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集中时段实施大规模全日制、全学段的线上教学,好比总的道路通行能力没有扩张情况下,原先每天坐公共交通上下班的市民,都要开车上高架——网课播出期间如何经受住超百万大流量的考验?
2月19日,上海,黄浦区教育学院教师杨鸣华在教授高三物理课程
“黄浦区准备就绪!”“徐汇区准备就绪!”“东方明珠准备就绪!”“上海电信准备就绪!”“上海移动准备就绪!”“上海联通准备就绪!”“万达信息准备就绪!”……
2月25日,这一天是上海市中小学在线教育首节试播课《中小学生防疫公开课》开播日。早上8点不到,设在上海市教委的中小学在线教学课程试播市级指挥部已经紧张忙碌起来,上海市副市长陈群、市政府副秘书长虞丽娟专程赶来现场指导工作。
“这既是一堂防疫公开课,又是我们针对3月2日正式课程开播的压力测试大演练。”上海市教委副主任李永智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在线教学虽然不是新生事物,但如此大规模地开展中小学在线教学,在上海还是第一次。”
从2月25日到线下开学,上海“空中课堂”在线教育让全市300多万中小学高校师生受益。
“收视率远远超过春晚”
讨论下来的结果是,所有方案设计必须遵循一个共识:坚持降低教师负担、学生负担;坚持教育规律优先,人才培养规律优先,“总之,要简单、稳定、安全、有效。”李永智说。
而这条“公交专用道”的频道开设、安全播出、技术支撑、运营服务等全方位保障均由政府管理部门协调各方积极支持。譬如,东方明珠专门制定了主备份两套不同技术体系下的频道播出及传输方案,所有课程内容都通过广电传输专网通道统一分发,力保安全。
第一次演练时“我们甚至潜入部分学校班级群,观察师生在线互动情况”,李永智说。到第二次演练时,“已经顺利多了”。整个直播期间,学生和家长普遍反映,传输信号流畅,画质稳定,没有出现卡顿或黑屏。
根据演练首日数据显示,通过东方明珠旗下东方有线、百视通IPTV、BesTVAPP等播出平台观看课程直播的学生数达134.3万,占到全市中小学生总数的93.6%,不少家长戏称,“收视率远远超过春晚”。
2月25日,上海市卢湾中学六(五)班的班主任陈溦雯与学生们在线互动,围绕防疫主题开展一堂“云班会”(刘颖/摄)
“不要增加新的焦虑”
为了上好涉及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总计约20多个学科的线上课程,各方花了不少心思。
首先由市级层面制定统一的覆盖全市中小学的教学方案。不同年级的教学方案,充分考虑了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习规律,每节课的长短、每天总课时的多少以及教学容量上都有所差别。
比如,“针对课程设计,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经过反复探讨,按照网络播出要求,把原来40分钟的课程变成约20分钟,知识点重新切割,教学流程重新组织,活动环节重新设计,引导学生更好地处于学习、思考状态。”杨振峰说。
上海方案准备过程中,全国各地各校和教培企业响应“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不同形式的“民间”在线教育已经轰轰烈烈地展开了。各种准备不足的问题暴露出来一度成为网络段子:打印机卖脱销,家长被孩子作业“逼”成打卡小能手,老师信息技术不熟练被迫成为“十八线主播”……不仅如此,许多学校除了统一的“空中课堂”,还怕学生吃不饱,增加了不少“校本”网课。不同学校之间的教育进度和教育质量参差不齐,加剧了家长和学生的教育焦虑。
针对这些问题,上海市提出了减少低年级学生课后互动、不得强行要求学生每天上网“打卡”、上传学习视频等硬性要求。“学生作业要符合在线学习的特点,避免简单地沿用在校学习期间布置作业的形式,防止增加学生和家长不必要的负担。”杨振峰说,“总之,避免疫情下有新的焦虑产生。”
“我们希望学生通过居家在线学习,能够学会自我管理、自主学习,动静结合、劳逸结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杨振峰说,“我们的在线教育安排,尽量争取在讲授一定的教学内容和保证学生健康方面达到兼顾和平衡。”
名师“梦之队”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的语文名师黄荣华为全上海的初三学生上语文课、上海实验小学孙琼老师主讲道德与法治课、徐汇区梅园中学英语教研组长邵颖珠教九年级语法专题复习课……
杨振峰介绍,针对此次在线教育,上海市教研室精挑细选了包括部分特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双名工程”团队成员、教研员等在内的1000多名骨干教师,按照学科和学段分别组织备课、上课。
每位授课教师及其团队至少负责一个单元的教学成套资源,包括授课视频、习题作业等,涵盖上海市中小学所有课程,包括体育、音乐、美术、劳动技术等每周380节课。“每节课20或25分钟,面对全市不同程度的学生,差异性很大,既要兼顾到‘慢热型’学生,又不能让有些学生感觉‘吃不饱’,这是最大的考验。”严明说,“课堂结构、教学方式、课程难度和深度,都需要重新设计”。
“当时我们初步梳理了一个视频资源清单,万一录课不顺利,我们还有此前各种教学比赛的视频做备用。”杨振峰说,“我们想着以上海全市名师资源打造一批网课,应该有这个专业自信。结果正如我们预判的那样,这个备用资源最后完全没有用到。”
每一位“空中课堂”录课教师的身后,都有一个庞大的专家支持系统,市、区两级教研室中心组成员将对授课给予全程指导和审核。
每节网课都必须经过严格的专业课程审核与技术参数审核。“这项工作任务看似简单机械,却充满了紧张和压力。”杨振峰说,我们提前一周更新下周的课表,各区按照课表把课程视频逐一上传,12个年级一周380节课像潮水一样涌上平台。
3月2日,上海市三门中学初二学生孙旭涵跟随在线教育体育课老师学习居家健身操(刘颖/摄)
复学后依然具有吸引力
2月25日、28日举行两次在线教育试播演练顺利结束后,3月2日起,上海143.5万中小学生正式开始在线教育。
一个普遍的上课场景是:学生一块电视屏用于看“空中课堂”,一块小屏(平板或电脑)用于班级互动讨论。“观看统一录制的视频课程可以全市共享优质资源,而分班管理和互动,可以更好发挥原学校、原班级和原隶属关系教师等主体积极作用。”上海市卢湾中学校长张怡说。
李永智强调,上海的思路很清楚,“这份在线教育方案,既是疫情防控期间的应急过渡之举,力求实现‘简单、可靠、稳定和保底’的效果,各区教育局和学校如果有更好的信息化教学条件和课程资源,可以自主选择。同时,它又要立足长远,为促进线上线下教学深度融合打好基础。”
“空中课堂”初步解决了“教”的问题,单向输出的教学模式并不一定能符合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需要更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学习指导。“我们学校的老师都是先把空中课堂下载下来吸收理解,再选取合适的段落放进自己的教案中,整体教案设计更加贴合自己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张怡说。
根据上海市统一部署,全市16个区均已制定了详细的线上教育方案,全市近1600家中小学校,也都分别按照“一校一策”的要求制定了在线教育方案。
通过在线教育让全市所有学生共享市级、区级精品课程,这在上海市第一次尝试,这将为今后的在线教育推广应用探索积累经验。
在线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个性化教育和因材施教。张怡分析,“这次在线教育将开启一种新的可能:推动基础教育向更均衡发展的同时,创新和改革我们当下的教学模式。”
理想的在线教育可增强课堂学习的交互性、合作性与探究性,并记录过程数据,并最大化地满足“差异化”学习。李永智说,“这还只是在线教育的开端,未来可以探索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的‘翻转课堂’,通过线上和线下结合,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设定目标、掌控进度,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可以说,“这次‘空中课堂’工作的推动,既是疫情背景下的‘民生工程’,更是对学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检验和机遇。”上海市大宁国际小学校长徐晓唯认为,在线课程资源,确保课程内容的优质均衡,也缓解了一线教师对在线课程开发和研制的技术短板。这些名师录课视频,是对学校教师研究教学、优化在线服务的示范课例。
6月初,上海的中小学生已全部返校复课,但“空中课堂”12个年级全部的课程仍在正常播放。据悉,上海市已经作出部署,今年9月新学期开学后,12个频道的中小学“空中课堂”将照常播出。
李永智列举了一组数据:“复学后的上海仍然有16.8万人通过有线电视、IPTV和网络直播等途径,回看了‘空中课堂’内容,这说明‘空中课堂’在学生返校复学后依然具有吸引力。”记者万宏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