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林场始终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保育结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培育健康、稳定、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为目标,统筹好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协调好森林多功能与森林经营多目标的关系,通过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不断增加森林资源数量和提升森林资源质量,稳步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确保森林资源的生态、经济和社会等多种效益的充分发挥,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实现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历史沿革
(一)崂山林场基本情况
崂山林场成立于1950年3月,为山东省立崂山林场。1992年,青岛市政府将崂山林场划归为青岛市崂山风景区管委会代管。同年,林业部批准成立崂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公园与国营林场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体制。1994年,崂山林场属崂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管理。自2007年至改革前,行政隶属青岛市崂山风景区管理局,为自收自支正处级事业单位。
崂山林场总面积11.37万亩,森林覆盖率为88.11%,活立木蓄积量73.42万立方米,全部为国家级公益林。国有林地全部确权发证,无权属争议,无经营权转让。
《崂山区崂山林场改革实施方案》于2017年11月3日获得山东省政府批复,青岛市国有林场改革领导小组于2017年11月22日转发了省政府的批复方案。崂山区按照山东省政府批复的方案落实崂山林场改革事项。
(二)完成改革核心任务—定性、定编、定经费
2.定编。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于2018年4月2日批复崂山林场编制及岗位设置方案。
崂山林场编制273名。
管理岗位设置67个。其中五级管理岗,崂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崂山林场)处(场)长1个;六级管理岗,崂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崂山林场)副处(场)长3个。七级、八级管理岗位各15个,分别是崂山林场森保科、林政科、综合科、森林防火专业队,流清林区、巨峰林区、太清林区、华严林区、仰口林区、九水林区、华楼林区、夏庄林区,崂山区崂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办公室综合协调科、法规科、保护管理科负责人正副职各1人。九级管理岗位33个。
专业技术岗位110个。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分别为11、44和55个。技术工岗位96个。
崂山林场为独立事业法人,实行政企事分开管理,行政隶属青岛市崂山风景区管理局,业务上受崂山区林业局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管理。无经营性业务。
二、改革发展成效
(一)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
一是做好森林防火工作。以提高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扑救能力为重点,全面提升林火综合防控能力,建立“六网三化”森林防火体系。
“六网”即“瞭望网、路网、阻隔网、水网、通讯网、指挥网”。“三化”即“专业化、系统化、设施化”。
瞭望网:以高山护林房为主的高山瞭望点24小时值守瞭望,各护林点及防火检查站全天候巡查,高山防火视频监控点360度巡视,确保及时发现森林火情。
路网:以崂顶为中心,贯通东—西、南—北的高山防火通道,陆续贯通高山护林房之间的山路,形成人行防火通道网络;新建华楼林区石门工队至石门庵、太清林区洞西歧两条车行防火通道,加上崂顶部队盘山路、巨峰8公里车行路等道路,形成车行防火道路网络;按照崂山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规划,合理设置停机位,为飞机空中灭火开辟空中通道。
阻隔网:围绕崂山核心区域,以天然山谷、河流为依托,通过清理谷底、河沟、道路两侧的杂草和林木,新设巨峰五峰仙馆至滑溜口至明道观、滑溜口至庙岭至关帝庙、北大林至五峰仙馆3条防火隔离带,维护望下岭至牧场经紫英庵口至公司、天门涧至天门后、柳树台至巨峰防火阻隔带;高山区域对从崂山风景区开放区域至非开放区域之间,设置隔离网14000米,崂山风景区内的所有进山路口设置隔离网,杜绝任何人员进入;对坟头周边50米、游览路两侧各15米的杂草彻底清理。通过以上措施,杜绝火源入山,消除火灾隐患,有效防范森林火灾情况的发生。
水网:目前已建成巨峰北大林、五峰仙馆,太清垭口、驱虎庵,仰口白云洞、索道上站,华楼石门,夏庄册册涧,九水蔚竹观等20处防火蓄水池,新建滑溜口、天门后2处防火蓄水池;依托山谷、河床修建蓄水塘坝,并配置高压水泵、水带、水枪等设备。沿石门至华楼山、仰口至庙岭至滑溜口等山脊线,布设小型蓄水囊126个,铺设输水管道,引水上山,逐步形成水(管)网,构建森林水灭火系统。
指挥网:建立以区旅发委数字信息指挥大厅为主,雕龙嘴消防大队驻地和夏庄林区黑涧沟工队森林防火指挥调度室为辅的森林防火指挥调度系统,配备森林防火移动指挥车和无人机,形成互联互通的森林防火立体指挥网络体系,满足科学指挥处置森林火情的需要。
系统化:进一步完善森林防火工作方案,优化森林火灾处置流程,细化责任分工。加强森林防火宣传,完善预测预警体系,科学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利用林业大数据,积极建设森林资源管理GIS系统,提升防火指挥“互联网+”和科技应用水平。森林防火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充分调动内外各方力量,借用各种资源,形成森林防火预防和扑救工作的巨大合力。
设施化:完善高山护林房、防火检查站、林区驻地水、电等基础设施,改善防火队员的工作条件;大力加强防火通道、水利设施、视频监控点、自动气象站、电力通讯基站、封闭围栏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为森林防火工作提供有力基础性保障。
通过各种措施,确保崂山林场辖区森林不发生森林火灾,保障森林资源安全。
二是开展森林资源调查工作。按照林业部门的统一安排,近两年对辖区森林资源开展了森林资源普查、林地变更调查以及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等普查调查工作,均建立了详实的森林资源档案。通过对调查数据整理分析,研究崂山林场森林资源现状及保护和发展对策,为崂山林场林业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是开展崂山优良乡土培育及珍稀濒危树种保护工作。在太清、九水、华楼等林区,建立崂山优良及珍稀濒危树种保护和繁育基地,近几年,共繁育种苗30万余株;设立省、市两级两处种质资源原地保存库,对保护和利用崂山的优良及珍稀濒危树种,丰富崂山植物多样性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是编制森林资源经营方案。编制了《崂山林场森林经营方案》(2018-2025年),2018年4月18日,通过了专家的论证。该方案对崂山林场森林资源经营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经营措施,对崂山林场林业工作的开展具有指导性意义。
(二)崂山区财政给予崂山林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自2015年起崂山林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到崂山区财力投资项目计划中,崂山林场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强有力的财力保障。2015-2018年,修复高山工队房14处、建设水灭火设施22处、修建人行车行防火通道2条、人行防火通道2条,建设防火隔离带23千米,隔离网14千米,各项森林防火基础设施项目累计投资达到3000多万元。
(三)试点实施以购买服务为主的公益林日常管护机制
按照《崂山区崂山林场改革实施方案》,通过招标采购方式,确定服务单位,对九水林区、华严林区1.55万亩公益林试点购买管护服务,自2018年2月15日生效。通过招标方式面向社会购买公益林管护服务,是创新森林资源管护机制的尝试,也是解决林场管护人员不足问题的有益探索。崂山林场将对试点情况进行评估,为下一步全面推行公益林管护购买服务做好准备。
三、独特地理气候环境造就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宜人的游憩环境,被誉为“中国森林氧吧”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境内,濒临黄海,总面积446平方公里,绕山海岸线长87.3公里。蜒曲折的海岸,形成了许多岬角和海湾,大小岛屿星罗棋布。海上看山,群峰攒簇,云雾缭绕;登山观海,烟波浩渺,海天一色。崂山主峰称“巨峰”,又名“劳顶”,海拔1133米,是我国大陆漫长海岸线上唯一一座海拔超过千米的高峰,可谓是万里海岸线上第一峰,被誉为“海上名山第一”。崂山风景区是国务院首批审定公布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是我国重要的海岸山岳风景胜地,主要由巨峰、流清、太清、华严、仰口、九水、华楼9个风景游览区和沙子口、王哥庄、北宅、夏庄、惜福镇等5个风景恢复区及外缘陆海景点三部分组成。九水景区。九水因水闻名,景区内河道婉转曲折,形成大小水潭、瀑布不计其数,又称“九水十八潭”。因地处崂山北部,气温偏低,得名“小关东”。这里“五步一换景,十步一重天”,以其秀美的山水风光,被称为“九水画廊”。此外,九水景区靛缸湾周边瞬时负氧离子含量可达42000个/cm3,又被誉为“天然氧吧”。
(一)景区资源。崂山风景区共分7个风景游览区,分别是巨峰、流清、太清、华严、仰口、九水、华楼风景游览区,游览景点共有200余处
巨峰景区。崂山山脉以巨峰为中心,向四方延伸。巨峰俗称“崂顶”,海拔1132.7米,是我们大陆海岸线上最高的山峰。一山镇海,万象归怀,山石坚固稳定,极少有自然灾害发生,千百年来有“千难万难不离崂山”的谚语。流清景区。青岛市800公里的海岸线上拥有胶州湾、栈桥湾、汇泉湾、太平湾、浮山湾、流清湾等数十个高质量的优美海湾。2007年,青岛的海湾与巴西玫瑰湾、法国波多尔湾、越南下龙湾、美国旧金山湾等分布于世界五大洲的29处海湾共享“世界最美海湾”的美名。崂山风景区全新打造的游客服务中心便坐落在美丽的流清湾畔。
太清景区。太清景区内太清宫是崂山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一处道教殿堂,已有2100多年历史。生长这生灵神奇的古树汉柏、唐榆、耐冬,仙道传奇中崂山道士穿墙而过的影壁、踏雪无痕的逢仙桥、蒲松龄著书亭等等均荟萃于此,文脉源远流长,历久弥盛。
华严景区。崂山的佛教也是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华严景区的华严寺,迄今已经有1700余年的历史。为世界佛教所推崇的那罗延窟就坐落在崂山东麓华严游览区内,《华严经》记载:“震旦国有一住处,名那罗延窟,从昔以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那罗延窟被佛教界称为“世界第二洞窟”。
仰口景区。仰口游览区位于崂山风景区东北部,背依奇峰仙山,面朝大海,风光特色以仙山寺院、海湾沙滩为主。嵯峨的山峰自海边拔地而起,象形山石丰富多姿,自然景观奇特,人文景观荟萃,历史文化悠久,自古就有“福地洞天”的美誉。
九水景区。九水因水闻名,景区内河道婉转曲折,形成大小水潭、瀑布不计其数,又称“九水十八潭”。因地处崂山北部,气温偏低,得名“小关东”。这里“五步一换景,十步一重天”,以其秀美的山水风光,被称为“九水画廊”。此外,九水景区靛缸湾周边瞬时负氧离子含量可达42000个/cm3,又被誉为“天然氧吧”。
华楼景区。华楼游览区的景观以奇峰、名洞为主,辅以石刻、茂林,清幽雅致。华楼峰由一层层横向排列的岩石堆叠而成,石高21米,独特奇异,远看就像一座高楼直插云霄,故而得名。
(二)崂山气候条件优越
崂山风景区属半湿润温带季风气候,年均温度12.6℃。由于受海洋影响,夏季气温较内陆低,平均温度24℃。降水量940—1073.7毫米,是青岛市最湿润的地区。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旅游、休闲、度假、养生胜地,景区每年平均接待海内外游客300余万人次。
(三)崂山负氧离子含量较高,年均保持在2000个/cm3左右,其中崂山九水负氧离子浓度瞬时最高值可达42000个/cm3
(四)崂山年人居环境气候“舒适”达6个月以上
(五)崂山空气质量好,生态环境优越
崂山年平均AQI指数为82,一年中只有12月份月均值为105,由于12月为青岛市的采暖期,并且AQI检测位置也离景区较远,由此可以推断,崂山的每个月的实际AQI数值都可以保持在100以下。崂山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现有木本植物400多种和变种,有草本植物1000余种,在景观上比较突出的有黑松、赤松、落叶松、山杜鹃等。有上千年古树名木225株,如汉柏、唐榆和银杏等。崂山风景区现有林地约35万亩,其中国有山林11.2万亩,1992年,崂山被国家林业部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经近几年的封山育林和加快推进实施荒山绿化工程,景区森林覆盖率逐年上升。
(六)旅游设施齐全,服务管理规范
崂山游客服务中心于2014年5月开始运行,给游客提供规范、绿色、整洁的购票、换乘环境。景区内共有2条观光旅游线路,4条观光索道以及数条观光步行栈道为游客提供多种游览方式,游客可以去巨峰登高望远,到太清和华严领略道教文化和佛教文化,到仰口体验山海风光,到九水感受自然之美,各景区结合自身特点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服务品牌,如“太清家园”服务品牌、“九水情长”服务品牌等,本着服务游客、奉献游客、感动游客的品牌承诺,不断深化品牌服务理念、品牌要求,以弘扬新风正气奉献游客、奉献社会,赢得一致好评。2009年取得“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称号,2011年1月被国家旅游局授予“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称号,2016年2月被国家旅游局授予“全国文明旅游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