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长春工会会员答题送乡村振兴农产品活动将于2024年12月26日12:08开始至满额结束,答题成绩排名在前20000名的会员每人邮寄乡村振兴农产品一份,具体题库及答案详见正文。
长春工会会员答题送乡村振兴农产品活动题库+答案
【单选题】
1.习近平总书记在《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中指出:“耕地就那么多,稳产增产根本出路在()。”
A.科技
B.农民
C.粮食安全主动权
D.乡村振兴
答案:A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该遵循的原则不包括:坚持政府主体地位()
A.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B.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C.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D.坚持因地制宜、规划先行、循序渐进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本法所称的乡村包括乡镇和村庄
B.我国的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以村集体承包经营为基础
C.严格禁止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
D.国务院城乡建设部门负责全国乡村振兴促进工作
4.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动乡村()振兴。
A.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
B.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
C.农业、农村、农民
D.自治、德治、法治
5.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乡村振兴,()是基础。
A.治理有效B.产业兴旺C.乡风文明D.生活富裕
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当坚持乡村城镇融合、城镇优先发展带动乡村原则
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确保耕地总量稳步增加
D.乡镇人民政府应设立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根据需要在村民委员会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
答案:B
A.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市场化食物供给体系
B.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
C.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
D.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
8.下列促进乡村振兴的措施不可行的是()。
A.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采取“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
B.多渠道加快农民增收,持续推进以第三产业为主的农村多产业融合发展
C.充分吸纳农村劳动力进入公共服务岗位、重大工程项目就业
D.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以“清脏、治乱、增绿、控污”为重点
9.乡村振兴战略的五个要求是()。
A.产业发达、乡村美丽、乡风淳朴、治理有效、生活小康
B.工业发达、乡村美丽、乡风淳朴、社会和谐、生活小康
C.工业强盛、生态环保、乡风文明、农民富裕、政府廉洁
D.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答案:D
10.我国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促进共同富裕。下列原则错误的是()。
A.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在干部配备、要素配置以及资金投入上优先考虑、满足和保障
B.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城乡要素有序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C.坚持农民主体地位,保障农民民主权利和其他合法权益,维护农民根本利益
D.坚持改革创新,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11.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在党的()报告中提出的。
A.十八大
B.十八届三中全会
C.十九大
D.十九届三中全会
答案:C
12.2024年7月15日-18日,二十届三中全会在京召开,审议通过了《》。
A.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B.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C.中共中央关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定
D.中共中央关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决定
答案:B
13.()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A.改革开放
B.解放思想
C.实事求是
D.经济建设
答案:A
14.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是()
A.开放
B.城乡融合发展
C.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D.国家安全
15.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
A.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答案:C
16.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是()
D.城乡融合发展
17.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更好相适应,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A.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B.发展和安全
C.制度和体系
D.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
答案:D
18.以下关于二十届三中全会中通过的《决定》中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表述正确的有()
A.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C.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D.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9.二十届三中全会中通过的《决定》中指出,到()时,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
A.2029年
B.2030年
C.2031年
D.2035年
20.要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A.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政府作用
B.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C.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D.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
21.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进()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A.保护优先、规范利用、严格监管
B.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
C.保护优先、合理利用、快速发展
D.监管优先、严格控制、自然恢复
22.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既"()"又"()",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A.放得活;管得住
B.放得开;管得严
C.有活力;有约束
D.有效;有为
23.推进能源、铁路、电信、水利、公用事业等行业自然垄断环节()和竞争性环节(),健全监管体制机制。
A.政府主导;放开准入
B.统一运营;自由定价
C.严格监管;市场竞争
D.独立运营;市场化改革
24.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建立政府投资支持()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健全政府投资有效带动社会投资体制机制,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完善激发社会资本投资活力和促进投资落地机制,形成市场主导的有效投资内生增长机制。
A.基础性、公益性、长远性
B.社会性、福利性、长远性
C.基础性、广泛性、长远性
D.指导性、公益性、广泛性
25.《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系根据()制定。
A.劳动法
B.劳动合同法
C.民法典
D.宪法
26.《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规定,为保障工会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确定工会的权利与义务,发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作用,制定本法。
A.机关
B.事业单位
C.社会组织
D.工会
27.《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规定,工会是()领导的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其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D.中国共产党
28.《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规定,中华全国总工会及其各工会组织代表()的利益,并依法维护其合法权益。
A.企业
B.劳动群众
C.职工
D.知识分子
A.义务
B.权利
C.职责
D.责任
30.《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规定,工会适应企业组织形式、职工队伍结构、劳动关系、就业形态等方面的发展变化,依法维护()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
A.劳动者
31.《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规定,工会必须遵守和维护(),并以其为根本的活动准则。
A.法律
B.宪法
C.规章
D.行政法规
32.《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规定,工会以()为中心开展工作。
A.政治建设
B.经济建设
C.文化建设
D.生态文明建设
33.《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规定,工会依照()开展工作。
A.工会章程
D.法律
34.《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规定,工会()地开展工作。
A.公平公正
B.独立自主
C.高效便捷
D.和平统一
A.2023年10月8日
B.2023年10月9日
C.2023年10月10日
D.2023年10月11日
36.中国工会十七大以来,中国工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进取、勇担责任,聚焦主责主业、坚持改革创新,保持和增强(),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奋力谱写了党的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新篇章。
A.政治性
B.先进性
C.群众性
D.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
37.各级工会坚持把()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完善理论学习制度,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
A.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B.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C.团结引导职工听党话、跟党走
D.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38.()就是中国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的主题和方向。
A.竭诚为职工群众服务
B.党的中心任务
C.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D.竭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39.中国()作为中国共产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始终凝聚在党的旗帜下,牢牢把握我国工人运动时代主题,为完成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作出了重要贡献。
A.工人阶级
B.人民群众
C.职工群众
D.劳动者
40.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就党的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强调要(),永远保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这一优良传统,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