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2日,映客互娱(3700.HK)正式在香港证交所挂牌交易,预计发行3.0234亿股,每股定价3.85港元,融资约11.6亿港元。截止9月21日,映客总市值达61.42亿。
素人直播第一股
直播江湖有三大门派,其中素人直播指低门槛、全民可参与的直播,映客是它的开创者。
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映客99%的收入来自于直播,其中2017年公司收益达到39.42亿元,按此标准计算,映客目前是中国第二大的移动端直播平台,市场占有率达到15.3%。根据公告,本轮映客在香港上市,以3.8港元/股的价格在香港发售3023万股股票,向国际发售31745.7万股,预计募资13.21亿港元,按发售股份占比15%计算,映客本轮估值折合人民币约为74亿元。
根据官网披露,2015年11月,映客直播注册用户达到100万人;2016年1月,平台每月活跃用户总数达1000万人;2月,平台每月活跃用户总数达200万人;8月,注册用户达到1亿人;10月,每月活跃用户达3000万人;12月,台主播总数达3000万人;2017年1月,平台注册用户总数达1.5亿人,累计充值金额达人民币50亿元;2017年12月,注册用户总数达1.95亿人,累计充值金额达人民币87亿元。综上,映客直播平台历经两年发展,注册用户实现了从100万到1.95亿人的跨越,付费比例较高,平台交易金额已具备可观规模。
值得一提的是,映客的用户高收入群体占比高达35%,主要充值金额来自于充值金额每年在5000元以上的付费用户群体,且高付费用户的粘性较强,这表明映客在激励的行业竞争中具备良好的抗压能力。
映客专注于移动端直播平台,以2017年的收益来计算,映客成为了中国第二大的移动端直播平台,市场占有率约为15.3%。
亮眼“黑马”,“火箭”速度
直播产业中,平台vs主播的地位决定了平台的议价权和盈利能力。根据招股说明书披露,理论上平台与主播共享主播所收取虚拟物品总值约31%。
映客的用户主要分布在一二线城市,高收入群体构成比例较大。根据映客招股说明书披露,在映客的用户中,57%的用户集中在一二线城市,相对于其他头部直播平台具备明显优势;而从每月收入超过1万元的用户比例来看,映客依旧以绝对的优势占据首位,这一比例达到了35%,相比第二名约为15%的水平具备明显优势,由此可见,在众多直播平台的选择上,映客对高收入群体来说“独具魅力”。
与其他泛娱乐直播平台相比,映客主播收入可观。根据今日网红数据统计,2018年6月,在六大泛娱乐直播平台中,主播收入在10万以上的数量最多的当属陌陌,火山次之,再者是映客;其中,映客主播月收入在100万以上有3名。
主营业务、用户定位明确
让映客在2016年-2017年间飞升的,无非是明确了映客的业务运营模式以及用户群的定位。
直播业务:主要是通过直播平台的付费用户获得收入。用户可以购买平台上提供的各种虚拟物品和虚拟货币赠送给主播,主播可获得一定比例分成,用户也可以彼此赠送虚拟物品。
其二就是映客的用户群。观众是映客生态中最大的参与群体,截至2017年末,映客共有累计1.945亿名注册用户,并在2018年一季度末突破2亿人。从活跃数据来看,2017年平均月活观众数为2269.4万人,月付费用户数量为103万人,付费率约2.9%,相较2016年的2519万人、229.2万人、9.1%有一定程度下滑;2018年一季度,平台月活观众数量、月付费用户数量和付费率分别为2525.4万人、72.9万人和2.9%,数据季度环比基本持平。
我们看到,映客在1Q17至2Q17的平均月活用户数量,以及3Q16至3Q17的平均月活付费用户数量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其主要原因包括:
1、行业经过2016年的爆发后,进入2017年增幅整体放缓,初始阶段引入的用户也在这一过程中活跃度出现下降;
相较其他移动直播平台,映客的直播受众呈现出更高的参与度、更高的消费能力与消费倾向。尽管映客在3Q16至3Q17遇到了用户数量的扩张瓶颈,但平台的每季度充值金额的下降幅度却远远低于平均月付费用户数的下降速度,体现出了映客平台上付费用户较高的付费能力与付费倾向,以及映客对于维持高消费用户(占平台充值金额比重较大)群体的较好的运维能力。从用户画像也可以看出映客的用户群体格外“高质量”——57.4%的注册用户来自国内一二线城市(全国第一),76.1%的用户年龄介于18至35岁之间,其中46.5%为女性(全国第一),月收入超过1万元的用户占比高达35.0%(全国第一)。
业绩下滑入低迷期
受激烈的行业竞争影响,映客核心数据下滑明显。根据映客招股说明书披露,映客平台2015-2016年实现了飞速发展,平台的估值从1亿跃升至70亿。然而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从核心运营数据来看,映客发展的速度下滑,且在一定程度上开始“倒退”:从平均月付费用户数量来看,2016Q1公司的平均月付费用户数量为150万,2016年Q2达到262万,达到阶段峰值,之后便急转直下,截至2018Q1,平台的平均月付费用户数量降至73万人,不到两年期(2016Q1)平台上线不久的月付费用户的50%。
同样经历了“过山车”发展的还有平均每月活跃主播数量。根据招股说明书披露,2016Q1映客的平均每月活跃主播数量为178万人,2016Q3继续高增至714万人,之后便持续大幅下滑,截至2018Q1,平台的平均每月活跃主播数量为93万人,仅为两年前的52.24%。
网上传言,映客是个积极进取的公司,三年可能赚到虎牙10年都赚不到的钱。截止9月21日,映客总市值61.42亿港币(53.77亿人民币),相对比虎牙50.39亿美金总市值(345.38亿人民币),虎牙已是映客的五倍。但二者在本质上渗透的市场并不一致,映客属于社交直播,虎牙属于游戏直播,所以体量还是无法相比的。
整体来说,在“强监管+强竞争”的大环境下,随着成本的逐步升高和获客难度逐步加大,有再多的资本保驾护航,直播平台也会有些摇摇欲坠。一直领先于直播领域的映客,想把“让生活娱乐化”做强做大,在一头扎进资本市场“血拼”的同时,可适时冷静下来,把拓宽业务范畴和提升涨幅空间,作为公司下一步发展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