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私塾式的坊间教习,到云平台的翻转课堂,信息化给教育提供的不仅仅是工具的演化,而是构建了一种基于共生、共建、共享方式的教育教学新生态。以信息技术智慧应用为新航向,杭州正奔跑在信息高速公路上,杭州教育也已迈入以优质均衡为主题的“后普及时代”。
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发展智慧教育,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促进“互联网+”时代教育管理、教与学的深刻变革,促进师生在新一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背景下共同成长,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共享,提升教育公平水准,提升杭州教育品质,服务智慧城市、学习型城市建设和公众需求。
信息化@样本
3D教室、能源馆、卡卡通、彩虹课堂……中小学各有拿手的信息化创新应用
如果用镜头来扫描,杭州的教育信息化版图处处有亮点——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
先把视角放在小学。课堂,一定是在明亮的教室里吗?长江实验小学会告诉你:不是,黑暗空间内也可以。原来,学校开设3D投影教室,把各种教学场景变成逼真酷炫的3D画面,如科学课中真切感受璀璨的星空,让学生大呼过瘾,学习真正成了一件快乐的事;转塘小学,别看是农村小学,教育信息化步调一点不落后,学校有个科学能源馆,俨然小科技馆,让每个学生动手完成各类科学实验;还有拱宸桥小学的运河研究院,不出校门体验运河生活。
再看初中。相对小学,初中学业任务更重,“轻负高质”是大家思考的共同方向。像采荷实验学校,引入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开发研制的英语软件,利用人与电脑对话形式,让学生在情境对话、交流、对比中轻松学英语;大关中学自主开发学生学业分析系统,帮教师分析教学成效,梳理各种易错点等,学生自己就能整理出知识上的缺陷。
信息化@举措
关键词:“三年行动计划”市区校三级协同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
行动需要有纲领。就在去年底,杭州市教育局制定出台《推进杭州教育信息化发展智慧教育行动计划(2015-2017年)》(下称《行动计划》),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明确到2017年杭州要初步形成与智慧城市、学习型城市建设以及教育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智慧教育体系,确保杭州教育在省内乃至国内的引领、辐射作用。
《行动计划》提出了推进教育网上政务服务、校园智能管理建设、智慧课堂建设、数字媒介素养教育、教育智能化社会服务和信息网络改造提升等六项任务,推进教育一卡通、名师公开课、云学堂、数字化学习、名师网上工作室、教师网络研训、市民空中大课堂和智慧教育示范校等八个重点项目建设。
为完成《行动计划》各项任务,杭州还组建了各级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同时成立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分管领导、学校骨干教师和技术负责人组成的智慧教育“融·创”学习共同体,市、区(县、市)、校三级协同工作,强力有序稳步地推进教育信息化。
关键词:“两库三平台”
让大数据资源充分发挥作用
学生学籍管理系统、学生学业分析和反馈系统、教育微课平台、教育点播系统及教育视频平台、远程教研系统、教师教育远程培训平台、双证制培训管理系统、市民空中大课堂基础系统、教育课题评审管理系统及论文评审系统和杭州教育电子地图……一个个系统,事关杭州每一位学生、每一位老师,甚至每一位家长,目前已经都陆续完成建设工作并投入使用,正充分发挥出教育信息化的功能作用。
在市、区(县、市)、校三级网络高速互联互通的基础上,杭州积极谋划并逐步建设教育基础信息库、优质教育资源库两大数据仓库和教育管理、教育资源、在线教学三大公共服务云平台。同时,根据国家教育部“三通两平台”建设方案,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规划试点与浙江省教育基础平台的技术对接方案,建立起适合的基础信息库编码规范标准和数据交换标准,逐步完善教育基础信息库中机构、教师、学生的基础信息,充实学生体质健康、学业评价、第二课堂等数据资源。
关键词:教育电子政务
为公众提供便捷的一站式服务
杭州市教育电子政务体系,目前包括信息公开、便民服务、政务办公、权力运行、行政管理、政务辅助、数据共享等七大类,通过电子化流程方便公众通过网络办理各项事务,全面促进权力阳光运行。电子证照目录梳理以及电子证照库建设、各类行政权力事项网上运行对接、教育考试收费统一通过公共支付平台进行……或已完成或正在顺利进展中。
关键词:名师公开课
开放的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平台
2013年9月,杭州推出“名师公开课”,充分发挥网络技术和现代传媒的优势,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截至2015年,共完成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四门学科384节精品课程的制作与推送。在此基础上,杭州全面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目前已征集37275名教师共10152节课的晒课资源。此外,杭州市还遴选出50个名特教师(“名师”和“优秀班主任”),以O2O模式实现名师的示范垂领作用。到2016年,将建成70个精品“名师网络工作室”。
目前,杭州正着眼于“区域联动,校校联动”,以“云学堂”建设为核心,开发名师微课堂、网上跨校选修课程,打通学校课程开发壁垒,实现学校课程区域共享,搭建市、区(县、市)、校三级在线网络开放课程群,形成包括国内外名校公开课、杭州名师公开课、TED、微课堂、慕课、个性化在线辅导等项目的新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平台。
在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中,杭州还有更多举措一并推进:开展智慧校园建设试点,推动学校在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应用和管理等领域的创新;围绕云服务、云机房、云应用,为学校提供教育管理、家校联系等方面的综合服务,借助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企业力量,争取杭州市民卡公司以及华数、电信、移动、联通等运营商的支持,发挥其“数据服务”积极性;积极指导市属高校加强信息类学科专业建设,对浙大城市学院、杭师大、杭职院、杭州科职院投入专项经费扶持建设,产学对接共建校外合作基地,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
信息化@成就
技术装备配置与时俱进全市中小学100%百兆宽带到教室
走进杭州很多学校的教室,先进的电子白板,快速的网络互通,让人眼前一亮。早在2012年,杭州市就已在全省提前实现中小学校班级多媒体配备全覆盖,即校内班级多媒体配备率达到100%;之后多媒体配备标准在杭州更是与时俱进,截至目前,主城区中小学校班级交互式电子白板配备率达到85%。杭州市图书馆数字图书资源通过杭州教育城域网实现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全覆盖。
目前,杭州全市已实现市、区(县、市)、校三级网络高速互联互通,所有公办中小学实现“校校通”,并通过教育城域网接入CERNET。全面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建设,中小学千兆网络接通率达90%以上,百兆宽带到教室的达100%,基本实现中小学校无线网校园全覆盖。拱墅区更是成为全国首个区域中小学校实现万兆光纤接入的县级区。今年,拱墅区、西湖区成为首批省教育技术装备规范管理示范区。
数字校园建设全面推进
到2017年创建200所市级智慧教育示范校
职业学校同样势头很猛:交通职高、电子职校、临平职高、萧山三职、萧山四职入列浙江省首批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示范学校,江滨职校和拱墅职高入列浙江省第二批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基地学校。
在这样的基础上,杭州市全面启动智慧教育示范校建设工作。2015年上半年,已有首批55所入选;到年底,全市将创建80所;争取到2017年创建200所市级智慧教育示范校。
杭州教育信息化版图亮点频出
从学校到区域智慧应用不断创新
杭州每个区块都有智慧应用创新发展的案例:杭高与新疆阿克苏学校的联网天文台、杭二中和杭十四中的创新实验室、杭七中的数字美术教室、源清中学的智能化管理、旅游职校的虚拟景点导游系统、中策职校的烹饪剧场和环境监测实训中心……每个项目都很精彩。
就在今年上半年,全市普通高中又新申报20个省创新实验室建设培育项目,项目试点的成功和新项目的开发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电子信息职校的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云实训”、西湖小学的“翻转课堂”教学和拱墅区的教师网络研训进入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先进典型行列并被通报表扬。
杭州教育信息化正形成以学校为突破口、区域全面发展的良好态势。
杭十四中基于ipad翻转课堂学习模式
源清中学卡卡通打开电教设备
采荷实验斯坦福英语教学
拱宸桥小学运河研究院学生拉纤
信息化@展望
杭州教育信息化还将大手笔不断
1.积极建设两大数据仓库、三个云服务平台
落实市委“一号工程”要求,进一步完善杭州智慧教育发展整体架构。整合各项业务系统,积极建设教育基础信息库、优质教育资源库两个大数据仓库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在线教学服务平台三个云服务平台。引进新型适用的优秀教育教学软件和资源,加强教育数字图书、期刊建设,推动区域特色资源和校本资源的开放与建设。
2.全力打造杭州教育信息化特色创新发展模式
全面落实《行动计划》,为教育管理、师生教学、家校联系、社会教育四个层面提供服务,全力打造杭州教育信息化特色创新发展模式。到2017年,全市使用教育一卡通的学生达60%,中小学教学交互显示设备应用的覆盖率达80%,智慧教育示范校达200所;建立150个名特教师微课堂、100个精品“名师网上工作室”、100个跨校选修课程超市、500个精品在线网络开放课程资源,从小学到高中全学段各学科“名师公开课”微课学习网上服务全面实现,具有杭州特色的云学堂课程群形成规模,网上研训工作模式基本建成,“市民掌上学堂”实现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