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三周年的新挑战新机遇——零碳研究院碳报(第六十五期)

2020年9月,我国明确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2022年6月15日,新京报成立零碳研究院,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双碳政策趋势?碳中和背景下,不同产业和企业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研究院于2022年6月起推出《碳报》,研究最新双碳政策、权威声音、低碳样本等重点内容,并进行分析解读。

目录

>>>政策速递

1.生态环境部审议通过《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

2.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试行)》

3.2023年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年会举行

4.安徽通过立法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5.北京骑行减碳量全国第一,绿色出行成效显著

6.中国能建在黑龙江建百万吨级绿色甲醇生产基地

7.腾讯:公布了首轮CCUS优胜项目获奖名单

8.美国加州将签署有关公司和碳足迹的气候法案

9.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峰会:支持每年5000亿美元刺激方案

10.联合国气候雄心峰会召开

>>>专题碳讨

“双碳”目标提出三周年,市场面临哪些新挑战、新机遇?

正文

一、政策速递

A、权威声音

近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主持召开部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会议强调,要抓紧完善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制度体系,要妥善做好项目方法学发布工作,先行择优发布一批社会期待高、技术争议小、数据质量有保障、社会和生态效益兼具的项目方法学。

零碳解读:随着全国碳市场工作的深入展开,CCER市场重启呼声高涨。今年以来,生态环境部等国家主管部门加快推进CCER市场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完善项目设计与实施规范、项目审定与核查规则、注册登记和交易规则。此次通过的《管理办法》将规定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的基本框架,对于CCER市场启动和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9月18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试行)》。《基本规则》主要规范电力现货市场的建设与运营,从而构建起“能涨能降”的市场价格机制。此外,这次扩大了市场准入范围,将储能、虚拟电厂等新型主体纳入市场交易,推动新能源、新型主体、各类用户平等参与电力交易。

零碳解读:实现“双碳”目标需要多层次统一电力市场体系作为支撑。完善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有利于发挥电力现货市场的价格信号作用,有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同时,在新能源装机和发展快速增长背景下,该机制可以以市场方式有序推动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实现新能源在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和协同消纳。

9月17日,2023年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年会举行。会上,来自近70家机构的专家在年会上发言,与会代表围绕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区域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可持续信息披露、绿色普惠融合发展、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转型金融等方面的议题深入讨论。

零碳解读:实现经济社会的绿色低碳全面转型需要绿色金融的支持和推动。“双碳”目标提出三年来,我国引导大量金融资源投向绿色低碳领域,绿色信贷、绿色金融产品规模快速增长,绿色金融取得重大进展。未来,面对日益严峻的低碳转型压力,金融机构仍需要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为满足多样化的绿色转型需求提供更多资金支持。

B、地方实践

9月19日,安徽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首次审议了《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促进条例(草案)》。据悉,这是全国首个新能源汽车产业专项立法。对依法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完善公共充电网络建设进行多项探索创新。

零碳解读:近年来,安徽聚集了众多整车制造和零部件生产企业,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迅猛,成为安徽“首位产业”。但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普及应用,也催生了充电难、充电场地资源紧张等难题。例如,充电桩建设需要在土地占用、小区电容扩容等方面加强协调,以立法形式明确各方的职责范围。因此,安徽通过立法新能源汽车发展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零碳解读:绿色出行是构建绿色生活方式、推动实现全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措施。2023年绿色出行宣传月,北京轨道交通线网总规模居于全国第一,同时拥有全世界最多的公交车(2.8万辆)和线路(1600多条),并推出国内首个绿色出行一体化服务平台(MaaS平台),实行碳普惠激励措施,绿色出行都市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C、企业行动

9月16日,中国能建中电工程与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人民政府签订百万吨级绿色甲醇生产基项目(综合能源基地补充项目)投资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中电工程在双鸭山市投资建设年产100万吨绿色甲醇生产基地,总投资约168亿元,一期先行建设年产30万吨生物质气化耦合绿氢制绿色甲醇示范项目。

零碳解读:今年以来,国内绿氢制绿色甲醇发展提速,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国内多个绿氢制甲醇项目签约或开工,投资达千亿元,规划绿色甲醇产能超300万吨。在新能源装机和发电大规模增长背景下,新能源电解水制氢等绿氢制备成为氢能发展的热点方向。虽然氢能在制备、储存、运输技术和成本方面仍面临质疑,但绿氢制备后就地耦合发展已经成为氢能市场的重点投资方向。

近日,由腾讯发起、聚焦下一代前沿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的“碳寻计划”,历时半年,公布了首轮Top30优胜项目获奖名单。这30个团队从300多项申报中脱颖而出,代表了全国乃至全球CCUS领域最前沿和创新的技术,其中包括在国内相对空白的DAC领域(从空气里直接捕捉二氧化碳)等多个前沿技术。

零碳解读:CCUS被认为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技术领域。但整体上看,受技术成熟度和资金等因素影响,CCUS还处在前期探索阶段,尚未得到大规模应用。据悉,腾讯“碳寻计划”是中国CCUS领域首个由科技企业发起的亿级资助计划,近两年来,国内外主要科技公司纷纷加大在CCUS技术领域的投资力度,抢先布局未来低碳先进技术发展赛道,这有利于发挥科技企业技术和资金优势,促进CCUS市场化应用推广和“双碳”目标实现。

D、国际看点

9月19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峰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落幕,会议通过旨在加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政治宣言。宣言承诺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明确支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提出的每年至少5000亿美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刺激方案,以及有效的债务减免机制。

零碳解读:2015年,联合国通过以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为核心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致力于在2030年前消除贫困、促进平等和应对气候变化等。但目前只有15%的目标步入正轨,许多目标甚至出现了逆转。其中,重要的制约因素之一便是资金问题。会议期间,联合国发布最新报告称,从现在到2030年,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预计需要每年花费5.4万亿至6.4万亿美元。各国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投资需进一步加大。

9月20日,联合国气候雄心峰会召开,各国政府领导人将在峰会上提交“成绩单”,特别是主要排放国领导人,将报告在履行《巴黎协定》等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条约方面进展如何。所有主要排放国、特别是二十国集团成员的政府,将被要求承诺在2025年之前提出更具雄心的国家自主贡献方案,体现绝对减排目标,并涵盖所有温室气体。

零碳解读:为维护一个宜居的地球,需要将全球气温升幅限制在不超过工业化前水平1.5℃的范围内。为此,在《巴黎协定》下各国制定了气候应对计划。但考虑到当前全球能源和安全局势,几乎所有气候指标都偏离了轨道,全球持续变暖、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在此背景下,世界各国确实需要加大气候变化应对力度,减少化石能源使用,尽快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

二、专题碳讨

2020年9月22日,我国正式提出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即“双碳”目标。三年来,我国构建完成了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稳步推进,可再生能源装机突破13亿千瓦,历史性超过煤电;光伏、电动汽车、锂电池等新兴绿色产业发展迅猛,成为支撑我国经济和外贸增长的绿色新动能;全国及区域碳市场稳步运行,有效推动全行业绿色低碳转型。

在“双碳”三周年之际,新京报零碳研究院举办了以“三年回望,低碳再前行”为主题的研讨会,邀请“双碳”领域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共同回顾三年来国家、行业、企业及个人“双碳心路历程”,探讨未来如何更好地参与“双碳”进程,助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

“双碳”目标带来压力的同时,也催生更大的发展机遇

“双碳”目标背后带来的行业发展机会巨大。中国节能协会副秘书长兼碳中和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张军涛在研讨会上表示,我国提出“双碳”目标,本质是主动适应我国长期发展的需要。在“双碳”目标进程中,我还要完成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要求我们人均GDP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而目前的能源结构和使用效率无法支撑这一目标的实现。因此,我们需要推动能源和产业变革,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双碳”目标提出三年来,市场和企业面临哪些新挑战

减排和低碳转型压力下,碳核算制度和能力建设亟须完善。马本表示,整体来讲,我国企业的碳排放核算制度还存在一定的短缺,数据质量保证难度较大,这对企业排放数据核算和减排真实性造成了困扰,也制约着我国低碳产品的开发、消费推广。

快速增长的背后可持续发展问题突出。张军涛表示,双碳赛道火热的背后,企业界要冷静对待,找好自己的定位进行发力。如CDM时代催生了大量的企业,但最终存活下来的企业不到一千家。“双碳”目标提出后,地方政府为落实双碳工作,引进大量碳汇、光伏开发企业以及氢能项目等,而一些不良企业拿着这些合同进行抵押,融资,成为了金融产品,并没有给地方带来可持续的生态收入或良好的产业配套,背后乱象丛生,值得行业深思。

退补后的市场化运营能力更为重要。“双碳”目标下,新能源汽车实现快速增长,各地加快对公交系统进行新能源替代,但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退出和使用年限的临近,近期,河北、河南、山西和甘肃等多地出现新能源公交车停运的情况,新能源汽车的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

中交企协绿色智慧交通分会秘书长、GIT绿色智慧交通百人库秘书长范卉良在研讨会上表示,当前,全国的新能源保有量约为1520万辆,占到全球的一半,我国在新能源汽车使用和推广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她表示,在珠三角深圳等地,在政府的补贴没有或不高情况下,深圳巴士集团仍可以运营下去,除了地域原因外,更多的是企业管理创新和市场化运营方面存在差异,没有将可持续发展贯穿到企业运营全过程。

发挥碳市场和链主企业作用,推动更广领域和全产业链低碳发展

实现“双碳”目标离不开经济社会各领域企业的参与,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是根本。无论作为市场主体还是个人,以市场化手段,通过成本和收益等经济利益形式推动企业和个人形成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可能最为有效。

国家考核之外,进一步探索多样化的碳减排政策工具。马本表示,国家指标考核机制一直在节能、可再生能源开发、大气污染治理、生态保护等领域发挥着作用。因此,针对碳减排应该考虑的是政策组合如何更好发挥作用的问题。目前,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工具的选择,每一个政策工具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我们国家更擅长什么工具,以及政策工具的合理匹配与组合。

更多使用市场机制推动碳减排工作。王际杰表示,我们国内基本形成了两套体系,原则上用市场推动排放源的减排,以及推动全社会减排的市场化的机制,市场机制就要发挥约束和激励的作用,我们用市场的方式把双碳目标进行落实。后续,我国会继续完善碳交易的框架,对国内的减排工作提供相应的支持,并且进一步开展跟国际的合作。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研究员任大明

编辑陶野校对赵琳

链接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成立于2022年6月15日,以零碳为目标追求,打造集内容、数据、服务、调研报告、活动于一体的新型产品,旨在为双碳工作提供智力支持与融媒支撑。零碳研究院会记录“双碳”发展、创新科普产品、打造高端智库、研发行业和地方绿色数据库、构建“双碳”咨询体系、搭建交流平台、组织公益活动、发布调研报告、评选优秀案例。

THE END
1.国家生态安全需要林业部森林林业部门国家林业局倪豪梅委员曾于2000年对青海、新疆、甘肃、广东、江苏、海南等6个省区做过调查,深感林业行政管理机构的调整与林业部门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和难度很不适应,给林业带来了相当大的负面影响:一是林业工作的难度增大,工作的权威性下降。一些地方政府在执行上级部门的文件时,遇到工作交叉或工作安排冲突时,认为部委文件比直属机构https://www.163.com/dy/article/JJUR2LOE055616WX.html
2.林业改革最新消息,推动绿色转型,促进可持续发展李明辉在行业技术培训发布了:林业改革最新消息,推动绿色转型,促进可持续发展,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林业改革成为了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近年来,我国林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为应对这些挑战,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我国政府不断加大对林https://whfangyou.com/post/601.html
3.树新林场最新发展规划揭秘,未来蓝图展望计算机系统树新林场最新发展规划摘要:树新林场正积极推进新一轮发展规划,旨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与经济效益的双赢。规划内容包括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优化林业结构、推进绿色产业发展、提高林业科技创新能力等。林场还将注重生态环保,加强林区基础http://www.all-solution.cn/post/1205.html
4.关于林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的报告我国当前对于森林资源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在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战略引领下,我国森林资源更加丰富,促进了林业经济进步。纵观当前我国林业经济发展实际情况来看,林业经济发展不仅存在诸多机遇,也面临了一定挑战,若不重视对当前林业经济发展问题进行优化,那么则会对社会生态发展目标、市场经济建设目标带来不利影响。该研究将针对https://www.wenyisou.cn/artpage/aid/115fb
5.森林生态系统如何应对挑战森林生态系统面临的问题在浩瀚的地球上,森林生态系统作为自然界的瑰宝,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为无数生物提供了生存的家园,还对维持地球的生态平衡和气候稳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加剧,森林生态系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将探讨森林生态系统如何应对这些挑战,以保持其健康和稳定。 http://xsnx.ebuick-3.com/ebuick-3/14365.html
6.国家林业局推动绿色发展新进展及未来展望消息发布国家林业局将深化林业改革,进一步完善林业治理体系,通过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林业产业结构,提高林业发展质量,加强林业科技创新,提高林业现代化水平。 2、加强国际合作 面对全球环境挑战,国家林业局将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全球性问题,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技术和管http://www.yzd1319.com/post/933.html
7.建新林场发展规划,迈向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之路建新林场发布最新发展规划,致力于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规划注重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相结合,推动森林资源合理利用,加强林业产业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注重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和落地,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建新林场http://taiyangyukeji.com/post/4282.html
8.研究及发展现状12篇(全文)(一)云南林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云南省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地理位置的优越、气候适宜、森林资源的丰富等明显优势,为云南的林业产业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但是在林业发展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1、科技力量较弱,林业资源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 由于云南省的林业产业发展起步较晚,一些发展项目仍处于起步阶https://www.99xueshu.com/w/ikeyo69u61pa.html
9.中央林业工作会议——开创中国林业改革发展的新纪元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现代林业发展的科学定位,是对我国林业改革发展实践的最新理论总结,对进一步指导我国现代林业科学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的召开,为林业改革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林业,把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g2NDc2MDcxNg==&mid=2247491503&idx=2&sn=d5ba975ca3c3fce94b96d2821ef2e8e7&chksm=cf662e679925fe90857f45d6a9023322cff6a4336718acf994c54ee2428fc8cfe5129330b600&scene=27
10.技术服务工作总结(四)科技与市场方面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近几年,公司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进步,部分成熟的技术也得到了推广应用。在20xx年科技与市场方面还将面临许多机遇和挑战。一是部分成熟的技术还没有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应用,泡沫洗井技术的工作量很小,除鄯善采油厂以外其它采油厂还没有使用。二是油田公司控制投资和削减成本https://www.wenshubang.com/gongzuozongjie/4617728.html
11.旅游调查报告[推荐]一、我县发展休闲养生旅游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休闲时代,改变了人们的旅游消费方式,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融休闲健身、养生求知等于一体的轻松、快乐而富有意义的休闲旅游已成为消费主流。旅游业作为低碳产业,国家、省、市都非常重视,在政策上也予以多方面倾斜。从市场需求看,旅游消费已经从旅游观光转向文化体验、休闲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dcbg/20240125084330_7921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