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年会暨第十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研讨会圆满召开

2018年11月18日上午八点四十五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年会暨第十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中北校区科学会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小学信息技术专家、学科教研员与一线教师等众多代表齐聚一堂,为规划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美好愿景进行了深度研讨和热烈交流。

会场座无虚席

中国教育学会秘书长杨银付首先为大会致辞,他围绕国家教育改革现代化的目标和创新教育对公民信息素养培育的需要,指出信息化的重要作用不仅渗透于互联网+交往、互联网+交通、互联网+消费等社会生活层面,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而且互联网也带来了重大的教育变革,为全面素质教育的实现保驾护航。杨秘书长描绘了一个未来教育的场景,它将以开放、共享、平等为主要特征,相信在新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背景下,这一天终将到来。

中国教育学会秘书长杨银付为大会致辞

华东师大副校长任友群教授为大会致辞并做主题报告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研室主任徐淀芳为大会带来题为“新时代课程改革的现实需求与意义”的主题报告。徐主任从党的要求,社会需求及人民的需要这三个层面谈课程改革的现实意义,认为课程改革要扎根中国传统文化,着眼于未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要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他还认为在以信息化带动教育发展的实践中,信息技术的理解和应用更要脚踏实地,不能完全依赖于物理及技术环境,而是要提供更多的信息化资源,让学生能够自主,个性化的学习。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主任徐淀芳为大会做主题报告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丽教授为大会带来主题报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熊璋教授的报告主题为“信息素养与计算思维”,他谈到人工科学是用来解决人的问题的,其核心是计算思维。计算思维不是计算机的思维,而是面向所有人的思维。熊教授强调计算思维并不仅是人在计算时候的思维,而是人们在全新的信息化环境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互动交流的一种独特思维方式。他认为在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完全融合的环境下,计算思维不是计算机的思维,是人的思维,这种思维的培养是与现实信息化生活情境结合在一起,帮助体验到计算思维在信息社会生活中的意义作用。他建议老师不能像百科书一样呈现知识点,而是要创新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熊璋教授为大会做主题报告

首都师范大学樊磊教授的报告主题为“信息计算新课标与科技、信息综合课程落实”,他从课程结构的角度对课程标准进行了深度解读,认为课程要避免出现与物理世界脱离的情况,他通过程序设计和计算机语言学习的案例,介绍了数据、算法、信息系统、信息社会在各模块中的教学实施方式,强调教师应注重学生思维的培养,而不是编程工具的重要性。

首都师范大学樊磊教授为大会做主题报告

北京师范大学黄荣怀教授的报告题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环境与学习工具”。他在对国际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比较的基础上,概括了国际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数据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等特征,从核心概念、学科方法、技术工具分析了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的方法与策略,并和在场学者一起探讨了将计算思维培养纳入STEM教育的可能性。

北京师范大学黄荣怀教授为大会做主题报告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主任董玉琦教授发表了主题为“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国际经验”的报告。他通过国际比较方式从课程定位、课程价值、课程内容、学习方法和实施学段五个方面分析了近五年来教育发达国家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趋势。针对必修和选修课程结构,阐释了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学习的重要意义,论证了小学、初中、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一体化建设的现实需要。

上海师范大学董玉琦教授为大会做主题报告

美国普渡大学教授、紫江学者张华华老师进行了“以计算机化考试进行信息技术课程学业测评”的主题报告。他介绍了信息教育技术进入上海的历程,分析了自适应测评的当前问题在于科研考试的科研人员严重缺乏、应试教学和考试公平性不足等。他从浙江高考作文题目设计出发,提出智慧评测要保证样本的不变性、高信度、高效度,并且与大数据结合。张教授还就“国民教育应该重视成就考试还是能力倾向考试”的问题强调了认知诊断和自适应考试的关键作用。

张华华教授为大会做主题报告

(撰稿:何恺维,韩庆慧,武美玖,于潇雪,刘冠群)

(撰稿人:路晓旭、林海倩)

第三位是费海明,来自宁波江北区教育局教研室,他的演讲主题是“联结现实智创未来——人工智能背景下创客教育的江北实践”。他从三个部分展示了创客教育——创客教育行动背景、创客教育实践创新、创客教育成果收获。他将板块比作骨架,资源比作血肉,策略比作筋脉。

第四位是汪玥辉,是上海大学附属中学的一线教师,他的题目是STEM教育推动校园创客运动。他谈及stem教育与校园创客的关系——stem教育给校园创客提供了好的模板。他介绍了三个项目活动——“呼吸灯——彩色LED调光”、“二进制灯——Arduino控制LED灯组”、“动态手摇LED字幕灯”。

第五位是沈利彬,来自浙江师范大学秀洲国家高新区教育集团,主题是基于STEM理念的创客教育。他给我们展示了几个案例:1、三年级科学《磁铁》,用视频演示了一个双开门的笔筒2、四年级科学《声音》展示了一个声音传感器,根据不同的分贝亮不同的灯3、四年级下《点亮小灯泡》,演示一个钟表,每秒亮一个灯泡4、四年级科学《做个小开关》,设计了安全过斑马线灯5、五年级科学《光》,依据两块光传感器的光度差设计了“向日葵”花盆。

第六位是来自西南位育中学的信息技术老师刘虹娇,介绍了上海市西南位育中学STEM课程设计。她举了一个案例《JavaScript像素图处理》。主要是通过像素的处理来讲解for循环语句的用法,课程先从把每个像素改成红色开始,再拓展到把图改成灰度图,一步步地将问题深化,更深度地学习编程。

第七位是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研一的学生高佳平,他的主题是STEM课程实施的核心——构建体系化的思维模式。他讲了stem课程的价值——通过学生自主构建的思维体系,转化成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案,指出了stem课程的教学问题——本质上在于思维的固化教师的引导只起到表层作用,提出了如何构建正确的思维活动的建议——STEM教育要做得是将其灵活运用,内化迁移,能够同真实情境对接起来,综合地解决问题。

第八位是王鲲,是上海大学附属学校的数学老师,她给我们展示了基于STEM的初中数学创新课程设计。从三个方面体现创新的课程设计:1、利用信息技术,制作课前预习的微课——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时,课前播放的微课视频2、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习《平移》时,播放两段不同的视频3、利用信息技术,突破课堂教学重、难点——在学习《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借助几何画板演示两圆处于不同位置关系。

第九位是来自上海杰纽士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胡作,他介绍了会唱歌的蜂鸣器的课程。基于教学设计,他给我们演示了认识蜂鸣器的教学流程。流程分为五步:1、Engage:音乐响起来2、Explore:蜂鸣器3、Explain:音乐编写4、Extend:创意拓展5、Evaluate:总结与评价。

最后以为是薛耀锋老师,是华东师范大学的副研究员,讲述了基于3D打印的创新课程设计与实践。他先从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两个角度介绍了3D打印的创新课程,之后讲述了123DDESIGN教学的技巧与建模,接着还展示了11个案例——重心的奥秘、电路原理、力学与桥梁、自制电动机模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齿轮传动等。最后还汇报了一下研究过程和项目成果。

(撰稿人:励挺)

(摄影:何恺维)

工作坊三:信息技术教师技能训练的新视角——华东师大的探索

11月18日下午,工作坊3在文附楼111召开,会议以“信息技术教师技能训练的新视角——华东师大的探索”为主题,在陈向东、高丹丹老师的主持下顺利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60多名教师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议的前半场由陈向东老师主持。会议开始,陈向东老师抛出主题“IT教学技能训练:实践与理论”,简单介绍了该课程的发展概况,及当前课堂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进而引出课程变革的必要性和三种实施途径,从共享调节、共享任务理解、概念转换、身份认同四个理论视角对教学技能训练这一途径进行了深入探索和交流,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愿景。

最后,徐斌艳教授、谢忠新教授对本次会议作了总结,在场老师和同学认真学习报告的精髓,进一步开阔了学术视野。

(撰稿人:张亚林、童方圆)

工作坊四:设计思维——创新教育不可或缺的使能方法论

11月18日下午,工作坊4在文附楼209召开,该会议以“设计思维——创新教育不可或缺的使能方法论”为主题在闫寒冰老师的主持下顺利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50多名教师参加了此次会议。

在STEM教育和创客教育中,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学生在面对设计产品等挑战时会束手无策,他们需要脚手架来帮助他们提高设计思考能力,也就是他们需要养成设计思维。基于此,会议主要招募了一群对STEM教育、创客教育感兴趣,致力于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师,通过讨论、互动等方式帮助教师探索设计思维的6个步骤:如何发现问题、如何集思广益、如何设计方案、如何快速原型、如何评估修订、如何演进发展。

会议开始,闫老师抛出问题“你是怎样培养学生的21世纪技能,如合作学习能力的”,很多教师认为“小组合作”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但也有教师提出反对意见,认为小组合作毫无用处,理由是在小组合作中会造成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局面,在场教师就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闫老师总结了双方观点,提出“只有能够发现问题才是有效的小组合作”。

在闫老师的带领下,会议以8人为一组共5个小组进行两个小组任务切身体会到设计思维的运用步骤。

在第一个任务中,闫老师向与会者展示了台湾设计师姚彦慈设计的餐具,并通过两个视频让与会者知道了“同理心”与“同情心”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并让与会者观看上课视频,以小组形式绘制同理心地图,小组内每个人都把自己的想法写在便利贴上,最后汇总在小组任务纸上,在场教师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很多小组甚至把任务纸贴满了。

第二个任务建立在第一个任务的基础上,通过同理心思维方式的习得,要求与会者指出课堂视频中出现的不便之处,结合自己的理解设计出更加人性化符合使用者需求的讲台。五个小组进行了紧张的讨论,纷纷交出具有小组特色的设计方案并上台进行讲解,在对话中教师们各自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会议的氛围被推向高潮。

一位来自沈阳的特级教师讲述了自己因为教学模式僵化而产生的困惑,表示这次会议给她很大的收获,这种设计思维工具的应用带给她很大的启发,以后将积极运用到教学中去从思维层面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会议结束后,各位教师依然继续留下来,与闫老师就设计思维进行深入的探讨,表示自己受益匪浅。可以预见这种设计思维工具的应用也将给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设计注入新的活力,进一步推动新技术在新时代学习环境下的教育教学应用。

(撰稿人:吴越)

(摄影:吴娜)

工作坊五: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与研究

2018年11月18日,“AI上未来智造者——人工智能教育研讨会暨‘人工智能精品课程系列丛书’发布会”在华东师范大学办公楼小礼堂举行,“AI上未来智造者——中小学人工智能精品课程系列丛书”正式发布。

优必选科技副总裁、研究院执行院长庞建新,优必选科技副总裁钟永,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王吉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副社长王健等嘉宾以及数十位教育专家、图书编委、一线教师、企业方代表出席了会议。

“AI上未来智造者”丛书计划出版10册,目前华东师大出版社已出版6册,分别为:《AI上神奇动物》、《AI上智慧生活》、《AI在变形工坊》、《AI上萌宠“小E”》、《AI超级工程师》、《AI的幕后英雄——Python》,其余4册将于2019年出版。

据悉,该丛书是人工智能教育应用领域里的最新成果,汇聚多位教育领域专家的学术研究基础和技术研发优势。多位教育界学者、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专家、教育部门管理者、一线科技教师为丛书的编写倾注极大心血,力图让这套教材以完整的体系走进全国更多的中小学,让学生在对人工智能的探索中,不断提升思辨能力与动手能力,普及我国的AI教育。

(撰稿人:卢鹏祥、潘志敏)

工作坊六: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2018年11月18日下午,由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工作坊活动于我校文附楼218举行,会议主题为“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建设的思考与探索”,参会人员主要是来自全国各省市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

会议开始,由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顾小清教授开场致辞,顾老师表示希望依托企业力量,开发学校课程,将人工智能+教育落实到中小学教育中。

紧接着,科大讯飞教育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刘邦奇介绍了科大讯飞公司关于人工智能+教育的目前发展情况。其中提到,科大讯飞与华东师大签署战略合作,建立了人工智能+教育联合实验室。

THE END
1.人工智能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教师2024年年初,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推荐工作的通知》,确定了184个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教师是教学中的关键一环,但当前我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师资面临诸多困境,如教师数量较少、人工智能素养薄弱、教学活动设计能力不足、课程教学内容深度不够等,优化人工智能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是促进中http://www.jyb.cn/rmtzgjyb/202406/t20240608_2111207109.html
2.教育部发文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不难看出,通知仅要求进一步完善信息科技、科学类、综合实践活动、劳动等课程中人工智能教育要求,以及提出探索将人工智能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养评价体系,似乎并未对人工智能是否纳入中高考范畴或将人工智能设为单独科目作出具体要求。#机器人编程https://m.dianping.com/ugcdetail/307982524?sceneType=0&bizType=29&msource=baiduappugc
3.人工智能课程将被纳入中小学基础教育人工智能将成为中小学必修课程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不同于高等教育,不是为了培养受教育者专业的技能、习得精深的知识,而是旨在为青少年打下未来身体发展、人格发展、学力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当今,人工智能被视为影响第四次工业革命和教育革命的标志性技术,人工智能基础教育的重要性也已成为社会共识。随着《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颁布,教育部https://blog.csdn.net/cccfroccc/article/details/120759605
4.AI专题5个策略,让人工智能教育真实有效落地专业教师匮乏。目前,绝大部分中小学校的人工智能教学由信息技术教师或科学教师担任,短时间内专业教师不可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补充。这说明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专业教师严重匮乏,农村和边远地区尤为突出,这已成为中小学开展人工智能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 课程资源短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应有统一的课程标准,因https://m.zxxk.com/article/794589.html
5.AI时代的教育该直面应对经济网面对记者“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是否给教育带来冲击和改变”的提问,北京市八一学校常务副校长王华蓓斩钉截铁地回答了两个字:巨大。 今年以来,人工智能技术在全球掀起阵阵巨浪。国内外互联网巨头纷纷进场,投身到这一场历史洪流之中,人类似乎已经正式开启人工智能时代。 https://www.ceweekly.cn/cewsel/2023/1017/426964.html
6.我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课程体系现状及建议——来自日本中小学引用请注明以下信息: 于勇,徐鹏,刘未央.我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课程体系现状及建议——来自日本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课程体系的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20,(8):93-99. 以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中心进行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已经到来,让年轻人在这个时代中生存并发挥主导作用,是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514198497&efid=5Q2Zm6SXUW4giXhiJI9SKw
7.中国人工智能教育网4月2日,全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课例展示和实验校申报动员会在广州市花都区新雅街新雅小学举行。本次动员会由北京爱宾果科技有限公司发起,是全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区建设项目在广州市的**次落地。该项目组将与广州市花都区教育局紧密合作,遴选区内超过30所学校成为首批花都区人工智能教育实验校,共同为广州花都青少https://www.caai-edu.cn/
8.新趋向!我国中小学阶段将要设置这些课程新闻频道央视网消息:近日,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指出人工智能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应逐步开展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建设人工智能学科,培养复合型人才,形成我国人工智能人才高地。 https://news.cctv.com/2017/08/27/ARTIQnzRZoQpOEvDnwpEaSTE170827.shtml
9.国务院发文确定中小学人工智能学科教育发展方向2015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 》中鼓励探索STEAM教育、创客教育等新教育模式。 2017年《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提出,为进一步加强小学科学教育,从今年秋季开始,小学科学课程起始年级调整为一年级。 上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其中明确指出应逐步开展全民智https://www.meipian.cn/r27imm7
10.新时代中小学教师发展中以《艺术课程标准》为导向的人工智能课堂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5]71号】和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教体艺[2014]1 号】对学校艺术教育提出的具体要求,加强人工智能与传统绘画技巧及美术教学的融合,针对北京市中小学美术学科智能性教学进行深入研究,解决当前中小学美术教师在一线创新https://www.eol.cn/news/hot/hangye/202401/t20240124_2556365.shtml
11.人工智能学习心得(通用28篇)逐步建立课程——空间——活动的人工智能教育活动实践,在论坛中也介绍了人工智能教育需要遵循学生各年龄层的学情特点,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大班STEM基础教学,第二轮实践教学建立社团校队,第三开展项目式专训,培育科技特长生,或者各年级年级培养学生人工智能教育的不同目标,小学低年级可以主要培养综合素养,小学高年级跨https://www.yjbys.com/xindetihui/fanwen/3342600.html
12.民生实事百姓有数⑨人工智能已走进各区中小学课堂为此,广州搭建并持续迭代优化“广州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学平台”。该平台提供配套教材课程、教师培训课程、优秀课例等线上教学资源以及3D虚拟仿真实验室等虚拟实验中心,支持师生开展人工智能虚拟应用场景体验和课程实验,发挥互联网课程资源的辐射作用,支撑广州市中心城区以外区域开展教学,助力花都、从化、增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https://news.dayoo.com/guangzhou/202401/12/139995_546210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