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育综合知识试题及答案解析20230618.pdf

注:文本内容应以实际为准,下载前需仔细预览

@助你一战成名

2023年教育综合知识试题及答案解析

精研考纲归纳核心题海训练回纳总结体验实战梳理复习

教育综合知识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教育科学有诸多的分支学科,其中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处在基础地位

的是()

A.教育哲学B.教育心理学C.教育学D.教学论

2.“四书”、“五经''是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教育内容,下列著作不属四

书范围的是()

A.《大学》B.《中庸》C.《论语》D.《春秋》

3.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

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B.教育滞后于政治

经济发展

C.教育经常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发展状

4.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由于人的发展具

有()

A.顺序性和阶段性B.不均衡性C.稳定性和可变性D.个别差异性

5.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

A.观测力B.想像力C.思维力D.判断力

6.我国目前重要由下列哪一主体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

第1页,共17页2/7

精研考纲归纳核心题海训练归纳总结体验实战梳理复习

A.地方B.中央C.社会力量D.学生家长

7.“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

A.复杂性、发明性B.连续性、广延性C.长期性、间接性D.主体性、

示范性

8.“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的原则D.巩固性原

9.“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

A.道德结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10.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B.全面了解学生C.培养优良的班风D.做好后进

生转化工作

11.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问题上存在

争论,一种理论是形式教育论,另一种理论是()

A.学科课程论B.活动课程论C.实质教育论D.现代课程论

12.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

A.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B.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D.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

第2页,共17页2/7

精研考纲M纳核心题海训练归纳总结体验实战梳理复习

13.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教师

劳动的哪种特点?()

A,主体性B.发明性C.间接性D.示范法

二、填空题

14.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教育学的发展开辟了真正科学化的道路,前苏

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育理论对我国建国初期的教育曾发生过重大影响。

15.“推苗助长”、“陵节而施”的教育方式的错误就在于不顾人的发展

对教育的制约,违反了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16.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

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途径。

1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规定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

基础之间的矛盾。

18.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课外

校外教育的重要特点是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

三、简答题

19.教育学的发展历经了哪几个阶段?标志着第二阶段起始的是哪位教育

家的哪部著作?

教育学的发展历经如下阶段:萌芽阶段: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马克思

主义教育学的建立: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第3页,共17页2/7

捷克教育家亨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作为独立的学

科开始形成。

20.课程内容涉及哪几个方面的知识?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哪些?

课程内容涉及: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发展规律的基础知识;关于一般智

力技能和操作技能的知识经脸;关于对待世界和别人的态度的知识经脸。

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

21.简述德育工作的新形式。

①通过开展社区教育进行德育;②创办业余党校;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

动;④建立教育基地。

四、论述题

22.为什么说教育和社会生产力之间是一种互相制约的关系?试加以论

述。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①生产力的发展决定教育目的的拟

定;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立和教学内容;③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发

展的规模、速度以及学校结构;④生产力水平还制约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

教学组织形式。

(2)教育对生产力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这重要表现在:①教育是劳动力再

生产的必要手段;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③教育是产生新的

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

第4页,共17页2/7

(第四卷)

1,近代教育史上,是下列哪一位教育家初次试图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和

哲学的基础之上()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洛克

2.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五条新的教学原则,不在此列的一

条是()

A.高难度原则B.高速度原则C.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D.循序渐

进原则

3.下列说法不对的的是()

A.教育将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B.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教育经常表现出自身

的历史继承性

C.教育经常超前或滞后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D.教育现象最早出现于奴隶

社会

4.体育的主线任务是()

A.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B.增强学生体质

C.向学生传授体育和卫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D.向国家榆送优秀运动

5.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第5页,共17页2/7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

6.“教学相长”这一提法()

A.最早出现于《论语》B.指明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C.是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D.说明教学过程包含教师的教和学

生的学两个要素

7.澳大利亚的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录像带并向

空中抛洒大量碎纸片以引导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这种直观的手段是()

A.实物直观B.模象直观C.语言直观D.虚拟直观

8.学校实现德育内容、达成德育目的的基本手段是()

A.班主任工作B.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

C.各科教学活动D.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

9.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和最为经常的工作是()

A.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B.整合各方面教育影响,使其形成正向的合力

C.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D.教育学生努力学习

10.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上课B.备课C.课堂练习D.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估

11.班级授课制的实行在我国始于()

A.唐代B.清末C.民国初期D.新中国成立

第6页,共17页2/7

12.哪个社会的教育具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特点()

A.原始社会B.古代社会C.资本主义D.社会主义

13.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

A.观测法B.问卷法C.谈话法D.调查法

14.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提出了“绅士教育”的思想,充足体现了

他在教育目的论上持个人本位论主张。

15.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是教育与社会发展互相制约的规律和教育与人的

发展互相制约的规律。

16.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内容,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哺育人塑造人的

过程。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体育课。

17.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即学制,它是一个

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

18.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这句

名言可以用来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特点。

19.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社会属性表面在哪些方

面?

①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是一个永恒的范

第7页,共17页2/7

②教育具有历史性。这种历史性在阶级社会中表现为阶级性。

③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教育要

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不能将其独立

性绝对化。

20.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重要内容。

①旧式分工导致了人的片面发展:②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

的基础和也许;③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

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途径。

21.教学过程中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有哪些基本规定?

(1)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恰本地选择直观手段。

(2)直视手段的运用必须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掌握

知识。

22.试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1)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教师领导下的学生的学习

过程,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体作用。

(2)教师是教育者,他要将国家社会规定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在这一

过程中,教师闻道在先,是已知者,而学生是未知者,所以,教师要对教学过

程起主导作用。

第8页,共17页2/7

(3)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文化知识要内

化为学生自身的智力才干,要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实践活动,因而,教

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足发挥其学习积极性。

(4)我们既不能片面地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也不能主张儿童中心主义,

而要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的自觉积极性对的地结合起来。

(第五卷)

1.现代教育史上,提出“结构主义”学说并提倡“发现学习”方法的教育

家是。

A.赞科夫B.苏霍姆林斯基C.皮亚杰D.布鲁纳

2.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假如在由我

所控制的环境中培养他们,不管他们的前辈的才干、爱好、倾向、能力、职业

和种族情况如何,我保证翻其中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一

一医生、律师、艺术家、富商、甚至乞丐和盗贼。”这种观点过于低估了下列

哪种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A.遗传B.环境C.教育D.教师

3.在古代欧洲,曾经出现过一种旨在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的和谐教育,它

是()

A.斯巴达教育B.雅典教育C.教会教育D.骑士教育

第9页,共17页2/7

4.普及义务教育始于()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

5.我国学制沿革史上,借鉴美国教育体制,初次确立了“六三三”的

学习阶段和年限的学制是()

6.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

现形式为()

A.自觉性B.独立性C.发明性D.积极性

7.教材涉及()

A.教科书B.CAI软件C.教学参考书D.以上三者皆是

8.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知与行的矛盾B.外界多种良莠掺杂的教育影响之间的矛盾

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规定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D.学生

的上进心与情性之间的矛盾

9.课外校外教育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

A.延展B.必要补充C.深化D.变革

10.“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D.循序渐进的原则

第10页,共17页2/7

11.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B,课外教学C.现场教学D.课堂教学

12.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

A.循序渐进B.因材施教C.教学相长D.防微杜渐

13.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

A.国民教育制度B.社会教育制度C.高等教育制度D.学校教育制度

14.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现象涉及教

育社会现象和教育结识现象。

15.人对环境的反映是能动的反映,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16.根据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由单纯的应试教育

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思想。

17.美育的实行途径重要有:通过各科教学和课外文艺活动实行美育;通

过大自然实行美育;通过社会平常生活实行美育。

18.一名合格教师应具有的能力结构涉及: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语言

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能力。

19.试简述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实戏经脸之间的关系。

第11页,共17页2/7

A教育学不等于教育方针政策。①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

对的的教育方针政策应反映客观的教育规律,但它不等于教育规律。②不同历

史时期,不同国家民族的教育方针政策是教育学研究的对象之一。

B教育学不等于教育实践经脸。①教育规律是对教育实践经验的升华和概

括。②教育实践经验是处在感性结识阶段的东西,它也可以作为教育学或教育

科学分支学科的研究对象,我们要善于把教育实践经验总结上升到理论高度。

20.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有如何的知识素养?

①教师应具有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

点统率各科教学。

②教师应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对本学科的历史、现状、未来等有精湛研

究、独特的见解、深厚的功底。

③教师应具有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由于各学科知识并非孤立的。

④教师应具有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涉及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科教材教

法等方法的知识。

21.德育过程和学生品德形成过程有何不同?

德育过程和学生品德形成过程的不同表现在:

①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学生个体品德自我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则是教育

者对受教育者的教育过程,是双边活动过程。

②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学生受各种因素影响。涉及自发的环境因素的影

响;德育过程中学生重要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

第12页,共17页2/7

③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结果看,品德形成也许与社会规定相一致,

也也许不一致:德育过程的结果,学生形成的思想品德则与社会规定相一致。

22.为什么说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1)德育过程的长期性是由人类结识规律决定的。构成思想品德的因素比

较复杂,知、情、意、行各因素自身和各因素之间要通过不断斗争,才干得到

发展和统一。

(2)青少年正处在成长时期,可塑性比较强,思想不成熟,其发展也具有

双向性,某一阶段出现某些倒退是正常的,这使得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连续

的过程。

(3)德育过程中,学生除了接受学校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正规教育影

响外,还受到来自社会的、家庭的多种影响,这些影响中难免会有负向的,因

而一个人思想品德提高过程中出现反复是正常的。

(4)当前意识形态领域中斗争的复杂性,也使得对学生社会主义品德的培

养是长期的、反复的过程。

(5)据此规律,教育者必须树立‘'抓反复,反复抓”的德育思想。

(第六卷)

1.“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规定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第13页,共17页2/7

A.因材施教原则B.矶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D.科学性和教育性相结

合的原则

2.下列说法不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的论点是()

A.教育即生活B.学校即社会C.做中学D.生活即教育

3.古希腊斯巴达教育比较重视()

A.军事体操教育B.政治哲学教育C.天文数学教育D.全面发展教育

4.我国初次把美育列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

A.192023B.192023C.1957年D.1958年

5.我国颁布实行的壬戌学制是在()

A.192023B.192023C.192023D.192023

6.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性,这规定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有()

A.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B.精深的专业知识C.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D.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7.人们常说“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这反映教师劳动具有()

A.连续性特点B.发明性特点C.长期性特点D.示范性特点

8.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

A.教学为主B.德育为主C.教师为主D.学生为主

9.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提倡的“平行教育”的德育原则是指()

第14页,共17页2/7

A.知行统一原则B.尊重信任与严格规定学生相结合原则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1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堂教学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

A.师生共同参与的B.学生自愿选择的C.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

D.受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规范的

11.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了解和研究学生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

D.同家庭、社会密切配合

1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

A.连续性B.发明性C.主体性D.长期性

13.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和提高过程,其实行顺序是

()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B.以“情”为开端,情、

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

开端和顺序

14.在拟定教育目的的依据问题上的两种片面理论是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

THE END
1.课程大学学业和职业规划的前提和基础是专业确认和选择,而个人在专业选择中,首先得了解国内大学的学科和专业分类,各专业的目标,学习内容和课题体系,然后进一步了解专业的知识体系,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和未来就业方向。课程以大学学科发展为主线,学科分类和专业设置为基础,从社会分工讲解专业的发展过程,专业的课程构成和知识体系,https://www.chinaooc.com.cn/course/6260b21df29a9e60d0f26ec6
2.第三章辅导服务,所以应鼓励他们多参与课程设计和拟定教学策略。 作为本节的总结,为这些儿童而设计的课程应强调个人和社化发展的培育。至於有效的课程,除了适当的结构和内容外,还须选取恰当的教学策略。 3.2课程架构和内容 为这些儿童而设的课程,只提供小学及初中程度的 https://cd.edb.gov.hk/la_03/chi/curr_guides/Maladjusted/sma-3.htm
3.综合实践活动方案通用15篇二、主要线索和涉及领域: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性教育四大领域。其中研究性学习的主题内容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这三条线索。我校本学期四年级的研究性主题为“我与蔬菜交朋友”,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要走进社区调查采访,通过各种形式了解让学生学会制https://www.wenshubang.com/fangan/3418207.html
4.课程课程基于2018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腾讯支持)建设而成,获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线上课程。基于本课程讲授的校本课程获首批国家级和北京市课程思政示范课,课程配套教材获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课件(重点),配套教案获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案。课程本着简单易学、有用有趣的教学理念,采用案例教学方式,每个案例采用“案https://higher.smartedu.cn/course/62354c8c9906eace048c965e
5.深度访谈指南15专业建设情况,本专业的专业建设中取得了哪些成果?进行了哪些教学改革与试点? 16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专业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情况。 17专业课教师为地区或行业技术服务与对外培训情况。 B:实践训练指导教师: 18实践训练在本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实践教学在专业课程体系整体设https://www.360docs.net/doc/81ac623e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83.html
6.计算机学习总结二.你认为本课程的学习难点有哪些? 1.计算机的购买。在计算机的购买这一课中,我们讲到了计算机硬件选择与安装以及软件选择与安装。这里涉及的知识比较复杂,尤其是内存容量单位间的换算、几个进制的转换以及一些基础知识的记忆。常常是老师讲课的时候听懂了,但下节课回来又忘记了,所以我感觉课后的复习十分重要。 https://www.oh100.com/a/202212/5867081.html
7.2024年南京继续教育答案建设工程17、本课程讲述了项目文件归档的哪些要求?() 正确答案:A、归档时间要求 B、归档质量要求 C、归档审查过程要求 18、本课程对《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规范》的哪些内容进行了解读?() 正确答案:C、项目文件的收集与整理 D、项目文件归档 E、项目档案管理与移交 http://www.wanshapx.com/51kz/vip_doc/26459283.html
8.课程介绍(精雅篇)2.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要求突出重点,涉及选择什么样的内容以及怎样组织这些内容,或安排什么样的活动,处理好均衡与连续的关系); 3.课程实施(包括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等); 4.课程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来源等)。 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4wq48ee.html
9.济宁市人民政府教学教研济宁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专业建设人才它涵盖了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全部内容,偏重于研究幼儿教育的宏观指导理论及其一般教育活动规律等问题,在完成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中起着核心作用。本课程的学习在帮助学生掌握学前教育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幼儿教育实际,学会审视、分析当前幼儿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同时,注重促进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提高,为今后进入托幼机构https://www.jining.gov.cn/art/2023/11/30/art_81890_2794562.html
10.19.3会计专业课程标准2.教学方法按照课程内容模块的特殊性教学要求,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充分运用多媒体、实践场地等教学手段。 3.对于理论和知识点教学,要注重学生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加强知识记忆性的反复训练和测试;对本标准所列示的基本业务会计分录要求学生必须理解和熟记。 http://www.wxlxgzx.com/yjgzs/jky/20201110/i3961.html
11.2022版生物课标有哪些新变化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学科育人价值。本课程着眼于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的需要,立足于坚实的生物学科内容基础,密切结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等教育领域新成果,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https://quan.qlteacher.com/u/537845a2f66f238fb39a8bf6/blog/6309d0c43308170001198700
12.崔允漷等《新课程关键词》;崔允漷:新教学模型——素养本位的单元内容简介 本书在新课程全面推进的背景下,聚焦新课程实施重难点和学校在新课程实施中的困惑,遴选新课程中的关键词,厘清其学术源流、本质内涵,明晰其对新课程实施的意义或价值,并探讨相应的实践策略,以为学校层面推进新课程提供知识基础和实践方略。所选的新课程关键词包括三大类:①新课程的重要概念,如核心素养、跨学科https://www.meipian.cn/4yu2ksb4
13.校本课程教学计划目标(精选16篇)校本课程开发体现“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经过感知、感悟和体验受到本土文化的熏陶,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丰富自我的精神世界;强调体验性活动等社会经验,克服课程脱离社会生活的弊端,密切学生与本地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的联系,使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增强建设家乡的职责感;经过学生自主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探https://m.ruiwen.com/jiaoxuejihua/1121416.html
14.课程建设通用12篇运筹学课程建设涉及的基础比较广,内容与实际问题结合较为紧密,教学的难度较大[4]。要根据本课程的特点,着重阐述相关问题的基本思想、理论和方法,力求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既要使教学工作者便于教学,又要使学生易于有选择性地自学。每一章末要配置适当的习题,便于学生理解、消化课程中的内容。在本课程建设过程中https://zgzxs.xueshu.com/haowen/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