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的困境与变革:从浅表学习到深度学习——基于对中小学生真实学习历程的长期考察

2015年PISA(ProgramforInternationalStudentAssessment)测试,中国四省(市)学生取得了数学第6名、科学第10名、阅读第27名的成绩。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陆璟研究员对2015年的PISA成绩结果进行深度解读,提出:中国四省(市)科学素养低于2级水平的学生占16.2%,数学素养和阅读素养低于2级水平的分别是15.8%和21.9%。

更为严重的是,中国四省(市)有10.9%的学生在科学、数学和阅读三个领域低于2级水平,是科学成绩前10位国家(地区)中唯一一个低于10%的,这些学生在适应未来工作和生活时会遇到较大的困难,需要补偿教育才能适应。考虑到我国人口基数大,这一负担是相当重的,必须引起重视。如此多的学习困难学生是如何形成的,这让我们必须对课堂教学进行深刻的检视和反思。

一、课堂困境的表现:虚假学习与浅表学习的普遍性

笔者在近十年的田野工作的过程中,对数千个课堂的学生学习过程进行了基于证据的跟踪观察,全面收集、分析焦点学生学习的过程的海量信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情、动作、言语,对教师提问的反应,与其他同学的互动,学习过程中独特观点、学习风格、学习状态的变化过程、学习成果等,从而形成对个体学生学习历程的“完整证据链”,并以此来反观和反思教学。虽然每节课都只观察个别学生,但是如果保持高频度、持续性地观察,学生学习的“黑匣子”就会真正打开。笔者观察发现中小学课堂上虚假学习、浅表学习的学生大量存在,造成了学习困难学生不断增加,厌学学生比例不断攀升,这是我国当前课堂最大的困境。

(一)虚假学习导致“学困生”不断增加

所谓虚假学习就是“假装学习”,而实际上根本没有真正进入学习状态,学生采用各种“伪装”的方式来蒙蔽老师,进而逃避学习。虚假学习的情况从小学三年级左右开始大量存在,一直持续到初中二年级左右,虚假学习的学生逐渐沦为“学困生”。虚假学习的学生往往对学习的内容缺少兴趣,不掌握学习的方法,跟不上教师教学的节奏,但是为了避免教师的惩罚,会采用“假装学习”的方式来逃避。

虚假学习的学生往往会表现出非常尊重纪律,比如坐姿非常端正,对教师察言观色、与教师高度配合、紧跟教师的步调,不对老师的教学进度造成任何干扰。但是如果仔细去观察学生,一些孩子出现假装写字、假装读课文、不懂装懂等等一系列“自我伪装”的行为表现。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会感到非常顺利,对学生的表现也比较满意,于是教学进度越来越快。但是到了“考试”阶段,这种的“虚假学习”的学生成绩就会暴露出来。

图1.“学困生”的成因模型

学生很难通过自身的力量打破这个“学困生的死循环”。在以教师的讲授为主的课堂上,教师也很难发现学生所发出的“求救信号”,学生的学习状态如何,教师往往都是不知情的,因此教师没有办法回应学生的“求救”,学生和学生之间也不允许互动,所以学生一直处在孤立无援的状态,他们完不成学习任务,而且每一节课几乎都有大量的新任务压下来,学生越来越感到无能为力,越来越害怕上课、害怕学习。同时,学生还要承受来自教师、家长、甚至同伴的批判或惩罚的压力,不堪重负的“学困生”越来越难以承受,直至最后放弃。

对不同学段的学生进行课堂观察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学困生”逐年增加的现象,“隐性学困”不断转化为“显性学困”,低学段遗留下来的学习困难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导致学生到了高年级越来越跟不上。小学阶段大量的“隐性学困”进入了初中,当学习任务的难度和要求提高以后,这些学生的真实学习能力就暴露出来。普通初中二、三年级的学生开始放弃“伪装”,不再掩盖,而是表现出完全放弃——“趴睡”等现象开始大面积出现。九年义务阶段教育结束以后,一大批学生都对学习完全失去了兴趣,这些学生被“中考”挡在学校的门外,作为“不合格产品”被淘汰出局。

(二)浅表学习的“伪学优生”逐渐沦为“学困生”

学生浅表学习(surfacelearning)的情况在课堂中也非常普遍。浅表学习是一种以完成外在任务、避免惩罚为取向的学习行为,以机械记忆和反复操练为主,缺少深度思维加工,因此学习成果多以复制为主,难以迁移和深化。浅表学习的学生完全按照教师的指令在行事,教师所讲的话都认认真真记录下来,即使教师讲错了,学生也不会提出质疑,如同一架不知疲倦的“复印机”。但是,如果教师提出了比较挑战的问题,这些学生就不太愿意去思考,而更多地是等待其他人或者教师给出现成答案。在小学阶段浅表学习的学生成绩一般是比较好的,也可能是教师眼中的“学优生”,但是随着学年的不断提高,特别是到了初中二年级以后,开始出现学习困难和成绩下降的趋势,到了高中阶段,学习任务难度进一步提高,这些学生会表现出学习成绩“断崖式下跌”,学习状态急转直下。

“伪学优生”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学习内容的挑战性不高,学习方法不当造成的。从教育目标的角度上来说,1956年本杰明·布鲁姆(BenjaminBloom)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而他的学生洛安德森(L.W.Anderson)对这六个层次进行了重新修订,将其归纳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其中“记忆、理解、应用”被称为“低层次目标”,而“分析、评价、创造”被称为“高层次目标”,其中“创造”作为教育目标的最高层次,具有最高的动力价值,即以最高层次的“创造”作为教育目标取向,则相应的其他五个层次目标将会在“创造”的目标下达成;但如果仅仅以“记忆、理解、应用”这些低层次的教育目标为导向,就无法自然达成高层次的教育目标。我们的学校长期进行的以知识传递为取向的教育就是以“记忆理解”为主要策略的方法,难以产生高品质的思维成果,所以“伪学优生”才会不断蜕变,最后甚至沦为“学困生”。

图2教学目标分类与演变图示

二、课堂困境的归因:高速而压缩化的课堂教学进度与缓慢而复杂的学生学习历程的落差

在大量观察和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看到随着学段的升高,“学困生”的比例不断增加。从小学到高中阶段中会有近四分之三的学生陷入“学困生”的境地,并最终被排除在教育系统之外。因此,可以说我们的基础教育制造了大量的“学业失败者”和“学校不适应者”,这是教育资源和人才资源的巨大浪费。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结果呢?根据笔者的分析,这与我们的课堂教学生态与方法有着正向关联。

(一)学生真实的学习历程:缓慢而复杂

学习在什么情况下会真实地发生?这是我们需要重新探讨的问题。学习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索过程,是从问题情境出发,去寻找答案的过程。学习是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复杂的思维和互动过程。杜威(Dewey)从思维产生的过程阐释了“学习的历程”,思维的过程是一种事件的序列链条。这一生产过程从反思开始移动到探究,再到批判性思维,最后得到比个人信仰和想象更为具体的“可以实证的结论”。思维不是自然发生的,它是由“难题和疑问”引发的,而正是“解决方案的需要”,维持和引导者反思性思维的整个过程。思维的发生就是反思——问题生成——探究、批判——解决问题的过程。

佐藤学借助社会建构主义对“学习”的界定,提出“学习”是以语言为媒介构建意义的语言性实践;“学习”是问题解决过程中“反思性思维即探究”;“学习”是在具体活动中的“社会交往”;“学习”是持续地构建自我与社会(同一性与共同体)的实践。在此过程中我们能够看到儿童是以语言为媒、并借助同侪互助关系,不断进行反思性思维和社会化实践而发展的。学习的过程是在“自我”与“共同体”的张力中不断重构的过程。

图3学习力模型的重构

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初产生于“学习困境”,在不同学科情境下可能表现为“迷思概念”、“戏剧冲突”或“两难困境”,这种不能解决、不能突破、不能澄清的状态就是所谓的“认知冲突”,这是一种强烈的心理矛盾状态,并引发探究冲动,不断寻求解决方案,这个过程重要进行:冲突、理解、分析、试错、验证、修正、重构等一系列心理过程,学习者完成头脑中的思维过程以后还要通过社会互动,到他人那里去寻求验证或者寻求新的解决方案,并通过倾听他人,完善自己的方案,从而更好地解决认知冲突,并从中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和乐趣,这就产生的新的学习动机,从而使学习不断持续和深化。要使学生产生持续学习的内部动机,必须经历复杂的思维、心理和社会过程,佐藤学将学习成为“与客观世界的对话”、“与他人的对话”、“与自我的对话”,这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学习历程给予专业的、细腻的回应,这是课堂教学真正的价值之所在,也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原则。

图3学生真实学习历程示意图

图4教师对学生学习历程的回应

(二)高速而压缩化的课堂教学引发普遍性的“学习困难”

与学生学习过程的缓慢、复杂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往往是高速的、极度压缩化的,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教学目标的角度看,以知识体系的传授为逻辑起点,较少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对知识进行打包、压缩,学生的自我学习需求几乎没有启动的情况下,直接“喂给”学生。

第二,从教学内容的角度看,很多教科书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差距很大,较少考虑学生的立场、视角,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四,从教学进度上来看,每节课的教学进度几乎都与学生的学习进度之间有较大落差,教师的教学进度完成了,但是学生并没有跟上,学习进展缓慢,积压了很多难以解决的学习任务。

第六,从教学方法上看,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几乎不主动参与,所有过程都是教师支配,学生只负责被动接受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衰退。自主的思考和探究过程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件“苦差事”,他们宁可做等老师或者“学优生”给出现成答案。思考的惰性使学习无法深入,真正的学习能力得不到提升。

三、课堂变革的方向:促进每一位学生的深度学习

学生虚假学习、浅表学习的问题不解决,课堂教学的困境就会越陷越深。要走出困境,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要向能够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方向转型。

(一)深度学习模型重构

什么是深度学习?1976年美国学者弗伦斯·马顿(FerenceMarton)和罗杰·萨尔乔(RogerSaljo),基于学生阅读的实验,首次提出了“学习层次”的概念,他们发现浅层学习(surfacelearning)是处于较低的认知水平和思维层次,不易迁移;而深度学习(deeplearning)则是处在任职的高级水平,涉及到高阶思维,可以发生迁移。

2012年,威廉和弗洛拉·休利特基金会(TheWilliamandFloraHewlettFoundation)把深度学习阐释为六种相互关联的核心竞争力,即核心学业内容只是的掌握、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有效沟通、写作能力、学会学习、学术心志。美国教育研究会(AmericaInstitutesforResearch)将其进一步细化为认知、人际、自我三大领域,从而形成了深度学习在领域维度与能力维度的兼容性框架。

深度学习是基于学习者自发的、自主性的内在学习动机,并依靠对问题本身探究的内在兴趣维持的,一种长期的、全身心投入的持久学习力。首先,从动机情感上来说,深度学习是一种全身心的投入、令人身心愉悦充实的学习状态,学习者常常是忘我地,不知疲倦的;其次,从认知的角度上看,深度学习是思维不断深化的过程,向高阶思维阶段(分析、评价、创造)发展,学习者能够不断自我反思与调节,因此这样的学习最终是通往自发的创造;最后,从人际关系的角度来看,进入深度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充满信心,而且能够与他人有效沟通合作,共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

笔者根据自身的观察与研究,结合美国教育研究会的提出的的“深度学习在领域维度与能力维度的兼容性框架”,构建了“深度学习的模型”,深度学习的核心目标是“自主创造”,在认知领域主要表现为高阶思维和问题解决;在动机情感领域表现为全身心投入和自控策略;在人际领域主要表现为自我接纳和有效协作(如图5所示)。深度学习活动会形成一种持续探索的冲动,并将不断深化,深度学习如同“螺旋桨”,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巨大动力系统。

图5深度学习螺旋桨模型

表2虚假学习、浅表学习与深度学习的区别

(二)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课堂变革方案

1.课堂愿景的确立:保障每一位学生都能投入高品质的深度学习

大量的虚假学习和浅表学习的存在让我们看到,保障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权的重要性,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全身心地参与进来,并且能够在教师和学习同伴的互助下挑战高挑战的学习任务,享受品质的深度学习,使课堂和学校成为真正成为学习共同体,从而保障每一个学生的真实的、高品质的学习权,这是实现公平优质教育的必然选择。

从教育教学质量的视角来看,当前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的教育有着强烈的需求,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也需要大量高质量的人才。但目前提高教育质量的方式还比较单一,从本质上说还是以优质教育资源的集中和选择生源作为最主要的方法,这其实并没有从本质上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习兴趣逐年衰减,许多学生因为看不到发展的希望而放弃的努力。而在义务阶段以后,大量的学生被分流,甚至辍学,教育质量没有得到真正的改观,人才的培育遭遇巨大瓶颈。

因此,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要从教育资源集中的外延式发展向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内涵发展转变。课堂作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场域,要为学生提供安心而适宜的学习环境,并通过高品质的学习设计以及协同合作的学习关系的建立,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

2.课堂氛围的营造:教师的倾听让学生的学习真实地发生

通过长期的观察与调研,笔者发现那些常常处于虚假学习或浅表学习状态的“学困生”和“伪学优生”长期处于一种心理不安全的状态,缺乏心理安全感。首先,教师主讲课堂仍然占主流,教师将已知的知识通过讲授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在讲授的过程中,更多地考虑学科的逻辑而难以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历程,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只能应对和配合,难以形成主动的学习动机;其次,课堂座位多采用“秧田式”或“一条龙”的座位方式,学生全部面对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分隔,较少产生互动,所以课堂氛围比较僵化。

课堂上严格的纪律控制让学生处于一种躲避惩罚的应激状态,他们以坐姿端正、听口令和配合老师来避免惩罚,大脑高度戒备状态,无法放松,也就很难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再次,课堂作为多采用“秧田式”学生往往会因为学习成绩的高低而被潜在地分成若干层次,学生之间形成强烈的竞争关系,较少产生合作的机会。课堂往往是由教师和学优生的对话所构成的,大部分学生的观点和诉求都没有办法得到倾听和应答,使得很多的学生处于一种紧张焦虑之中,难以真正进入学习状态。

要让学习真实地发生,就要让课堂处于一种安全润泽的氛围之中,让学生降低紧张焦虑的心态,呈现一种真实自然的学习状态。教师要呈现出“倾听”地身心状态和“柔软”的身体姿态,改变僵化的课堂氛围。只有当一个教师真正理解学生并具有人文关怀时,学生才能学到更多的“基础知识”,并展现出更高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教师以“倾听”所以的学生为第一要务,首先要倾听学生的学习需求,了解学生的探究兴趣所在;其次要倾听学生的学习困难在哪里,了解学生的“迷思概念”和“认知冲突”,并以此为起点进行学习设计;再次要倾听学生的观点的独特性和价值所在,并将这些观点串联起来。佐藤学提出教师倾听儿童的发言的时候,应当着眼于:这个发言同该儿童的内在品性有什么关联,这个发言是由谁的哪一句发言触发的,这个发言同已知的学习内容有什么联系,在儿童们评价自身的力量把发言连贯起来理解之前,教师需要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3.课堂学习的深化:以高品质学习设计培育学生高阶思维

要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就要进行高品质的学习设计,这是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所谓“学习设计”是为了学习者有效地开展学习活动,从学习者的角度为其设计学习计划、活动和系统,学习设计是为学习者系统规划学习活动的过程,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活动脚本。学习设计必须要遵循学习者的学习起点、认知风格和学习历程,揣摩和研究学生学习知识的基本历学习设计必须要遵循学习者的学习起点、认知风格和学习历程,揣摩和研究学生学习知识的基本历程程:学习的起点是什么,需要经历怎样的学习过程,会遇到怎样的困难,可能会提出怎样的问题,会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和策略,最可能在哪些方面得到发展等,并通过有效的设计将学习活动引向深入。

THE END
1.升级您的浏览器,更安全,更快速学习二十大云课堂 国家智慧教育读书平台 基本功展示交流活动 树人课堂 心理健康 平台介绍 所有平台资源均免费使用 温馨提示:控制上网时间,保护视力,锻炼身体! 课程教学 小学课程 国家优质课程资源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一至二年级 https://www.zxx.edu.cn/
2.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学习二十大云课堂 国家智慧教育读书平台 基本功展示交流活动 树人课堂 心理健康 平台介绍 严正声明 温馨提示:控制上网时间,保护视力,锻炼身体! 德育更多 课程教学 小学课程 国家优质课程资源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一至二年级 三至四年级 https://xue-test.ykt.eduyun.cn/
3.“云课堂”助力海外中文教育优质资源共享自多家华文学校推出网络授课平台以来,优质、共享、便利的“云课堂”,为更多海外青少年提供了中文学习的便利。“通过网络授课平台建设,我们成功打破了中文学习的地域限制。网络中文教育可以让更多优质资源突破时空、跨越山海,让更多身处不同地域的学生共享好老师、好教材、好课程。”蔡雪玲说。https://www.gqb.gov.cn/news/2024/0902/59058.shtml
4.中小学教育频道烟卡游戏持续在小学生中风靡。从废弃烟盒上剪下烟标,折叠成纸牌大小的卡片,孩子们通过拍击比拼,赢得对方卡片,这项游戏在小学生中有大批拥趸。 2024-12-16小学生烟卡交易破局 浙江诸暨:积极打造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体系 12月10日,诸暨市明德小学的学生在信息教室上C++语言编程课。 浙江诸暨市明德小学在落实国家智慧https://edu.cctv.cn/zx/k12/index.shtml?spm=C28820.PZP3plmB0BzU.EmYUPu7gGi6T.11
5.『预习』中小学全科目国家云课堂教学视频!真是太全了,速度收藏!『 人教版 』初中语文 ? 国家云课堂 7年级 | 上 8年级 | 上 9年级 | 上 7年级 | 下 8年级 | 下 9年级 | 下 『 人教版 』初中语文 ? 微课视频 7年级 | 上 8年级 | 上 9年级 | 上 7年级 | 下 8年级 | 下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4Njg3NjQ2MA==&mid=2247583958&idx=2&sn=3ac92f780beffc0fa74d52bb52aafffe&chksm=ead333aaf6fc8dc5314e6859aabc2c4b272ed2869e5944ae079d5fcf9a218e6ae022c934593d&scene=27
6.6年级数学人教版国家中小学生网络云平台空中课堂6年级数学 人教版 国家中小学生网络云平台 空中课堂 分母不变,分子与整数相乘。先约分,再计算更简便。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28771651/
7.中小学免费网课学习免费课堂登录入口全国中小学生免费课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免费课堂|全国中小学生免费网课:免费网络学习资源你知道哪里看嘛?国家免费网课到登录入口在哪里?这些你都清楚吗? 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免费网课|全国中小学生免费网课 以上就是“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免费课堂|全国中小学生免费网课”的相关内容,希望帮到大家! http://www.zgjsks.com/news/568152.html
8.国家云课堂在线教育平台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的国家级免费学习平台,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该平台包括德育、课程教学、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课后服务、教师研修、家庭教育、教改经验和教材10个版块资源,其中课程教学资源目前已上线了部分教材版本的资源,其它教材版本的资源将陆续遴选上线。此外,平台还https://www.yunduoketang.com/article/lwt1309.html
9.国家中小学云课堂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一种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在线教育平台,旨在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远程教育服务。它通过云计算的强大计算和存储能力,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在线教学的便利性。 国家中小学云课堂的主要分类包括直播课堂、录播课堂和互动课堂。直播课堂是指教师通过云平台进行实时在线授课,学生可以在家中通过电脑、平板或手机观看和参与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information/%E5%9B%BD%E5%AE%B6%E4%B8%AD%E5%B0%8F%E5%AD%A6%E4%BA%91%E8%AF%BE%E5%A0%82-salon
10.中小学生免费网课(各学科)中小学生免费网课(各学科)-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课堂登录入口!为方便各位家长及中小学生更好的了解该平台相关内容,临沂中公教育特为大家整理此页面,希望有所帮助! 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登录入口,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资源包括防疫教育、品德教育、专题教育、课程学习、电子教材、影视教育及有关地方教育资源。教育部利用国http://m.linyi.offcn.com/html/2021/08/183269.html
11.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的通知为丰富学生阅读内容,拓展阅读活动,规范 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防止问题读物进入校园(含幼儿 园),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课外读物是指教材和教辅之外 的、进入校园供中小学生阅读的正式出版物(含数字出版 产品)。 第三条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全国中小学生课外 https://jxxx.qpedu.cn/tzgg/402387.htm
12.全国中小学生教育网络云平台全国中小学生教育网络云平台官网4. 课后辅导:网络云平台自主研发的智能答疑机器人是目前市场上技术最为成熟的产品之一,具有语音识别、语音合成、自然语言处理等功能,可以回答学生的课堂难题和课堂练习等问题。 四、应用场景 随着疫情形势的发展,全国中小学生教育网络云平台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在全国疫情期间,学校停学,而网络云平台却是学习的好去处。https://www.sscta.com/benke/3199.html
13.2023年全国中小学生北大清华研学游招生简章2023年全国中小学生北大清华研学游招生简章,“我要上北大清华”学习动力激发(北京)研学夏令营是围绕北京引航者教育—北大学霸好方法研发团队在对上百名北大优秀学子的深度访谈研究后提炼出来的成为学霸的三大秘籍,并经过理论提升及多年实践检验的基础上设计的侧重激发青少年学习动力的高品质研学夏令营,至今已成功举办十届,获https://www.gdzz114.com/zx_pxzx/198226.html
14.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教育科研论文.doc教育中的实践与探索田浩北京市西城区少年宫天津中学美术课程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梁燕天津市津南区教育局辽宁试论中小学生美术作品展示设计的意义与价值叶晓辉大连市中山区教师进修学校上海开展校园戏剧活动的研究与实践张建平上海市浦东新区华林小学上海让校园成为最大的音乐课堂罗明贵徐云莉上海市嘉定区娄塘学校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7/1201/142296325.shtm
15.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综合实践活动之“劳动教育、素质拓展、科学科普”---101 农场(市级资源单位序号 257 号) 【农场简介】 北京华世奥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101 农场)是以绿色果蔬生产为基础,集高效设施种植、休闲观光、采摘垂钓、农业科普教育、亲子游、学生综合实践社会大课堂产业于一体的现代都市休闲农业企业。农场占地https://lxs.cncn.com/64424/n946870
16.秋季学期工作总结15篇七、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西部中小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为了使学生吃得有营养,吃健康,我们专门聘请了炊事员,并对其进行了健康体检,办理了“健康证”和“上岗证”。为了确保这项工作开展得顺利、安全、无误,我们指定了专门的“营养餐管理员”。食材保证从上级认证的有资质的商家提取。坚持每餐留样,按要求进行消毒,并做https://www.cnfla.com/gongzuozongjie/3316560.html
17.体育教师述职报告(精选15篇)除此之外,还将一些课上容易出现的突发事件作为备课重点,为学生营造快乐、安全的课堂氛围。为了让体育活动有持续性,还会给学生留家庭作业,让他们与家长共同完成,更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3、推行第三套中小学生广播操 从10年9月开始全国新推行了第三套中小学生广播体操,10月份我代表发丰南区参加了唐山市教育局https://www.ruiwen.com/shuzhibaogao/1075675.html
18.中小学英语教学理论8篇(全文)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教育价值突出,但中小学武术教育多年来一直以套路教学为主,而作为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散打运动,不仅充分体现着武术的本质属性,而且能满足中小学生学习武术的主要目的,却一直没有进入中小学体育课堂,很值得我们去深思,希望本文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发更多的学者来分析研究这个问题https://www.99xueshu.com/w/file2j0thsqm.html
19.事关中小学科学教育!成都最新方案出炉→(二)全面构建社会科学教育大课堂体系 10、健全科学实践教育社会支撑体系 推动公益性科普基地、科学教育单位坚持免费向中小学校开放,配合学校开展科学实践教育活动情况纳入主管部门的年度考核并适时向社会公布。鼓励市场化运行的科普基地、科学教育企业以及科幻游学、科普研学等项目面向中小学生减免收费,更好发挥教育价值和社会https://focus.scol.com.cn/zgsz/202310/59000476.html
20.郑州市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我市将开展“馆校结合”提质行动,建立健全科学教育场馆与学校合作长效机制,制定“馆校合作”计划,加强“馆校联动”,打造中小学生科学教育“第二课堂”。推动公益科普资源走进中小学校,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及课程。提倡中小学校组织学生走进科学教育场馆实地开展“科学研学课程”活动。整合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场馆、科技企业类https://www.zynews.cn/zz/2024/08/08/137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