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档案跨馆利用是指各档案馆在自愿、平等、互惠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档案馆与档案馆之间的各类协作、相互协调关系,采用各类技术、方法和途径,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共享利用,进而使档案利用者的需求尽可能得以满足的所有活动。
为建立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十二五”以来,全国各级档案馆都在不断探讨研究档案跨馆利用模式。2012年,上海市档案局通过整合全市民生档案目录数据,建立了民生档案远程服务平台,实现了“馆社联动、全市通办”的目标。2013年,在广东省档案局的推动下,广东省档案馆、珠三角地区9个地级市档案馆以及云浮市档案馆、顺德区档案馆等12家档案馆推出了“就地查询、跨馆出证”的服务方式,实现了档案查询的馆际协同、就地受理。2017年,浙江档案服务网上线,基于“互联网+档案服务”的理念,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模式,通过“馆际”“馆室”“馆社”三联动,实现了查阅涉民及开放档案“最多跑一次”的目标。2018年,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婚姻登记、独生子女证等15项民生档案实现线上线下、异地同步查询。
2、民生档案跨馆利用存在的问题
(1)档案信息资源整合难度大
(2)共享信息安全得不到充分保障
共享利用的档案信息资源中不乏存在涉密的数据信息,提供利用的档案馆普遍存在担心因访问控制不严、共享利用不当而造成的负面影响和不利后果。另外,由于黑客入侵、木马病毒等因素,也会造成数据篡改、数据泄密等安全问题。
(3)民生档案跨馆利用响应机制有待完善
(4)档案证明真伪无法快速验证
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区块链技术作为一项新兴技术,正在逐步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区块链技术利用块链式数据结构来验证与存储数据,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利用密码学的方式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利用由自动化脚本代码组成的智能合约来编程和操作数据。区块链技术是解决数据信任问题的天然工具,对于保障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和可追溯性有着独特的价值和优势。
1、区块链技术的特点和优势
(1)档案信息全面整合,查询检索快速准确
通过组建区块链联盟,制定统一的档案目录信息上链保存规范,并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存储技术,实现联盟内的档案信息资源的全面整合,构建档案目录索引库,同时基于区块链中的智能合约、共识机制,可对查档请求快速响应和反馈,查询检索方便快捷。
(2)档案证明可纸质可电子,利用方式灵活方便
在“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推进下,全国各省市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已基本建设完成,越来越多的政务服务事项已经转成线上办理。因此,档案部门也应顺应这个变化趋势,出具电子档案证明供其他单位共享调用。基于区块链的档案跨馆出证可根据查档者的实际需求,既可出具纸质档案证明,也可出具电子档案证明,利用方式非常灵活,也便于后期与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的对接。
(3)出证信息全部上链,比对验证方便快捷
基于区块链技术防篡改、可追溯的特点,民生档案出证信息全部上链保存,档案证明利用过程中,办事部门可通过扫描二维码验证档案证明的真伪,验证比对非常方便快捷。
2、应用区块链技术所能解决的跨馆利用的问题
(1)档案信息资源整合问题
分布式存储是区块链的核心技术,基于分布式存储技术可将分布式的档案信息资源库作为区块链中的一个节点,实现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同时,区块链中的共识机制保证了每个节点的地位平等性,所有节点都必须遵循统一的协议,解决了分布式节点如何达成一致的问题。
(2)档案信息安全问题
区块链采用了非对称加密算法,对数据进行加密传输和存储,通过公钥对数据加密,利用私钥解密,可以很好地解决数据泄露的问题。同时,区块链采用分布式存储技术,在各节点分别保存一套完整的数据,即使一个节点受到攻击,其他节点也不受影响,从而保证数据安全。
(3)跨馆利用响应机制问题
档案跨馆利用过程中的有些操作可交由区块链的智能合约自动执行。比如档案馆接收查档请求后,智能合约可自动受理查档请求,自动执行查档操作,及时反馈查档结果,能够有效提升查档服务体验,也有利于减轻档案馆人员的工作负担。
(4)档案证明验证问题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利用模式
1、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民生档案跨馆利用业务模型
(1)档案跨馆出证联盟
一是要确定联盟成员单位,二是要制定联盟章程,三是要明确档案上链的规范标准,四是要确定档案跨馆出证的共识机制,五是要制定智能合约,比如查档受理反馈机制、自动检索策略等。
(2)档案馆节点
一是要按照联盟要求准备本馆需要上链的数据,考虑到档案数据量较大,特别是档案全文数据,因此,可将档案目录数据上链,档案全文依然存储在本地服务器中,建立目录数据和档案全文之间的关联关系。二是要受理档案跨馆出证业务,包括本馆发起的档案查询请求和配合完成档案出证的业务,完成档案出证信息上链保存。
(3)社区节点
一是将档案跨馆出证向社区延伸,二是受理档案跨馆出证业务,发起档案查询请求。
(4)办事机构节点
一是直接从链上获取档案证明,二是对档案证明进行链上验证。
2、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民生档案跨馆利用业务流程
(1)档案目录信息上链保存业务流程
(2)档案出证和验证流程
一是档案出证流程:查档人员去就近档案馆提出查档申请,档案馆接待人员在档案跨馆出证平台中发起查档请求,平台基于设定的智能合约自动进行受理反馈并上链查询民生档案,查到信息后,出具档案证明,并将出证信息上链保存,同时将出具的档案证明发送给发起查档请求的档案馆。为了确保档案证明的可验证性,会在档案证明中嵌入一个二维码。二是档案证明验证流程:查档人员去某办事部门办理业务时,提交档案证明文件,办事部门业务人员可通过区块链平台提供的查验服务,扫描档案证明文件中的二维码,对档案证明的真伪进行验证。
沈阳市民生档案跨馆利用平台的应用实践
沈阳市民生档案信息资源跨馆出证系统验收论证会现场
为解决民生档案的查询需求,沈阳市档案馆提出建设覆盖市、区(县)两级档案馆的民生档案跨馆利用平台,平台以区块链技术作支撑,探索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民生档案跨馆利用新模式。平台于2018年被沈阳市政府列为沈阳市电子政务建设项目,2019年完成立项并于年底完成开发部署。目前,平台先期整合了全市13个区(县)档案馆120多万条婚姻档案数据信息,计划于2020年年底前完成全市区(县)档案馆部署应用。
应用展望
根据国家实施东北振兴的战略要求,近年来,东北地区不断推进东北区域合作和经济一体化。借鉴《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工作方式,在东北区域合作和经济一体化推进过程中,档案部门应服务大局,做强主业,创新方法,服务好东北振兴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实现东北区域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利用是落实东北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
笔者认为,基于沈阳市民生档案跨馆利用平台的建设实践,可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档案跨馆利用模式在东北三省四市试点推进,然后,在东北区域推广,将东北三省的省级档案馆、地市级档案馆、区(县)级档案馆共同组成东北一体化跨馆出证联盟,通过馆际协同的工作方法,实现东北三省各档案馆之间的馆际互联互通,通过提供利用者一站式民生档案联查服务,实现各类档案的便捷获取,通过区块链技术,构建一种可信的服务模式,为社会公众提供“就近查档、跨馆取证、可信可查”的便捷化服务,提升档案服务质量,推进东北地区信息化水平提升,助力东北振兴一体化发展。
全行业智慧档案管理服务提供商
联系方式
感谢您的支持,请准确填写以下资料,客服人员尽快为您提供服务。也可直接联系在线客服,谢谢。
指向本网站的链接
如希望作指向到本网站的链接,请联络我们;在获得光典信息发展有限公司的书面许可后,方可链接本网站。光典信息发展有限公司认为不再合适链接时,有权随时取消对链接的许可。
其他网站的链接
光典信息发展有限公司仅为方便您访问而提供他方网站的链接,并非是对链接网站的使用及其登载商品/服务等进行推举,并不意味着光典信息发展有限公司与所链接网站的公司、个人之间有着联合、协作或者合作等特殊关系,也并不表示光典信息发展有限公司认可或承担其他网站的内容或使用上的责任。
光典信息发展有限公司不保证本网站上任何内容的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和可靠性以及使用这些内容可能得出的任何结果。另外,光典信息发展有限公司有权在不事先对外通知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判断对本网站内容进行追加、变更、改正、删除、中断/中止登载等。无论任何情况,因本网站内容或对其进行的追加、变更、改正、删除、登载的中断/中止等给用户带来的任何损失,光典信息发展有限公司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光典信息发展有限公司对本网站和其内容的不能使用和使用错误不承担任何责任。
任何情况下,光典信息发展有限公司对于进入或使用本网站引起的任何依赖本网站内容而做出的决定或采取的行动不承担任何责任,对进入或使用本网站而产生的任何损失,包括但不限于业务中断、数据丢失或利润损失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光典信息发展有限公司对于在进入、浏览和使用本网站或从本网站下载任何内容而导致病毒或其他程序对您的电脑系统以及其他任何软件、硬件、IT系统或其他财产的损害或损失不承担任何责任。
当政府司法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本网站披露用户资料时,我们将根据执法单位之要求或为公共安全之目的提供用户资料。在此情况下之任何披露,光典信息发展有限公司均得免责。
任何由于黑客攻击、计算机病毒侵入或发作、因政府管制而造成的暂时性关闭、与本网站链接的其它网站等非光典信息发展有限公司原因造成的用户资料泄露、丢失、被盗用或被窜改等情况或导致的任何法律争议和后果,光典信息发展有限公司均得免责。
若因线路及非光典信息发展有限公司控制范围外的软、硬件故障或其它不可抗力而导致本网站暂停服务,于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光典信息发展有限公司不负任何责任。
法律适用和管辖
主动提交的数据
被动提供的数据
数据共享
数据安全
隐私政策的变更
联系我们
如果您对本隐私政策有任何疑问、意见或建议,请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
地址:上海市普陀区中江路879弄11号楼
邮编:200333
一般情况下,我们将在三十天内回复。
本隐私政策的订立、履行和解释均适用中国法律。如果您对我们的回复不满意,特别是当我们的个人信息处理行为损害了您的合法权益,您可以申请仲裁的方式寻求解决方案。当您使用我们的服务,即意味着您已经同意本隐私政策所示之法律管辖及争议解决方式的有关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