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学院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正文:五号宋体;表格字体:小五号宋体)

课程名称

(中文)

(英文)

课程代码

课程性质

£必修£选修

课程类型

£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识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

£专业方向(选修)课程£集中性实践课程

£创新创业与劳动教育课程£通识扩展课程

考核方式

£考试£考查

适用专业

开课单位

开课学期

第___学期

学时学分

学分:

总学时: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先修课程

二、课程简介(性质、内容、任务)

性质:《********》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通识课等)。

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

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掌握..........,具备......等能力。

三、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使学生获得******领域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

决********方面问题的能力,支撑专业学习成果中相应指标点的达成。

通过本课程学习,预期学生可以具备以下知识、技能或素养:(以下为范例,供参考,各目标要体现知识和能力要求)

课程目标1(L01):熟练掌握和运用自动控制理论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建立自动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并能够进行求解与分析。(建立自控系统的数学模型,计算对应参数)

课程目标2(L02):熟练运用所学自动控制原理的知识,采用时域分析,复数域分析以及频域分析等方法对自动控制系统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并能够测算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和稳态性能指标。(综合比较分析自控系统性能指标)

课程目标3(L03):理解数学建模的思想,通过各元器件的物理、机械等规律,对实际的连续或者离散控制系统构建如微分方程、差分方程、传递函数等数学模型,能够研究系统的控制规律,判定系统的稳定性,测算其性能指标,并有针对性的提出改善。(分析理论模型性能,有效针对性改善)

课程目标4(L04):理解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校正设计思路,针对不同的设计要求,能够在如串联校正、并联校正、超前校正、滞后校正以及复合校正中选取适宜的校正方法,开发设计满足特定性能指标需求的控制系统,并能有效的验证设计的合理性和完善性。(改善不利性能指标,并验证效果)

......

下表思政课、数学、英语、体育、创新创业等其他面向全校的通识类课不需填写,请删除;专业课必填!

课程目标

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及指标内涵

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及贡献度(H/M/L)

L01

1-3将自动化复杂工程问题抽象为数学、物理问题,选择恰当的数学模型进行描述,对模型进行推理、求解和修正。

1-3/M

L02

2-1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和判断自动化复杂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和参数。

2-1/H

L03

2-2/H

L04

3-3开发满足特定需求的控制算法和自动化装置,并体现创新意识

3-3/M

(说明:将通用标准中的毕业要求指标点及指标内涵与本专业知识和能力相结合进行描述;H-高支撑、M-中支撑、L-低支撑)

教学单元一:填写教学主题名称

学时:其中实验学时:

支撑课程目标:

主要内容

填写说明:某一单元包含的主要内容,不写章节,可逐项列出。须包含思政融入点、教学重难点。

实验内容

填写说明:实验名称、学时、目的要求、方法原理、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掌握要点、实验内容、实验类型(演示性、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研究性等)、实验要求(必做、选做)、安全教育。

教学方式

填写说明:教学方式包含讲授、练习、演示、讨论、实验、上机操作、小组报告、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等。教学方式应清楚明确,详细描述。

例:老师讲授—学生讨论—查阅专题资料、形成报告—学生汇报—师生互动讨论:

1.教师讲授……等。

2.围绕……的主题,学生自由讨论,相互启发;

3.学生分组对……等主题查阅资料,引导学生学会……,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4.各组汇报、相互提问、质疑辩驳、自由表达;

5.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培养学生……。

教学单元二:

主要内容(注明重、难点)

教学单元三:

学时:

(可根据内容自行增删表格)

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填写说明:课程考核分考试和考查两种。考试课程要明确是开卷考试还是闭卷考试,要明确是采用百分制还是五级制;考查课程请注明考查方式(如论文、大作业等等)。建议采用过程性考核方式,明确各考核环节的权重,各考核环节要反映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

(一)成绩评定方法

考核环节

权重

考核要点

考核方式1

K1(百分数,下同)

考核方式2

K2

考核方式3

K3

考核方式4

K4

...

合计

100%

课程目标权重

(权重:K1)

(权重:K2)

(权重:K3)

(权重:K4)

(权重:100%)

课程目标达成度

分数分配

课程目标分数

Y1(百分数,下同)

A1

A2

A3

A4

M1

Q1

Y2

B1

B2

B3

B4

M2

Q2

Y3

C1

C2

C3

C4

M3

Q3

Y4

D1

D2

D3

D4

M4

Q4

Y1+Y2+Y3+Y4+...

=100%

100

Q

课程目标达成度计算方法:

(1)课程目标分数计算:M1=A1*K1+A2*K2+A3*K3+A4*K4;

(2)课程分目标达成度计算:Q1=K1*该项课程目标考核方式1学生平均分+K2*该项课程目标考核方式2

平均分+K3*该项课程目标考核方式3平均分+K4*该项课程目标考核方式4平均分)/M1

(3)课程目标总达成度(含n个课程目标):Q=M1×Y1+M2×Y2+M3×Y3+M4×Y4

(4)以上课程目标数量和考核方式数量可自行确定。

以下为计算范例:具体权重(比例)自行决定,定稿后删除!!

考核要素

实验

20%

根据实验参加次数、实验正确率、实验报告质量评定

课堂表现及书面作业

10%

根据出勤率、课堂表现、课堂小练习、书面作业等情况评定

期末考试

70%

根据试卷答题正确性评定,答题步骤正确性与解题思路正确性酌情给分。

(二)课程目标评定权重

(权重20%)

(权重:10%)

(权重:70%)

Y1

0

15

30

22.5

根据学生各课程目标实际得分计算

50

55

20

29.5

25

23

Y1+Y2+Y3+Y4=100%

课程目标达成度计算说明:

(1)各课程目标分数合计采用加权求和的方法计算,例如课程目标L01分数=0*20%+15*10%+30*70%=22.5课程目标达成度计算方法:

例如课程目标1达成度=(20%*该项课程目标实验学生平均分+10%*该项课程目标课堂表现及书面作业平均分+70%*该项课程目标期末考试平均分)/该项课程目标分数

(2)课程目标总达成度(含n个课程目标):Q=M1×Y1+M2×Y2+M3×Y3+M4×Y4。

(三)课程目标评价标准(以下考试方式与课程目标对应关系要与上表对应关系一致,用定性语言体系得分差异)

评分标准

L01:熟练运用所学自动控制原理的知识,采用时域分析,复数域分析以及频域分析等方法对自动控制系统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并测算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和稳态性能指标。(综合比较分析自控系统性能指标)

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辅助技术,根据设计要求,能很好

地仿真自动控制系统的各种稳定性分析,并进行系统动

态性能指标的测算。

优(90-100)

能较好使用计算机辅助技术,根据设计要求,能较好仿真自动控制系统的各种稳定性分析,并进行系统动态性能指标

的测算。

良(80-89)

能使用计算机辅助技术,根据设计要求,能够仿真自动控

制系统的各种稳定性分析,并进行系统动态性能指标的

测算。

中(70-79)

基本能够使用计算机辅助技术,根据设计要求,基本能够仿真自动控制系统的各种稳定性分析,并进行系统动态性能指

标的测算。

及格(60-69)

不能使用计算机辅助技术,根据设计要求,不能仿真自动控

不及格(0-59)

L0N:理解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校正设计思路,针对不同的设计要求,能在如串联校正、并联校正、超前校正、滞后校正以及复合校正中选取适宜的校正方法,开发设计满足特定性能指标需求的控制系统,并能有效的验证设计的合理性和完善性。(改善不利性能指标,并验证效果)

能熟练地通过参数调节改善系统性能指标。能熟练地独

立使用计算机仿真或进行自控系统的设计和校正。

能较好地通过参数调节改善系统性能指标。能较好地独

能通过参数调节改善系统性能指标。能独立使用计算机

仿真或进行自控系统的设计和校正。

基本能通过参数调节改善系统性能指标。基本能独立使

用计算机仿真或进行自控系统的设计和校正。

不能通过参数调节改善系统性能指标。不能独立使用计

算机仿真或进行自控系统的设计和校正。

2.课堂表现及书面作业

L01:熟练掌握和运用自动控制理论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建立自动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并进行求解与分析。(建立自控系统的数

学模型,计算对应参数)

能够熟练针对已知的原控制系统进行性能指标分析,并针对设计的目标性能要求,选取合适的设计思路和有效的校正方法,设计开发出满足要求的自控系统和装置。出勤率高,每次按时提交作业,作业字迹工整,作业内容正确;实践作业、研讨作业,均能积极参与,对所讨论内容理解正确。

能够较好地针对已知的原控制系统进行性能指标分析,并针对设计的目标性能要求,选取合适的设计思路和有效的校正方法,设计开发出满足要求的自控系统和装置。出勤率较高,每次按时提交作业,作业字迹工整,作业内容正确;实践作业、研讨作业,均能积极参与,对所讨论内容理解正确。

能够针对已知的原控制系统进行性能指标分析,并针对设计的目标性能要求,选取合适的设计思路和有效的校正方法,设计开发出满足要求的自控系统和装置。出勤率较高,每次按时提交作业,作业字迹工整,作业内容正确;实践作业、研讨作业,均能积极参与,对所讨论内容理解正确。

基本能够针对已知的原控制系统进行性能指标分析,并针对设计的目标性能要求,选取合适的设计思路和有效的校正方法,设计开发出满足要求的自控系统和装置。每次按时提交作业,作业字迹工整,作业内容正确;出勤率不高,实践作业、研讨作业,均能积极参与,对所讨论内容理解正确。

不能够针对已知的原控制系统进行性能指标分析,并针对设计的目标性能要求,选取合适的设计思路和有效的校正方法,设计开发出满足要求的自控系统和装置。出勤率低,不能按时交作业;实践作业、研讨作业,不能参与。

L02:熟练运用所学自动控制原理的知识,采用时域分析,复数域分析以及频域分析等方法对自动控制系统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并测算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和稳态性能指标。(综合比较分析自控系统性能指标)

能够熟练根据系统的微分方程或者传递函数,结合系统的初始条件,合理选用时域分析、复数域分析或者频域分析的方法对系统的稳定性进行判定分析,并求解系统的动态和稳态性能指标。出勤率高,每次按时提交作业,作业字迹工整,作业内容正确;实践作业、研讨作业,均能积极参与,对所讨论内容理解正确。

能够较好地根据系统的微分方程或者传递函数,结合系统的初始条件,合理选用时域分析、复数域分析或者频域分析的方法对系统的稳定性进行判定分析,并求解系统的动态和稳态性能指标。出勤率教高,每次按时提交作业,作业字迹工整,作业内容正确;实践作业、研讨作业,均能积极参与,对所讨论内容理解正确。

能够根据系统的微分方程或者传递函数,结合系统的初始条件,合理选用时域分析、复数域分析或者频域分析的方法对系统的稳定性进行判定分析,并求解系统的动态和稳态性能指标。出勤率教高,每次按时提交作业,作业字迹工整,作业内容正确;实践作业、研讨作业,均能积极参与,对所讨论内容理解正确。

基本能够根据系统的微分方程或者传递函数,结合系统的初始条件,合理选用时域分析、复数域分析或者频域分析的方法对系统的稳定性进行判定分析,并求解系统的动态和稳态性能指标。出勤率不高、每次按时提交作业,作业内容基本正确;实践作业、研讨作业,基本能参与,对所讨论内容理解基本正确。

不能够根据系统的微分方程或者传递函数,结合系统的初始条件,合理选用时域分析、复数域分析或者频域分析的方法对系统的稳定性进行判定分析,并求解系统的动态和稳态性能指标。出勤率低、不能按时交作业;实践作业、研讨作业,不能参与。

L03:理解数学建模的思想,通过各元器件的物理、机械等规律,对实际的连续或者离散控制系统构建如微分方程、差分方程、传递函数等数学模型,研究系统的控制规律,判定系统的稳定性,测算其性能指标,并有针对性的提出改善。(分析理论模型性能,有效针对性改善)

能够针对已知的原控制系统进行性能指标分析,并针对设计的目标性能要求,选取合适的设计思路和有效的校正方法,设计开发出满足要求的自控系统和装置。出勤率一般,每次时提交作业,作业字迹工整,作业内容正确;实践作业、研讨作业,均能积极参与,对所讨论内容理解正确。

基本能够针对已知的原控制系统进行性能指标分析,并针对设计的目标性能要求,选取合适的设计思路和有效的校正方法,设计开发出满足要求的自控系统和装置。出勤率不高,次按时提交作业,作业字迹工整,作业内容正确;实践作业、研讨作业,均能积极参与,对所讨论内容理解正确。

不能够针对已知的原控制系统进行性能指标分析,并针对设计的目标性能要求,选取合适的设计思路和有效的校正方法,设计开发出满足要求的自控系统和装置。出勤率低,不按时交作业;实践作业、研讨作业,不能参与。

3.期末考试

能够很好地掌握科学概论的知识,对基本内容有很好的

理解。

能够较好地掌握科学概论的知识,对基本内容有较好的

能够掌握科学概论的知识,对基本内容有一定的理解

基本上能够掌握科学概论的知识,对科学概论的内容有

一定的了解。

不能够掌握科学概论的知识,对科学概论的内容不了解。

L02:熟练运用所学自动控制原理的知识,采用时域分析,复数域分析以及频域分析等方法对自动控制系统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并测算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和稳态性能指标。(综合比较分析自控系统性能指标)

根据自动控制系统稳定分析和设计目标,能熟练选择恰

当的数学模型,选用适宜的稳定性分析方法,并能比较

不同方案的优缺点。并能熟练进行校正设计,完善性能

指标,进一步提高系统性能。

根据自动控制系统稳定分析和设计目标,能够较好选择

恰当的数学模型,选用适宜的稳定性分析方法,并能比

较不同方案的优缺点。能较好进行校正设计,完善性能

根据自动控制系统稳定分析和设计目标,能够选择恰当

的数学模型,选用适宜的稳定性分析方法,并能比较不

同方案的优缺点。能进行校正设计,完善性能指标,进

一步提高系统性能。

根据自动控制系统稳定分析和设计目标,基本能够选择

较不同方案的优缺点。基本能够进行校正设计,完善性

能指标,进一步提高系统性能。

根据自动控制系统稳定分析和设计目标,不能够恰当的数学模型,选用适宜的稳定性分析方法,并能比较不同方案的优缺点。

根据要求的自动控制系统的动态和稳态性能指标,能够

熟练通过控制规律采用多种设计方法,设计控制器,很

好地达到设计目标。

较好地通过控制规律采用多种设计方法,设计控制器,

较好达到设计目标。

熟练通过控制规律采用多种设计方法,设计控制器,能

够达到设计目标。

熟练通过控制规律采用多种设计方法,设计控制器,基

本能够达到设计目标。

根据要求的自动控制系统的动态和稳态性能指标,不能够通过控制规律采用多种设计方法,设计控制器,

无法达到设计目标。

六、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

七、大纲编写的依据与说明

制定人:审核人:审核日期:

10

联系地址:安徽省铜陵市北京中路297号,安徽省铜陵市翠湖四路东段邮编:244000Email:gsglx@tlu.edu.cn

THE END
1.课程大学学业和职业规划的前提和基础是专业确认和选择,而个人在专业选择中,首先得了解国内大学的学科和专业分类,各专业的目标,学习内容和课题体系,然后进一步了解专业的知识体系,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和未来就业方向。课程以大学学科发展为主线,学科分类和专业设置为基础,从社会分工讲解专业的发展过程,专业的课程构成和知识体系,https://www.chinaooc.com.cn/course/6260b21df29a9e60d0f26ec6
2.第三章辅导服务,所以应鼓励他们多参与课程设计和拟定教学策略。 作为本节的总结,为这些儿童而设计的课程应强调个人和社化发展的培育。至於有效的课程,除了适当的结构和内容外,还须选取恰当的教学策略。 3.2课程架构和内容 为这些儿童而设的课程,只提供小学及初中程度的 https://cd.edb.gov.hk/la_03/chi/curr_guides/Maladjusted/sma-3.htm
3.综合实践活动方案通用15篇二、主要线索和涉及领域: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性教育四大领域。其中研究性学习的主题内容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这三条线索。我校本学期四年级的研究性主题为“我与蔬菜交朋友”,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要走进社区调查采访,通过各种形式了解让学生学会制https://www.wenshubang.com/fangan/3418207.html
4.课程课程基于2018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腾讯支持)建设而成,获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线上课程。基于本课程讲授的校本课程获首批国家级和北京市课程思政示范课,课程配套教材获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课件(重点),配套教案获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案。课程本着简单易学、有用有趣的教学理念,采用案例教学方式,每个案例采用“案https://higher.smartedu.cn/course/62354c8c9906eace048c965e
5.深度访谈指南15专业建设情况,本专业的专业建设中取得了哪些成果?进行了哪些教学改革与试点? 16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专业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情况。 17专业课教师为地区或行业技术服务与对外培训情况。 B:实践训练指导教师: 18实践训练在本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实践教学在专业课程体系整体设https://www.360docs.net/doc/81ac623e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83.html
6.计算机学习总结二.你认为本课程的学习难点有哪些? 1.计算机的购买。在计算机的购买这一课中,我们讲到了计算机硬件选择与安装以及软件选择与安装。这里涉及的知识比较复杂,尤其是内存容量单位间的换算、几个进制的转换以及一些基础知识的记忆。常常是老师讲课的时候听懂了,但下节课回来又忘记了,所以我感觉课后的复习十分重要。 https://www.oh100.com/a/202212/5867081.html
7.2024年南京继续教育答案建设工程17、本课程讲述了项目文件归档的哪些要求?() 正确答案:A、归档时间要求 B、归档质量要求 C、归档审查过程要求 18、本课程对《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规范》的哪些内容进行了解读?() 正确答案:C、项目文件的收集与整理 D、项目文件归档 E、项目档案管理与移交 http://www.wanshapx.com/51kz/vip_doc/26459283.html
8.课程介绍(精雅篇)2.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要求突出重点,涉及选择什么样的内容以及怎样组织这些内容,或安排什么样的活动,处理好均衡与连续的关系); 3.课程实施(包括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等); 4.课程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来源等)。 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4wq48ee.html
9.济宁市人民政府教学教研济宁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专业建设人才它涵盖了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全部内容,偏重于研究幼儿教育的宏观指导理论及其一般教育活动规律等问题,在完成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中起着核心作用。本课程的学习在帮助学生掌握学前教育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幼儿教育实际,学会审视、分析当前幼儿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同时,注重促进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提高,为今后进入托幼机构https://www.jining.gov.cn/art/2023/11/30/art_81890_2794562.html
10.19.3会计专业课程标准2.教学方法按照课程内容模块的特殊性教学要求,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充分运用多媒体、实践场地等教学手段。 3.对于理论和知识点教学,要注重学生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加强知识记忆性的反复训练和测试;对本标准所列示的基本业务会计分录要求学生必须理解和熟记。 http://www.wxlxgzx.com/yjgzs/jky/20201110/i3961.html
11.2022版生物课标有哪些新变化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学科育人价值。本课程着眼于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的需要,立足于坚实的生物学科内容基础,密切结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等教育领域新成果,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https://quan.qlteacher.com/u/537845a2f66f238fb39a8bf6/blog/6309d0c43308170001198700
12.崔允漷等《新课程关键词》;崔允漷:新教学模型——素养本位的单元内容简介 本书在新课程全面推进的背景下,聚焦新课程实施重难点和学校在新课程实施中的困惑,遴选新课程中的关键词,厘清其学术源流、本质内涵,明晰其对新课程实施的意义或价值,并探讨相应的实践策略,以为学校层面推进新课程提供知识基础和实践方略。所选的新课程关键词包括三大类:①新课程的重要概念,如核心素养、跨学科https://www.meipian.cn/4yu2ksb4
13.校本课程教学计划目标(精选16篇)校本课程开发体现“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经过感知、感悟和体验受到本土文化的熏陶,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丰富自我的精神世界;强调体验性活动等社会经验,克服课程脱离社会生活的弊端,密切学生与本地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的联系,使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增强建设家乡的职责感;经过学生自主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探https://m.ruiwen.com/jiaoxuejihua/1121416.html
14.课程建设通用12篇运筹学课程建设涉及的基础比较广,内容与实际问题结合较为紧密,教学的难度较大[4]。要根据本课程的特点,着重阐述相关问题的基本思想、理论和方法,力求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既要使教学工作者便于教学,又要使学生易于有选择性地自学。每一章末要配置适当的习题,便于学生理解、消化课程中的内容。在本课程建设过程中https://zgzxs.xueshu.com/haowen/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