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全册)

1、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第一章有理数1.1正数和负数(1)【学习目标】1、掌握正数和负数概念;2、会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3、体验数学发展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导学指导】.1、小学里学过哪些数请写出来:、。2、阅读课本P1和P2三幅图(重点是三个例子,边阅读边思考)回答下面提出的问题:3、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有没有比0小的数?如果有,那叫做什么数?二、自主学习1、正数与负数的产生(1)、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如:运进5吨与运出3吨;上升7米与下降8米;向东50米与向西47米等都是生活中遇到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请你也举一个具有相

2、反意义量的例子:。(2)负数的产生同样是生活和生产的需要2、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法(1)一般地,我们把上升、运进、零上、收入、前进、高出等规定为正的,而与它相反的量,如:下降、运出、零下、支出、后退、低于等规定为负的。正的量就用小学里学过的数表示,有时也在它前面放上一个“+”(读作正)号,如前面的5、7、50;负的量用小学学过的数前面放上“一”(读作负)号来表示,如上面的一3、-8、一47。(2)活动两个同学为一组,一同学任意说意义相反的两个量,另一个同学用正负数表示(3)阅读P3练习前的内容3、正数、负数的概念1)大于0的数叫做,小于0的数叫做。2)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

3、是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课堂练习:1.P3第1题到第2题(课本上做)2.小明的姐姐在银行工作,她把存入3万元记作+3万元,那么取出2万元应记作,-4万兀表不3.已知下列各数:-,2-,3.14,+3065,0,-239;54则正数有;负数有4.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0既是正数,又是负数B.O是最小的正数C.0是最大的负数D.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5.给出下列各数:-3,0,+5,3-,+3.1,-,2004,+2010;22其中是负数的有()1.2个B.3个C.4个D.5个【要点归纳】:正数、负数的概念:(1

4、)大于0的数叫做,小于0的数叫做。(2)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拓展训练:2.零下15C,表示为,比OC低4c的温度是。3.地图上标有甲地海拔高度30米,乙地海拔高度为20米,丙地海拔高度为-5米,其中最高处为地,最低处为地.3.“甲比乙大-3岁”表示的意义是。4.如果海平面的高度为0米,一潜水艇在海水下40米处航行,一条鲨鱼在潜水艇上方10米处游动,试用正负数分别表示潜水艇和鲨鱼的高度。【总结反思】课题:1.1正数和负数(2)学习目标】:1、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2、通过正、负数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数

5、学知识的意识;学习重点】: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学习难点】: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导学指导】,为了区分它们,我们用1、知识链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存在着两种不同意义的量和来分别表示它们。问题:“零”为什么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呢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借助举例说明。参考例子:温度表示中的零上,零下和零度。2、自主探究问题:(课本第4页例题)先引导学生分析,再让学生独立完成例(1)一个月内,小明体重增加2kg,小华体重减少1kg,小强体重无变化,写出他们这个月的体重增长值;2)2001年下列国家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一年的变化情

8、上的12个数,我们将这4位同学所写的数做一下分类;该分为几类,又该怎样分呢?先分组讨论交流,再写出来分为类,分别是:引导归纳:统称为整数,统称为有理数。问题2:我们是否可以把上述数分为两类?如果可以,应分为哪两类?师生共同交流、归纳2、正数集合与负数集合所有的正数组成集合,所有的负数组成集合【课堂练习】1、P8练习(做在课本上)2.把下列各数填入它所属于的集合的圈内正分数集合0.1,负分数集合【要点归纳:有理数分类正有理数正整数正分数正整数有理数零或者有理数整数零负整数负有理数负整数负分数分数正分数负分数【拓展训练】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3.14既是负数,分数,也是有理

9、数B.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但是整数c.-2000既是负数,也是整数,但不是有理数D.O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2、在下表适当的空格里画上号有理数整数分数正整数负分数自然数-8是-2.25是35是0是【总结反思课题:1.2.2数轴【学习目标】:1、掌握数轴概念,理解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对应关系;2、会正确地画出数轴,利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3、领会数形结合的重要思想方法;【重点难点】:数轴的概念与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导学指导】、知识链接C;2、在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3m和7.5m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m和4.8m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

10、,试画图表示这一情境?东汽车站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动手操作二、自主探究1、由上面的两个问题,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能用直线上的点来表示有理数吗?2、自己动手操作,看看可以表示有理数的直线必须满足什么条件?引导归纳:1)、画数轴需要三个条件,即、方向和长度。2)数轴【课堂练习】1、请你画好一条数轴2、利用上面的数轴表示下列有理数1.5,2,2,2.5,一,一,0"233、写出数轴上点A,B,C,D,E所表示的数:EBACDHTHSMI.巾一-3-2-10123三、寻找规律1、观察上面数轴,哪些数在原点的左边,哪些数在原点的右边,由此你有什么发现?2、每

11、个数到原点的距离是多少?由此你又有什么发现?3、进一步引导学生完成P9归纳【要点归纳:画数轴需要三个条件是什么?【拓展练习】1、在数轴上,表示数-3,2.6,3,0,41,2-,-1的点中,在原点左边的点有一个。5332、在数轴上点A表示-4,如果把原点O向正方向移动1个单位,那么在新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是()A.-5,B.-4C.-3D.-23、你觉得数轴上的点表示数的大小与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总结反思:课题:1.2.3相反数【学习目标】:1、掌握相反数的意义;2、掌握求一个已知数的相反数;3、体验数形结合思想;【学习重点:求一个已知数的相反数;【学习难点】:根据相反数的意义化简符号。

12、【导学指导】一、温故知新1、数轴的三要素是什么?在下面画出一条数轴:2、在上面的数轴上描出表示5、一2、-5、+2这四个数的点。3、观察上图并填空: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是2的点有个,这些点表示的数是;与原点的距离是5的点有个,这些点表示的数是。从上面问题可以看出,一般地,如果a是一个正数,那么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是a的点有两个,即一个表示a,另一个是,它们分别在原点的左边和右边,我们说,这两点关于原点对二、自主学习自学课本第10、11的内容并填空:1、相反数的概念像2和一2、5和一5、3和一3这样,只有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2、练习1,(1)、2.5的相反数是,1g和

13、是互为相反数,的相反数是2010;(2)、a和互为相反数,也就是说,一a是的相反数例如a=7时,-a=-7,即7的相反数是一7.a=5时,一a二(5),一(5)”读作"5的相反数”,而一5的相反数是5,所又,一(5)=5你发现了吗,在一个数的前面添上一个“一”号,这个数就成了原数的(3)简化符号:(+0.75)=,(68)=,-(-0.5)=,-(+3.8)=;(4)、0的相反数是.3、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和原点的距离。【课堂练习】P11第1、2、3题【要点归纳:1、本节课你有那些收获2、还有没解决的问题吗【拓展训练】1.在

14、数轴上标出3,1.5,0各数与它们的相反数。2.1.6的相反数是,2x的相反数是,a-b的相反数是3.相反数等于它本身的数是,相反数大于它本身的数是;4.填空:(1)如果a=-13,那么一a=;(2)如果-a=5.4,那么a=;(3)如果一x=6,那么x=;54)x=9,那么x=;6.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点之间的距离为10,求这两个数。课题:1.2.4绝对值【学习目标】:1、理解、掌握绝对值概念.体会绝对值的作用与意义;2、掌握求一个已知数的绝对值和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3、体验运用直观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成功;【重点难点

16、.7I表木的意义是0(2)、-2的绝对值表示它离开原点的距离是个单位,记作;、I24I=.I-3.1I=,I-11=,I0I=;33、思考、交流、归纳由绝对值的定义可知: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0的绝对值是。用式子表示就是:1)、当a是正数(即a>0)时,IaI=2)、当a是负数(即a<0)时,lai=3)、当a=0时,IaI=;4、随堂练习P12第1、2大题(直接做在课本上)5、阅读思考,发现新知阅读P12问题一P13第12行,你有什么发现吗?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要左边的数。也就是

17、:1)、正数0,负数0,正数大于负数。2)、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课堂练习】:1、自学例题P13(教师指导)2、比较下列各对数的大小:一3和一5;2.5和一I2.25I【要点归纳: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0的绝对值是。【拓展练习】)<01.如果2a2a,则a的取值范围是(A.a>OB.a>oC.awod.a2.x7,则x;|x7,则x.3.如果a3,则a3,3a.4.绝对值等于其相反数的数-一定是(A.负数B.正数C.负数或零D.正数或零5.给出下列说法:互

18、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绝对值相等;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只有正数;不相等的两个数绝对值不相等;绝对值相等的两数一定相等.其中正确的有()A.0个B.1个C.2个D.3个【总结反思:课题:1.3.1有理数的加法(1)【学习目标1、理解有理数加法意义,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会正确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2、会利用有理数加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习重点:有理数加法法则【学习难点:异号两数相加【导学指导】一、知识链接1、正有理数及0的加法运算,小学已经学过,然而实际问题中做加法运算的数有可能超出正数范围。例如,足球循环赛中,可以把进球数记为正数,失球数记为负数,它们的和叫做净胜球数。如果,红队进4个球,失2个

19、球;蓝队进1个球,失1个球。于是红队的净胜球数为4+(-2),蓝队的净胜球数为1+(1)。这里用到正数和负数的加法。那么,怎样计算4+(2)下面我们一起借助数轴来讨论有理数的加法。二、自主探究1、借助数轴来讨论有理数的加法1)如果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那么一个人向东走4米,再向东走2米,两次共向东走了米,这个问题用算式表示就是:2)如果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那么一个人向西走2米,再向西走4米,两次共向西走多少米?很明显,两次共向西走了米。这个问题用算式表示就是:如图所示:--6-5-4-5-2-10123453)如果向西走2米,再向东走4米,那么两次运动后,这个

20、人从起点向东走了米,写成算式就是这个问题用数轴表示如下图所示:4)利用数轴,求以下情况时这个人两次运动的结果:先向东走3米,再向西走5米,这个人从起点向()走了()米;先向东走5米,再向西走5米,这个人从起点向()走了()米;先向西走5米,再向东走5米,这个人从起点向()走了()米。写出这三种情况运动结果的算式5)如果这个人第一秒向东(或向西)走5米,第二秒原地不动,两秒后这个人从起点向东(或向西)运动了米。写成算式就是2、师生归纳两个有理数相加的几种情况。3.你能从以上几个算式中发现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吗?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的两数相加,取的符号,并把相加。(2)绝对值

21、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3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4.新知应用例1计算(自己动动手吧!)(1)(3)+(9);(2)(4.7)+3.9.例2(自己独立完成)【课堂练习:1.填空:(口答)(2)3+(-8)=(4)(-9)+1=;(6)0+(3)=(1)(4)+(6)=(4)7+(-7)=;(5)(6)+0=;2.课本P18第1、2题【要点归纳:有理数加法法则:【拓展训练:1.判断题:(1)两个负数的和一定是负数;(2)绝对值相等的

22、两个数的和等于零;(3)若两个有理数相加时的和为负数,这两个有理数一定都是负数;(4)若两个有理数相加时的和为正数,这两个有理数一定都是正数。2.已知|a=8,b|=2;(1)当a、b同号时,求a+b的值;(2)当a、b异号时,求a+b的值。【总结反思:课题:1.3.1有理数的加法(2)【学习目标】:掌握加法运算律并能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重点难点: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导学指导】一、温故知新1、想一想,小学里我们学过的加法运算定律有哪些?先说说,再用字母表示写在下面:、2、计算30+(-20)=(-20)+30=8+(5)+(4)

23、=8+(5)+(4)=思考:观察上面的式子与计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二、自主探究1、请说说你发现的规律2、自己换几个数字验证一下,还有上面的规律吗3、由上可以知道,小学学习的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在有理数范围内同样适应,即: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式子表示为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用式子表示为想想看,式子中的字母可以是哪些数?例1计算:1)16+(-25)+24+(35)2)(2.48)+(+4.33)+(-7.52)+(4.33)例2每袋小麦的标准重量为90千克,10袋小麦称重记录如下:91

24、9191.58991.291.388.788.891.891.110袋小麦总计超过多少千克或不足多少千克?10袋小麦的总重量是多少千克想一想,你会怎样计算,再把自己的想法与同伴交流一下。【课堂练习】课本P20页练习1、2【要点归纳:你会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简化运算了吗【拓展训练】1.计算:12511(1)(7)+11+3+(2);(2)-(-)-(-)(-).436432.绝对值不大于10的整数有个,它们的和是.3、填空:b>0,那么a+b0.(1)若a>0,(2)若av0,bv0,那么a+b0若a>0,bv0,且a>b那么

25、a+b0(4)若av0,b>0,且a>b那么a+b03.某储蓄所在某日内做了7件工作,取出950元,存入5000元,取出800元,存入12000元,取出10000元,取出2000元.问这个储蓄所这一天,共增加多少元?4、课本P20实验与探究【总结反思】:课题:1.3.2有理数的减法(1)【学习目标】:1、经历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减法法则;2、会正确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3、体验把减法转化为加法的转化思想;【重点难点:有理数减法法则和运算【导学指导】一、知识链接1、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郎玛峰海拔高度约是8844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约为一154米,

26、两处的高度相差多少呢?试试看,计算的算式应该是:能算出来吗,画草图试试2、长春某天的气温是一2C3。C,这一天的温差是多少呢?(温差是最高气温减最低气温,单位:。C)显然,这天的温差是3一(2);想想看,温差到底是多少呢?那么,3-(-2)=;二、自主探究1,还记得吗,被减数、减数差之间的关系是:被减数一减数=;差+减数=。2、请你与同桌伙伴一起探究、交流:要计算3(2)=,实际上也就是要求:?+(2)=3,所以这个数(差)应该是;也就是3-(-2)=5;再看看,3+2=;所以3-(-2)3+2;由上你有什么发现?请写出来.3、换两个式子计算一下,看看上面的

27、结论还成立吗?1(-3)=,-1+3=,所以一1一(3)-1+3;0(3)=,0+3=,所以0(3)0+3;4、师生归纳1)法则:2)字母表示:三、新知应用1、例题例1计算:(1)(3)(5);(2)07;1厂1(3)7.2(4.8);(4)-3-5一;24请同学们先尝试解决【课堂练习】课本P231.2【要点归纳:有理数减法法则:【拓展训练】1、计算:(1)(-37)(47);(2)(53)16;(3)(210)87;(4)1.3(2.7);(5)2.分别求出数轴上下列两点间的距离:(1)表示数8的点与表示数

28、3的点;(2)表示数一2的点与表示数一3的点;【总结反思】课题:1.3.2有理数的减法(2)【学习目标】:1、理解加减法统一成加法运算的意义;2、会将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转化为有理数的加法运算;【重点难点】:有理数加减法统一成加法运算;【导学指导】一、知识链接1、一架飞机作特技表演,起飞后的高度变化如下表:高度的变化上升4.5千米下降3.2千米上升1.1千米下降1.4千米记作+4.5千米3.2千米+1.11.4千米请你们想一想,并和同伴一起交流,算算此时飞机比起飞点高了千米。2、你是怎么算出来的,方法是二、自主探究1、现在我们来研究(20)+(+3)(5)(+7),该怎么计算呢?还

29、是先自己独立动动手吧!2、怎么样,计算出来了吗,是怎样计算的,与同伴交流交流,师巡视指导。3、师生共同归纳:遇到一个式子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第一步应该先把减法转化为.再把加号记在脑子里,省略不写如:(20)+(+3)(5)(+7)有加法也有减法=(20)+(+3)+(+5)+(7)先把减法转化为加法=-20+3+5-7再把加号记在脑子里,省略不写可以读作:“负20、正3、正5、负7的”或者“负20加3加5减7”4、师生完整写出解题过程5、补充例题:计算一4.4一(4)一(+2)+(2)+12.4;5210【课堂练习】计算:(1

30、)(课本P24练习)14+30.5;(2)-2.4+3.54.6+3.5;(3)(7)(+5)+(一4)(一10);(4)(6)(3)1;【要点归纳:【拓展训练:1、计算:1)2718+(7)-322452-)((D5【总结反思:课题:1.4.1有理数的乘法(1)【学习目标】:1、理解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能根据有理数乘法运算法则进行有理的简单运算;2、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过程,发展观察、归纳、猜想、验证能力;【重点难点】:有理数乘法法则【导学指导】一、温故知新1.有理数加法法则内容是什么?2.计算(1)2+2+2=(2)(-2)+(-2)+

31、(-2)=3.你能将上面两个算式写成乘法算式吗?二、自主探究1、自学课本28-29页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它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可以表示为.(2)如果它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可以表示为(3)如果它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钟前它在什么位置?可以表示为(4)如果它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钟前它在什么位置?可以表示为由上可知:(1)2X3=;(2)(-2)X3=;(+2)X(3)=;(4)(2)X(3)=;(5)两个数相乘,一个数是0时,结果为0观察上面的式子,你有什么发现?能说出有理数乘法法

32、则吗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异号,并把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2、直接说出下列两数相乘所得积的符号2)(4)X64)0.9X8;1)5((3);3)(7)X(9);3、请同学们自己完成例1计算:(1)(3)X9;(2)(1)X(-2);归纳: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课堂练习】课本30页练习1.2.3(直接做在课本上)【要点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拓展训练】1.如果ab>0,a+b>0,确定a、b的正负。2.对于有理数a、b定义一种运算:a*b=2a-b,计算(-2)*3+1【总结反思:课题:1.4.1有理数的乘法(

33、2)【学习目标】:1、经历探索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确定法则;2、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3、通过对问题的探索,培养观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学习重点:多个有理数乘法运算符号的确定;【学习难点:正确进行多个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导学指导】一、温故知新1、有理数乘法法则:二、自主探究1、观察:下列各式的积是正的还是负的?2X3X4X(5),2X3X(-4)X(5),2X(-3)X(-4)X(5),(2)X(3)X(4)X(5);思考: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与负因数的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分组讨论交流,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规律: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

34、,负因数的个数是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时,积是负数。2、新知应用1、例题3,(P31页)请你思考,多个不是0的数相乘,先做哪一步,再做哪一步?你能看出下列式子的结果吗?如果能,理由7.8X(8.1)xOX(19.6)师生小结:【课堂练习】计算:(课本P32练习),,5、81,2、(1)、一5X8((7)X(0.25);(2)、(一)一(一);1215235(1)(二)483152($0(1);【要点归纳:1.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时,积是负数。2.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一个因

35、数为0,积等于0;【拓展训练】、选择1.若干个不等于0的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A.由因数的个数决定B.由正因数的个数决定C.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D.由负因数和正因数个数的差为决定2.下列运算结果为负值的是()A.(-7)X-6)B.(-6)+(-4)C.0X(-2)(-3)D.(-7)-(-15)3.下列运算错误的是()A.(-2)x-3)=6B.1(6)32C.(-5)X-2)X4)=-40D.(-3)Xg2)X(-4)=-24二、计算:2、1121131141151161【总结反思:1.4.1课题:有理数的乘法(3)【学习目标】:1、熟练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36、并能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运算;2、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主动地进行学习;【学习重点:正确运用运算律,使运算简化【学习难点:运用运算律,使运算简化【导学指导】一、知识链接1、请同学们计算.并比较它们的结果:5X(6)=3X(4)X(5)=(1)(6)X5=(2)3X(4)X(5)=请以小组为单位,相互检查,看计算对了吗二、自主探究1、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上面的式子与结果,把你的发现相互交流交流。2、怎么样,在有理数运算律中,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分配律还成立吗?3、归纳、总结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即:ab=乘法结合律:三个数

37、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即:(ab)c=4、新知应用例题4用两种方法计算(1十,1)X12;262解法一:解法二:【课堂练习:(课本P33练习)1、(一85)X(25)X(4);2、(一一)X15X(一1一)93、(一10871)x30;15【要点归纳:【拓展训练:1、看谁算得快,算得准36;(1)(7)X(5x14(2)911X18;18一9X(11)+12X(9);(4)718【总结反思:课题:1.4.2有理数的除法(1)【学习目标】:1、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2、理解倒数概念,会求有理数的

38、倒数;3、掌握除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重点难点:有理数的除法法则【导学指导】一、知识链接1)、小红从家里到学校,每分钟走50米,共走了20分钟。问小红家离学校有米,列出的算式为2)放学时,小红仍然以每分钟50米的速度回家,应该走分钟。列出的算式为从上面这个例子你可以发现,有理数除法与乘法之间的关系是3)写出下列各数的倒数-4的倒数,3的倒数,-2的倒数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小组合作完成比较大小:8+(4)8X(一工);4(-15)+3(-15)X1;3(一11)+(-2)(-11)X44再相互交流、并与小学里学习的乘除方法进行类比与对比,

39、归纳有理数的除法法则:1)、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2)、两数相除,同号得,异号得,并把绝对值相,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2.师生共同完成例7【课堂练习】1、练习:P352、练习:P36第1、【要点归纳:有理数的除法法则:【拓展训练】1、计算21(1)3-532(2)0+(-1000);(3)375+2、练习册P21(-)【总结反思:课题:1.4.2有理数的除法(2)【学习目标】1、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2、掌握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学习重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学习难点:运算顺序的确定与性质符号的处理;【导学指导】一、知识链接1、计

40、算(1)(-8)+(-4);(2)(-9)+3;(3)(0.1)+1X(100);22.有理数的除法法则:二、自主探究1.例8计算(1)(8)+4+(-2)(2)(-7)X(-5)90+(-15)你的计算方法是先算法,再算法。有理数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顺序应该是写出解答过程2.自学完成例9(阅读课本P36P37页内容)【课堂练习】1、计算(P36练习)(1)6(12)+(3);(3)(48)+8-(-25)X(6);2.P37练习(2)3((4)+(28)+7;23(4)42(2)

41、(/(0.25);【要点归纳:【拓展训练】1、选择题(1)下列运算有错误的是()A.--(-3)=3X(-3)B.(5)3C.8-(-2)=8+2(2)下列运算正确的是()A.31-4;B.0-2=-2222、计算、,、,1、1)、186((-2)X(-);125(2)D.2-7=(+2)+(-7)C.341;D.(-2)+(-4)=2;432)11+(22)3((11);【总结反思:课题:1.5.1有理数的乘方(1)【学习目标】:1、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2、掌握有理数乘方运算;3、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方的运算,获得解决问题经验;【重点难点:有理

42、数乘方的运算。【导学指导】一、知识链接1、看下面的故事:从前,有个“聪明的乞丐”他要到了一块面包。他想,天天要饭太辛苦,如果我第一天吃这块面包的一半,第二天再吃剩余面包的一半,依次每天都吃前一天剩余面包的一半,这样下去,我就永远不要去要饭了!请你们交流讨论,再算一算,如果把整块面包看成整体“1”,那第十天他将吃到面包2、拉面馆的师傅用一根很粗的面条,把两头捏合在一起拉伸,再捏合,再拉伸,反复多次,就能把这根很粗的面条,拉成许多很细的面条.想想看,捏合次后,就可以拉出32根面条.二、合作探究1、分小组合作学习P41页内容,然后再完成好下面的问题1)叫乘方,叫做格在式子an中

43、,a叫做,n叫做2)式子a口表示的意义是3)从运算上看式子a、可以读作,从结果上看式子a二可以读作;2、新知应用1、将下列各式写成乘方(即哥)的形式:(1)(-2)X(-2)X(-2)X(-2)=.(3)XXX?X(2010个)=2、例题,P41例1师生共同完成从例题1可以得出:负数的奇次哥是数,负数的偶次哥是正数的任何次哥都是数,0的任何正整次哥都是3、思考:(一2)4和一24意义一样吗?为什么4、自学例2(教师指导)【课堂练习】完成P42页1,2.【要点归纳:【拓展训练】1、我们已经学习了五种运算,请把下表补充完整:运算加减乘

44、除乘方运算结果和2、用乘方的意义计算下列各式:(1)24;(2)32一;3(3)22.33.计算_2_21_2_1_3_2_(1)(2)222-(10)2;(2)2-(0.5)3(2)2(8);42【总结反思:课题:1.5.1有理数的乘方(2)【学习目标】:1、能确定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混合运算的顺序;2、会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3、培养并提高正确迅速的运算能力;【学习重点:运算顺序的确定和性质符号的处理;【学习难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导学指导】一、知识链接,一21、在2+3X(6)这个式子中,存在着种运算。2、请你们以4人一个小组讨论、交流,上面这个

45、式子应该先算、再算、最后算O二、合作探究1、由上可以知道,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中,运算顺序是:(1);(2);(3);2、P43例题3,请你试练3、师生共同探讨P43例题4【课堂练习】P44练习计算:(1)、(1)10X2+(2)3+4;(2)、3,1、4(5)3-3X(2);、(4)、111135一();532114(10)4+(4)2(3+32)X2;【要点归纳: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拓展训练】计算9【总结反思:课题:1.5.2科学记数法【学习目标】1.能将一个有理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2.已知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写出原来的数

46、;3.懂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的好处;【重点难点】: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导学指导】一、知识链接1、根据乘方的意义,填写下表:10的乘方表示的意义运算结果结果中的0的个数10210X101002103104105二、自主学习1.我们知道:光的速度约为:300000000米/秒,地球表面积约为:5100平方米。这些数非常大,写起来表较麻烦,能否用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来表示这两个数吗?300000000=5100000000000=定义: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ax10n的形式(其中an是)叫做科学记数法。2.例5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47、下列各数:(1)1000000=(3)123000000000=(5)10000=归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个n位整数时,(2)57000000=4)800800=(6)=10的指数比原来的整数位【课堂练习】1课本45页练习1、2题2写出下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原数:(1)8.848X103=3)3X106=(2)3.021X102=(4)7.5X105=要点归纳】【拓展训练】1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1)465000=(3)1000.001=(5

48、)308X106=2)1200万=4)-789=(6)0.7805X1010=【总结反思】课题:1.5.3近似数【学习目标1:1.了解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概念,能按要求取近似数和保留有效数字;2.体会近似数的意义及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习重点】:能按要求取近似数和有效数字;【学习难点】:有效数字概念的理解。【导学指导】一、知识链接1.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1)1250000000=;(2)-130000=;(3)-1025000=2.下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把原数写在横线上:57(1)2.03105;(2)5.8107

49、;二.自主学习1.(1)我们班有名学生,名男生,名女生;22)一天有小时,一小时有分,一分钟有秒;33)我的体重约为千克,我的身高约为厘米;44)我国大约有亿人口.在上题中,第题中的数字是准确的,第题中的数字是与实际接近的。这种只是接近实际数字,但与实际数字还有差别的数被称为近似数。2.你还能举出生活中的准确数与近似数吗?请将你举的例子写在下面的空白处。3.近似数与准确数的接近程度,可以用精确度表示(也就是按四舍五入保留小数)按四舍五入对圆周率取近似数时,有:3(精确到个位),3.1(精确到0.1,或叫精确到十分位),3.14(精确到,或叫精确到位

50、),3.142(精确到,或叫精确到位),3.1416(精确到,或叫精确到位)。4.例6按括号内的要求,用四舍五入法对下列各数取近似数:(1)0.0158(精确到0.001);(2)304.35(精确到个位);(3)1.804(精确到0.1);(4)1.804(精确到0.01);解:(1)(3)(1)0.00356(精确到0.0001);(2)566.1235(精确到个位);(3)3.8963(精确到0.1);(4)0.0571(精确到千分位);(5)0.2904(保留两个有效数字)(6)0.2904(保留3个有效数字);2.(1)

THE END
1.初中数学:关于有理数的易错题型专练包含考点+分析+答案今天老师和大家分享的是初一数学上册【有理数】易错题型专练,含考点+分析+答案,抓紧练! 类型一:正数和负数 在下列各组中,哪个选项表示互为相反意义的量类型七:有理数的乘法 绝对值不大于4的整数的积是( ) A.16 B.0 C.576 D.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4MDExNjQ0MQ==&mid=2651146205&idx=5&sn=d892494d4764e21668c34c6b4e009dff&chksm=f10c3085ac74836fc25213ba9d78ab810c1017b3e86691b4913620574fa6e1a30f70e8f2acc4&scene=27
2.七年级上册数学试卷(通用8篇)1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一个数的绝对值一定大于这个数的相反数 B. 若|a|=-a,则a≤0 C. 绝对值等于3的数是-3 D. 绝对值不大于2的数是±2,±1,0 14. 已知 ,则 的值为( ) A. B. C. 0 D. 4 15..某冰箱降价30%【七年级数学期中试卷及答案】后,每台售价 元,则该冰箱每台原价应https://www.360wenmi.com/f/filexy7jmi0t.html
3.八年级数学第二次月考10篇(全文)15.进入2013年6月份以来,中国接连发生数起留守儿童溺水事故:6月16日,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瓦店镇4名孩子溺亡;6月18日,河南省信阳市魏岗乡3名孩子溺亡;6月22日,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市5名孩子溺亡;6月26日,南昌市红谷滩新区文青村3个同胞兄妹在村口池塘溺亡值得注意的是,在儿童溺亡事故中,城乡差异明显,https://www.99xueshu.com/w/fileinere2pi.html
4.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篇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 https://www.fwsir.com/jiaoan/html/jiaoan_20230126112217_2293630.html
5.小学数学新课标解读心得(通用22篇)数学核心素养的本质就是“三会”——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结合我校“适子教育”的育人理念和“适子课堂”、“适子强师”等办学特色,教学中我们要以生为本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和理解数学,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资源,https://www.cnfla.com/xindetihui/2629797.html
6.七年级下册数学重点难点易错点整理汇总,考前必备!七年级下册数学重点、难点、易错点整理汇总,考前必备!#中小学知识分享课堂#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邻补角:有一条公共边和公共顶点和两个互补的角,叫做邻补角。对顶角:有一个公共端点一个角的两边是另一个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线。性质:对顶角相等。垂线:1.当两直线相交,有一个夹角为90°时这两条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96988328164491870&wfr=spider&for=pc
7.国家中小学课程网络云平台七年级上册全册【国家中小学课程网络云平台】七年级上册全册_数学 全高清课程视频 空中课堂 36.2万播放 1.正数与负数(一) 21:32 2.正数与负数(二) 23:57 3.有理数 24:07 4.数轴(一) 24:27 5.数轴(二) 25:02 6.相反数 24:02 7.绝对值(一) 23:22 8.绝对值(二) 23:07 9.有理数的加法(一) 24:02 10https://m.bilibili.com/playlist/pl3202166523
8.中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论文范文(精选11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论文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论文 篇1 摘要: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小学中高年级简便计算教学现状不佳。本文https://www.unjs.com/lunwen/shuxue/20210627092619_3777877.html
9.枣庄市课程纲要编写指导意见主要是研究、分解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把课程标准中的学段(七-九学段)内容标准转化为学期课程标准。语文是按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5个范畴进行分类,分类后再分析发展学生哪方面的学科核心素养,要站在语文课程终极目标中去思考每一学期的目标。要从现有的教材资源出发,利用教材内容把内容http://tzsxzx.tzjtzy.cn/index.php?r=space/school/portal/content/view&id=419895
10.2024年秋季新北师大版数学7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课件(新版教材).pptx2024年秋季新北师大版数学7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课件(新版教材).pptx,新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课件2022新课标版 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1课时)北师大版 数学 七年级 上册 导入新知 观察周围世界,你会找到许多美化我们生活的图形. 导入新知 素养目标1.认识基本几https://m.book118.com/html/2024/1022/5031122223011334.shtm
11.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相反数数学· 七年级 · 上册 · 人教版 第一课时 授课教师:赵品莉 指导教师:刁卫东 教育部资源中心 0 0.0分(0个)评分 收藏 0 建议 感谢所有为资源建设提供资料的单位和个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引用 全屏授课 课时资源 视频课程 课件 教学设计 学习任务单 课后练习 https://basic.smartedu.cn/syncClassroom/classActivity?activityId=9e626226-8e91-4178-a4de-abfcce3431f9
12.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在各个学段中,《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 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 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https://m.wang1314.com/doc/webapp/topic/22338264.html
13.七年级数学教案(15篇)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年级数学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七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目的: (一)知识点目标: 1.了解正数和负数是怎样产生的。 2.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 3.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二)能力训练目标: 1.体会数学符号与对应的思想,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符号化方法。 2.会用正、负数表示https://xiaoxue.ruiwen.com/jiaoan/352269.html
14.与数学交朋友测试题(含答案)(整理9篇)5、数一数,图中一共有多少个正方形? 答案:19 6、定义运算※=(+),计算2※3的值. 答案:10 7、设定期储蓄1年期,2年期,3年期,5年期的年利率分别为2.25%,2.43%和2.88%.试计算1000元本金分别参加这四种储蓄,到期所得的利息各为多少(国家规定:个人储蓄从11月1日起开始征收利息税,征收的税率为利息的`20https://www.hrrsj.com/jiaoxue/shitishijuan/779987.html
15.正数和负数的教案学生回答后,教师提出:怎样区别相反意义的量才好呢? 现在,数学中采用符号来区分,规定零上5℃记作+5℃(读作正5℃)或5℃,把零下5℃记作-5℃(读作负5℃).这样,只要在小学里学过的数前面加上“+”或“-”号,就把两个相反意义的量筒明地表示出来了. https://www.9136.com/jiaoyufanwen/jiaoan/540850.html
16.数学的论文优秀(15篇)无数的数学概念与定理都是数学家经过无数次实验而发现总结出来的,让学生亲自动手在实验中再现定理发现的全过程,更能让学生从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来加深理解,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同时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具备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好动好玩是他们的天性,这些正是教学的宝贵资源。我们要还原数学学习的本来面貌,发https://www.yjbys.com/biyelunwen/fanwen/shuxue/734624.html
17.第四届(2021)中小学教师微课应用暨竞赛活动州级评审结果名单数学 语文 美术 语文 语文 数学 思想政治 数学 音乐 语文 作品名称 《学写倡议书》 《声声慢》与《醉花阴》意象对比 PEP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Part A Let's talk 六年级英语《一般过去时态》 现在完成时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 热力学定律之热力学第二定律 《原电池再探究》 《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花http://yun.jzjyyun.cn/ft/cms-ft/download?fid=1184783197534420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