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图表类型多样:这类选择题包括数据表格、柱状图、饼状图及坐标曲线等。
2.设问简洁灵活:这类选择题的设问句式多为“据表可知”“据图可知”,是一种典型的获取信息,合理推理的试题,重点即落在“获取信息”“合理推理”上。
3.考察综合能力:这类选择题往往借助于具体数字信息的变化趋势考查学生对数据材料的处理能力及灵活迁移所学知识解决新情境下的新问题的能力。
此类试题一般选项的设置也是涉及多个角度,很难用简单的排除法去做,往往有两个看上去都有道理的选项,让很多同学举棋不定,可能最终将对的改错,或者即便做对也是蒙的,并不知其所以然。
那怎么去备战数据图表类试题呢?下面我将分类展开说明。
二、分类解读
1.数据表格类:“纵横驰骋看变化”
例1.(2021·全国乙卷3)1957年,国家统计局《工人阶级队伍情况的调查报告》中有1950年及其后参加工作的职工社会出身情况,如下表所示。
职工社会出身情况表(%)
工人劳动转业个体劳动者学生资本家
农民军人及一般市民
上海35.5212.952.6918.7516.085.94
天津39.1314.273.2712.2919.443.70
陕西26.2627.998.328.6722.950.52
新疆16.1625.4723.1918.1819.050.23
据上表可知()
A.内地与沿海原有工业基础差距大
B.西部地区工商业改造不彻底
C.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基本实现
D.沿海地区工业发展更为迅速
【解析】
必备知识:
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布局的特点
3.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措施、成果
【答案】A。
2.曲线图类:“边边角角看拐点”
例2.(2021山东卷7)1913—1921年,中国海关税征收额受国际局势影响出现了一定变化。下列各项反映这一时期变化状况的是(见图1)
教材知识:1913—1921年,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期间列强忙于欧战无暇东顾,减少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即“短暂的春天”,此阶段日本侵略势力大增。战后欧洲列强卷土东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旋即迅速衰落。
历史常识:海关税征收额高说明进口商品多,反之,则代表列强输入的商品减少。
获取图表信息:
A图1914—1918年的一战期间海关税收额总体下降,一战之后1919-1921年列强的经济侵略卷土重来,所以海关税收额大幅提高。
B图持续下降,在1918年列强卷土重来后没有上升的变化趋势;
C图持续上升,在1914—1918年一战期间也没有降低的变化趋势;
D图有多个高点和低点的变化区间,最高点却在1918年;
四图中只有A图在1918年达到最低点,旋即随一战结束,列强卷土东来,商品输入增多,海关税征收额也随即上升。
3.柱状图类:“上下左右看趋势”
柱状图常用于直观表达历史发展中的趋势与比较变化。应对此类试题应注意:单一的几个柱状反映的是发展趋势;复杂的几组柱状反映的则是发展中的比较与变化;
A.19世纪英国农业、林业和渔业处于稳定增长阶段
B.第二产业收入的增长与其发展的阶段特征不相符
C.第三产业收入的增长并未体现工业化阶段的特征
D.经济收入与国民经济在结构的变化上呈现出一致
教材知识:1.英国工业革命与产业结构的变化;2.英国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历史常识:农林牧渔属于第一产业;工业和建筑业属于第二产业;其余的服务业属于第三产业
获取图表信息:从19世纪英国国民收入的各组成部分来看,农业、林业、渔业的发展有快有慢,总体比重在不断下降,故A项“稳定增长”的表述错误;制造业、煤矿业和建筑行业属于第二产业,其在国民总收入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19世纪的英国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故B项的表述错误;贸易、服务业属于第三产业,其增长速度和所占比重也在增加,上述信息一定程度上反映了19世纪的英国,由于工业化的进程不断加快,相当多的劳动力被迫脱离工业,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准备了条件的史实,故C项表述错误;纵观图表的各项信息,可以看出19世纪的英国,第一产业在国民总收入中的比重不断加强,第二、三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的现象反映了19世纪英国因工业化进程加快导致了国民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的史实。故D项表述正确。
【答案】D。
4.饼状图类:“阴晴圆缺看大小”
例4.(2018全国Ⅰ卷12)下图(见图3)反映了1945—1975年间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情况,这表明()
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B.欧共体的成员增加
C.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D.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
必备知识:1.联合国的成立
2.第三世界的崛起
获取图表信息:图中数据变化说明联合国成员国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数量剧增,仔细观察图中变化可知,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非洲国家数量增多,即第三世界壮大,故A项正确;欧共体成员增加和联合国成员国增加无关,故B错误;图表的材料与世界贸易无关,故C项错误;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是在20世纪90年代,且与材料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
三、技巧总结
数据图表类选择题往往是学生比较头疼的题型,学生的常见失误往往表现在以下方面:
(2)未能准确、完整提取图表中的数字信息,看出数据的变化趋势。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提高数据图表类选择题的正确率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夯实基础,将必备知识体系化
(2)理解基本概念:表格的数据往往能体现“商品输出”、“资本输出”、“贸易顺差”、“贸易逆差”、“产业结构”等重要概念,这就需要考生能够理解上述基本概念的内涵并结合数据信息加以分辨。
(3)重视阶段特征:近年的新高考试题已逐步打破必修一二三的界限,更注重全面考查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因此梳理重要历史时期尤其是社会转型期的阶段特征显得尤为重要。
2.掌握必要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数据图表型选择题解题技巧可以归纳为四个“一”
(2)“减一减”:将表格中数据相减,根据数据升降等信息,读出表格中所蕴含的变化、态势等。
(3)“比一比”:横比找差异,纵比看趋势,类比辨种类。进而通过其量变及相互关系,归纳出其所反映的现象及规律。
近年来历史学科的高考试题特点主要是:“选材于现实问题和重要问题,结合学科的主干知识设置新情景、新问题,以考查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和利用信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据图表型选择题的特点正好与之吻合。在解答此类题型时,既要遵循材料题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又要结合图表的特点适当变通,把一般规律与具体分析结合起来,才能融会贯通,提高自己的解答能力。