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领导再加强。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任政委,乡长任指挥,包办事处领导、各办事处书记、林业站长为成员的林业生产指挥部。乡党委、政府多次召开全乡林业生产调度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把思想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上来,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克服一切困难,确保圆满完成任务,并提出了打造全县样板工程、精品工程的目标。主要领导包重点工程,班子成员包责任段、包片,一般干部包点。分管领导加班加点,盯在工地,合理规划,精心指导,抓好造林任务、栽植地块、苗木供应、资金投入、人员责任五个方面的落实,及时解决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各办事处、村克服各种困难,加班加点,表现出了较高的执行力。全乡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有效管理机制。加快了林业生产进度,收到了明显效果。
二是资金筹措再落实。层层分解任务,筹资采取以乡为主和以村为辅相结合,财政拨款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今年在通过市场运作吸引社会资金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截至目前,津汕、荣乌高速公路绿色通道的补植,涉及12个村7.3公里,补植白蜡、速生杨共计3.4万株;滨东路林带加宽,长4.2公里,由原来的30米加宽到50米,新栽白蜡13880株;小开河东岸(信河路北)绿化示范段500米,栽植枣树8000株;信河路林带建设3000米,新栽速生杨14500株;完成成片造林400亩,乡村绿化20公里,绿化示范村2个;并全部涂白、浇水。建立了5处枣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全面完成了枣树清园工作。累计完成投资98万余元。大部分绿化任务已经完成,目前已进入扫尾阶段。
三是管护措施再到位。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管护”的模式,将新栽植的树木一律逐户签订林地征用管护合同,确权到人,确权到户,明确产权,对滨东路、高速路林地征用按每亩每年100元或200元给予农户补偿,连补三年,充分调动了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确保了造林绿化质量。严把质量关,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宜栽枣树的栽枣树,宜栽白蜡的栽白蜡,宜栽速生杨的栽速生杨。重点地段一律采取专业队栽植的方式进行,随起苗、随运输、随栽植,确保了成活率。从挖坑、树苗、栽植、培土、定干、浇水、涂白等各个环节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统一标准、统一把关,确保一次成功,确保了栽一棵活一棵。
一、上半年工作情况
1.村屯环境整治工作。今年是全镇开展村屯环境整治提升工程的攻坚年,在2013年示范村屯整治的基础上,今年所有村屯全面铺开,重点整治36个屯。为了切实达到整治效果,全镇投资50万余元,累计出动2000多人次,清理街道9万延长米,清运垃圾1500车。镇区内增设移动垃圾箱35个;新增排水井4眼,更换设施21套。同时,镇财政每年投入10万元,成立专业保洁队,对镇区环境常年管护。
2.春季植树造林工作。按照全市“三年再造百万林,建设西部大屏障”项目要求,结合实际,本着“见缝插绿,合理布局,宜地宜林”原则,今年共规划新德村董刚屯、翟家村翟家屯、长岗村新村、庆太村韩小铺屯4个精品村屯,完善绿化村屯26个,新植农防林150亩,荒山荒地造林2205亩。为了做好新植林管护工作,我们加大了禁牧工作力度,制订了《禁牧工作制度》,与各村签订责任状,确定各村党支部书记为禁牧工作第一责任人,并计入年终目标考核。
3.农业生产工作。一是积极宣传推广高光效水稻休耕轮作新型栽培技术,协调农机补贴政策,帮助农户购进适合高光效技术的插秧机10台,落实水稻高光效面积2万亩。二是保质保量完成去年东胜村、翟家村、五家子村秋季1万亩地埋式膜下滴灌工程的收尾工作。三是按要求推广了保护性耕作技术。
5.新农村建设工作。我镇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为吉安村和温保村,“三项工程”先行先试村为幸福村和温保村。年初以来,我们指导这三个村结合实际,按照规划有条不紊的实施建设。吉安村重点实施了村屯绿化美化工程和人畜饮水安全工程。路旁彩砖铺设,1公里水泥路修建以及排水边沟修建即将陆续施工。幸福村“一台两街三园”工程已经启动。目前,观景台已经建完,垂钓园正在施工当中;四社水泥路正在施工,目前已完成1.5公里。温保村6000平方米健身广场已经修建完毕,10公里砂石路和草莓园区扩建工程将于年内陆续实施。
二、下半年工作安排
下半年,我们将继续巩固和发展建设成果,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推进城镇化建设,实施部分村屯合并,加强重点村屯的环境整治工作。
二是加强新植林的管护,做好防火、禁牧工作。
一、早谋划、早发动,打响我处绿化攻坚战
二、与土地流转相结合,解决绿化用地问题
针对个别土地撂荒现象,办事处做好群众思想工作,通过组织村民外出参观,典型示范带动等方式教育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推动土地向种树大户流转,今年我处流转土地用于绿化植树的达到了150亩。
三、与项目结合,发挥绿化最大效益
办事处下大力发展生态农庄经济,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永胜葡萄种植合作社二期规划建设300亩葡萄采摘园,种植大棚葡萄20万株,目前土地流转工作正在进行,计划5月1日后开始建设。北京紫谷伊甸200亩草莓采摘园项目,种植草莓、油桃、樱桃,其中大棚80亩,到时,四季有果采摘将变为现实。柿庄北村与高阳合作的苗圃建设项目正在前期洽谈规划,计划占地1000亩。届时,我处京九线两侧打造千亩绿化带,新津保绕城线打造10里绿色采摘观光园。
四、全力做好公园地工作
办事处现有两个公园,4月18日枫林园正式开园,锦园也基本完工,将在近期开放。两个公园的建成给周边群众创造了优美的观光休闲场所,改善了居住环境,提高了城市品位。今年,市政府决定在办事处再建两个公园。办事处举全处之力做好公园的供地工作,抽调精兵强将组成工作组对公园占地地块勘察测量,清理地表,工作人员5+2,白加黑工作,将涉迁的98座坟墓在清明节前全部迁完,为下一步的工作打好基础,现在供地前期工作正在紧张有序进行,我们保证按时、保质、保量为公园建设提供用地。
2020年,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决策部署,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一项重要任务和重大民生工程来抓,将村容村貌整治作为主攻方向,力求找准抓手,创新举措,动员村民广泛参与,集中整治村庄“脏乱差”问题,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一)全面安排部署。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先破后立、循序渐进的原则,形成了一系列较为成熟且便于操作执行的配套措施、工作方案、规章制度,深入推进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向纵深发展。制定印发了《天祝县2020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要点》《天祝县2020年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方案》《天祝县2020年村庄清洁行动工作方案》《天祝县2020年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奖补资金分配方案》等一系列专项行动方案。
(三)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县财政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经费纳入年度预算,持续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投入,2020年,按照“大干多支持,小干少支持”的原则,县财政以奖代补分配落实奖补资金2000万元,同时落实村庄清洁行动省市奖补资金326.4万元,切实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群众满意的成效。
(五)明确整治内容。以开展“四个归整”、推进“五项清理”、实施“六化治理”为主要内容,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截至目前,清理农村生活垃圾15000余吨,清理乱搭乱建,依法拆除烂房烂墙烂圈、废弃厂房棚舍等4000余处,整齐堆放秸秆、柴草、农机具等生产生活资料1900余处,完成通道绿化120.5公里、义务植树102万株。回收废旧农膜700余吨,回收率达69%;有效利用畜禽粪污88.05万吨,资源化利用率达85%;秸秆综合利用17万吨,利用率达85%。创建“清洁村庄”86个。
(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2020年,全县计划改厕1286座,卫生旱厕实验示范300座,制定印发了《天祝县2020年农村“厕所革命”行动实施方案》,《天祝县2020年农村卫生旱厕试验示范项目实施方案》,截至目前,累计发动群众1690人参与,落实市级财政第一批奖补资金已下达6.6万元,完成卫生农厕新建改建931座,在天堂镇、哈溪镇等5个乡镇完成卫生旱厕试验示范212座。
存在的问题:一是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欠帐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任务依然艰巨。二是广大农民的主体作用发挥还不明显,参与环境整治的主动性不足,积极性不高,“自己的事情自己办”的行动自觉还没有形成。
下一步,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全力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一是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广泛宣传“垃圾革命”“厕所革命”“风貌革命”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一步增强农牧民群众参与村庄清洁行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必要性。
一、成立组织机构,加强领导
成立了乡“三城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努力形成“部门联动、群众参与、责任明确、督导落实”的工作机制。
二、明确责任,建立制度
一是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工作原则,把各项工作分解到各包片、驻村领导及各村,并于各村签订了目标责任书,确保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实。二是建立了工作例会制度。实习工作月例会制度,定期检查听取工作进度,安排部署下步任务。三是建立奖惩激励工作机制。将“三城创建”工作纳入对各部门、各村的年度工作考核内容,一月一考评,表彰先进,激励后进,把行政监督和群众监督结合起来。
三、突出重点,强化落实
一是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改善乡容村貌。及时清理街面和公共部位垃圾,做到场镇无暴露性垃圾,无草堆、灰堆和露天粪坑,无卫生死角;科学规划、合理设置垃圾箱(筒),建立专业的保洁队伍,保持干净、整洁,环卫设施完好率、整洁率达标。
二是加强基础设施管理,确保正常运转。及时发现和修复被损坏的道路及公用基础设施;抓好“亮化工程”建设,确保主要道路亮灯率在95%以上。
三是规范经营秩序,优化市场环境。集镇店面、店门、橱窗美观整洁,门前不得乱堆乱放、占道经营;严控油污、噪声和粉尘污染排放;农贸市场和定点经营场地划区经营,摊点设置规范,车辆按规定有序停放。
四是开展河道整治,强化水体管护。对流经集镇的河道进行全面清淤,适时清理河面漂浮物以及水生植物,保证水系畅通,水质达标;整治河坡,绿化、硬化护坡,做到河道环境美化;从严查处向河道倾倒垃圾和其它直接排污行为,确保河道水清、岸绿、景美。
六是拆除乱搭乱建。集中拆除违法、违章建筑,从严打击乱搭乱建行为,强制改造或拆除沿街的残墙断壁、破屋旧棚。加大集镇及村组的乱堆乱放、乱晾乱晒现象的整治力度,确保房前屋后整洁有序和防火安全。
七是加强道路整治,提升对外形象。加大乡村公路两侧环境的整治力度,清理公路两侧的违法违章搭建、露天厕所、粪坑、草堆、灰堆、建材堆,严禁在公路上打场晒粮、拴牛拴羊,确保交通安全,并及时做好植绿、补绿工作。
八是加快我乡全面新村建设步伐,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加快户户院坝硬化花园式建设,实施改厨、改厕、改圈的“两池六改、六清四化”模式。
四、大力宣传,形成合力
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
今年以来,××乡的旅游业在县四家班子的高度重视下,得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具体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一、旅游工作的总体安排及进展情况
2006年,我乡旅游工作主要是围绕“4·28”国家地质公园开园仪式,办好第二届“六月六”布依歌节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三条主线来开展工作,在总体安排上:
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今年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有停车场旁边的风雨桥建设,停车场扩建、停车场公厕、景区休息亭、景区派出所办公房、大塘至××油路、××至石龙油路等工程。目前风雨桥和休息亭已建好并投入使用,停车场扩建、停车场公厕及景区派出所办公房建设即将进行征地,按计划将在今年“十·一”黄金周前建成并投入使用;大塘至××油路,工程队已开始进场施工;××至都匀石龙油路已测量结束。
三、旅游产品的生产和开况
××景区现仅有1家旅游产品销售店,且产品不多,品种单一,即使是在黄金周期间,也只有45个摊点在销售旅游产品。绝大部分的产品是从外地采购来的,属于本地生产和开发的产品有花石系列产品、牙舟陶系列产品、布依鞋垫、头巾、围腰、床单和被套等。产品品种不多,且是零星生产,没有形成批量,有很大一部分布依民族旅游产品还没有得到开发。
四、旅游景区的管理和保护情况
××景区从2003年“十·一”黄金周正式建成开放以来,游客量和旅游收入都在逐年增加,景区内外的基础设施正在逐步完善。以今年的“五·一”黄金周为例,门票总收入达到了30.892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40.27%,游客数达到了0.793万人次,农家饭990桌,营业额达9.9万元,停放车辆2500多辆,综合经济收入达11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10%。今年以来,景区接待的总游客量达到了1.8万多人次,实现门票收入70多万元。随着宣传力度的加大,到××旅游的人数将会成倍增加,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大投入,提高管理水平,保护好山、水、民居等资源。今年,我乡在管好退耕还林地的基础上,又利用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聘请了25名护林员对全乡的重点森林,特别是天然林资源进行管护,并组建了五支义务扑火队,以确保不发生乱砍滥伐和森林火灾。在民居房屋保护上,禁止建砖混结构房屋,并逐步筹集资金对已建的砖混结构房屋进行包装改造,同时对民俗民风进行挖掘包装,最大限度的保护和开发好××的布依民族风情资源。
五、当前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随着游客量的增加,景区的接待能力及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如:黄金周期间游客找不到住宿的地方,景区内道路太狭窄,游客多时行走不便。
2、景区内仍有部分耕地未退耕,一到农耕季节易引起山林火灾。
3、从2004年至今,景区农户房屋一直处于停建状态,现在有一部分农户要求建房,特别是危房户和有地质灾害隐患的农户要求很强烈。
4、停车场太小,急需扩建。
5、群众的思想观念仍然落后,跟不上旅游发展的步伐,需要加大培训力度,解放他们的思想。
六、几点建议:
1、在景区河道的另一侧修建一条回路直抵枫香寨,以缓解游客拥挤的压力。
2、争取1000—1500亩的退耕还林指标,将景区内未退耕的农地和双龙桥水库岸边的农地退耕种竹、种果树,以增加旅游景观。
3、加大对景区内告恋、大院、小院、枫香寨、浪马的基础设施和房屋改造力度,提高“农家乐”的接待能力。
4、现在景区的详细规划已经出来,建议对农户建房给予解冻,对于那些有条件、有资金、符合规划的农户,应逐步批准他们建房,但是必须建砖木结构的房屋,并与原村寨房屋协调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