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省农业发展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山东农担)坚守政策性定位,坚决扛牢破解“三农”融资难题的使命担当,加快建设数字供应链增信平台,创新机制,精准提高财政支农资金效能,在撬动农村金融有效供给,助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截至今年5月底,山东农担累计为全省19.4万户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担保贷款1084.4亿元,成为全国首家破千亿大关的省级农担公司;在保12万户、金额644.2亿元,占全国18.7%;项目累计代偿率仅为0.24%,各项主要业务指标均居全国首位,连续两年在全国农担体系风险管理评估评价中位居第1名。
政银担合作机制发挥财政支农杠杆效应
山东农担积极完善政银担合作机制,凝聚协同支持乡村振兴合力,以共建服务网络为基础,在地方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15市设立管理中心,在154个县设立农担办事处,在千余个乡镇设立农担工作站,省市县乡四级农担服务体系逐步健全;以强化政策融合为突破,山东省财政厅对农担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在业务拓展前期,对政策性业务按基准利率的50%进行贴息,疫情期间贴息又增加1个百分点,随着业务顺利扩面,贴息政策逐步退坡。济宁、威海、日照等市出台了对农户的担保费补贴政策,农担项目担保费由市级财政承担。推进与人行再贷款政策的精准对接,2021年支农再贷款发放额达到339.3亿元。
各级党委政府对农担工作高度重视,合作县(市、区)均按照20%的分险比例设立风险补偿金,济宁市在县级分险的基础上市级再承担20%;以深化全面互信为抓手,与226家驻鲁金融机构签署协议,优化银担合作业务流程,实行错位作业把关,进一步完善银担风险共担机制,推动213家银行在原有20%分险比例基础上主动上调至30—40%。
农业信贷担保作为财政金融协同支农的创新,引导撬动金融活水精准浇灌地区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目前15个市累计担保额均超过35亿元,在保额超过1亿元的县达到116个,财政政策“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充分显现。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已逐渐成为党委政府破解“三农”融资困境的重要抓手,以及实现产业振兴、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法宝。
创新场景融合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
山东农担深度融入农业场景,主动对接各级党委政府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开发优化产业链、产业集群担保服务方案371个,从产业支持方向、服务对象选择、担保要素设计等方面改变了传统授信规则,实现期限精准匹配,盘活农村“沉睡”资产,引导合作银行由“看资产、看流水、看押品”向“看人、看事、看发展”转变,目前已覆盖全省绝大部分特色优势农业产业。
同时,基于农村金融服务场景需求,将农担政策、产品方案、客户名单向所有银行开放、向全社会公开,推动合作银行主动公开利率竞争支农,在农村金融市场中产生了“鲶鱼效应”,农担客户实际融资成本平均为2.69%,户均减负近5万元,极大增强了农民在使用金融服务时的话语权、主动权。
通过打通金融场景和乡村场景,农担政策支持产业振兴、支持稳产保供的精准度和有效性大幅提升,截至5月底,山东农担已累计支持种粮大户2.09万户,提供担保贷款73.67亿元,覆盖种植面积超520万亩,累计支持生猪养殖户7105户,提供担保贷款40.05亿元,支持408万头生猪养殖,累计支持蔬菜、瓜果等种植户5.38万户,提供担保贷款181.81亿元,覆盖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超360万亩,对“米袋子”“菜篮子”等重要农产品供给提供了有力的金融保障。
数据驱动畅通扶农惠农服务渠道
山东农担抢抓数字经济浪潮,以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加快提升为农服务水平与质效。整合政务、银行、第三方等多维度外部数据,率先在全国农担体系接入人行二代征信系统,与省农业农村厅合作推进山东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数据服务平台建设,不断丰富数据维度,延伸数据广度,加快释放数据红利,实现对全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精准画像。
同时,山东农担在全国首创“24小时不打烊”的客户直通平台,农业经营主体扫码通过预审后可自主选择贷款银行,实现足不出户拿到贷款,真正做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有效提升了客户获得感和满意度。
头雁领航赋能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发展
山东农担牢牢把握中央“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要求,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促进共同富裕的有关部署,注重发挥村支部书记“领头雁”作用,以全国首个专门支持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强村贷”担保产品为工作抓手,送资金、技术、市场下乡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
在“强村贷”基础上,山东农担着力打造“大田托管”智慧服务模式,支持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集中流转土地开展规模化种植,社会化服务组织提供统一的专业种植托管服务,基于自主开发的智慧服务平台,综合运用卫星遥感、区块链等现代科技手段实现产业、资金双闭环管理,切实解决“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的难题。依托该模式,党组织领办合作社通过政策性担保贷款获取启动资金支持,通过土地有效整合获取约7%增种面积收益,通过收入要素分配获得40%—50%种植盈余分红,自身“造血”功能显著增强。就农户而言,除每亩600—800元的土地流转保底收益外,还可按20%—30%比例额外获得每亩200—300元的分红,托管后还能外出务工,进一步拓宽创收渠道,真正实现了“支部有作为、集体增收入、群众得实惠”。
利益联结机制助推农户增产增收
此外,山东农担基于该模式归集形成的金融级数据和客户白名单,能够有效挖掘小农户的潜在金融需求并实现精准支持。截至5月底,山东农担已为博山区猕猴桃产业提供担保贷款6948万元,涉及经营主体185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