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ISSN:1002-6541/CN11-1318/G4
【摘要】本文结合人教版《英语》三年级教材的教学案例,阐述了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通过导入文化、链接生活、拓展语篇、融合艺术和革新作业等方法开展课程育人的有效策略,以期落实课改精神和课标理念,实现英语教学向英语教育的转型。
【关键词】课程育人;课堂教学;英语教育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课程应“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教育部,2022)。作为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学科,英语课程肩负育人重任。“课堂作为学校教育的中心场域,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地的主渠道,也是使学生得到全面而个性化发展的重要阵地”(王蔷等,2022)。小学三年级学生心智尚不成熟,价值观还未完全形成,但对英语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期待。一年来,笔者尝试在该年级英语课堂教学中开展课程育人实践,取得初期成效。
一、导入文化,涵养家国情怀
“英语课程育人目标突出表现在政治思想、道德品格、国际理解、审美情趣四个方面”(程晓堂、丛琳,2022)。《课标》在课程总目标中强调,“学生应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树立国际视野,坚定文化自信”(教育部,2022)。在英语课堂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和利用教学中的文化知识,适时挖掘与导入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爱国、爱家的美好情感和对中华民族特有的自信。
1.植入文化元素,形成文化认同
[案例1]
人教版《英语》(下同)三年级下册Unit1“WelcomeBacktoSchool!”PartALet'sLearn的教学内容是学习四个国家名称单词:China、Canada、USA和UK。在新授单词China时,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了中国版图情况以及panda、theGreatWall等代表性事物后提问学生:DoyouknowotherthingsaboutChina学生纷纷举起手来,说出了PekingOperaFacialMake-up、TerraCottaWarriorsandHorses、china、MountTai等词汇。
学生对于中国的了解远远超出了教师的预期。虽然学生还没法将他们了解的这些知识全部用英语准确地表达出来,但从其绘声绘色的讲述中可以感受到他们内心的骄傲与自豪以及强烈的文化认同感。
2.充实文化内涵,坚定文化自信
《浙江省小学英语学科教学基本要求(2021版)》第20条指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2021)。小学英语教学语篇包含了诸多文化信息,教师要积极补充反映教材语篇文化内涵的课外多模态材料,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激发学生作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案例2]
“文化知识是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课程的价值取向”(王蔷等,2022)。节日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具有较高的育人价值。在英语课堂中,教师应抓住教学契机充实文化内涵,让学生通过传统节日了解与感受中国悠久的民族文化,从而树立文化意识,坚定文化自信。
二、链接生活,养成良好习惯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突出体现的育人目标之一——道德品格旨在“培养学生的个人品质和公民修养,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学习习惯和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程晓堂、丛琳,2022)。小学阶段是学生品德和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教材中很多篇目隐含了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内容(吕孝华,2023),教师应努力将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链接,从正反两方面加以引导,努力实现双向育人。
1.正面育人,激励鞭策
小学英语教材中的大部分教学内容都以正向引导方式呈现,具有正面教育意义。“教师要把隐性的思想教育内容充分发掘出来,让学生在正能量的熏陶下健康成长”(吕孝华,2023)。
[案例3]
三年级下册Recycle1ReadAloud板块的对话中,John对WangTong说:You'retall!WangTong脱口而出:Yes,Ilikesports.Let'splay!这是非常微小的语言细节,看似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但仔细思考后会发现这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育人契机。语篇通过人物语言向学生传递了运动使人健康成长的生活理念。此刻,教师可以在语言学习的间隙抓住时机询问学生:Doyoulikesports学生如果回答“Yes,Ido.”,教师可以肯定与鼓励;学生如果回答“No,Idon't.”,教师可以现身说法并发出如下邀请:ButIlikesportsverymuch.Itkeepsmehealthy.Wouldyouliketojoinme课堂上的此番引导会对学生健康运动习惯的养成带来积极影响。
[案例4]
三年级下册Unit5“DoYouLikePears”PartBLet'sChant和Let'sSing出现了两首英语歌谣。第一首歌谣的歌词如下:DoyoulikegrapesTheytastereallygood.DoyoulikeorangesNo,butIshould.Apples,watermelons,strawberries,too—Ilikethemall.Howaboutyou其中,歌词“DoyoulikeorangesNo,butIshould.”提示学生:即使你不喜欢吃某种水果,也要多少吃一些。第二首歌谣的歌词“Anappleadaykeepsthedoctoraway.”则告诉学生每天吃个苹果不易生病。当学生基本会唱歌谣后,教师适时引导其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真实表述,如:Idon'tlikegrapes,butIshould.同时还安排小组合作开展“A/An...adaykeeps...away.”等歌曲的创编活动,由此让学生体会科学饮食的重要性。
本课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正向育人点,适时对学生开展教育。随着语言学习活动的推进,学生懂得了良好的运动和饮食习惯能带来健康体魄的道理。学生在上完这节英语课后,坚持运动、健康饮食将成为他们的自觉意识或行为。
2.反向育人,有效警醒
小学英语教材中的部分教学语篇是通过反面案例来设计的。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反面案例及时教育学生,这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会是很好的提醒。
[案例5]
三年级上册Unit1“Hello!”PartBLet'sLearn学习四个文具类单词。教材插图中,Zoom背着书包,但因拉链未拉上文具纷纷掉落在地上。这是一个有助于养成良好习惯的反面案例。教师在教学完四个新单词bag、pen、pencilbox和book后,提问学生:Whatelseisonthefloor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说出A部分学过的四个单词pencil、ruler、crayon和eraser。之后,教师指导学生回答出:Theyareallfromthebag.并借助书本中Snail和Zoom的对话“Zoom!Yourbag!”“Oh,no!”引导学生感悟:Zoomissocareless!
[案例6]
三年级下册Unit4“WhereIsMyCar”PartBLet'sTalk的对话内容是Mike要去野营,但找不到自己的帽子,最后在妈妈的帮助下终于在玩具箱中找到了帽子。Mike没能养成有序整理生活物品的良好习惯,导致需要使用时无处找寻。这样的反面案例同样对学生有一定的教育作用。教师先让学生观察图片,并说一说“The...isin/on/under...”,以此来感受物品的凌乱;然后让学生通过理解和朗读对话,在情节发展中感受人物焦急、烦躁的情绪变化;最后借助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意识到不及时收纳物品带来的不便,从而反观自我,反思行为。
直击内心的反向教育让学生印象深刻。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深入体会到及时收纳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的重要性。学生在课堂学习结束后会努力改进自己的日常行为,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三、拓展语篇,培育高尚品格
[案例7]
三年级下册Unit3AttheZooPartBLet'sTalk是一节描述动物特征的对话课,核心句型为“Lookatthe...Ithas...”。初看语篇,好像与育人关系不大;但若从单元整体教学的视角去审视,本单元的话题是AnimalsattheZoo,主题意义可定位为“Loveanimals,lovenature”。教师在教学中先帮助学生梳理与总结大象的特点:Ithasalongnose.Ithassmalleyesandbigears.然后询问学生:Doyoulikeit学生有的说喜欢,有的说不喜欢;接着教师说:Ilikeit.Ithinkit'sveryhelpful.同时抓住“Ithasalongnose.”这一特点,向学生展示了大象用鼻子干活的视频。看完视频后,学生情不自禁地感叹:Wow!It'sgreat!Ilikeit!然后,教师出示panda、monkey、giraffe等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两人一组选择一种动物开展对话创编活动,描述其特点并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如下语言支架:
A:Lookatthe...
B:Ithas...It's...
A:Wow!It's(so)...Ilikeit!
2.续编故事语篇,在角色表演中体悟道理
故事为学生所喜闻乐见,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更是对表演英语故事情有独钟。很多英语故事都蕴含一定的育人价值。教师要抓住教育契机,升华故事寓意,组织学生在角色表演中体悟行为规范和处世方式,培养良好品德。
[案例8]
四、融合艺术,培养审美情趣
“通过英语教育使学生能够欣赏与鉴别美好事物,理解、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程晓堂、丛琳,2022)。英语课程还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教师可利用英语教材中一切美的因素,将英语语言的学习与音乐、美术等学科的艺术熏陶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练就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从而达成审美育人目标。
[案例9]
三年级上册Unit2ColoursPartA和PartB两堂词汇课共学习了八个表示颜色的单词。在达成基础教学目标后,教师先后出示了两幅图片——《向日葵》(见图1)和《日出·印象》(见图2)。教师先指导学生看图说一说“Iseeyellow/...”。当学生说完看到的颜色后,教师指出这是两幅世界名画,分别出自著名画家梵高和莫奈之手。梵高为学生所熟悉,立刻便有学生介绍该画作内容。而学生对莫奈则较为陌生。在学生期待的目光下,教师介绍了莫奈及其作品。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再次观察这两幅画,发现此时学生的眼神中带着一丝崇拜。接着,教师提问:Thistime,whatdoyousee学生不仅看到了更多的细节信息,还看到了向日葵蓬勃的生机、晨雾中人们悠闲的生活等。
图1《向日葵》
图2《日出·印象》
本节课中,教师将语言知识的教授与美术学科中的艺术作品欣赏相融合,在利用语言互动和交流中培养了学生审美的情趣和眼光,使英语课堂不仅帮助学生增长知识和能力,更促使其拥有积极阳光的心态,热情地去拥抱美好的生活。
五、革新作业,提升综合素养
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尾声,“是知识巩固、能力培养和课堂延伸的有效手段,更是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实现学科育人功能的重要一环”(杜华萍,2023)。教师要革新小学英语作业形式,指导学生完成思维导图绘制、创意字母设计、英语小报制作等新型英语作业,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提升综合素养。
1.思维导图:独立思考,归纳梳理
思维导图可以“助力学生思维品质、学习能力、语言能力的全面性发展,助力学生思维构建能力的提升,推动其英语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蒲亚兰,2021)。它既是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也可以成为作业育人的新形式。
[案例10]
在三年级英语教学中,笔者尝试在每个单元学习结束时,指导学生完成课外自主作业——基于单元内容绘制思维导图。学生所绘的思维导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如图3)。
图3单元思维导图
在绘制思维导图时,有的学生借助缜密的思维,将整个单元的核心知识内容按一定的逻辑整理罗列;有的学生利用构图设计和色彩搭配上的优势,创作出独具匠心的优美画面。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学生不仅养成了独立思考和归纳梳理的良好习惯,同时绘画技能、设计能力和评价能力等综合素养都有所提升。
2.创意字母:发挥想象,展示个性
小学英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针对性地布置一些创新类实践作业,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尽情展示自我个性。
[案例11]
图4创意字母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作为课程实施者,教师要将育人理念深植于英语教学之中,守好课堂育人主阵地,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在家国情怀、良好习惯、高尚品格、审美情趣和综合素养等方面都得以发展,实现英语教学向英语教育的完美转型。
————————————
参考文献
程晓堂、丛琳.202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的育人目标及实施策略[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6):1-7.
杜华萍.2023.以“趣”为圆心,勾勒低年级英语作业新样态——“双减”背景下低年级英语作业多样性的探索实践[J].小学教学研究,(30):71-72.
教育部.202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吕孝华.2023.有效挖掘英语教材资源,探索学科育人的新途径[J].江苏教育,(24):60-62.
蒲亚兰.2021.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J].学园,(34):54-56.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三年级起点)(PEP)三年级上册、三年级下册[T].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王春晖.2022.英语学科育人的内涵及其实施路径[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5):6-9.
王蔷、孙万磊、李雪如.2022.从外语教学走向外语教育:新时代中小学英语课程体系的建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10):1-8.
叶菲.2023.小学英语学科育人的思考及建议[J].江苏教育,(18):54-57.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2021.浙江省小学英语学科教学基本要求(2021版)[Z].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本文作者:蒋春燕(浙江省绍兴市塔山小学)
邮编:100875
Email:FLTS@BNU.EDU.CN
投稿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北京师范大学中小学外语教学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