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拿到了衝鋒衣和棉襖,非常乾淨!”這幾天,浙江全省迎來大降溫,舟山市南海實驗學校長峙小學的孩子們趁着午休,興高采烈地前往校園內的“校服循環驛站”,領取合身的冬季校服。
??有意思的是,這些校服均為二手衣物,從現場孩子們的歡聲笑語中,能感受到他們對“校服循環”行動的接納與喜愛。
??不久前,浙江省教育廳、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了進一步加強全省中小學生校服管理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其中就提到倡導探索學生校服循環使用模式,共同推動綠色發展。
??消息一出,引來廣大網友熱議。校服循環使用理念在贏得廣泛讚譽和支持的同時,也有人提出質疑,生活水平提升的今天,是否有必要為節省幾十上百元讓孩子穿“二手校服”?校服循環利用,是不是節儉過頭了?
??校服找到了新主人
??據教育部最新統計數據,全國有普通小學14.35萬所,在校學生1.08億人。這個數字背後,是龐大的校服定制和淘汰量。
??一項調查揭示了校服淘汰後的去向:超過半數人選擇將其留作紀念,三成以上的人直接丟棄,而剩下的人則通過贈送、捐獻或轉售的方式,讓校服繼續發揮價值。
??在這樣的背景下,推行校服可循環使用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
??早在倡議發出前,浙江校園裏,一場“綠色革命”就已悄然興起,探尋着校服“退役”後的新出路。
??長峙小學的“校服循環”行動便是於2023年2月正式開啟的。學校學生發展處副主任湯夢琪回憶道:“當時學校發出了倡議書,號召全校師生加入這項行動。”這一行動的初衷更多是為了培養學生勤勞儉樸、低碳環保的良好生活習慣。
??在“校服循環”行動開始前,學校對有意願參與“校服循環”行動的學生情況進行了細緻的統計,包括捐贈學生的個人信息、捐贈校服的款式、尺碼等。“無論是捐贈還是接受,家長的熱情都出乎意料地高,這也給了我們很大的動力。”湯夢琪告訴記者。
??關於校服捐贈,學校還制定了詳細要求。比如,參與捐贈的學生要將校服清洗乾淨,貼上衣服尺碼標籤,最後用袋子裝好。“我們會將這些校服按尺寸款式分好類,有需要的學生可以到‘校服循環驛站’進行挑選。”湯夢琪介紹。
??如今,“校服循環驛站”已經運轉得較為成熟,成為校園文化的一部分。在上學日的12時20分至12時40分,學生志願者會值守驛站,負責校服的登記工作。這個20多平方米的空間裏,靠墻擺放着一排櫃子,每個方形格子裏整齊疊放着各個季節的校服。
??據統計,“校服循環”行動實行一年多來,已經成功循環了200多套校服。
??此外,紹興的一些學校還嘗試聯合當地新材料廠家,利用化學循環再生系統技術,將回收的校服變成可再生的紡織纖維,為校服的循環利用開闢新路徑。
??叫好為何難叫座
??採訪中,記者發現,其實早在2015年,教育部、國家標準委等四部門就在《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見》中強調,探索校服回收再利用的生態環保機制。2016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十部門也在《關於促進綠色消費的指導意見的通知》中提出,在中小學校試點校服循環利用。
??儘管有政策推動,但在現實中,校服循環的推廣依然比較難取得預期效果,真正全校規模開展校服循環的學校並不多。
??一些學校負責人透露,學校早幾年就提出了類似“校服綠色行動”的倡議,但響應者寥寥。
??有的家長對校服循環也持保留態度。一位四年級學生的媽媽就明確&&不會參與校服循環:“主要還是衞生原因,沒有必要節約這點錢。”
??二手校服消毒清潔是否到位,是家長們普遍關心的問題。
??參加杭州市余杭區文化村實驗學校校服循環的一位家長&&,在交換過程中,對貼身的夏季校服,家長和孩子可能會介意些,因為穿得時間久了,留下的汗漬印記比較重,很難清洗。而正裝、棒球服和衝鋒衣這類非貼身的衣物,大家接受度就很高。
??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平衡家長們的顧慮與環保的需求,成為校服循環推廣過程中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馬亮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校服能否真正循環利用起來,還有一個重要問題是“誰來組織”。在這個問題上,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可以推動一些機構參與進來,比如提供校服的回收以及校服清洗保養等服務,讓校服能以合適的方式去流轉。
??專家建議,校服循環利用不能止於倡議,更需要教育等相關部門和學校、家長多方聯動,一盤棋共同探索和落地。
??意義更在校服之外
??校服循環利用的意義,遠不止於資源的回收再利用。許多學校已經意識到,推動校服循環,實際上是將勤儉節約的美德融入學生日常生活的“活教材”。這不僅是對環保理念的踐行,更是教育的延伸,它引導孩子們學會珍惜資源,領悟共享的真諦。
??校服循環利用的實踐,在不少國家也正成為一種趨勢。
??在澳大利亞,許多學校設有專門銷售二手校服的場所,家長可以在這些地方為孩子們挑選到性價比高的校服。
??在泰國清邁的一些國際學校,二手校服店的運營完全由學生自己負責,從回收到售賣,每一步都由學生打理,所得收益全部用於學生會的活動。
??“無論是校服循環,還是課本循環,都不僅僅是低碳環保的體現,更是實現育德價值重要途徑之一。”在杭州市錢江外國語實驗學校黨支部書記、校長趙骎看來,穿在身上的二手校服、捧在手裏的二手課本,都是學生品德教育的好教材。
??“我們除了課堂上引導學生愛惜課本,還把這種環保觀念放到學校生活應用場景中,專設牛奶盒回收站、廢品回收站等,並聯合社區公益組織開展活動,讓學生更深入地體驗和理解課本等舊物循環的價值。”趙骎介紹。(朱平姜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