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中小学将人工智能课程写进课表,开课学校落实教材、课时、装备、场地和师资,形成一支稳定的人工智能课授课教研队伍、教师队伍。开展常态化人工智能教研,拓展到综合实践、主题探究、课后研讨、科普竞赛等活动,培育一批人工智能精品课,建设100所人工智能教育普及样板校。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订购人工智能课程教材
2021年,我市编写的《人工智能》教材通过省教材委员会审定,成为首个通过省级审核的地方教材,请各区、校根据2022年义务教育免费教材目录及时订购教材,确保今年9月开课时,配齐教材。
(三)配备人工智能课开课场地与设备
(四)落实人工智能课时
市教育研究院编写的《人工智能》地方教材及人工智能教学平台虚拟资源,是我市人工智能教育普及托底资源,请各区组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将人工智能课纳入课表。1-2年级每学期安排2-3课时,3到8年级每2周安排不少于1课时。有条件的学校可每周安排1课时,真正做到人工智能教育进课堂、进课表、进头脑。
(五)配齐人工智能课程教师
请各区、校按照《广州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普及工作方案》配备人工智能教育师资队伍,人工智能课程教师原则上从信息技术科教师中遴选,纳入信息技术教师系列实施管理,课时计算入工作量和教师职称评定。
(六)组织人工智能课程教研
各区、校要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市人工智能教学研讨、专题讲座、学术沙龙、参与式研修等多种形式活动,以优秀课例培育、展示,教学研讨、教学设计、教学资源评比等多元的活动方式,切实提高教师的人工智能教学水平。
(七)开展人工智能教学培训
(八)建设人工智能教研培基地
(九)建立工作联动机制
充分发挥市、区、校三级人工智能教育普及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市电教馆提供人工智能教学虚拟资源支撑服务;市教育基建和装备中心提供升级版[详见说明1]、拓展版[详见说明2]功能指引;市教研院组织人工智能教育普及教学教研活动。建立“市-区-校”纵向协同,各部门、各支撑机构横向联动工作机制,共同推动市1-8年级人工智能教育普及工作落地见效。
(十)加强技术支持服务
由市电教馆牵头组织上线资源审核,确保人工智能教学平台及虚拟资源呈现的规范性、正确性;组织服务供应商,简化平台操作指引,提升人工智能教学平台服务支撑能力,加强对各区、校技术指导和虚拟资源服务,组织虚拟资源推广应用;责成服务企业落实责任人,组织技术攻关小组,按照服务需求进一步优化完善平台教学资源、测评功能,提升用户体验;提升平台的通用性、交互性、实效性,实时监控平台运行情况,及时解答和解决各类技术问题,确保平台安全稳定运行。
附件:
1.广州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普及工作方案
2.广州市1-8年级人工智能教育普及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3.区(局直属学校)1-8年级人工智能教育普及工作领导小组名单报送表
4.区(局直属学校)1-8年级人工智能教育普及工作方案提纲
5.全市各区计算机配备达标及不达标的学校名单
6.广州市1-8年级人工智能教育普及开课计算机最低配置清单
7.广州市1-8年级人工智能教育平台与虚拟资源培训参训教师名单报送表
广州市教育局
2022年7月11日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抄送:市教研院,市电教馆。
说明:
1.升级版是在普及版的基础上,按教学要求配置相应的基础环境、人工智能学具教具和教学资源,学生可用硬件进行分组实验,获得更好的实验教学体验。
2.拓展版是进一步提升人工智能软硬件配备水平,适应地区和学校的个性化需要,可支持各类竞赛、创新等拓展活动,支撑高水平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