响。
一、试题要注重考查思维过程和创新意识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提到:
“要按照课程标准进行教学,学什么,考什么,而不是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
《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指出,严格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科学命题,取消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促进学生认真学好每门课程,完成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学业。
在提高命题质量上指出:试题命制既要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要注重考查思维过程、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不同学科特点,合理设置试题结构,减少机械记忆试题和客观性试题比例,提高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试题比例,积极探索跨学科命题。
传统教育中的“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已经不符合当下及未来的考试方向。
未来教学中更多的是注重对孩子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考试内容也将趋于对孩子综合能力的考察。
二、大力推广编程教育、人工智能教育
《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意见》指出,实验教学是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规定的重要教学内容,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
为了完善实验教学体系,教育部要求注重加强实验教学与多学科融合教育、编程教育、创客教育、人工智能教育、社会实践等有机融合,促进传统实验教学与现代新兴科技有机融合,切实增强实验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效果。在实验教学中要遵循学科特点,积极推动学生开展研究型、任务型、项目化、问题式、合作式学习。
由此可见,随着人工智能作用的日益凸显,编程教育、人工智能教育已逐步成为当前及未来教育变革的重要方向。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模式的革新,对孩子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由原来的以成绩为主,到现在更重看孩子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
其中从2013年,浙江省提出《深化高考改革试点方案》,信息技术(包括编程)正式纳入高考;
三、2023年前将实验操作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实验教学意见》要求把学生实验操作情况和能力表现纳入综合素质评价;2023年前要将实验操作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考试成绩纳入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依据;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有条件的地区可将理化生实验操作纳入省级统一考试。
从本次教育部发布的文件中,可以得出,我国的教育领域方向将从原来的“唯分数论”到现在的“以实验教学为重点”。其中多次提到的编程教育、人工智能教育以及注重孩子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的培养等内容,都在传达着,未来教育变革的趋势及学习编程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