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上视频课,成为中小学生们今年难忘的记忆。今年年初当新冠肺炎疫情袭来时,上海教育工作者精心打造的“空中课堂”,让沪上150余万中小学生做到了“停课不停教、不停学”。
如今,疫情防控步入常态化,上海全市中小学生均已返校。但是记者连日来在采访中了解到,上海的视频课程并没有下线,“空中课堂”秋季课程在上海东方有线和百视通IPTV的电视大屏端,每天仍然保持20万人左右的收视。
20分钟背后的磅礴力量
从上课到下课,“空中课堂”每堂课大约20分钟,课之间休息间隔约20分钟,而且升旗、班会、广播体操等“一个都不能少”,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也“一个都不能落下”。这既是模拟真实的校园学习氛围,又可以推动学生居家学习时加强锻炼,保护视力,增强体质。
把原来40分钟的课程变成约20分钟,知识点需要重新切割,教学流程需要重新组织,活动环节需要重新设计,这其中凝聚了教师们的智慧心血和磅礴力量。
冯欢笑承担的是数学学科五年级(下)第四单元10节视频课的录制工作。今年2月8日,正值元宵佳节,她和学校数学组的骨干教师、信息技术能手教师在学校里“团圆”,共同研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方法……
有别于平时的课堂,“空中课堂”面对的是全上海的孩子,对知识描述的绝对清晰准确、教学环节的绝对有效科学,说的每一句话、写每一个字的绝对规范精准都有着极其严苛的要求。一节20分钟左右的视频课,要经过备课、磨课、修改、审核等十几个环节。一堂课虽小,但代表的是上海的形象,需要校对PPT上的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审核视频中的每一句台词,每一个眼神。
李慧慧们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每名录课教师身后,都有一个庞大的支持团队。除了课程制作团队,同时组成课程内容审核团队,由64位大学教授、中小学教学专家组成;上海市电化教育馆组建课程制作技术审核团队。上海还专门建立了“9752”课程供给和审核机制,播出前9天,各区完成制作、初审并上传课程视频;播出前7天,完成视频技术审核、内容审核和修改定稿;播出前5天,电视台抽查反馈;播出前2天,针对可能出现急需修改课程的情况,建立区级、学科通报和应急处置机制。
上海以“绣花针式管理”著称,这一管理的精髓,在录制空中课堂视频课之际,表现得淋漓尽致。今年秋季学期,上海还将录制5500余节优质在线教育视频课,覆盖小学、初中、高中全学段150余万学生,内容涵盖中小学所有基础型课程,实现信息化时代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让信息技术赋能教育
应该说,在线教学并不是新生事物,但如此大规模地开展中小学在线教学,还是第一次。这对孩子们是个考验,对于打造“空中课堂”的教师们,更是考验。上海市教委副主任贾炜说,通过录制视频课,很多教师发现,疫情给学校教育教学带来了巨大挑战,也为促进线上线下教育的深度融合发展带来了重要契机。
一切为了未来
“2分52秒有说话声、14分36秒有警报声需要处理”“老师拍的视频素材不清晰,需要来补录”……凌晨三点,上海嘉定区“空中课堂”录课群里还在紧张沟通着,修改好的片子传给审核人时已是早上五点。在视频课录制最紧张的那段日子里,这几乎是上海嘉定区教育新闻中心负责录课和后期剪辑的蔡逸鸥老师的常态。
同样紧张的还有上海市小学体育学科中心组指导成员李文峰老师,他也是嘉定区录课团队的主心骨,每天按照课程录制要求联系协调拍摄进度、沟通处理各类应急问题。在高强度的录课期间,他编制完成教学进度表288份、单元教学设计288份、执教教师与指导团队信息汇总表272份,拍摄安排表16份、上传数据表288份、审课反馈表516份、片头、片尾制作表288份。
屏幕上是一个人上课,屏幕下是一个团队集体攻坚。从3月2日中小学在线教育开启之日起,上海市宝山教育学院实验学校语文教师赵永青每天都会撰写一篇“云上寄语”,直到5月18日班上学生们的返校复学后收笔。赵永青老师说,自己想用这些文字,亲近每一个不见面的学生,只愿孩子们能健康快乐度过“在云上”的学习生活。“2020年,中国人民用抗战疫情的英雄壮举,写就了一本了不起的‘教科书’。每个有教育情怀的老师都应该用好这本优秀的‘教科书’。”
如今,随着“空中课堂”的持续在线,这一在线教育模式,也在深刻改写着人们对于教育的认识。“通过在线教育的实践,我们感到,这给了我们一个重要契机,推进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的进一步融合,促进上海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上海市教委主任王平说。
“现在看来‘空中课堂’不仅为学校提供了托底保障资源,还发挥了优课示范作用,录播教师统一授课与本校任课教师辅导相结合的双师教学模式也使线上线下教育加速融合,促进了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上海市教委副主任贾炜告诉记者,上海市教委决定探索建立长效机制,继续录制秋季学期的有关课程,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优质视频课程。
就教师而言,“空中课堂”意味着可以有更多好的教学资源支持日常备课和教学工作;对于学生来说,可以有更多更好的学习资源来支持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空中课堂’不仅仅是把线下的课程放到了线上,也让上海教育走向现代化,走向未来,带来了教学变革。因为今年疫情的出现,这种变革突然就发生了,我们要抓住这样的机遇。”贾炜表示,打造“空中课堂”,上海思考的不仅是当下的需要,更准备让信息化赋能教育,开启更为深入的教育变革,让优质的教育资源真正走到每一个孩子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