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保持了高频更新。这一方面表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新业态、新工种层出不穷;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官方对于新事物、新行业较高的敏感度、接受度。此番,19个新职业“入编”,无论是数量还是种类,都保持了高位。需要厘清的是,这种“认定”,更多乃是对结果的追认,是对既成事实的确认。这不是“准予”“承认”性质的,而更像是梳理、盘点和记录性质。市场的主体性、创造性,对于“新职业”的产生、壮大,始终是决定性的。
根据有关负责人的解释,“认定的新职业,不是新出现也不是新创设的,是指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中未收录、但已有一定规模从业人员且具有相对独立成熟的专业和技能要求的职业。”其中,一个关键词就是“规模”。这种规模,既是从业人口的体量,也是吸纳就业的容量。“规模经济”“规模效应”,这是一个行当能成为一个职业的基础。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势是,近年来很多“新行当”边际增速极快,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周期越来越短,这为劳动力市场持续注入了活力。
新职业层出不穷,这既是产业结构调整、新旧动能切换的结果,也是这个过程内在的强大助力。在很大程度上,就业人口的流向,与资源、战略的配置方向,乃是相呼应、相契合的。一个高频率孕育新职业的社会,意味着更多的机会、更多的可能,这是整体性反脆弱、去风险的依凭,也是个体实现最大化价值的大舞台。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