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只能用来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多次强调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去年2月以来,贵阳市依托大数据先发优势,实施“数据铁笼”工程,以大数据融合分析为特征,探索在“块数据”意义下创新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取得了一定成效。市纪委监察局课题组立足一年多来“数据铁笼”工程建设的成功实践,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形成了研究报告,以期为探索运用大数据完善权力监督和技术反腐新机制提供理论支撑和路径参考。
一、实施“数据铁笼”工程的背景
正确行使权力,必须要依规用权、依法用权,没有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如何编好笼子管好权,让权力运行不脱轨、不偏向,成为反腐败工作亟需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运用大数据手段,破解规范制约权力运行的难题,让权力在“阳光”下清晰、透明、规范运行,已势在必行。
(一)“数据铁笼”是贯彻中央精神,运用大数据理念和技术探索解决权力运行制约监督体系问题的理念创新。结合贵阳市近年查处的违纪违法案件来看,一些权力集中部门、资源密集领域腐败现象依然高发;行政效能低下,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现象屡见不鲜。“数据铁笼”运用大数据手段,进一步优化、细化、固化权力运行流程和办理环节,合理合法地分配各项职责,实现网上办公、网上审批、网上执法,实现权力制约监督的常态化、规范化,从源头上减小甚至杜绝腐败行为的发生,对于全省乃至全国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示范作用。
(二)“数据铁笼”是落实省委要求,推动“制度铁笼”落地生根的技术创新。陈敏尔书记在十一届省纪委五次全会上指出:“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核心是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并要求“深化体制改革、加强技术创新,使‘制度铁笼’和‘数据铁笼’成为加强党内监督、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有力保障”。其中,“制度铁笼”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推进减政、减负、减支“三减”,落实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三张清单”,着力推广“五全”政务服务新模式等体制机制改革;“数据铁笼”是依托大数据产业优势和“云上贵州”系统平台,强化权力运行监督,实现权力运行全程电子化、处处留“痕迹”,切实做到“人在干、数在转、云在算、天在看”的技术创新。通过“制度笼子”和“数据铁笼”共同发力,让制度执行数据化、具体化、可视化,使制度执行过程变成数据流,制度执行结果留下数据痕迹,实现权力运行有“痕”,工作运行有“迹”,监督执纪有“据”,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和数据的笼子,从技术上进行改革创新,达到管住权力、用好权力机制的目的。
二、实施“数据铁笼”工程的主要做法
贵阳市“数据铁笼”工程分三批进行建设。去年2月至7月,为试点探索阶段,主要以市住建局、市交管局为试点;去年8月至今年3月,为示范推广阶段,新增市发改委、市民政局等14家试点单位;今年3月起,为全面推进阶段,新增市政府办公厅、市教育局等24家市直部门,目前全市共有40家部门实施“数据铁笼”,实现市政府组成部门“数据铁笼”全覆盖。建设过程中,坚持边摸索实践边总结完善,形成了打造“数据铁笼”工程的一套思路办法、建设路径和抓手内容。
(一)以回答“问题在哪里、数据在哪里、办法在哪里”三个问题为总的思路和方法。将“数据铁笼”的顶层设计、建设路径、实施步骤等进一步明确,突出问题导向,找出部门行政业务与权力中的痛点和需求,着力解决信息化基础条件、数据共享应用、数据应用不足等技术问题。“数据在哪里”,就是从不同渠道采集多种数据,充分利用大数据异常分析、趋势分析、事前预警等技术优势创新对权力的规范与约束机制。“办法在哪里”,就是深入梳理“三清单一流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业务工作流程),通过“数据铁笼”的分层规范与闭环监管,对权力运行进行全过程规范、全方位提升。其中,第一批试点单位市住建局对88项权力清单、167个业务流程进行了梳理,找出风险点432个,制定防控措施513项;市交管局梳理了行政权力490项。第二批试点单位共梳理出权力清单615项,排查廉政风险点956个,制定防控措施1325条。第三批24家单位共梳理权力事项1399项844条、责任事项1469项3014条,查找风险点285项969条,梳理业务流程107类348条。
三、实施“数据铁笼”工程的路径
“数据铁笼”工程的实施,回答了规范制约权力运行“凭什么监督、监督什么、怎么监督”的问题,使权力制约监督变得更加科学、主动和透明,有效推动了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的全面落实。
(一)作为“制度笼子”的抓手,“数据铁笼”推动制度执行力得到提升。解决制度上有疏漏、执行上不严格等问题,要找到一个制约、监督的抓手。“数据铁笼”针对权力运行的关节点、薄弱点、风险点,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优化工作流程,编牢制度的笼子,使制度得以强化执行,防止制度虚置、制度空转、制度规避,切实维护制度的权威性、严肃性,使抓早抓小成为常态,权力任性的空间越来越小,回答了“凭什么监督”的问题。比如,市住建局原有的制度体系虽然对建筑施工外业人员的行政行为进行了规范,但由于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对自由裁量权难以实施有效管控,监管存在一定难度。“数据铁笼”通过对建筑施工监管人员工作量、亲密度、偏离度、超期量等数据进行采集记录、关联分析、精准监督,使自由裁量权由“自由”向“不自由”转变,进一步规范了行政行为,确保了制度的有效执行。
四、实施“数据铁笼”工程的启示
启示一:“数据铁笼”筑牢了克服权力泛化的“防火墙”。“数据铁笼”通过对权力运行轨迹所产生的数据进行记录、融合分析,强化了对权力运行的制约,促使权力进行适时“瘦身”,成为反腐败“治本”的一种全新尝试,是克服权力泛化的“防火墙”。同时,它又是一套“杀毒软件”,通过数据运行轨迹,及时捕捉“非常态化”,最大限度地防止体制机制漏洞,做到决策更加科学、执行更加顺畅、监督更加有力。
启示二:“数据铁笼”发挥了行政监督的“第四只眼”作用。“数据铁笼”是行政管理上下级监督、行政监察、审计监督之外对行政权力监督的“第四只眼”,其独特之处是通过大数据融合分析,提高对行政权力运行监督的实时性和有效性,变人为监督为数据监督、事后监督为过程监督、个体监督为整体监督。这种全新的监督方式更加客观、公正、精准、及时,实现了部内与部外监督的有机结合,进一步完善了行政监督体系。
启示三:“数据铁笼”成为了规范行政行为的重要利器。“数据铁笼”通过大数据狠抓制度执行,对整个行政行为和服务事项数据进行全程采集记录,实现可查、可控、可追溯。它建立了预警处置、动态管理和检查评估等机制,规范权力的边界,扎牢制度笼条,让防控措施“进流程”,实现权力流程“全固化”,断绝权力寻租,推进了行政行为的制度化、规范化、数据化,是规范行政行为的重要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